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世间不管什么大师或是名家,他们的“经典”、 “杰作”,终究是一家之言。
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就成了国内享誉盛名的幽默大师。在1936年告别上海文坛以后,他在海外专事英文写作,介绍中国文化。曾出版过英文著作三四十种,每一部作品通常都有七八种版本, 《生活的艺术》最为畅销,在美国就出40版之多。美国文化界把林语堂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1975年,在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上,他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并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确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
面对这样一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和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作家,面对他著作等身、众见不—的洋洋作品,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阅读和吸收他作品中的智慧和养分呢?
大师者,从人到文,有其可观之“大”,也有难以求全责备之“小”。在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大之际,读读林语堂的作品,看...
世间不管什么大师或是名家,他们的“经典”、 “杰作”,终究是一家之言。
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就成了国内享誉盛名的幽默大师。在1936年告别上海文坛以后,他在海外专事英文写作,介绍中国文化。曾出版过英文著作三四十种,每一部作品通常都有七八种版本, 《生活的艺术》最为畅销,在美国就出40版之多。美国文化界把林语堂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1975年,在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上,他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并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确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
面对这样一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和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作家,面对他著作等身、众见不—的洋洋作品,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阅读和吸收他作品中的智慧和养分呢?
大师者,从人到文,有其可观之“大”,也有难以求全责备之“小”。在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大之际,读读林语堂的作品,看看他走过的道路,对于当今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和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肯定是大有益处的。对大师的东西,我们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取真之“大”,弃真之“孙”,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老子的智慧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搞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价“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巩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搞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价“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巩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目录 · · · · · ·
绪论
序文
第一篇道之德
第一章论常道
第二章相对论
第三章无为而治
第四章道之德
第五章天地
第六章谷神
第二篇道之训
第七章无私
第八章水
第九章自满的危险
第十章抱一
第十一章“无”的用处
第十二章感官
第十三章荣辱
第三篇
第十四章太初之道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知常道
第十七章太上
第十八章道废
第十九章知所属
第二十章天与我
第二十一章道的显现
第二十二章争之无益
第二十三章同于道
第二十四章余食赘行
第二十五章四大法
第四篇
第二十六章轻与重
第二十七章袭明
第二十八章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戒干涉
第三十章戒用兵
第三十一章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道似海
第三十三章自知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滥
第三十五章道之平
第三十六章生命的步骤
第三十七章天下自定
第三十八章堕落
第三十九章全道
第四十章反的原则
第五篇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一章道家的特性
第四十二章强梁者
第四十三章至柔
第四十四章知足
第四十五章清正
第四十六章走马
第四十七章求知
第四十八章以无为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民心
第五十章养生
第五十一章玄德
第五十二袭常道
第五十三章盗夸
第五十四章身与邦
第五十五章赤子之德
第五十六章无荣辱
第六篇政治论
……
· · · · · · (收起)
喜欢读"老子的智慧"的人也喜欢 · · · · · ·
老子的智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 条 )



这些生活中的智慧法则让你离苦得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佛说你活得痛苦是因为智慧不够。成为有智慧的人是我们每个人所梦寐以求的。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凡人,在人生的苦海中翻腾,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真正领悟到生活的智慧。 到底生活中我们应该拥有哪些智慧呢?在林语堂先生这本《老子的智慧》一书中,他用睿智的笔触阐述了老子的哲... (展开)

以庄子解老子,视角独具,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更多书评 5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0分 771人读过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8.6分 504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8.5分 240人读过
-
江苏文化出版社 (2009)8.7分 20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Books (爱睿客)
- 好书寻买主 (小排)
- old-非小说(历史、艺术、科普) (newdawn)
- 已购书单2012.2.26 (Bresson)
- 中国文化-中医 (snlchin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老子的智慧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游似 2014-08-22 17:23:35
因为要写书稿的缘故,重读了林语堂的这本书。记得十多年前在大学读过,因为当时决定要读完林语堂的所有书,所以就连带看了这一本,甚至还不知道老子还是自己老乡。可能因为年轻,现在几乎完全记不清当时读到了什么。一开始觉得挺失败,感觉白读了。后来一想,其实不然。就像十年前你可能完全不记得当时吃了什么,但那些食物却滋养过你的身体,早已化成你的血肉,才成就了今天的你。书也是如此,重要的是一直在读,就像饭一直要吃。... 因为要写书稿的缘故,重读了林语堂的这本书。记得十多年前在大学读过,因为当时决定要读完林语堂的所有书,所以就连带看了这一本,甚至还不知道老子还是自己老乡。可能因为年轻,现在几乎完全记不清当时读到了什么。一开始觉得挺失败,感觉白读了。后来一想,其实不然。就像十年前你可能完全不记得当时吃了什么,但那些食物却滋养过你的身体,早已化成你的血肉,才成就了今天的你。书也是如此,重要的是一直在读,就像饭一直要吃。就像老子,后来在广东考研时每天早晨坚持背一节,先后过了两遍。读研时还去邻县的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拜访过。可能这些都与早年林语堂的这本书有关。回到这本书,现在读来依然惊喜不断。他竟然用庄子的文本解读老子的言论,老子五千言,言简意丰,比较玄妙。庄子七万言,善讲故事,生动活泼。两者结合,彼此映照,别出心裁。 (展开)
0 有用 尘烟微曜 2020-03-24 20:34:33
常读常新,人生有时需要一点哲学,
0 有用 阿鲸Hval 2018-12-19 23:34:37
依然是林先生不狹隘的哲學觀
0 有用 河妖不妖孽 2012-04-26 11:36:33
低调 不争 无为 适合我读的 作为学术研究的价值很高 大量的与孔子庄子学说作对比 使我这样一个门外汉很是郁闷
0 有用 tz™ 2011-07-30 15:29:57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之道损有余而不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