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力图说明,只有分解民族主义这个整体性的概念以及和民族、国家、群众、个人的内在关系,它才能得到阐释。本书分析了民族主义的历史起因和动力,并揭示了民族主义运动所具有的权力、意识形态、精英、群众的复杂关联,又是如何成为现代性暴力的根源,以及民族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前景。本书 讨论了中国语境中的民族主义问题,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现代概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特点,并分析了当代民族主义的身份困境来源于其现代性的历史成因。
1本书考辨严谨,将激发民族主义的氛围土壤、民族文化被制造弘扬、民族情绪与意识形态形成最终结合为民族主语的历史进程如实呈现。
2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揭示出民族主义除人文价值外长期被贬抑的作为权力载体的价值,并依此厘清民众、知识分子、政治精英在民族主义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3 除了论析诉诸传统文化而形成的文化民族主义外,兼及分析同类著作中缺...
本书力图说明,只有分解民族主义这个整体性的概念以及和民族、国家、群众、个人的内在关系,它才能得到阐释。本书分析了民族主义的历史起因和动力,并揭示了民族主义运动所具有的权力、意识形态、精英、群众的复杂关联,又是如何成为现代性暴力的根源,以及民族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前景。本书 讨论了中国语境中的民族主义问题,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现代概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特点,并分析了当代民族主义的身份困境来源于其现代性的历史成因。
1本书考辨严谨,将激发民族主义的氛围土壤、民族文化被制造弘扬、民族情绪与意识形态形成最终结合为民族主语的历史进程如实呈现。
2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揭示出民族主义除人文价值外长期被贬抑的作为权力载体的价值,并依此厘清民众、知识分子、政治精英在民族主义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3 除了论析诉诸传统文化而形成的文化民族主义外,兼及分析同类著作中缺失的民族主义多元发展趋势及强烈地独立性诉求。
作者简介 · · · · · ·
徐迅,1951年生。1980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8年就读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lbany分校社会学系,1995年获博士学位,于1996年美国社会学年会上宣讲其博士论文“阐释现代中国:文化大革命兴衰记”。研究领域为社会运动,意识形态,文化。1998年以后从事学术著作的策划和出版。
目录 · · · · · ·
上 篇 民族主义院从历史到概念
第一章 现代性院民族国家的历史起源
一 现代性院民族国家的历史动力
二 民族国家的历史建构
三 现代民族与民族国家
· · · · · · (更多)
上 篇 民族主义院从历史到概念
第一章 现代性院民族国家的历史起源
一 现代性院民族国家的历史动力
二 民族国家的历史建构
三 现代民族与民族国家
第二章 从历史到概念
一 何为民族
二 民族认同和民族身份
三 民族国家
四 民族主义
第三章 从虚构到现实
一 权力结构院精英和民众
二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三 民族主义还是爱国主义
第四章 现代暴力的根源
一 丑陋的来源:种族优劣论
二 民族主义暴力的泛滥
三 天问:谁来制约?如何制约?
第五章 文化多元主义:一个自由主义哲学的思考
一 西方:还原“民族”的本真面目
二 东方:因财富而异化的思想
中篇 潘多拉的盒子
第六章 世界院民族共同体还是对立民族集合
一 民族主义的冲突
二 古老的文化传统如何生成具有现代性意义的民族主义
三 殖民主义尧帝国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四 世界民族国家体系
五 从冷战到野三个世界冶的划分
六 民族主义的困境
第七章 国家的嬗变及其危机
一 民族主义的新崛起
二 全球化与现代国家危机
三 后现代时期的民族主义
四 后现代时期的国际秩序
第八章 民族主义政治的前途
一 解决民族主义暴力的尝试
二 如何在发展中解决民族主义暴力
下篇 中国民族主义问题
第九章 寻找现代性的起点
一 鸦片战争院中国民族主义叙事的起点
二 不可避免之战
第十章 当天下观遭遇国家观
一 国与天下的概念扯皮
二 战争意外衍生的文化产品
第十一章 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一 宗教猛于鸦片
二 保国与保种之辩
三 试问今日之域中袁竟是谁家之天下
第十二章 中华民族冶的涵义
一 中国民族主义的新义
二 当代民族主义的再发现
三 焦虑的痛苦
结 语 民族主义必然要对价值进行选择
文献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重新评价世界现代化过程、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成为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切入点。流行的观点认为,现代化论是西方把自己的民主制度强加给非西方国家,其目的是维持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强势位置;自由和民主理念掩盖了实际的不平等。文化的交流,特别是西方文化大量引进,形成一种“文化霸权”,对国家主权产生了限制作用。近代西方不仅对弱小民族实行政治压迫,还实施文化霸权,灌输西方文化优越的思想,使弱小民族不能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了达到压倒、欺凌、剥削东方的目的,西方从文学、历史、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各个方面扭曲、侮辱、丑化东方,为西方侵害、征服东方提供理论依据。所谓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无非是西方丑化、歪曲和歧视东方人的“知识”。所谓的从现代化过程中引证出来的“合理化”、“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无非是为帝国主义政策服务的。大量外资和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国家主权也有干涉之嫌。总之,世界的现代史,就是西方企图征服东方的历史,就是东西方文明冲突史,就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国家、地区,即原来意义上的第三世界国家在文化上对国际霸权和强权即西方国家的抵抗。(P109) 民族主义认为,后冷战时期也是新霸权主义时期。美、日、西欧等先进国家,以政治和自由贸易的方式,竞争国际组织和国际市场资源,并且通过争霸和控制市场和资源,输出其政治和经济价值。民族主义的理论认为,至于哪些游戏规则可以成为国际政治的普遍准则,其实质无非是发达国家制订的、经过打扮变成似乎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则”来强加给世界其他国家。这样强加的游戏规则和国际秩序是一种新的不平等。发达国家所谓的平等,是指市场原则的机会平等,这是十七世纪以来典型的民族国家的行为准则,即现代社会科学论证的以经济发展为标志的“生存竞争”原则。各民族的合作,只有当每个民族都实现了独立和统一的时候才有可能。然而,这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平等问题。由于世界市场的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摘记 -
政治权力的斗争,无论发生在议会或者政党内部,常常以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当一个国家的领导层发生了严重的权力斗争,或者受到了来自经济或社会方面强大的压力,就非常倾向于向民族主义要资源。此时国际争端会成为权力斗争的有力杠杆。强硬派(往往是政治上的保守派)在话语资源上占据了有利的地位,他们利用“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这一类的口号赢得广泛的支持,通过宣扬爱国主义增加对权力的控制或提高在权力斗争中的优势。即使没有外敌入侵的事实,权力斗争的需要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制造出“侵略”和“压迫”的宣传。只要有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信任危机这一类威胁统治阶层的因素存在,民族主义就永远会被利用来化解统治危机的手段。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常常用“国家”、“民族”的名义来掩盖专制、腐败,拒绝实行政治改革,也是屡见不鲜的事实。 “权力斗争总要利用民族主义情绪”的现象是普遍的:在政治权力需要得到国际支持的时候,任何条约都可以签订;当国际问题涉及到权力统治的时候,国际争端就变成了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问题;当权力斗争需要诉诸民间支持的时候,政策的分歧就会以“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话语表现出来;当权力斗争还处于潜伏的状态,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会受到压制。权力斗争就是权力斗争,这在任何性质的国家政治中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民族主义"的人也喜欢 · · · · · ·
民族主义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民族主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我们该以怎样的目光打量民族主义

我们需要怎样的民族主义?

由民族主义起源错误所引起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认为,民族主义发源于西欧,后扩展到每一个国家,但这实际上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民族主义本质上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对普世价值的追求,那么就不可能仅仅在一个地方产生,而应当属于“满天星斗”式的产生,否则就无法解释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由于,错误的认识了...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
重新评价世界现代化过程、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成为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切入点。流行的观点认为,现代化论是西方把自己的民主制度强加给非西方国家,其目的是维持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强势位置;自由和民主理念掩盖了实际的不平等。文化的交流,特别是西方文化大量引进,形成一种“文化霸权”,对国家主权产生了限制作用。近代西方不仅对弱小民族实行政治压迫,还实施文化霸权,灌输西方文化优越的思想,使弱小民族不能保存和发...
2015-07-22 22:38
重新评价世界现代化过程、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成为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切入点。流行的观点认为,现代化论是西方把自己的民主制度强加给非西方国家,其目的是维持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强势位置;自由和民主理念掩盖了实际的不平等。文化的交流,特别是西方文化大量引进,形成一种“文化霸权”,对国家主权产生了限制作用。近代西方不仅对弱小民族实行政治压迫,还实施文化霸权,灌输西方文化优越的思想,使弱小民族不能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了达到压倒、欺凌、剥削东方的目的,西方从文学、历史、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各个方面扭曲、侮辱、丑化东方,为西方侵害、征服东方提供理论依据。所谓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无非是西方丑化、歪曲和歧视东方人的“知识”。所谓的从现代化过程中引证出来的“合理化”、“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无非是为帝国主义政策服务的。大量外资和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国家主权也有干涉之嫌。总之,世界的现代史,就是西方企图征服东方的历史,就是东西方文明冲突史,就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国家、地区,即原来意义上的第三世界国家在文化上对国际霸权和强权即西方国家的抵抗。(P109) 民族主义认为,后冷战时期也是新霸权主义时期。美、日、西欧等先进国家,以政治和自由贸易的方式,竞争国际组织和国际市场资源,并且通过争霸和控制市场和资源,输出其政治和经济价值。民族主义的理论认为,至于哪些游戏规则可以成为国际政治的普遍准则,其实质无非是发达国家制订的、经过打扮变成似乎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则”来强加给世界其他国家。这样强加的游戏规则和国际秩序是一种新的不平等。发达国家所谓的平等,是指市场原则的机会平等,这是十七世纪以来典型的民族国家的行为准则,即现代社会科学论证的以经济发展为标志的“生存竞争”原则。各民族的合作,只有当每个民族都实现了独立和统一的时候才有可能。然而,这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平等问题。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大,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在平等和正义的意义上,主权国家之间竞争必备的条件,如技术、资金、经济管理经验、政治管理经验和文化经验,明显地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意义上说,事实上的“剥削”、“压迫”、和“侵略”依然存在,自由竞争的法则并不能解决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不能有效地调节国家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民族主义的壁垒,资本的强大力量就会突破国家主权,使发展中国家从属于发达国家。(P119) 引自 摘记 回应 2015-07-22 22:38 -
当今的民族主义,对“民族”问题缺少世界历史的视野,极力回避价值而强调反对所谓的西方话语霸权,把文化 传统看成是仅有的历史和社会力量,不能不说是精英和知识分子的局限性使然。 严谨地说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中国或者东方民族主义精英分子的局限性。但从整本书的构架 而言,这个话在这里提出好似早了一点。
2011-02-05 16:43
-
当今的民族主义,对“民族”问题缺少世界历史的视野,极力回避价值而强调反对所谓的西方话语霸权,把文化 传统看成是仅有的历史和社会力量,不能不说是精英和知识分子的局限性使然。 严谨地说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中国或者东方民族主义精英分子的局限性。但从整本书的构架 而言,这个话在这里提出好似早了一点。
2011-02-05 16:43
-
重新评价世界现代化过程、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成为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切入点。流行的观点认为,现代化论是西方把自己的民主制度强加给非西方国家,其目的是维持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强势位置;自由和民主理念掩盖了实际的不平等。文化的交流,特别是西方文化大量引进,形成一种“文化霸权”,对国家主权产生了限制作用。近代西方不仅对弱小民族实行政治压迫,还实施文化霸权,灌输西方文化优越的思想,使弱小民族不能保存和发...
2015-07-22 22:38
重新评价世界现代化过程、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成为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切入点。流行的观点认为,现代化论是西方把自己的民主制度强加给非西方国家,其目的是维持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强势位置;自由和民主理念掩盖了实际的不平等。文化的交流,特别是西方文化大量引进,形成一种“文化霸权”,对国家主权产生了限制作用。近代西方不仅对弱小民族实行政治压迫,还实施文化霸权,灌输西方文化优越的思想,使弱小民族不能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了达到压倒、欺凌、剥削东方的目的,西方从文学、历史、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各个方面扭曲、侮辱、丑化东方,为西方侵害、征服东方提供理论依据。所谓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无非是西方丑化、歪曲和歧视东方人的“知识”。所谓的从现代化过程中引证出来的“合理化”、“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无非是为帝国主义政策服务的。大量外资和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国家主权也有干涉之嫌。总之,世界的现代史,就是西方企图征服东方的历史,就是东西方文明冲突史,就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国家、地区,即原来意义上的第三世界国家在文化上对国际霸权和强权即西方国家的抵抗。(P109) 民族主义认为,后冷战时期也是新霸权主义时期。美、日、西欧等先进国家,以政治和自由贸易的方式,竞争国际组织和国际市场资源,并且通过争霸和控制市场和资源,输出其政治和经济价值。民族主义的理论认为,至于哪些游戏规则可以成为国际政治的普遍准则,其实质无非是发达国家制订的、经过打扮变成似乎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则”来强加给世界其他国家。这样强加的游戏规则和国际秩序是一种新的不平等。发达国家所谓的平等,是指市场原则的机会平等,这是十七世纪以来典型的民族国家的行为准则,即现代社会科学论证的以经济发展为标志的“生存竞争”原则。各民族的合作,只有当每个民族都实现了独立和统一的时候才有可能。然而,这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平等问题。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大,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在平等和正义的意义上,主权国家之间竞争必备的条件,如技术、资金、经济管理经验、政治管理经验和文化经验,明显地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意义上说,事实上的“剥削”、“压迫”、和“侵略”依然存在,自由竞争的法则并不能解决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不能有效地调节国家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民族主义的壁垒,资本的强大力量就会突破国家主权,使发展中国家从属于发达国家。(P119) 引自 摘记 回应 2015-07-22 22:38 -
当今的民族主义,对“民族”问题缺少世界历史的视野,极力回避价值而强调反对所谓的西方话语霸权,把文化 传统看成是仅有的历史和社会力量,不能不说是精英和知识分子的局限性使然。 严谨地说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中国或者东方民族主义精英分子的局限性。但从整本书的构架 而言,这个话在这里提出好似早了一点。
2011-02-05 16:43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國族想像,公私分野【1】 (南池子)
- 民族主义推荐书目 (zolatemur)
- 政治思潮丛书 (岳)
- 我的书架之哲学、思想类书籍 (巴洛克)
- 那些想读的书啊 (wangkanwaiting)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民族主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西贝柳斯的食指 2011-10-12
注释和引文欠规范。作为一本本土民族研究著作没有提及费孝通真是不可思议。
0 有用 庖丁 2012-10-26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统治的意识形态,拯救合法性危机。
0 有用 猫栗子二 2013-05-11
再次忧郁地标记一下……
0 有用 神农常拔草 2020-05-02
翻开那些包含关于“民族主义”定义的经典,就可以发现民族主义基本上是贬义的,并且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现在反而打上了“未开化”“不开明”的烙印,只有拆除意识形态的藩篱,研究才能飞翔。
1 有用 菲利普 2010-11-14
可以减去三分之一。说了许多没用的话。注释不规范,参考文献太少,自说自话。
0 有用 神农常拔草 2020-05-02
翻开那些包含关于“民族主义”定义的经典,就可以发现民族主义基本上是贬义的,并且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现在反而打上了“未开化”“不开明”的烙印,只有拆除意识形态的藩篱,研究才能飞翔。
0 有用 说不清不想说 2019-09-15
真正的内容不多。但是有一些话确实是别人不说、不敢说的。
2 有用 Alexia 2018-08-05
堆砌词汇,玄学论证,甚至比不上人家的纸糊答案
1 有用 肉饼青年 2017-12-09
逻辑性差,读着有些累。有些内容是好的,但藏在一堆无用的车轱辘话里,需要找。
0 有用 费孝达 2017-06-04
旁征博引但欠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