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的书评 (457)

cys.tony 2011-01-19 21:50:04

好长一篇技术贴

我以为这书会是像《万历十五年》一样的好玩,但不是这样。《万历十五年》有很多文学成分在里面,读起来比较吸引人,而《中国大历史》则是更加偏向于严肃的历史专业著作,读起来自然比较乏味。中国历史说来太大,选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点聊聊。 一,“上下五千年”是个谎言 历史存...  (展开)
跷跷板奶茶 2009-04-01 16:07:01

长大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

读完这本书,忽然有点儿小激动。 不知怎么的,想到初中的时候做过一篇超级无聊的语文阅读(现在想来那些阅读题都是狗屁),是陈凯歌写的。文章大意就是他怎么上山下乡后来经历了什么后来又当了导演之类人生历程,文章末尾有句话“小时候以为长大是很漫长的,后来才发现长大有...  (展开)
sting12345 2013-04-11 20:12:0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也谈大历史

之所以称“也谈”是因为之前读得论坛里书友的评论,不但受益颇多,而且是我重温该书之动力。于是最近一个多月,利用上下班的地铁上及午睡前的零碎时间断断续续地又将《中国大历史》这本书通读了一遍,也终于战胜身上的惰性,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付诸文字,以免数年之后记忆...  (展开)
风君 2012-12-11 15:04:44

大视野,大史观

提起黄仁宇,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那本《万历十五年》,不过真要说起来,还是这本《中国大历史》最能体现作者的大历史观。 所谓“大历史观”,即是以宏观之着眼点看待历史,不拘泥于具体的人物事件,而是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  (展开)
木森 2008-10-15 09:04:59

多维度看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以农为本,即使在今天三农问题依然是经济改革绕不过的坎。黄将农民比作"潜水艇夹心面包“的一块长面包的基层机构,而管理农村里亿万小自耕农,无法进行数目式管理,只能借助黄的“间架性设计”。乡土社会属于礼俗社会,其进化成法理型社会(商业社会)...  (展开)
摇滚小猪 2007-11-15 18:37:05

谈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念(老文章新转)

黄仁宇先生的《放宽历史的视界》,《资本主义和二十一世纪》和《地北天南叙古今》。 三本书用一种生动活泼的体裁系统地讲历史,推事及理,有叙有议,虽然文学范式或许此间读者不一定很熟悉,但只要读下去就会尝出兴味来。 所得印象之最要者是书中屡次出现的“大历史”(macro...  (展开)
Jarod 2006-06-21 13:22:54

需要对照阅读历史书

这本书看下来感觉非常流畅,可能是作者的观点经过锤炼已经比较圆融。至少可以对中国历史的大的脉络有个非常新的而且连贯的看法。关于历史的描述从来就没有什么纯粹的客观,只是有的讲述也许回答了你心中很久隐藏的疑问,使得你认为这个讲述使得他们在回答起来可能逻辑上更为合...  (展开)
cei 2006-03-31 01:05:38

中学历史教材用他才好,至少要像这么去写这么去教

历史本身一点儿都不枯燥,但我上中学的时候觉得这门课是最枯燥的,比语文还枯燥.现在没人逼我学这些东西了,我兴趣反倒大得很  (展开)
格雷先生 2019-01-29 01:02:54

黄仁宇和大历史观

说到黄仁宇,都会提到他的《万历十五年》。黄选取一个代表性的年份,用极富文学性的笔法描绘出表层下的制度本质。此书雍容深邃,兼有优美的文笔,很容易沉浸其中;而他提到自己的“大历史观”,也颇能引起好奇:这是怎样一种方法论?这种思想方法用于其他的朝代会有什么独特的...  (展开)
戴眼镜的文盲 2013-11-06 13:06:04

读史中的慢与思

前段时间很火的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的教授迈克尔•桑德尔说了一句话对我有所触动: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而本人在读通史或者史纲的过程中,难免不受大学时代《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坑害,在人为设定的框架内,在不...  (展开)
David li 2011-12-20 12:50:32

另外一种读历史的方法

个人推断这是一本教科书,作者在哈佛大学教授国外的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思考,怎么样讲述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每个历史的细节都需要讲述到吗?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作者采取了另外的一种角度来描述,作者有所取舍。 讲述历史如果照本宣科,则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展开)
文喆 2011-09-30 22:36:53

大历史为其名

前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细节尽在万历十五年交汇展开,七个人物,每个都饱满,渐次展开明王朝的一侧面,薄薄一本,读完却仿佛让人有着实掌握了明朝中后期真实规律的错觉。 《中国大历史》这本读来却和《万历十五年》完全相反,作者试图在四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展开)
hui 2011-07-16 15:28:20 聯經1993版

数目字管理

一条主线是“数目字管理”的假设,大意是一个朝代的肇兴,伴随着削平不听话的王侯,将权力收归中央,摊平农户的耕地(连毛的土改也不外乎是),直接进行征税。这种中央集权的特征,暗合农业经济(土壤水文)对大型基建的需要,增加抗灾(旱涝多灾)和军事防御能力。(对于中国...  (展开)
lastel 2011-01-24 18:12:19

数字化管理

黄先生看待历史时有一套自己的眼光,所谓大历史角度。能成一家之言,乃大师也。黄先生看待历史时与先前众多史学家不同,他更喜欢侧重与微观层面,更喜欢看一个社会的根基。从政权角度看,其根基便在于财税,因此黄先生喜欢给历史上的王朝们算账。其中账算的最清楚的便是...  (展开)
2014-08-17 05:32:35

《中国大历史》遐思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气呵成地笔之于书,读起来有一种带着震撼的酣畅淋漓的感觉。这书带给我一个新的历史视野,虽说是一家之言,但细想之下不无道理。 遐思之前简单几句书评。如果只看过历史教科书和几部大众口味的历史读物的话,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作者提出了一种“大...  (展开)
shizhao 2009-06-27 02:21:50

中国还在重复着一朝一代的故事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走的是一种技术中立的角度。让我想起了奇幻小说《龙枪》中的中立之神,历史的记录者,那位整日呆在图书馆里洞察历史的阿斯特纽斯来。当然,对历史大跨度的审视,尤其是对近现代史也是如此宏观观察,往往能得出一些更精粹的观点,而不会纠缠于细枝末节。 ...  (展开)
jackshen 2012-07-16 09:14:43

中国大历史

今天终于把《中国大历史》给读完了,用“终于”显得自己刚刚从痛苦中获得重生吧。读完这本书我不建议那些非历史专业的人士或者奔着了解历史八卦为目的人去读,但是如果你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并且想知道历史是怎么回事,现在的中国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你可以去读一读。因为此书不是...  (展开)
wolfhawk 2011-05-11 09:15:11

乱弹 信息不对称、财政汲取能力与国家兴衰

《中国大历史》一书成稿于《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之后,想来也是思考后的重新整理总结,《河畔》仅仅谈到了元朝,《中国大历史》则一直谈到了现代。从结构上看,内容更完整。然而也仅仅是完整而已。本书的基本观点和思路在《河畔》中已经全部反映,此后的续作不过是增...  (展开)
qsm 2011-01-11 15:05:01

黄仁宇的“数目字”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主要是从夏商周开始,概括性地论述自秦建立中央集权政体之后,各个王朝帝国的兴衰过程。 在本书开始部分,黄仁宇对中国何以过早结束封建制而形成大一统的集权抵制这一历史现象作出了解释。相对于西方封建制度和日...  (展开)
约拿 2010-07-12 12:44:2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版

字太小,眼睛快瞎了

书中内容在于宏观归纳,对历史不熟悉的情况下,看起来颇为费劲。 书的字太小,有的页面印刷也不甚清晰,眼睛有快瞎了的趋势。各位还没买的看官换个版本买吧。 当初,我只因它是三联出版并且线装,不想眼睛竟如此受罪,悔啊!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2 23 后页> (共457条)

订阅中国大历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