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论语今读》完成于1989—1994年期间,为李泽厚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先后对二十篇《论语》逐一读解。其书的体例分为译、注、记。译章尽可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采用直译,对于专有词汇如“君子”、“小人”则一律不译,而重要的词汇如“仁”“礼”“义”则有专章说明;注则参考朱熹的《论语集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陈树德的《论语集释》等多家注,力求精简全面;记是作者的评论、札记和解说。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无一定之规,明白透彻,文体活泼。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 、“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它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理解和...
《论语今读》完成于1989—1994年期间,为李泽厚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先后对二十篇《论语》逐一读解。其书的体例分为译、注、记。译章尽可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采用直译,对于专有词汇如“君子”、“小人”则一律不译,而重要的词汇如“仁”“礼”“义”则有专章说明;注则参考朱熹的《论语集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陈树德的《论语集释》等多家注,力求精简全面;记是作者的评论、札记和解说。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无一定之规,明白透彻,文体活泼。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 、“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它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理解和认识,而且他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之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
因为重要,李泽厚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统称为“记”。它们长短不一,品类不齐;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或表牢骚;或就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并无定规,不一而足。
论语今读的创作者
· · · · · ·
-
李泽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目录 · · · · · ·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先说第一个困惑,在以往,君子与小人相对,是知识分子士大夫(以占有土地为经济来源)往上走,他们读书、做官和做人(道德)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其职责是维系和指引整个社会的生存,不是也不可能和不应该是某种专业人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2.12 君子不器 -
第二个困惑时李泽厚老师在书中提及:真正进入现代社会,情况便会有极大不同,不再是知识分子,而是广大中产阶级才是维系社会生存的骨架,知识分子只是作为某种分工很细的专业人员即专门家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经理、教师、教授、记者等等等等,成为这个社会的各种器官而已。在这个社会里,人都被“职业化”了。因此,“君子必器”(“君子”在这里当然只是借用词,并无所谓“小人”)。这是概而言之,实际情况当然更复杂。 由“君子不器”到“君子必器”的过程表现。这一过程还将加速和普泛化。但如何承继“君子不器”,张扬公共知识分子的职责,在专业化已成大势的今日,似更值得重视。 李泽厚著. 论语今读(增订版) (Kindle位置853). 中华书局. Kindle 版本.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2.12 君子不器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论语今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走我自己的路 7.9
-
- 中国美学史 8.8
-
- 历史本体论·已卯五说 8.1
-
- 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 8.2
-
- 美学三书 8.9
-
- 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 8.7
-
-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 8.3
-
- 华夏美学 8.8
-
-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上) 8.7
-
- 回应桑德尔及其他 7.7
论语今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0 条 )



论语今读(读书报告)

【转】李泽厚:《论语今读》前言

倪培民:今读李泽厚的《论语今读》
> 更多书评 60篇
论坛 · · · · · ·
谁知道李泽厚安徽文艺版的书籍的题名都是谁题的啊? | 来自逢いたい | 2012-03-10 20:55:4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8.3分 1579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8.9分 814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5)8.9分 255人读过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8.4分 18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衣,浅味【第一辑】已满 (琵琶莲花郁轮袍)
- 我的藏书(一) (丁丁)
- 李泽厚作品 (行走的笔尖)
- 我的民国学术Ⅱ (羊的门)
- 李泽厚著作及其研究 (愚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论语今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狼山牧羊 2011-03-24 11:53:03
一天到晚吵着关注西方的东西,我们对于自身到底了解多少?
0 有用 dawn 2018-08-23 10:42:15
补标
0 有用 一大坨 2011-05-15 17:10:09
多好,有释读少感悟!
1 有用 MiracleGD 2014-10-30 19:21:37
三星半。槽點好多orz
0 有用 totoro 2008-03-01 05:52:21
06-8
0 有用 青蘋之末 2022-12-24 09:42:21 湖南
文字鲜活。
0 有用 bernar 2022-09-30 11:08:00 美国
@2011-04-04 15:13:27 @2020-08-08 16:44:24
0 有用 森 2022-09-18 20:41:35 浙江
@2011-04-04 15:13:27 @2020-08-08 16:44:24 @2011-04-04 15:13:27
0 有用 muxueqz 2022-06-14 10:44:52
颇有其独特而合《论语》真意之见解
1 有用 Julia_u 2021-10-26 10:58:04
看到第一条热评,并不是无道理。但是得承认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书的解读是非常到位的。我喜欢先生对儒家的这些看法!于我也收获颇丰,第一,中国的乐感文化与实用理性,只有一个世界,只活在此岸的我们更加关注思维方式、生活真谛与人生境界。文化中没有一个人格神,我们深深知道,当偶然间来到这个世界时,人无所依靠,世间凄凉、悲苦,人生底色本就是悲剧一场,但儒家面对苍天,赋予了宇宙、人生以积极的意义。命本就是偶然,但主动... 看到第一条热评,并不是无道理。但是得承认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书的解读是非常到位的。我喜欢先生对儒家的这些看法!于我也收获颇丰,第一,中国的乐感文化与实用理性,只有一个世界,只活在此岸的我们更加关注思维方式、生活真谛与人生境界。文化中没有一个人格神,我们深深知道,当偶然间来到这个世界时,人无所依靠,世间凄凉、悲苦,人生底色本就是悲剧一场,但儒家面对苍天,赋予了宇宙、人生以积极的意义。命本就是偶然,但主动适应、改造这种偶然性,乃是知命、立命与造命。我们并未屈服,而是要建构属于自己的命运。第二,中庸之道,度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横向坐标,凡事不可过与不及,夫子说子张和子夏都不可。缺乏和过于聪明不可,缺乏勇敢和过于勇敢亦不可。怎样在把握尺度,需要每个人在具体的事情中去实践总结的。第三,我喜欢子路的虎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