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译者: 王连海 注释
出版年: 2003-10
页数: 184
定价: 56.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
ISBN: 9787806037553
内容简介 · · · · · ·
“湖上笠翁”李渔一生跨明清两代,撰述颇丰,声名昭著,只是当时毁誉不一。寄情之作《闲情偶寄》则顺从物性,集中体现其毕生情趣与文墨修养。除了世人所重的戏曲演出,举凡丝竹歌舞、房舍园林、家具古玩、饮馔调治以及植草养花等,闲情雅兴,一入其笔,则妙趣横生。今以芥子园本重新整理,校以翼圣堂本,又新增插图,首选明清,并尽量加注,纵论评点,以再现其千古卓绝的才情。
闲情偶寄图说(上下)的创作者
· · · · · ·
-
李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江苏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江苏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说起李渔,一开始几乎是几个男人之间的谈资,稍稍有点隐私,关于如何挑选女人、关于《金瓶梅》的版本,诸如此类,以为都是秘不示人的。可是后来发现,喜欢李渔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男人喜欢,连女人也很欣赏。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喜欢李渔,几乎出于男人的本能。因为李渔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并且生活得很艺术的人。而且他能够把生活的经验又很艺术地写成书,这也是他高出许多风流才子的地方。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 “ 李笠翁的著作中,又一个重要部分,时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时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岛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
李渔素有才干之誉,世称李十郎,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他重视戏曲文学,曾说:“填词非未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他的戏曲论著存《闲情偶寄》词曲部,以结构、词采、音律、宾自、科译、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以选剧、变调、授曲、教自、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对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闲情偶寄》除戏曲理论外,还有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李渔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说:“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托之空言,稍舒蓄积。”可见此书足能反映他的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他所著的戏曲,流传下来的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以上十种合刻称《笠翁十种曲》)、《万年欢》、《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错记》、《补大记》及《双瑞记》等19种。其中,演出最多的是《风筝误》一剧。此外,有小说《无声戏》、《连城壁全集》、《十二楼》、《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李渔在金陵时,别业称芥子园,设有芥子书。李渔女婿沈心友,请王概等编《芥子园画谱》,流传甚广。
目录 · · · · · ·
概说
余怀序
尤侗序
凡例七则
期点缀太平
期崇尚俭朴
期规正风俗
期警惕人心
戒剽窃陈言
戒网罗旧集
戒支离补凑
词曲部
结构第
戒讽
立主脑
脱窠臼
密针线
减头绪
戒荒唐
审虚实
顺采第二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古云:“尤物足以移人”。尤物维何?媚态是已。世人不知,以为美色。乌知颜色虽美,是一物也,乌足移人?加之以态,则物而尤矣。 … 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是以名为尤物。尤物者,怪物也。不可解说之事也。凡女子,一见即令人思之而不能自已,遂至舍命以图,与生为难者,皆怪物也,皆不可解说之事也。 --《闲情偶寄》卷三·声容部·态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何为尤物 -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饮馔部◎蔬食第一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闲情偶寄图说(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闲情偶寄图说(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1 条 )


行人间大隐之道,作俗世常变之文——从李渔生平看明末清初文人心态

关于《闲情偶寄》精装典藏本——黄金万两不若闲情三昧

把情趣当生命的老头---李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号笠翁,还常署名随庵主人。一生跨明清两代,饱受战乱之苦。中年家道中落,靠卖诗文和带领家庭剧团到处演戏维持生计。 以上是李渔的简介。可以看出,他的一生并不是顺风顺水,他贫困,颠沛,但是这都不妨碍他享受... (展开)论坛 · · · · · ·
“中国名士八大奇书”之首 | 来自白云龙 | 3 回应 | 2024-02-06 16:23:4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6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8.6分 5954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08)9.0分 357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7)8.3分 375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2)7.3分 20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山东画报出版社 (彼岸)
- 物学院图书馆(一馆) (苏非殊)
- 中国古典美学 (白静草原)
- 我至爱的古书(中) (清凉山风)
- 那些我想读第二遍的书 (王端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6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闲情偶寄图说(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桑田 2013-07-17 19:16:51
买了人民文学600多页的精装本,在先锋看到时大爱。从目录上分析,闲情把挑选女子的品读放在首位,然后是房产器物,有意思。李渔出身富裕,死时贫穷,琢磨一下他一生所求,想来也是。享受清福,再也没超越此人的。他说到,人一生清福大概有两三年,也足矣。人民文学版本,行距宽松,均有插图,插图下文字短小巧妙,值得品味。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
0 有用 杨柳青青 2010-09-01 19:23:36
原文,注
0 有用 —— 2014-09-15 10:34:48
图配的太差强人意了,甚至原书中的插图放在里面还左右颠倒了顺序!
0 有用 米修修 2011-04-29 19:00:15
读的是下,只是因为要看“饮馔部”顺便看了下其它的,李渔同学真的不错~很可爱的童鞋
0 有用 李客 2006-04-02 16:45:34
这个版本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