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世界の終りとハードボイルド・ワンダーランド
译者: 林少华
出版年: 2002-12
页数: 450
定价: 23.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村上春树文集(2001版)
ISBN: 9787532730001
内容简介 · · · · ·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合称为村上春树三大杰作。小说共40章,单数20章“冷酷仙境”,双数20章为“世界尽头”,这种交叉平行地展开故事情节的手法是村上春树小说的特征,而这部作品是这种特征最典型的体现。“冷酷仙境”写两大黑社会组织在争夺一个老科学家发明的控制人脑的装置,老人躲到了地底。主人公“我”是老人的实验对象,他受到黑社会的恐吓,在老人的孙女帮助下,经过了惊心动魄的地底之旅,好容易找到老人,却被告知由于老人的计算错误,他24小时后离开人世,转往另一世界即“世界尽头”。“我”回到地面上, 与女友过了最后一夜告别,然后驱车到海边静候死的到来。“世界尽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与世隔绝,居民相安无事,但人们没有心,没有感情,没有目标。“我”一直想逃离这里,但在即将成功时选择了留下,因为“我”发现“世界尽头...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合称为村上春树三大杰作。小说共40章,单数20章“冷酷仙境”,双数20章为“世界尽头”,这种交叉平行地展开故事情节的手法是村上春树小说的特征,而这部作品是这种特征最典型的体现。“冷酷仙境”写两大黑社会组织在争夺一个老科学家发明的控制人脑的装置,老人躲到了地底。主人公“我”是老人的实验对象,他受到黑社会的恐吓,在老人的孙女帮助下,经过了惊心动魄的地底之旅,好容易找到老人,却被告知由于老人的计算错误,他24小时后离开人世,转往另一世界即“世界尽头”。“我”回到地面上, 与女友过了最后一夜告别,然后驱车到海边静候死的到来。“世界尽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与世隔绝,居民相安无事,但人们没有心,没有感情,没有目标。“我”一直想逃离这里,但在即将成功时选择了留下,因为“我”发现“世界尽头”其实是“我”自己造出的。书中想象力奇特,艺术水准高超,情节极其荒诞而主题极其严肃,用变形的手法写出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现状逃避无门的真实心态。
作者简介 · · · · · ·
村上春树(1949- ),日本小说家。曾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就读。1979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听风之歌》问世后,即被搬上了银幕。随后,他的优秀作品《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等相继发表。他的创作不受传统拘束,构思新奇,行文潇洒自在,而又不流于庸俗浅薄。尤其是在刻画人的孤独无奈方面更有特色,他没有把这种情绪写成负的东西,而是通过内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以此来为读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模式或生命的体验。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很想看到渐次泛白的黎明时分的天宇,想喝热气蒸腾的牛奶,想闻树木的清香,想翻晨报的版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 -
几天来我第一次产生了不愿从这个世界消失的念头。至于往下去某某世界,这点已不足为虑。纵令我人生之光的93%已在前半生35年间全部耗尽也无所谓。我只是希望依依怀抱剩下的7 %看个究竟——看这世界到底变成什么模样。因为什么我不清楚,总之我觉得这似乎是赋予我的一项使命。的确,我是从某一阶段扭曲了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而这里边自有其缘故。即使得不到任何人理解,我也不能不那样做。 可是,我不想丢下这被扭曲的人生而从此消失。我有义务监护到最后。否则,我势必失去对我自身的公正性。我不能这样置自己的人生于不顾。 即便我的消失不足以使任何人悲伤,不能给任何人心里带来空白,或者不为任何人所注意,那也是我自身的问题。我委实失去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现在我似乎已几乎不具有再应失去的东西。然而我体内仍有所失之物的一缕残照如沉渣剩留下来,而且是它使我存活至今。 我不愿意从这世界消失。闭上眼睛,我可以真切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摇摆。那是超越悲哀和孤独感的、从根本上撼动我自身存在的大起大伏。起伏经久不息。我把胳膊搭在椅背,忍受这种起伏。谁都不救我,谁都救不了我,正像我救不了任何人一样。 我恨不得放声悲哭,却又不能。就流泪来说我的年纪已过大,况且已体验了过多的事情。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任何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 更年轻些的时候,我也曾试图将这种悲哀诉诸语言。然而无论怎样搜刮词句,都无法传达给别人,甚至无法传达给自己本身,于是只好放弃这样的努力。这么着,我封闭了自己的语言,封闭了自己的心。深重的悲哀甚至不可能采用眼泪这一形式来表现。 随后,我开始想刚刚分手的那个图书馆女孩。想她在地毯上的天鹅绒连衣裙、长筒袜和内衣。莫非它们仍旧原封不动地如她本身一样悄然躺在那里不成?在她身上我的表现能算公正吗?没有人寻求什么公正。寻求那玩艺儿只有我这...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9.冷酷仙境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人也喜欢 · · · · ·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0 条 )
-
关于食物: 我不相信飯量小的人,總懷疑那種人在別的地方補充給養。 威士忌這東西一開始是要靜靜觀賞的,觀賞夠了才喝,同對待漂亮女孩一樣。 人生僅剩24小時,該乾的事原本堆積如山,實際上卻一個也想不起來,終歸我想得起來的,只有同女孩一起美美吃上一頓喝上一頓,此外沒有任何感興趣的事。 关于世界尽头的小鎮: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里分別挖著純粹的坑。沒有目的的行為,沒有進步的努力,沒有方向的行走。你不認為這樣很好?...
2013-05-22 11:02 58人喜欢
关于食物: 我不相信飯量小的人,總懷疑那種人在別的地方補充給養。 威士忌這東西一開始是要靜靜觀賞的,觀賞夠了才喝,同對待漂亮女孩一樣。 人生僅剩24小時,該乾的事原本堆積如山,實際上卻一個也想不起來,終歸我想得起來的,只有同女孩一起美美吃上一頓喝上一頓,此外沒有任何感興趣的事。 关于世界尽头的小鎮: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里分別挖著純粹的坑。沒有目的的行為,沒有進步的努力,沒有方向的行走。你不認為這樣很好?誰也不傷害誰,誰也不受誰傷害;誰也不追趕誰,誰也不被誰追趕。沒有勝利,沒有失敗。 正確的是我們,他們才是錯誤的。自然的是我們,那幫傢伙才是不自然的。我是這樣相信的,堅信不疑。否則,勢必在自己都不知不覺之間被這鎮子吞噬,被吞噬之後可就悔之莫及了!理論上完整無缺的世界根本不存在。然而這裡卻是完整無缺的。這樣,必定某處做了手腳。就像看上去仿佛處於永恆運動的機器在背後利用肉眼看不見的外來動力一樣。 人這東西本身就俱有導向能力,那也才成其為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否則你就將隨波逐流地置身於莫名其妙的場所。 关于心: 如果沒有愛,那樣的世界就和窗外一掠而過的風沒甚麼區別,既不能用手撫摸,又不能嗅到氣味。 一旦丟掉心,安詳即刻來臨。那是一種你從來不曾體味過的深切的安詳感。 也許你覺得像記憶,其實只是你本身捏造的人為的橋梁。總而言之,在你自身的主體性同我編排輸入的意識之間存在極為情有可原的誤差,而你為使自身存在正當化而力圖在這誤差之間架設橋梁。 每個人的心千差萬別。根據不同情況和對象,你可以在一瞬間差不多自然而然地在勇敢和怯懦之間選定一個點。這種縝密的程序早已在你身上形成,可是你幾乎不了解程序的具體區劃和內容,也沒有必要了解。即使不了解,作為你本身也可以照常使之運轉。這根黑匣子完全是同一道理。就是說,我們頭腦中埋藏著一個猶如人跡未至的巨大的圖像墓場般的所在。應該說,除去宇宙,那裡是人類最後一塊未知的大地。 沒有爭奪沒有怨恨沒有慾望,無非等於說沒有相反的東西,那便是快樂、終極幸福和愛情。正因為有絕望有幻滅有哀怨,才有喜悅可言。沒有絕望的幸福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是讨厌世上存在的大多数东西。对方想必也讨厌我。但其中也有我中意的,而且中意的就非常中意,这和对方中意不中意我没有关系。我就是这样生存于世的。 你必須永遠帶著心活下去,而且是在森林裡。森林裡居住的都是未能徹底抹殺影子的人們'你將被趕去那裡,永遠帶著各種各樣的念頭在森林里彷徨。 假定你相信甚麼,相信的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若適得其反,必然有失望隨之而來,這便是心的活動。 像鳥一樣把心交給風即可,別無他求。 我不能拋棄心,無論它多麼沈重有時多麼黑暗,但它還是可以時而像鳥一樣在風中曼舞,可以眺望永恆。我甚至可以讓心遷入這小小手風琴的聲音之中。 我和影子一道離開這裡返回原來的世界,在那裡生活。我將像原來那樣拖著影子,在喜怒哀樂當中年老體衰,最後死去。我將在心的操縱支配下生存。 关于永生: 思维是没有时间的,这东西一瞬间可以洞察一切,可以体验永恒,可以像闭合电路永远在其中绕行不止。 人并非通过扩延时间达到不死,而是通过分解时间获得永生。 关于失去: 母親說過,只要有心,去甚麼地方都一無所失。 我是失去了許許多多的東西。詳細開列起來,說不定有一本大學聽課筆記那麼厚。既有失去的當時不以為然而事後追悔莫及的,又有相反的情形。而且似乎仍在繼續失卻各種各樣的人、事業和感情。象徵我這一存在的大衣口袋裡有一個命中注定的洞,任何針線都不能縫合。 可我又覺得,即使能夠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恐怕也還是走回老路。因為那繼續失去的人生便是我自身。我除了成為我自身別無選擇。哪怕有更多的人棄我而去,或我棄更多的人而去,哪怕五彩繽紛的感情出類拔萃的素質和對未來的企盼受到限制以至消失,我也只能成為我自身。 更年輕的時候,我也曾設想過成為自身以外的甚麼的可能性,為此我也曾進行變革自我的訓練,不料還是像彎形艇一樣終歸駛回原處。這就是我自身。我自身無處可去。我自身呆在這裡,總是等待我的歸來。 人們的大多數行動,都是以自己仍將生存下去這一點為前提的。倘若去掉這一前提,便所剩無幾。 我的心不允許我以犧牲自己的影子和獨角獸為代價留在這裡。無論我得到怎樣的安詳平穩,我都不能欺騙自己的心,縱使心在短期內完全消失。這不是同一回事。東西一旦受損,即便徹底消失也仍將永遠處於破損狀態。 失去你是非常難過的事。我愛你,這種心理狀態是難能可貴的。我不願意在不惜使之扭曲變形的情況下得到你。與其那樣,還不如趁有心之時失去你。 我體內仍有所失之物的一縷殘照如沈渣般留下來,是它使我存活至今。 我喜歡黎明前的一段黑暗,因為潔淨而無用。但這段時間過得飛快。天一亮,就開始送報送奶,電車也投入運行。 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任何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它永遠一成不變,如無風夜晚的雪花靜靜沈積在心底。
回应 2013-05-22 11:02 -
四平 (此生可是无仙骨,石火光中闹不休)
困惑若被往好的方向引导,必然产生通常得不到的美妙结果。 科学的滥用和善用同样使现代文明面临危机。我坚信科学应为科学本身而存在。 所谓进化就是这么回事。进化总是苦涩而寂寞的,不可能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进化。 往后一段时间,对你是最难熬的日子。同换牙一样:旧牙没了,新牙尚未长出。 但新牙长齐之后,旧牙就会忘掉。 我便是如此存在着为数甚多的偏见,所以不很受人喜欢,因为不受喜欢,偏见也就越来越多。 脾性这东西大...2012-07-24 08:00 22人喜欢
困惑若被往好的方向引导,必然产生通常得不到的美妙结果。 科学的滥用和善用同样使现代文明面临危机。我坚信科学应为科学本身而存在。 所谓进化就是这么回事。进化总是苦涩而寂寞的,不可能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进化。 往后一段时间,对你是最难熬的日子。同换牙一样:旧牙没了,新牙尚未长出。 但新牙长齐之后,旧牙就会忘掉。 我便是如此存在着为数甚多的偏见,所以不很受人喜欢,因为不受喜欢,偏见也就越来越多。 脾性这东西大约在二十五岁前便已成定局,此后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其本质,问题是人们往往拘泥于外界对自身脾性的反应。 所谓心便是这样的东西。没有心哪里也走不到。 而若灵魂不能从肉体分离,那么灵魂存在的理由又究竟何在呢? 我不晓得失去视力竟会带来如此程度的恐怖。在某种情况下,它甚至夺去了价值标准,或者附属于价值标准而存在的自尊心和勇气。人们试图成就某件事情的时候,理所当然地要把握住以下三点:过去做出了哪些成绩?现在处境如何?将来要完成多少工作量?假如这三点被剥夺一空,剩下的便只有心惊胆战、自我怀疑和疲劳感。而我眼下的处境恰恰如此。 所谓心便是这样的东西,绝对不会一视同仁,就像河流,流势会随着地形的不同而不同。 既无意义,又无归宿。但无所谓,因为谁也不需要什么意义,更不想找什么归宿。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里分别挖着纯粹的坑。没有目的的行为,没有进步的努力,谁也不受谁伤害;谁也不追赶谁,谁也不被追赶。没有胜利,没有失败。 没有争夺没有怨恨没有欲望,无非等于说没有相反的东西,那边是快乐、幸福和爱情。 即使能够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恐怕也还是要走老路。因为那——继续失去的人生——便是我自身。我除了成为我自身别无选择。 准确说来革命当然不是职业。但既然政治可以成为职业,革命也该是其变种才是。 东西一旦受损,即便彻底消失也仍将永远处于破损状态。 人生纵令剩的再少,也不能眼皮不合地熬到天亮。 有的东西不过很久是不可能理解的,有的东西等到理解了又为时已晚。大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在尚未清楚认识自己的心的情况下选择行动,因而感到迷惘和困惑。 报上刊载的,没有一样对我最后几小时有所裨益。 作为整体的人是不能单一框定的。人们所怀有的梦想我想大致可分为两种:完全的梦想和有限的梦想。相对而言,我是生活在有限梦想中的人。这种有限性是否正当不是大不了的问题,因为必须在某处有条线,所以那里有条线。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 即便是这样认为的人,恐怕也是在想方设法把那条线向外扩张。 即便我的消失不足以使任何人悲伤,不能给任何人心里带来空白,或者不为任何人所注意,那也是我自身的问题。我委实失去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现在我似乎已几乎不具有再应失去的东西。然而我体内仍有所失之物的一缕残照如沉渣剩留下来,而且是它使我存活至今。 我不愿意从这世界消失。闭上眼睛,我可以真切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摇摆。那是超越悲哀和孤独感的、从根本上撼动我自身存在的大起大伏。起伏经久不息。我把胳膊搭在椅背,忍受这种起伏。谁都不救我,谁都救不了我,正像我救不了任何人一样。 我恨不得放声悲哭,却又不能。就流泪来说我的年纪已过大,况且已体验了过多的事情。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任何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 更年轻些的时候,我也曾试图将这种悲哀诉诸语言。然而无论怎样搜刮词句,都无法传达给别人,甚至无法传达给自己本身,于是只好放弃这样的努力。这么着,我封闭了自己的语言,封闭了自己的心。深重的悲哀甚至不可能采用眼泪这一形式来表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回应 2012-07-24 08:00
-
Private (Think Like A Bird)
1月24日,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在黑莓上看完的,但阅读效果仍旧不怎么样。。。还是得考虑购入一个屏幕大些的东西来阅读比较好。 村上的小说,交错着出现两幅图景,从一开始的看似无关到最后的因果息息相关,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只是一开始会感觉云里雾里。 而小说也有些。。怎么说呢,科幻色彩?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村上的小说,感觉还是挺有新鲜感,但却又怪怪的。 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但还是不错的吧。2012-01-27 15:54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书摘1] 由此之故,我便尽可能从权宜式角度来观寨事物。我的看法是:世界这东西委实含有各种各样的简言之即无限的可能性,惟其如此才得以成立。而对可能性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则是由构成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来决定的。所谓世界,便是由浓缩的可能性制成的咖啡桌。 [书摘2] 她看着我的脸,说了声“普鲁斯特”,(译注: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追忆逝水年华》,擅长描写...
2012-10-11 00:01 3人喜欢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书摘1] 由此之故,我便尽可能从权宜式角度来观寨事物。我的看法是:世界这东西委实含有各种各样的简言之即无限的可能性,惟其如此才得以成立。而对可能性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则是由构成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来决定的。所谓世界,便是由浓缩的可能性制成的咖啡桌。 [书摘2] 她看着我的脸,说了声“普鲁斯特”,(译注: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追忆逝水年华》,擅长描写人的深层心理。 [书摘3] “或许。”我啜了口咖啡,“不过我时常这样想: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大家恐怕都住在完全不同的地方度过完全不同的人生来着。而这段往事很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被忘得干干净净,于是大家便在一无所知的惰况下如此打发时光,你就没有这么想过?” [书摘4] “我们科学家将这种状况称为进化过程。总有一天你也会明白:进化是严峻的。你认为进化中最严峻的究竟是什么?” “不明白,请指教。” “就是无法自由选择,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进化,它属于洪水雪崩地震一类,来临之前你不得而知,一旦临头又无可抗拒。” [书摘5] (译注:施特拉迪巴里:安东尼奥·施特拉迪巴里(Aoto-nin Stradivari)。1544-1737,意大利17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制作师。其现存作品享有世界声誉。) [书摘6] 我进行模糊作业的通行令是“世界尽头”。我根据“世界尽头”这一标题下带有高度私人意味的剧情,将分类运算完毕的数值转换为电脑计算用语。当然,虽说是剧情,却同电视上经常出现的那种完全是两回事,而更为混乱、更无明晰的情节,无非姑且称之为“剧情”而已。但不管怎样,全然没有人教给我它具有怎样的内容。我所知道的仅仅是“世界尽头”这个标题。 决定“剧情”的是“组织”里的那伙科学家。我为当计算士经受了一年训练,通过最终考试后,他们把我冷冻了两个星期。这时间里,他们把我的脑波巨细无遗地审查一遍,从中抽出我的意识核,将其定为我进行模糊作业时的通行令,又反过来输入我的脑中。然后告诉我:这便是你用于模糊的通行令,标题叫“世界尽头”。由此之故,我的意识彻底成了双重结构。就是说,首先具有作为整体混沌状态的意识,而其中有个如同梅干核那样的集约混沌状态的意识核。 但是他们没有教授我意识核的内容。 “你没有必要知道这个。”他们对我解释道,“因为这世上再没有比无意识性更正确的了。到达一定年龄——我们经过缜密计算设定为28岁——之后,人的意识就整体来说基本不再变化。我们一般所称呼的意识变革,从整个脑功能来说,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表层误差。所以,‘世界尽头’这个意识核,在你停止呼吸之前将始终不渝准确无误地作为你的意识核发挥作用。说到这里你可明白了?” “明白了。”我说。 “所有种类的理论分析,都好比像用短小的针尖切西瓜一样。他们可以在表皮划出痕迹,但永远无法触及瓜瓤。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将瓜皮和瓜瓤利索地分离开来。当然,世上也有光啃瓜皮而沾沾自喜的怪人。” “总而言之,”他们继续道,“我们必须使你的通行令永远免受你自身意识的表层摇晃的干扰。假如我们教给你所谓世界尽头是如此这般一回事,也就是说像剥西瓜皮一样,那么你肯定要这样那样摆弄个没完——什么这里这样合适啦,那里加进那个啦等等。而一旦真的这样,作为通行令的普遍性必然转眼之间全部消失,模糊就无以成立。” “所以我才给你的西瓜包上厚厚的皮。”另有一个人说,“你可以将其呼叫出来,因为那是你本身,但你不能知道。一切在混沌的大海中进行。就是说,你将空手潜入混沌之海并空手而归。我的意思你懂吧?” “我想是懂的。” “还有一个问题,”他们说,“那就是:人是否应该明确知道自己的意识核?” “不懂。”我回答。 “我们也不懂。”他们说,“可以说,这是个超越科学的问题。这和在洛斯·阿拉莫斯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碰到的是同一类问题。” “恐怕比洛斯·阿拉莫斯还要重大。”一个人说,“就经验而言,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实验。” “实验?”我问。 “实验。”他们说,“再不可告诉你更多的了,对不起。” 随后,他们教给我模糊作业的方法:一个人单独进行,半夜进行,不可空腹或满腹,反复听三遍业已确定的发音方式。这样我就可以呼叫出“世界末日”的剧情。但在它呼出的同时我的意识即沉入混沌之中。我在这片混沌中模糊数值。模糊完毕,“世界尽头”的呼叫便被解除,我的意识也从混沌中浮出。模糊作业固然结束,而我什么也不记得。逆反模糊则不折不扣是逆反,为此需听逆反模糊的声音模式。 这就是输入我脑中的程序。可以说,我不过类似无意识的隧道而已,一切从这隧道中通过。所以进行模糊作业时,我每每感到极度惶惑不安。分类运算是例外。清洗虽然费事,但可以对当时的自己怀有自豪感。因为必须将全部才能集中于此。 相比之下,在模糊作业方面则谈不上任何自豪和才能。自己无非是被利用。有人在利用我所不知道的我的意识在我不知道的时间里处理什么。在模糊作业上面我觉得自己甚至不能算是计算士。 然而无需说,我无权选择自己中意的计算方式。我仅仅被赋予分类和模糊这两种方式,并严禁我擅自改变。若不满意,只能放弃计算上这一职业。而我又无意放弃。只要不同“组织”发生龃龉,作为个人还真找不到比当计算士更能充分施展自己才干的职业,且收入可观。若干上15年,即可积攒一笔足够日后悠闲度日的钱款。为此我才不止一次地攻破几乎令人头晕的高倍率考试,忍受住了严格的训练。 [书摘7] 那墙壁所暗示的,我想肯定是自己被框定的人生。一片沉寂则是消音后遗症。四周之所以迷迷蒙蒙,是因为想像力面临毁灭性的危机。 [书摘8] 关怀和心还不是一回事。关怀属于独立的功能。说得再准确一点,属于表层功能。那仅仅是习惯,与心不同。心则是更深更强的东西,且更加矛盾。 [书摘9] “有的时候,”我说,“有的东西不过很久是不可能理解的,有的东西等到理解了又为时已晚。大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在尚未清楚认识自己的心的情况下选择行动,因而感到迷惘和困惑。” [书摘10] “肯定微不足道,能打开你心扉的肯定是微不足道的琐事。如同刚才我用手指按摩你眼睛一样,应该有什么办法打开你的心。想不起来?在往日居住的地方,心变硬闭紧时你做什么来着?” [书摘11] “现在我仍坚信不疑:不自然,且不正常。但问题在于这座镇子就是如此不自然不正常地自成一统。因为一切都扭曲都不自然,所以结果上又一切都正相吻合,无懈可击。它就是这样天造地设。” 影子用鞋跟在地面画着圆圈,继续道: “我们被关在这里面。天长日久,这个那个考虑起来反倒渐渐觉得它们正确而自己是错误的。因为它们看上去简直浑然天成一般完美无缺。我说的你可明白?” [书摘12] “明明白白,我也时常有此感觉,觉得较之这座镇子,自己恐怕过于渺小、软弱、不知所措。” “但这是错的。”影子在圆圈旁边画着看不出意思的圆形。“正确的是我们,它们才是错误的。自然的是我们,那帮家伙才是不自然的。我是这样相信的,坚信不疑。否则,势必在自己都不知不觉之间被这镇子吞噬。被吞噬后可就悔之莫及了!” “可是,何为正确何为错误毕竟是相对的。更何况我已被剥夺了作为比较二者的尺度的记忆。” 影子点头道: “我十分清楚你的迷惑。不过这样想好了:你可相信永恒运动的存在?” “不,理论上不存在永恒运动。” “同一道理。这镇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和永恒运动是同一回事。理论上所谓完整无缺的世界根本不存在。然而这里却是完整无缺的。这样,必定某处做了手脚。就像看上去仿佛处于永恒运动状态的机器在背后利用肉眼看不见的外来动力一样。” “你发现了那个?” “还没有。刚才也跟你说了,这是我的一个假设,还必须补充具体东西。为此还需要一段时间。” “把假设告诉我好么?说不定我也可以在具体补充方面助一臂之力。” 影子从裤袋掏出两手,往上面哈口热气,在膝盖搓了起来。 “不,那怕是难为你,我伤的是身体,你伤的是心,应该首先修复的是你。要不然等不到逃走两人就要同归于尽。这方面我来考虑,你想法救你自己,这是当务之急。” “我的确不知所措。”我看着地上画出的圆圈说,“你说得很对。该往哪边前进都看不准,甚至对自己过去曾是怎样一个人都稀里糊涂。一颗迷失的心又能有多大作用呢?况且是在这拥有如此强大力量和价值标准的镇子里。自从进入冬季,我一直对自己失去信心,一天不如一天。” “不不,不是那样。”影子说,“你并未迷失自已,不过是记忆被巧妙隐匿起来而已,所以才导致你不知所措。然而你并没有错。即使失去记忆,心也还是朝着既定方向前进的。人这东西本身就具有导向能力,那也才成其为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否则你就将随波逐流地置身于莫名其妙的场所。” “尽力而为。”我说。 [书摘13] “是的,正是。再让我解释一下。是这样的:每一个人都是依照各所不同的原理行动的,不存在任何相同的人。总之这是ldentity的问题。何谓ldentity?就是每一个人由于过去积累的体验和记忆造成的思维体系的主体性。简言之,称为心也未尝不可,每个人的心千差万别。然而人们不能把握自已的大部分思维体系。我如此,你也不例外。我们所把握的——或者说以为把握的——部分不过是其整体的十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罢了,连冰山一角都称不上。譬如我问你一个简单问题:“你是勇敢的,还是怯懦的?” “不知道,”我老实回答,“有时候可以勇敢,有时候则是怯懦的,无法一言定论。” “所谓思维体系恰恰是这么一种东西,无法一言定论。根据不同情况和对象,你可以在一瞬间差不多自然而然地在勇敢和怯懦之间选定一个点。这种缜密的程序早已在你身上形成。可是你几乎不了解程序的具体区划和内容,也没有必要了解。即使不了解,作为你本身也可以照常使之运转。这跟黑匣子完全是同一道理。就是说,我们头脑中埋藏着一个犹如人迹未至的巨大的图像墓场般的所在。应该说,除去宇宙,那里是人类最后一块未知的大地。 “不不,图像墓场这一说法并不贴切。那里并非死去记忆的堆放场。准确说来,称为图像工厂倒也许接近。因为无数记忆和认识的断片在那筛选,筛选出的断片在那里被错综复杂地组合起来制成线,又将线错综复杂地组合为线束,由线束构成体系。这正是一家‘工厂’,从事生产的工厂。厂长当然是你,遗憾的是你不能去那里访问。就像神秘之国艾丽丝,要进入必须有一种特殊的药才行。路易斯·卡劳尔的这个故事实在编得精彩。” “也就是说,我们的行动方式是由图像工厂发出的指令来决定的了?” [书摘14] “相对说来,我的思维方式富有现实性。”博士继续道,“借用一句古语,属于神的归神,属于卡埃萨的归卡埃萨。所谓形而上学,归根结底不外乎关于符号的家常闲话。在热衷于这玩艺之前,需要在有限的场所完成的事项简直堆积如山。例如黑匣子问题。仅仅把黑匣子作为黑匣子而不去管它诚然可以,直接利用黑匣子的性能也未尝不可,可是……”说着,博士竖起一个指头,“可是,必须解决刚才说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表层行为这一档次中的偶然性,另一个是黑匣子伴随新体验的增加所出现的变化。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绝非轻而易举。为什么呢?因为正如你刚才所说——就人而言,这是理所当然的行为。只要生命不息,人就要经历某种体验,这种体验就要分秒不停地积蓄于体内。喝令停止是徒劳的,如同令人死掉一样。” “这样,我就产生了一个设想:在一瞬间把人当时的黑匣子固定下来如何。如果其后出现变化,只管听之任之,不必理人。只是固定黑匣子时要固定得完整无缺,以便呼叫时可以毫不走样地呼叫出来,类似瞬间冷冻。” “等等,”我说,“同一个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思维体系是吧?” “正是正是,”老人道,“诚哉斯言。你理解得很快,我没有看错。恰恰如你所说。思维体系A 是恒定不变的。另一方面,则是A'、A"、A'" 不断变化着的。这就像右边裤袋里装停止不走的表,左边裤袋里装走动的表。可以根据需要随便取出哪一只。这样,一个问题就解决了。 “用同一原理来解决另一问题也是可能的。就是说,把原始思维体系A 表层上的选择性去掉即可。明白吧?” [书摘15] “一句话,那就是你的意识核。是你意识所描绘的世界归于终结。至于你的意识底层何以藏有这种东西我不清楚,反正是世界在你的意识中走到尽头。反过来说,你的意识是在世界尽头中生存的。那一世界里缺少这个现存世界中应有的大部分东西。那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生死,没有正确含义上的价值观和自我,而由兽们来控制人的自我。” [书摘16] “不过,你大概可以在那个世界里挽回你在这里失去的东西,已经失去的,和正在失去的。” “我失去的?” “是的。”博士说,“挽回你失去的一切,一切都在那里。” [书摘17] 认识这东西就是这样的,世界的变化完全取决于意识。不错,世界是实实在在的。但从现象角度来看,世界不过是无限可能性中的一种罢了。具体说来,在你为迈右脚还是迈左脚而踌躇之间世界即已大为改观。世界因记忆的变化而变化——这完全不足为奇。” [书摘18] “不是。思维是没有时间的。这也是思维同梦的区别所在。思维这东西一瞬间可以洞察一切,可以体验永恒,可以闭合电路永远在其中绕行不止。这才成其为思维,而不至于像梦一样中断。它类似百科事典棒。” [书摘19] “这点一会再说。首先是心的问题。你说这镇子上没有争夺没有怨恨没有欲望。这固然可钦可佩。若有力气,我也想为之鼓掌。可是,没有争夺没有怨恨没有欲望,无非等于说没有相反的东西,那便是快乐、终极幸福和爱情。正因为有绝望有幻灭有哀怨,才有喜悦可言。没有绝望的幸福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其次当然还有爱情这个问题。你提到的那个图书馆女孩也不例外。你或许真心爱她,但那种心情是没有归宿的。因为她已经没有心。没有心的人不过是行走的幻影。将这幻影搞到手到底又有什么意义呢?莫非你追求那种永恒的生不成?你自身也想沦为幻影不成?我如果死在这里,你也势必与他们为伍,永远别想离开这座镇子。” [书摘20] 我到底失去了什么呢?我抓耳挠腮地思索。不错,我是失去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详细开列起来,说不定有一本大学听课笔记那么厚。既有失去的当时不以为然而事后追悔莫及的,又有相反的情形。而且似乎仍在继续失却各种各样的人、事以及感情。象征我这一存在的大衣口袋里有一个命中注定的洞,任何针线都不能缝合。在这个意义上,纵令有人打开我房间窗扇伸进头来朝我吼道“你的人生是零”,我也无法否认,没有否认的根据。 可我又好像觉得,即使能够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恐怕也还是走回老赂。因为那——继续失去的人生——便是我自身。我除了成为我自身别无选择。哪怕有更多的人弃我而去,或我弃更多的人而去,哪怕五彩缤纷的感情出类拔萃的素质和对未来的企盼受到限制以至消失,我也只能成为我自身,岂有他哉! 更年轻的时候,我也曾设想过成为自身以外的什么的可能性。甚至以为能够在卡萨布兰卡开一间酒吧同英格丽·褒曼相识,或者现实一点——实际上现实与否另当别论——度过与我自身的自我相适相符的有益人生。为此我也曾进行变革自我的训练,《绿色革命》读了,《轻骑军》也看了3 遍,不料还是像弯形艇一样终归驶回原处。这就是我自身。我自身无处可去。我自身呆在这里,总是等待我的归来。 人们难道必须称之为绝望? 我不得而知。或许是绝望。屠格涅夫可能称之为幻灭,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概称为地狱,毛姆恐怕称之为现实。但无论何人如何称呼,那都是我自身。 [书摘21] 接着,去唱片店买了几盒磁带。有约尼·玛蒂丝的最佳选曲、杰宾指挥的阿诺德·贝尔克的《净夜》、肯尼·巴列尔的《周日暴风雨》、迪克·艾伦多的《大家的艾伦多》、多列巴·皮诺克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和鲍勃·迪伦的包括《像一块滚石》的磁带。 [书摘22] “喜欢往日的音乐。鲍勃·迪伦、硬壳虫、多阿兹、巴兹、吉米·亨德利克斯等等。” [书摘23] 我们都将年老,同下雨一样明确无误。 [书摘24] “记得母亲说过,只要有心,去什么地方都一无所失。 [书摘25] 我随着克劳斯比哼唱《少年丹尼》。 [书摘26] 我闭起眼睛,试着想《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三兄弟名字:德米特里、伊凡、阿辽沙,以及同父异母的斯美尔佳科夫。能够一口气说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兄弟名字的人,世间又能有几多呢? [书摘27] “鲍勃·迪伦
回应 2012-10-11 00:01
-
可我又好像觉得,即使能够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恐怕也还是走回老赂。因为那——继续失去的人生——便是我自身。我除了成为我自身别无选择。哪怕有更多的人弃我而去,或我弃更多的人而去,哪怕五彩缤纷的感情出类拔萃的素质和对未来的企盼受到限制以至消失,我也只能成为我自身,岂有他哉! 更年轻的时候,我也曾设想过成为自身以外的什么的可能性。甚至以为能够在卡萨布兰卡开一间酒吧同英格丽·褒曼相识,或者现实一点——实际...
2021-04-11 18:55
可我又好像觉得,即使能够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恐怕也还是走回老赂。因为那——继续失去的人生——便是我自身。我除了成为我自身别无选择。哪怕有更多的人弃我而去,或我弃更多的人而去,哪怕五彩缤纷的感情出类拔萃的素质和对未来的企盼受到限制以至消失,我也只能成为我自身,岂有他哉! 更年轻的时候,我也曾设想过成为自身以外的什么的可能性。甚至以为能够在卡萨布兰卡开一间酒吧同英格丽·褒曼相识,或者现实一点——实际上现实与否另当别论——度过与我自身的自我相适相符的有益人生。为此我也曾进行变革自我的训练,《绿色革命》读了,《轻骑军》也看了3遍,不料还是像弯形艇一样终归驶回原处。这就是我自身。我自身无处可去。我自身呆在这里,总是等待我的归来。 人们难道必须称之为绝望? 我不得而知。或许是绝望。屠格涅夫可能称之为幻灭,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概称为地狱,毛姆恐怕称之为现实。但无论何人如何称呼,那都是我自身。
回应 2021-04-11 18:55 -
信箱里什么邮件也没有,录音电话也没留下口信。看来没有一个人有求于我。也好,我也无求于任何人。我从电冰箱取出冰块,做了一大杯加冰威士忌,又放了少许苏打。然后脱衣上床,靠在床背上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起酒来。虽说现在昏昏欲睡,但这一天中最后的美好节目却是省略不得的。我最喜欢的就是上床到入睡前的这短暂时刻。一定要拿饮料上床。听听音乐或看看书。我分外钟爱这一片刻,如同钟爱美丽的黄昏时分的清新空气。 威士忌刚喝...
2021-04-11 18:54
信箱里什么邮件也没有,录音电话也没留下口信。看来没有一个人有求于我。也好,我也无求于任何人。我从电冰箱取出冰块,做了一大杯加冰威士忌,又放了少许苏打。然后脱衣上床,靠在床背上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起酒来。虽说现在昏昏欲睡,但这一天中最后的美好节目却是省略不得的。我最喜欢的就是上床到入睡前的这短暂时刻。一定要拿饮料上床。听听音乐或看看书。我分外钟爱这一片刻,如同钟爱美丽的黄昏时分的清新空气。 威士忌刚喝到一半,电话铃响了。电话机放在离床头两米多远的圆形茶几上。好容易才钻上床,我实在懒得特意起身走过去,因此只是呆呆注视那电话机不动,任凭它响个不停。铃响了十三四遍。我满不在乎。过去的动画片上,曾有过电话机随着铃响而瑟瑟发抖的场面,其实根本没那回事,电话机稳稳当当地伏在茶几上,任由铃响不止,我则边喝威士忌边看着它。 电话机旁边放着钱夹、小刀和作为礼物拿回来的帽盒。我蓦地想道:此刻是不是该打开看看里面是何货色。说不定应放进电冰箱,也有可能是活物,或者是稀世珍品也未可知。问题是我实在累得一塌糊涂。况且,若果真如此,对方也该向我负责地交待一句才合情理。等电话铃响完,我一口唱干剩下的威士忌,熄掉床头灯,闭起双眼,旋即,睡意如同一张早已张口以待的黑色巨网自天而降。我昏昏沉入梦乡,管它三七二十一。
回应 2021-04-11 18:54 -
我用双手轻轻掩住头骨上端,等待头骨在我体温的作用下开始微微发热。及至达到一定温度——如冬日里的阳光,并不很热——被磨得雪白的头骨便开始叙述其上面镌刻的古梦。 我则闭目合眼,深深吸气,开启心扉,用指尖摸索头骨叙述的故事。但其语声过于细微,映出的图像犹黎明空中的远星一样扑朔迷离。我从中读出来的,不过是几个不确切的片断,无论怎样拼凑,都不可能把握整体。 这里绵亘着看不见的风景,流淌着听不见的音乐,低吟...
2021-04-11 18:52
我用双手轻轻掩住头骨上端,等待头骨在我体温的作用下开始微微发热。及至达到一定温度——如冬日里的阳光,并不很热——被磨得雪白的头骨便开始叙述其上面镌刻的古梦。 我则闭目合眼,深深吸气,开启心扉,用指尖摸索头骨叙述的故事。但其语声过于细微,映出的图像犹黎明空中的远星一样扑朔迷离。我从中读出来的,不过是几个不确切的片断,无论怎样拼凑,都不可能把握整体。 这里绵亘着看不见的风景,流淌着听不见的音乐,低吟着理解不了的话语。它时而突然跃上顶峰,时面急剧沉入黑谷。一个断片同另一断片之间不存在任何共通之处。恰如快速转动收音机的调谐钮从一个台调往另一个台。我试图用各种方法尽量将精神集中于指尖,结果纯属徒劳。我觉察得出古梦是想向我倾吐什么,而我却无法将其作为故事解读出来。 或许我的解读方式有某种缺陷。也可能由于他们的语言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彻底磨损和风化。抑或他们构思的故事同我所构思的之间在时间性和背景方面存在根本性差异也未可知。 不管怎样,我只能眼睁睁地默默看着这些异质片断忽而浮现忽而消失。当然,其中也有几幅我已司空见惯的极其平常的景致:白云在空中飘移,阳光在河面跳跃,毫无特色可言。然而这些平庸无奇的景致却使我心里充满无可名状不可思议的悲哀。我无论如何也不理解这些景致何以蕴含令我如此黯然神伤的要素,一如窗外驶过的船,出现却又不留任何痕迹地杳然远逝。 大约持续10分钟后,古梦开始像退潮一样渐渐失去体温,不一会变回原来冷冰冰的纯粹的白骨。古梦于是再度长眠。所有的水滴都从我两手的指间滴落在地。我这读梦作业永远周而复始。
回应 2021-04-11 18:52 -
我不由后悔:带本杂志来就好了。若看点什么,便不至于昏昏欲睡,时间也转瞬即逝。不过我弄不清快速打发时间到底正确与否。对现在的我来说,大约应该慢慢受用时间才对。可问题是在这烘干室里慢慢受用时间又有何意义呢?恐无非扩大消耗而已。 一想到时间我就头痛。时间这一存在委实过于空洞。可是,一旦将一个个实体嵌入时间性的框架中,随后派生出来的东西究竟是时间属性还是实体属性又令人无从判断。 我不再思考时间,转而盘算...
2021-04-11 18:51
我不由后悔:带本杂志来就好了。若看点什么,便不至于昏昏欲睡,时间也转瞬即逝。不过我弄不清快速打发时间到底正确与否。对现在的我来说,大约应该慢慢受用时间才对。可问题是在这烘干室里慢慢受用时间又有何意义呢?恐无非扩大消耗而已。 一想到时间我就头痛。时间这一存在委实过于空洞。可是,一旦将一个个实体嵌入时间性的框架中,随后派生出来的东西究竟是时间属性还是实体属性又令人无从判断。 我不再思考时间,转而盘算离开烘干室后如何行动。首先要买衣服,买像样的衣服。裤子已无暇修改,在地下决心定做的苏格兰呢料西装也难以实现。固然遗憾,但只好放弃。裤子可用短裤凑合,就买件轻便西服、衬衫和领带算了。另外要买件雨衣。有了它去任何地方的饭店都不在话下。购齐衣服约需一个半小时。3点之前采购结束。到6点约会时还有3小时空白。 我开始思索这3小时的用法。居然全无妙计浮上心头。睡意和疲顿干扰思路的运转,而且是在我鞭长莫及的远处干扰。
回应 2021-04-11 18:51
论坛 · · · · · ·
请教懂日语的同学,村上的写作风格和林少华的翻译风格 | 来自奥莉薇呀 | 5 回应 | 2021-04-09 |
关于最后,世界尽头的图书馆女孩 | 来自X小数 | 2021-03-28 | |
你选择回冷酷仙境还是留在世界尽头 | 来自Soul老师 | 12 回应 | 2021-03-20 |
为什么我就是看不下去?? | 来自九大拿 | 26 回应 | 2021-03-13 |
如果可以拍成电影 | 来自mskx | 27 回应 | 2021-02-2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1 )
-
Einaudi (2008)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8.8分 1636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8.8分 374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8.4分 1540人读过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评论:
feed: rss 2.0
28 有用 之如 2014-04-24
冷漠与温柔平衡,兼之绝佳的细节感和无畏的想像力,在冰凉的理性和残酷中充满对人情的珍惜。目前心目中村上最好的小说。可以通过它思考寻觅意义,意义本身,表象和本质,爱,存在;也可以单纯地享受故事本身。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联想起“鼓盆而歌”的故事;可能是因为两者间共同的对生命的坦然和深藏的真诚温情。要重读的。朋友还推荐去读英译,她觉得比汉译好。我从未读过日本小说的英译。
58 有用 comple 2015-10-26
中间一度以为是盗墓笔记
19 有用 桔子字字 2011-03-24
在解读哲学的本我与自我命题中,村上用了极致的想像力与具象来表达,并给出了他的态度“我是作为我自身而存在”,太精彩了。我到最后真后悔自己读得太快了。
26 有用 into_the_forest 2010-09-24
村上写得累,我看得也累 两条线脱节得厉害,村上没有同时驾驭两条线的能力
37 有用 引歌 2013-04-23
很喜欢这本书的设定以及探讨identity的主题,不过我真心受不了村上在“冷酷仙境”里不断秀小资及掉书袋的行为。这个红酒那个威士忌,这个西装那个CD。相比之下“世界尽头”的节奏流畅得多,大概“冷酷仙境”就那些情节,为了跟“世界尽头”凑成二十章也只能靠秀威士忌来放慢节奏了。
0 有用 驷儿迷妹 2021-04-12
应该会看两遍
0 有用 蓝桉 2021-04-12
艺术水准高超,情节极其荒诞而主题极其严肃,用变形的手法写出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现状逃避无门的真实心态
0 有用 敷荣 2021-04-12
这是一本云里雾里的小说,但是看到最后很不错
0 有用 myl 2021-04-12
氛围是很好的,节奏也张弛有度,结局的走向升华了主题,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0 有用 开·闭·开 2021-04-11
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