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中国历史研究法(新校本)》由钱穆先生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讲汇集而成,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6个分题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大意与方法。实为作者此后30年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亦可视为钱穆先生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的简要叙述。
中国历史研究法的创作者
· · · · · ·
-
钱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第一讲 如何研究通史 p2 年年月月,大家都是千篇一律过日子,没有什么变动,此等日常人生便写不进历史。历史之必具变异性,正如其必具特殊性。我们再把此二者,即特殊性和变异性加在一起,就成为历史之传统性。我们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 p3 我们只能说,西方历史的变动比较显而在外,使人易见。中国历史的变动,却隐而在内,使人不易察觉。我常说,西洋历史如一本剧,中国历史像一首诗。诗之衔接,一句句地连续下去,中间并非没有变,但一首诗总是浑涵一气,和戏剧有不同。 p10 故此,我们若真要研究历史,仍不如从头到尾作通体的研究。首先便是通史,略知通史大体,再深入分着时期去研究一部断代史。对一部断代史有研究,再回头来接着重治通史,又继而再另研究一断代。如此循环不息地研究下去,才是可远可大,才能真明白历史上的时代之变,才能贯通上下古今,而获得历史之大全。 p11 治史要能纵览全局,又要能深入机微。初看好像说故事,到家却须大见解。 p12 中国人向来讲史学,常说要有史才史识与史德。 一、史才:贵能分析,又贵能综合。须能将一件事解剖开来,从各方面去看。 二、史识:须能见其全,能见其大,能见其远,能见其深,能见人所不见处。历史是一全体性的,并非真个有一件一件事孤立分离而存在。只是我们分来作一事一事看。如一块石的坚与白,并不能分,只是我们自己的看法与把捉法把它分了。 三、史徳:所谓徳,也只是一种心智修养,即从上面所讲之才与识来。要能不抱偏见,不作武断,不凭主观,不求速达。 p13 古人对历史诚然有许多研究,但有些我们已用不着。我们需要的,古人未必用心到。我们须得自己有新研究,把研究所得来撰写新历史,来贡献于我们自己这个新社会。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史学。 p14 写历史有两种分别。一种是随时增新地写。另一种是旧史新写。 第二讲 如何研究政治史 p18 政治与政事不同。如秦始皇帝...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文摘录 -
但话虽如此,当我讲此番话时,我心上却觉得十分难过。姑就我一人的生活言,自十岁开始有知识起,这六十多年来的中国社会,一回溯,全上心头,真可谓世变日亟,人事全非。中国社会在此六十年中,惊波骇浪,层翻叠起。使人置身其间,大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这社会变化委实太大了。在抗战后期,我避难后方,得遍经华南及西南地区,如湖南、广州、贵州、云南、四川各省,凡所到,觉得那里的社会尚保存着很多传统的古老风情,尚如我幼年时在江浙所见。但抗战时的江浙,早已不是那情形。尤甚的,如今天大陆上的变化,想来将更是急剧而巨大。倘我们仍想根据今日眼前所见,来追究以往,在此研究中国社会史一大题目上,这项功夫真是大大不易。昔孔子作《春秋》,曾分为所见、所闻、所传闻之三世。我们此刻,需要好问多闻,越过此所见、所闻、所传闻之一百年,才能把我们眼前这一本无字天书,向上衔接到前代人的有字人书上去。然将仍嫌文献不足。这是一个文化脱节的时代。若我们将来返回大陆,那时的中国大陆社会,将更是面目全非,社会上根本一切都变了。苟非有大智慧、大学问,即使要做此一番连贯研究的工作,也甚是不易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共29册),
这套丛书还有
《文化学大义》《孔子传》《政学私言》《学龠》《文化与教育》
等
。
喜欢读"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唐国史补校注 8.2
-
- 新儒家思想史 8.2
-
-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 8.5
-
- 史家与史学(增订版) 8.2
-
- 唐摭言校证 9.4
-
- 史通 9.5
-
- 制度·言论·心态 8.2
-
- 波峰与波谷 9.1
-
- 想象与叙述 8.8
-
-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9.2
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 条 )



历史研究的文化关怀与向度——读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历史研究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一书是钱穆1961年在香港的八次演讲汇集而成的历史研究类专著。全书主体部分亦分八讲展开,首尾讲分别为如何研究通史和文化史,中间分述如何研究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与地理,大致涵盖史学研究的... (展开)
仰慕文字中的洒脱,没有底蕴这是做不来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下为读书笔记。边看边盲打,可能有错字。 中国历史研究法 第一讲 如何研究通史 我们是中国人,只有在中国史里认识我们自己。不仅要认识我们的遗忘,并且要认识我们的将来。若非研究历史即无从得此认识 历史尤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型。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 诸... (展开)> 更多书评 5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8.5分 2864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1)8.3分 14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8.6分 195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8.2分 9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12年购书 (mojo)
-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九州简体横排) (王胡)
- 嘶嘶 (东郡守丞)
- 读研后买的书籍(读研期间) (畢加思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历史研究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海贼花花 2022-12-27 00:20:30 北京
钱穆先生把中国历史的研究方法和角度掰开揉碎了反复讲述,可见以治史为己任之心!对于国史的阅读、学习、思考都大有裨益! 钱穆先生站在儒家立场来探讨中国历史研究方法,未免只见儒家的思想体系,未见历史的实际情况。这是一种充满温情与善意,却并不客观真实的理解。但瑕不掩瑜,钱穆先生本身也是一种“历史”。另外,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研究之忧虑与谆谆教导也尽得展现,可见其真心与赤忱!
0 有用 Foreverkids 2013-09-26 15:51:38
我艹 被感动了 看看现在的历史教材233
0 有用 kemaru 2022-09-25 16:25:19 天津
钱老先生对中国历史的看法演讲集,有很深入的理解。
1 有用 沉璧 2015-10-26 08:35:16
历史爱好者的必读之物
0 有用 Helena 2014-07-05 23:14:49
强推。研究历史和文化时舍己之田而芸人之田,似乎到现在都有这一弊病。关键在于明了本国历史的价值。为什么要知道历史?因为无了解何谈热爱。有许多非常棒的观点,应该做笔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