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书评 (50)
读法与写法(关于《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a 安克思密特曾经批评说,当代历史哲学关注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历史研究,而较少涉及历史的叙事性写作。在他看来,大致可以说,分析的历史哲学乃是关于历史研究的历史哲学。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则是关于历史写作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在1960年代左右已经呈现出……越来...
(展开)
树大招风不否其新意——《中国思想史》阅后杂想
撰写通史历来是一件吃力而不容易讨好的事。以一人之力处理跨度长、材料多的中国思想通史更是如此,加之葛兆光老师在导论中表现的雄心壮志和铺垫的大框架更使得本书容易树大招风。批评大都集中于正文两卷不能表现导论的雄性,所谓“一般思想世界”的描述仍然不够一般,就本人陋...
(展开)
中国思想史摘抄及小思
引言部分 思想似乎失去了批评的对象,于是,它会迅速地沦落为一种依附于经典的知识,并在考试制度的挟迫下,被简约为一些无意味的文本或公式,只是作为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存在。p5 (我们都是靠记忆和背诵无意味的文本或公式而出现在学府的。这种无奈是永恒的,而且几乎套用在...
(展开)
璀璨群星背后的黑夜:思想史的写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精英的思想史 以往的思想史基本上是按照思想家的顺序一一罗列出思想的谱系。大的思想家占的篇幅多点,小的思想家撑不起一章的,就拿几个凑在一起。把他们的著作与思想串成一堆,也就成了中国思想史。他们如同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群星,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有的甚至还成了夜空... (展开)思想依附于权力即成为教条
思想依附于权力即成为教条 ——蠹鱼笔记(3) □/徐强 历史似乎有这样的惯例,大凡主流知识与思想已经在权力的支持下成了垄断性的政治意识形态,作为考试的内容、升迁的依据,并与个人的利益直接发生关系时,这种知识与思想会很快成为一些教条,并很快地简约化成为一种供人...
(展开)
理论先行--读葛著《中国思想史》导论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用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粗略看完了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导论卷,一本大概一百多页的探讨思想史理论与写法的书。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思想史的边界与性质。按照科林伍德的说法“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是思想史最大的边界;按照一般的学术定义,思想史就是对思想的历史... (展开)寻找最精确的书写方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需找最精确的书写方式 关于史 在书写历史之前,是需要有很多准备的。这种准备不只取于历史学家的学识,更在于他的胸襟与气度。因为常常接触典籍的原因,大多数的史学家在一般人看来是一群只会掉书袋、沉迷于自己的小圈子而不讨人喜欢的清高孤傲之徒。我们经常把史学家的怪癖当... (展开)《中国思想史·导论》读后感
翻开扉页,初读葛兆光先生生平简介,先生丰硕的研究成果已将我折服:知名大学历史系教授,受邀到多所大学当客座教授,研究中国及东亚的宗教,思想和文学史等。所著的《中国思想史》到底有何独特之处,让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史的经典之作?为什么要写中国的思想史,究竟应如何写...
(展开)
从方法论回到文本 ---就《中国思想史》第一卷第一篇《上古思想世界的重构》来谈
<<<<<不好意思,题目有点长,贴上来的时候,还有些问题想不太清楚,任何试图在回溯思想史时建立秩序和价值层级的想法似乎都是徒劳。。。 两卷本的《中国思想史》淡化了区分与界限。总的来说,思想史的编撰可以涵盖的内容非常之多,包括社会史、文化史、技术史等;不同思想...
(展开)
黄老之术(读哲理的综和部分)
在中国思想史上,所谓百家争鸣,其实都是汉人(汉书.艺文志)对前人的归纳,当时的人们也许并没有如此明确的门派之见,所以一门之内,分野也很明显,如今日之儒不同往日之儒。(韩非子: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如子贡一心一意维护孔子,子游看重礼的意义,子夏却认为礼的仪式和意...
(展开)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导论 【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葛兆光对精英和经典的写法表示异议,“如果思想史知识写那些思想的精英和经典,思想史就是一个悬浮在思想表层的历史,如果思想史只是一次一次地重复确认那些思想的精英和经典,思想史就真的是一个‘层层积累’的历史了。”【11】各种强... (展开)别人割你的韭菜,你割自己的鸡鸡
本文是阅读邻居读史年“春秋”上的发言 思想倾向是一种“人设” 看李子整理的PPT,我就知道这是一个特别繁重的任务,我觉得我完不成。即使迅速缩小自己的聚焦点,和兴趣搭接,也力所不及。但总要找一个出口,历史包罗万象,我最有兴趣还是春秋时期这些绚烂的思想,这些形而上的...
(展开)
不敢评论,只敢小酌(读序言部分)
这本书也是刚刚看到第二册,偶有所得,暂记于此。我并不是一个学者,虽然曾经想做一名学者。拿消遣的意味看这种理论书,别有滋味。第一册,关于方法论,我想我看到了作者的一些苦心。中国的政治学在文革的时候被取消,虽然大家批周公的时候,苦学了一些法家知识,但中国古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