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家朱光潜的代表作。朱光潜偏爱诗艺,同时对西方文艺心理学有很深的研究。1931年他在欧洲留学时便开始本书的写作,1943年始正式出版,历时十余年,在当时有很大影响,是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建构的里程碑。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诗论的创作者
· · · · · ·
-
朱光潜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德]黑格尔《美学》等。
目录 · · · · · ·
前言
抗战版序
增订版序
第一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
第二章 诗与谐隐
一 诗与谐
二 诗与隐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一 诗与直觉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暖味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
六 古文与白话
第五章 诗与散文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二 实质上的差异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四 诗为首音律的纯文学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一 节奏的性质
二 实质上的差异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一 声的分析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
……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第十三章 陶渊明
附录 给一位写诗的青年朋友
· · · · · · (收起)
抗战版序
增订版序
第一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
第二章 诗与谐隐
一 诗与谐
二 诗与隐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一 诗与直觉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暖味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
六 古文与白话
第五章 诗与散文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二 实质上的差异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四 诗为首音律的纯文学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一 节奏的性质
二 实质上的差异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一 声的分析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
……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第十三章 陶渊明
附录 给一位写诗的青年朋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人的性格成就和他所常往来的朋友亲戚们很有关系。渊明生平常往来的人大约可分四种。第一种是政治上的人物。有的是他的上司。这一类人与渊明大半说不上是朋友,真正够上做朋友的只有颜延之。 第二种朋友是集中载有赠诗的,这批人事迹不彰,对渊明也似没有多大影响。最有趣味而也最难捉摸他们与渊明关系的是第三种人,就是在思想情趣与艺术方面可能与渊明互相影响的。头一个当然是莲社高僧慧远。他瞧不起显达的谢灵运,而结社时却特别写信请渊明,渊明回信说要准他吃酒才去,慧远居然为他破戒置酒,渊明到了,忽“攒眉而去”。他对莲社所持奉的佛教显然听到了一些梗概,.却也显然不甚投机。其次就是慧远的两个居士弟子,与渊明号称“浔阳三隐”的周续之和刘遗民。这三隐中只有渊明和遗民隐到底,遗民讲禅,渊明不喜禅,二人相住虽不远,·集中只有两首赠刘。在诗史上陶、谢虽并称,在当时谢的声名远比陶大。渊明和他似简直不通声气,虽然灵运在江西住了不少的时候,二人相住很近。这其实也不足怪,灵运不但“心乱”而讲禅,名位势利的念头很重,以晋室世家大臣改节仕宋,弄到后来受戮辱。总之,渊明和当时名士学者算是彼此“相遗”,在士大夫的圈子里他很寂寞,连比较了解他的颜延之也是由晋入宋,始终在忙官。 和渊明往来最密、相契最深的倒是乡邻中一些田夫野老。他是一位富于敏感的人,在混乱时代做过几年小官,便发誓终身不再干,他当然也尝够了当时士大夫的虚伪和官场的恶浊,所以宁肯回到乡间和这班比较天真的人们“把酒话桑麻”。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几句诗,就可想见他们中间的真情和乐趣。他们对渊明有时“壶浆远见候”,渊明也有时以“只鸡招近局”。从各方面看,渊明是一个富于热情的人,甘淡泊则有之,甘寂寞则未必,在归田后二十余年中,他在田夫野老的交情中颇得到一些温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陶渊明 -
我们一般人的通病是囿在一个极狭小的世界里活着,狭小到时间上只有现在,在空间上只有切身利益相关系的人与物;如果现在这些切身利害关系的人与物对付不顺意,我们就活活地被他们扼住颈项,动弹不得,除掉怨天尤人以外,别无解脱的路径。渊明像一切其他大诗人一样,有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在这“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空任鸟飞”的宇宙。第一是他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咏贫士》诗中有两句话透漏此中消息:“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这就是说,他的清风亮节在当时虽无同调,过去有同调的人们正复不少,使他自慰“吾道不孤”。他好读书,就是为了这个缘故,他说“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而这些“遗烈”可以使他感发兴起。他的诗文不断地提到他所景仰的古人,《述酒》与《扇画赞》把他们排起队伍来,向他们馨香祷祝,更可以见出他的志向。这队伍里不外两种人,一是固穷守节的隐士,如荷筿丈人、长沮、桀溺、张长公、薛孟尝、袁安之类,一是亡国大夫积极或消极地抵抗新朝,替故主复仇的,如伯夷、叔齐、荆柯.、韩非、张良之类,这些人们和他自己在身世和心迹上多少相类似。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陶渊明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共259册),
这套丛书还有
《时代的精神状况》《乡村建设理论》《孟和文存》《叔本华与尼采》《佛教伦理学》
等
。
喜欢读"诗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诗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古伊朗八大诗人 8.0
-
- 读诗的艺术 8.6
-
- 精致的瓮 8.0
-
-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 9.2
-
- 百年新诗选(上下册) 8.9
-
- 中国诗学 9.0
-
- 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 8.7
-
- 六朝选诗定论 8.8
-
- 如何读诗 8.7
诗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1 条 )


朱光潜先生的诗学革命
朱光潜先生的诗学革命 ——读朱光潜《诗论》 朱光潜先生以著名美学家的身份为我们耳熟能详,他翻译的西方美学名著更令我们受益匪浅。最近重读他的早期著作《诗论》,依然极具现实光芒。《诗论》草创于作者1930年代初留学时期,返国后即以这本书受知于胡适和陈叔通,先后教授...
(展开)

不仅仅要读诗,更要知道诗之所以为诗
《毛诗序》上曾经说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瞧,诗大概就是这么着来的。自打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今天,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展开)

未完待续:跨文化视角下的诗学分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多年,诗歌的创作也有超五千年的历史。汉代的郑玄在《诗谱序》中就写道 「《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指出「诗起源于虞舜时代 」 。此后,诗、词、曲、赋等各式各样题材的古代诗歌,在其独有的时代土壤中萌芽、兴起,经过长期不断发展滞后... (展开)
> 更多书评 61篇
论坛 · · · · · ·
现在还有美学类的专业吗,有的话主要都学什么呢 | 来自放牛郎 | 2016-09-24 00:06:3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4 )
-
北京出版社 (2005)8.9分 344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2)9.4分 287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9.0分 199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7分 18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世纪人文】系列之“世纪文库·中国部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彼岸)
- 石塘睡鹤(诗意地栖居) (萨缪)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豆瓣五星图书【文学理论】 (爱玛·包法利)
- 比较文学研究书单 (tifani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诗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水月神 2009-12-27 16:39:12
谐隐之趣。
40 有用 Adiósardour 2013-02-15 17:53:50
在文学艺术的各种样式中,朱光潜先生最钟情诗,对中国古诗,和英文诗歌都有很高的鉴赏力,但他自己却不写诗。对于中西诗比较,其言之意简精辟,说在自然诗方面,西诗偏于刚,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狂风暴雨,峭壁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微风细雨,湖光山色,是月景。就爱情诗来说,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前,所以称赞容貌倾诉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 在文学艺术的各种样式中,朱光潜先生最钟情诗,对中国古诗,和英文诗歌都有很高的鉴赏力,但他自己却不写诗。对于中西诗比较,其言之意简精辟,说在自然诗方面,西诗偏于刚,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狂风暴雨,峭壁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微风细雨,湖光山色,是月景。就爱情诗来说,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前,所以称赞容貌倾诉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纵观全体,可以说,西式诗歌以直率胜,中式诗歌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展开)
4 有用 栗 2010-09-06 18:09:06
睡着了好几次-_-
0 有用 林中空地 2011-08-03 20:58:03
需了解局限处
0 有用 伊西多拉 2009-02-06 22:16:13
经典的美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