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汉娜·阿伦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Human Condition
译者: 竺乾威
出版年: 1999-1
页数: 332 页
定价: 2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东方编译所译丛
ISBN: 978720803323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Human Condition
译者: 竺乾威
出版年: 1999-1
页数: 332 页
定价: 2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东方编译所译丛
ISBN: 9787208033238
内容简介 · · · · · ·
《人的条件》的主题即“我们正在做什么”。阿伦特通过对vita activa等级上的两次倒转的分析,表明这一倒转实际上是摩登时代运作前提的一个胜利——即生命而非世界才是人至高的善。尽管《人的条件》只是一种历史的分析,但它着眼于当代,体现着作者对当代因科技的巨大进步而带来的问题的忧虑和关切。
人的条件的创作者 · · · · · ·
-
汉娜·阿伦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原籍德国,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她在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后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其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精神生活》、《康德政治哲学讲义》等。
作者作品:
· 《共和的危机》
· 《人的条件》
· 《人的境况》
· 《反抗“平庸之恶”——《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
· 《责任与判断》
· 《康德政治哲学讲稿》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不是宽恕让我们摆脱我们所做事情的后果,我们的行动能力就会被束缚在一个我们永远无法补救的单个行为上;我们就永远是其后果的牺牲品,像没有咒语就不能打破魔咒的新手魔法师一样。如果不是实现承诺的约束,我们就无法保持我们的同一性;我们就被罚在各自孤独黑暗的心灵里无助地游荡,陷于它的重重矛盾和暧昧之中不能自拔。只有通过他人的在场,让公共领域的光芒投射下来,黑暗才能被驱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4页 -
世界就像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一张桌子,让人们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分开。只有与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的他人分享共同人类世界的经验,才能让我们全面地看待现实,并发展出一种共享的共同感。否则,我们每个人就都会被抛回到我们自己的主观经验中,在那里,只有我们自己的感情、需求和欲望才是真实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人的条件"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的条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7 条 )




【书记】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的社会化: 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中的公私关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符号说明: (p.书中页码) (拉丁文斜体) (英文原文/古希腊语原文) 【笔者小心情】 此次阅读,因为是要和《公共人的衰落》对话,所以最初的想法是阅读《人的境况》中的第二章。而我主要是带着3个问题进入的: 1. 阿伦特的“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的区... (展开)

淺談 Hannah Arendt《The human Condition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政治行動是人類活動的最高境界 1. 一組關於勞動(labour)、工作(work)、行動(action)三種人類主要活動的概念分析,實際上也是一套生命哲學,鑲嵌於一個完整的生命哲學。 2. 以這套生命哲學所高舉之「行動的生活」為核心,同時批判西方兩千年的政治傳統與政治哲學傳統。 3.... (展开)> 更多书评 97篇
论坛 · · · · · ·
删节本 | 来自高里·卡布列夫 | 8 回应 | 2020-11-28 09:57:52 |
本书的在线阅读 | 来自小石·位我上者灿烂星空 | 1 回应 | 2009-10-24 22:58:5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9.1分 3532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9.3分 314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9.1分 1092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9.1分 48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书目-人文社科部分 (忆未名)
- 我的书单(政治学理论) (午夜书生)
- 【东方编译所】译丛——上海人民出版社 (彼岸)
- 哲学 (Drift)
- ◆岊湬的书柜(1) (岊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的条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明月出天山 2010-03-03 12:18:26
当年没太看懂,现在干脆忘了讲什么。
5 有用 竹仔 2008-04-01 21:31:58
书是好书,就是翻译的不行。
0 有用 InsomniaUdon 2013-09-26 12:12:42
看不太懂...
0 有用 尼特 2023-09-20 09:39:27 上海
记得换个译本。
0 有用 夏杪木槿 2021-02-17 15:24:32
哲学性很强 作者论述的有些晦涩难懂,期间设计很多哲学大家思想家的观点,比如亚里士多德马克思、本格森、笛卡尔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