萤对《该中国哲学登场了?》的笔记(4)

萤
(暴风雨使我安睡)

读过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
  • 书名: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
  • 作者: 李泽厚/刘绪源
  • 副标题: 李泽厚2010谈话录
  • 页数: 189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年: 2011-4
  • 第3页 现代哲学还剩下什么
    所以,遵循福柯、德里达的反理性,后现代的特点是摧毁一切,强调的是不确定性,不承认本质的存在,一切都是现象,都是碎片,都是非连续性的。自我也是碎片。反对宏大叙事,反整体,一切都是细节,是多元的,相对的,表层的,模糊的,杂乱的,并无规律可寻,也无须去寻。于是由理性到感性一般(实践、经验、生命)再到感性个体(死亡,此在)再到彻底的虚无(后现代,“什么都行”)。这可以联系到王朔的“过把瘾就死”。因为没有什么过去未来,当下就是一切,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本质,深度。
    引自 现代哲学还剩下什么
    2012-10-17 19:18:59 2人喜欢 回应
  • 第7页 现代哲学还剩下什么
    德里达前几年到中国来,说,中国没有哲学,许多中国人大为气愤,其实他是在推崇中国。德里达认为,他们自己正要从哲学里挣脱出来。他说的那种哲学,就是刚才讲的,古希腊的追求智慧的那种思辨的、理性的形而上学,而中国没有那些东西,没有那个狭义的形而上学。但是中国有广义的形而上学,就是对人的生活价值、意义的追求,这在中国一直是有的。西方经常把它放在那种纯粹思辨的语言中处理。但语言、词语的普遍性意义究竟何在?翻译的可能性何来?也成了哲学问题。中国缺少遵循严格逻辑的抽象思辨,希腊柏拉图学院高挂“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中国便无此传统。这当然是很大的缺点。但也有优点。现在西方的所谓“后哲学”,我认为就是从思辨的狭义的形而上学转变到那种以生活为基础的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呢?有啊,就是那种“后哲学”。生活大于语言,也大于几何学,语言的普遍性意义和翻译的可能性来自人类衣食住行的普遍性。所以我说中国哲学和后现代哲学恰恰是可以接头的。
    引自 现代哲学还剩下什么
    2012-10-17 19:34:28 2人喜欢 回应
  • 第9页 现代哲学还剩下什么
    西方哲学的确不讲情感。然而到了中国哲学或中国思想--不叫哲学可以,叫思想也行,所以我三本思想史论都不叫哲学史--中国思想的特点就是要讲情感。
    引自 现代哲学还剩下什么
    2012-10-17 19:37:30 1人喜欢 回应
  • 第31页 谈谈几本书
    我觉得宣讲民族主义,在一个国家贫弱的时候,有好处,它可以让人振奋起来。但在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时候,大肆宣扬民族主义,那就很危险。德国的历史是教训。现在有些知识精英,我看有这个倾向。德国思想界当年也是否定平庸的现实。因为资本主义的确是非常平庸的,商业化的,自私自利的,世俗化的,你看不起它,想用民族精神来“超越”它,反对它,排斥它,结果却非常可怕和危险。 所以我多年提倡要重视英美那种看来浅薄平庸却非常合乎理性的经验论和常识哲学,而不是髙玄深邃颇具吸引力的理性或反理性的哲学。
    引自 谈谈几本书
    2012-10-17 20:34:23 1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