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原作名: Lectures on Literature
译者: 申慧辉
出版年: 2005-4
页数: 341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三联艺文馆
ISBN: 9787542620361
内容简介 · · · · · ·
《文学讲稿》用于了解纳博科夫的艺术观。不同于他的文学创作,在这部《文学讲稿》中,纳博科夫以简洁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明确地表达了他对所讨论作品的看法。可以说,观点鲜明、独到是这部《文学讲稿》的一个特点。《文学讲稿》的另一个特点,是从本文出发,从分析作品的语言、结构、文体等创作手段入手,抓住要点,具体分析,充分突出了作品的艺术性,点明了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原因。《文学讲稿》还有一个特点,即较多地引用了作品的原文。这一方面保留了此书原为课堂讲稿的本色,另一方面也具体说明了作者的见解是如何形成的。饶有意味的是,经过纳博科夫的讲解,作品中那些原来并未显示出深长意味和特殊价值的文字,就像突然暴露在阳光之下的珍珠,骤然发出绚丽的光彩。
文学讲稿的创作者
· · · · · ·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作者
-
申慧辉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Vladimir Nabokov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目录 · · · · · ·
原编者前言
前言
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
简·奥斯丁(一七七五——一八一七)
《曼斯菲尔德庄园》(一八一四)
查尔斯·狄更斯(一八一二——一八七o)
《荒凉山庄》(一八五二——一八五三)
居斯塔夫·福楼拜(一八二一——一八o)
《包法利夫人》(一八五六)
.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一八五o——一八九四)
《化身博士》(一八八五)
马塞尔·普鲁斯特(一八七一——一九二二)
《斯旺宅边小径》(一九一三)
弗朗茨·卡夫卡(一八八三——一九二四)
《变形记》(一九一五)
詹姆斯·乔伊斯(一八八二——一九四一)
《尢利西斯》(一九二二)
文学艺术与常识
跋
附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写作的艺术首先应将这个世界视为潜在的小说来观察,不然这门艺术就成了无所作为的行当。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材料当然是很真实地(只要现实还存在),但却根本不是一般所公认的整体,而是一摊杂乱无章的东西。作家对这摊杂乱无章的东西大喝一声:“开始!”霎时只见整个世界在开始发光、熔化,又重新组合,不仅仅是外表,就连每一粒原子都经过了重新组合。作家是第一个为这个奇妙的天地绘制地图的人,其间的一草一木都得由他定名。那里结的浆果是可以吃的;那只从我身边窜过,身上带斑点的动物也许能被驯服,树木环绕的胡可以叫做“蛋白石湖”,或者更艺术味一点,叫“洗盘水湖”,那云雾是一座山峰,只是他登上山顶,当风而立。你猜他在那里遇见了谁?是气喘吁吁却又兴高采烈的读者。两人自然而然的拥抱起来了。如果这本书永垂不朽,他们就永不分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普鲁斯特和乔伊斯两人在表现人物的手法上有着一种本质的区别。乔伊斯是先选好一个只有上帝和乔伊斯自己才了解到完整的、绝对的人物,然后把这个艺术形象打碎,再将打碎的碎片扬散到他小说中的时空中去。一个有心的读者在重读他的小说时,会将这些谜一般的碎片收集在一处,并把它们拼合好。而普鲁斯特则不然。他满足于使人物和人物性格在读者眼中永远是非绝对型的,永远是相对的。他并不把人物劈开打碎,而是通过它在其他人物眼中的形象来表现它。他希望的是,在经过一连串棱镜映像以及细节表现之后,将它们合成一个艺术的真实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文学讲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文学讲稿"的人也喜欢 · · · · · ·
文学讲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 条 )

叩开大师作品之门的万能钥匙? 毒舌而浪漫的纳博科夫送给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栗一白 纳博科夫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毒舌,而是浪漫,这缘于我第一次读他的作品是《致薇拉》,他的童真与浪漫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语言瑰丽优美,诗意的文字宛若清泉,让人如痴如醉。这本文学讲稿,在最初出版时,也同样有他的妻子薇拉的一份功劳。 文学方面专业性的讲稿,... (展开)
> 更多书评 36篇
论坛 · · · · · ·
重印啊!!!再版啊!!! | 来自风后 | 3 回应 | 2018-06-27 12:02:42 |
我相信这本书肯定能再版 | 来自花衣云影 | 1 回应 | 2013-09-13 15:52:57 |
有缘自会相遇 | 来自灰鸽 | 2013-08-14 19:43:00 | |
出版社的会看到这个页面么 | 来自苏恢 | 10 回应 | 2013-06-05 23:24:24 |
啥时候能有俄罗斯的那部分? | 来自夜兮行兮 | 5 回应 | 2011-05-28 08:50:2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9.1分 2095人读过
-
Mariner Books (1982)9.4分 78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8.9分 237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8.3分 3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打開大腦的好書 (社科人文類) (私房书)
- 如何专业地谈论文学 (信心不逆熊先生)
- 已购 - 三联 (苇间疯)
- 你想成为畅销小说家吗? (迷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学讲稿的评论:
feed: rss 2.0
19 有用 毛秃秃和胖咕咕 2012-11-12 15:58:11
这是我认为我到现在读过的所有同类著作中最好的一本,不明白认为他名不副实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45 有用 大鲤鱼(丹AI) 2015-02-13 16:07:59
纳博科夫是个细节控。熟读很多遍之后,小说的时间性消失了,如画一般展现在眼前。好的文学经得起凝视与推敲,就像从黑沉沉的时间之河中跳出来,看到两岸错落地开满了花。
0 有用 迷踪 2009-12-05 17:05:48
有人大力推荐,却有点不那么名至实归。最喜欢第一篇分析,后面总觉得有点过了。
1 有用 [已注销] 2007-01-25 09:36:43
在南瓜泡沫上知道这本书后找了好久,一年多前终于朋友帮我买到一本,不负所望,不过他写的那本洛丽塔我一直没有勇气去读
4 有用 琴酒 2008-07-02 16:13:59
不喜欢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