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的书评 (456)

allanscyan 2021-07-20 14:03:3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版

籍由《中国大历史》说说一些宏观历史观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说:)“不少教科书作者在叙述西方事务时,乘空插入一两段有关中国琐碎之事而称之为世界史,在我看来,人类四分之一的生活历程不容如是草率处理。” 说得很好,很多所谓的世界史家就是这样把中国历史写入世界史,如鲠在喉,隔靴搔痒。西方那种“西方的就是世界的”那种自大...  (展开)
007sniper 2021-06-30 22:20:40

上下五千年,中国大历史

历史学以史鉴今,而从宏观的视角看待历史犹如神见,自司马迁修《史记》以来,为帝王将相诸子百家著书立传,重于演绎而疏于归纳,已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然而历史的谜团和脉络定要大处着眼,方能看透,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风水其实讲的是土(地)...  (展开)
ceramic 2021-04-21 21:59: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版

大历史观的黄仁宇

黄仁宇先生是史学界的异数,研究中国历史,提出“大历史观”的概念。虽是美籍华人,却立足于西方视角,取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长,所以读此书,总感觉有翻译腔的感觉,看完后特意又看了一遍序言,中文版确为老先生自己所写,这点就不如林语堂,英文书写的地道,中文写的也是原...  (展开)
月自黄昏水自安 2021-03-07 13:24:26

大历史与数目字管理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不容易读,一是因为黄教授文笔欠佳,可能因其常在美国,接受的也是西式教育,行文翻译腔浓厚,逻辑思维也近似于欧美风格,对于习惯于中式行文的读者不太友好;二是此书从夏说到共和国,跨越年代广,且不重事件与人物的叙述,分析性、概括性较强,没...  (展开)
枫影JustinYan 2020-12-02 14:52:13

枫影夜读 #9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微信公众号:枫言枫语 还记得第一次阅读欧洲历史时,为其长期之分裂而深感头疼。但其实中国因着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以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长期斗争,才能有这几千年文化之延续。虽有春秋战国、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分裂之时,但宏观上统一多于分裂。所以倘若以全球眼光来看...  (展开)
沐枫 2020-10-27 20:37:39

技术思维角度看历史的以史为鉴

★★★★☆ 黄仁宇是有很丰富的人生经历的,中国抗战时期,作为热血青年退学从军,离开南开大学进入黄埔军校,后从军打仗,还加入远征军,受过勋章。后来重新做学问,在美国纽约大学成为中国历史研究学者,后来出书《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作者的经历可以看出,并非刻...  (展开)
秦福貴 2020-04-06 20:26:25

《中国大历史》:披着学术外皮的科普读物

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在书架藏了许多年一直没有阅读,前几天碰巧无意翻到这本书,以为是通史一般的读物,几个小时知其大概快速翻阅即可,不料这本书“难读”超乎想象,竟然花费了将近一个星期才终于读完。 读完之后略加思考,觉得这本书“难读”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  (展开)
盐少许 2020-04-03 08:23:28

《中国大历史》,不同的视角

在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看完了这本书,其间经历了中国武汉的疫情爆发-国外的歧视;而后是欧美的爆发和流行-国人的嘲讽。这种强烈的对比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文化场景,置身于此场景中,这本书很深奥的书我总算读了个一知半解。 我是个历史的爱好者,总希望穿过历史的迷雾和教训,为未...  (展开)
Elvis 2020-02-26 19:15:4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周朝的性格,就是中国人的性格

初次看黄仁宇的书应该是那本《万历十五年》,其中提到不能以“数目字管理“是中国社会在明清之后无法走上发展资本主义从而被欧洲超越的主要原因。而在这本基本是源于同一脉络的《中国大历史》中,他所提的三明治社会也让人耳目一新,再次体现了他所谓的“大历史观”研究方法。 ...  (展开)
老麦 2020-01-31 21:38:40

另一些角度看历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黄仁宇老先生的书,文笔有些拗口,也许是先用英文写作,再翻成中文的缘故吧。 不过开卷有益。至少读了黄老的书,让人可以跳出传统的从人与事的角度读历史,开启了另外一些视角,比如地理、气候,以及经济税收。 首先说地理和气候,黄先生在第三章精彩的论述了易于耕种的纤细黄...  (展开)
从这里到那里 2019-06-09 23:46:41

读后感

本书还是有一点新鲜感的,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语言风格,因为书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然后作者又有古文白话文的表达习惯,所以整本书的语感比较不一样,这种“奇怪”的语感和书内容无关,却给阅读带来了一些障碍,比如有些段落表达方式很古怪,不符合中文常理,词汇可能也是根...  (展开)
DeepSci 2019-05-27 23:37:40

古代中国中的传统中国

01 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 你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曾经发生过什么? 你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如何形成其文化特色? 你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人们热爱什么、信奉什么,这些热爱和信奉又源自何方?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它们又有怎样的变迁和修正?在世界的角度看这片土地,又有...  (展开)
修齐 2018-11-17 15:47:28

人生几回伤往事

中国历来多灾多难,饱经沧桑。 六年必有灾荒,十二年必有大饥馑,在1911年民国成立前2117年内,无间断的平均每年有灾荒1.392次。 战国末年,每方投入战斗的兵员近50万为常事,汉武出征8次,死亡70%以上,总数以百万计。在历史鲜血淋漓的记录中,黄仁宇感叹中国人的和平性格,是...  (展开)
旧山松竹老 2018-11-16 10:10:34

给黄仁宇一张发票

今年是黄仁宇先生诞辰100周年,金庸在不同场合都直言:黄仁宇很差。 黄仁宇被学术界所诟病之处,在于其所推崇的大历史观过于缥缈,也缺乏新意。金庸治学推崇的汤因比,就以宏观历史研究而著称,在接受南方周末时,金庸就批评黄仁宇“历史观一定和人家不同,如果跟人家完全一样...  (展开)
程七 2018-01-30 22:26:56

中国大历史

《万历十五年》的最后,黄仁宇先生提出了他的大历史观,颇受感染,于是将《中国大历史》放在了要读的闲书中。 整本书,作者都试图从历史中寻找每一个朝代的特点、立国之本、兴衰的原因。大概从唐宋那一段开始吧,感觉很多原因都归结为了未进行“数目字化管理”、财政政策和货币...  (展开)
夏初 2017-09-06 13:20:30

中国史上霸道总裁第一人竟是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书时不喜欢历史课,觉得死记硬背几千几百年前的人物事迹,枯燥而无味。后来也不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籍,认为历史书籍要么太正统,把历史人物捏造成伟光正或者奸诈坏;要么太野生,纯粹为了满足后人好奇心而捏造出若干情事。 近来改变了想法,开始接触些历史书籍,慢慢体会到什...  (展开)
自由民 2017-04-23 16:09:2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版

《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名:中国大历史 作者:黄仁宇 译者:无 出版者:无 版次:kindle版 读书笔记(开始时间:20170418) 1.是哪类书:历史书 2.主要内容:中国通史 3.主要观点:朝代更替的主要原因是统治技术跟不上生产力发展,无法与底层小农经济相适应,没有应用数字进行精细管理的能力,只能...  (展开)
言野 2016-09-07 15:15:41

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

“我写的历史是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 黄仁宇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因为高度压缩,很多地方讲得相当隐晦,如一目十行来阅读,碎片感马上就会出现,最终不知作者所云。...  (展开)
Tokyo·Demort 2016-05-04 19:56:5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Is it doomed?

作者强调现代化的国家当以数字化的方式管理,并列举中国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缺乏精准数字化管理的能力指事例,如全国(作为征税之基础的)丁数的模糊、耕地面积的模糊、区域内和全国白银总数的模糊不清。 因而,想要管控中国这么大规模的土地和人口,作者说,古代统治者只能依靠...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2 23 后页> (共456条)

订阅中国大历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