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常识:影响世界历史里程的书》是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 1776年1月以“一个英国人”的署名而发表的,它在当时的影响今人无法想象——北美大陆,几乎人手一本。成为《圣经》之后影响力最大、流传范围最广的一本书。
《常识:影响世界历史里程的书》也被作为是北美人民独立战争的纲领,它的思想后来被《独立宣言》所吸收,成为美国政治制度的灵魂。可以说,这本书缔造了现代的美国,是改变美国的第一本书。
常识的创作者
· · · · · ·
-
托马斯·潘恩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托马斯・潘恩,生于英格兰诺福克郡一个裁缝,上过几年学,先后做过学徒、鞋匠、英语教师、收税官,在富兰克林帮助下到达北美大陆,投身于争取北美独立事业,1776年以“一个英国人”名义发表《常识》,成为了北美人民明确的战斗纲领,并随后被吸收为《独立宣言》的精华,并随后被吸收为《独立宣言》的精华,除了《常识》,潘恩还应邀参加起草了《人权宣言》,出版过极具启蒙意义的《人的权利》、《土地正义论》、《理性时代》等著作,晚年回到美国,潘恩一生都在跟独夫民贼以及君主制等强大的“传统”作战,并终身宣扬激进的民主共和思想--这些思想至今还闪耀着穿透历史迷雾的耀眼的光芒。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有《常识》,反抗那时的政治传统;他有《人的权利》,反抗社会传统;他有《土地正义论》,反抗的是经济传统;最后有《理性时代》,反抗的是宗教传统。这样一来,他就把那个年头能得罪的人类权势力量都得罪完了。他从地上打到天上,横扫俗界国王之后,又向灵界国王宣战,最后激起天怨人怨,自然要落个遗骨飘零,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下场。其实,他既然死无葬身之地,生亦不该享有国籍,他是世界公民,属于新旧大陆上一切爱好民主的民族。他既不能为他那个时代充分理解和接受,就该让他归属于历史。他来到这个世界时,是个贫民;离去时还是一贫如洗,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穴坟墓,真可谓‘赤条条来去’。他完全可以用他的笔使自己成为百万富翁,因为在他那个时代,没有一个人的作品获得像他那样广泛的销路。可是他分文不取,把全部稿酬捐给英、美、法三国的民主事业。这样一个无畏无私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两个世界的英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7页 -
社会源于我们的欲望,而政府来自我们的邪恶。 任何事物越是简单,便越不容易发生紊乱,并且即使发生紊乱也比较容易加以补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常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常识"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近代中国的变局 8.2
-
- 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 7.7
-
- 读史求实 8.4
-
- 一本最危险的书 7.5
-
- 旧制度与大革命 8.4
-
- 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 8.2
-
- 面对疾病 8.1
-
-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8.1
-
- 西方的兴起 8.8
-
- 民主的细节 8.5
常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3 条 )

朱学勤:你真的读懂托马斯·潘恩了吗?
人们常说,十八世纪末的拉法耶特是"两个世界的英雄",却遗忘了那个时代更有资格获得这一称号的民主战士--托马斯·潘恩。拉法耶特执剑,潘恩执笔。前者之剑只能联接美国革命、法国革命新旧大陆两个战场,却不能揭示那两场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后者之笔不仅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展开)

这本书,公正得无涉形态
因为对美国一直并非太了解,所以不曾对其文化精神方面妄加评论… 毕竟不了解就没有评论权… 我是抱着“看看你们每天耀武扬威到底是以什么为根据的”的态度去看的… 然后发现我这种态度就玷污了这本书… 这本书我个人觉得纯粹是社会学上的…它本身不涉及任何体制之间的孰优孰劣...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4 )
-
华夏出版社 (2004)8.5分 2883人读过
-
Penguin (2004)8.7分 325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8.2分 2233人读过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10)8.6分 203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其他藏书单(六) (风~.宿命's)
- 2013年的阅读记录 (马大象)
- 2014-book (sp)
- 2013购书单之无目的与爱情羁绊的一年 (凝石头)
- 出 (mecc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常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穿越世界的旅行 2013-04-20 17:03:35
张雪忠。执政者权力来源于主权者,可撤回,目的确定。多个政党存在是为了这确定的目的。限制结社是为了分散人民的力量。军队政党化是以此作为独裁的终极保障。党化教育是为了让人民更愚昧、偏私、虚伪,看不清独裁本质。控制媒体不让真相暴露,失去媒体的监督作用。代议制可以加强监督,选出更优秀的领导人;代议制一切立法不出最初目的。自由选举三条件人大都不具备,选民自由,候选人竞争,信息充分了解。立法来确定主权人的权利... 张雪忠。执政者权力来源于主权者,可撤回,目的确定。多个政党存在是为了这确定的目的。限制结社是为了分散人民的力量。军队政党化是以此作为独裁的终极保障。党化教育是为了让人民更愚昧、偏私、虚伪,看不清独裁本质。控制媒体不让真相暴露,失去媒体的监督作用。代议制可以加强监督,选出更优秀的领导人;代议制一切立法不出最初目的。自由选举三条件人大都不具备,选民自由,候选人竞争,信息充分了解。立法来确定主权人的权利,行政来保证,分权来缩小一家独大的几率;立法要充分,要散,执行要快捷,要集中。司法独立,一则快速监督,二则实现分权,避免立法者拥有解释权,力图公正;权力越小,同一时间危险越小,司法者多终身制,只图公正,无需对选票负责。 (展开)
0 有用 润悟 2013-06-06 06:21:25
铿锵激昂,逻辑清晰,放在时隔 200 多年的现在,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政治论辩的范本。
0 有用 君泓 2016-01-12 12:48:15
这时宣战书
0 有用 宝四小姐 2014-01-14 00:21:09
只能说在那个年代确实是非常的大胆。
0 有用 dreamhead 2013-12-22 10:26:39
此书需以时人而非今人的角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