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十日谈》对后世的文学家影响深远,莎士比亚《辛白林》、济慈《伊莎蓓拉》、拉封丹《故事诗》等均取材于《十日谈》,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玛格利特·德·那伐尔《七日谈》则借鉴了其框架结构与艺术构思。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推荐的“世界名著100种”书目。入选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书目。
十日谈的创作者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最后,在《十日谈》这部名著在我们国内获得第二次艺术生命的时候,容许我为纪念我的合作者王科一同志写几句话。王科一是一位勤勉奋发、热爱自己的专业、而且已经作出了成绩的外国文学工作者,不幸于十年浩劫中含冤去世(1968),终年四十有四,是正当壮年有为之期。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是他最后的遗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出版说明 -
不用说,在林彪、“四人帮”实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那十年多里,《十日谈》也成了专政对象。现在,社会主义的春天来到了,思想开始解放,禁区正在打破一一只有在大好形势的今天,我们才有可能以无产阶级继承前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的气度,对于《十日谈》这部古典名著进行探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给予一个科学的总结。 方平 1988.8.8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名家名译(共118册),
这套丛书还有
《莎士比亚悲剧喜剧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上下)》《千只鹤》《大街》《审判 城堡》
等
。
喜欢读"十日谈"的人也喜欢 · · · · · ·
十日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4 条 )



薄伽丘的特权,或,迟到3.5年的读后感
我还在用上个微博号的时候,时间线上有过一起关于文学翻译的争论。大致情节是那不勒斯四部曲那套书的译者陈英老师在某次播客(?)访谈中,提到《十日谈》有一处称女性为牲口的句子,对现代读者来说难以接受,因此自己翻译时不会直译出字面意思。 网友哗然抨击,认为译者这样做...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7.5分 5213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2003)8.5分 6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94)7.4分 4533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7.6分 313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著作 (Irenita)
- 我的书:中国书籍出版社·名家名译彩色插图本 (luoguliu)
- 文体家——或可御文体而为家? (刈戈)
- 小说以其可以存在的形式存在 (刈戈)
- 封闭空间小说 (hop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十日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石 2006-05-12 16:34:34
去鹅桥吧
0 有用 刺猬🦔 2011-02-06 19:57:30
其实也无非是14世纪的《李可乐抗拆记》
0 有用 颤颤桑 2011-08-22 23:49:09
文化差异
0 有用 Miss颦 2012-06-27 09:30:31
所以这书的意义是作为记录历史人物风情出现的?
0 有用 暖暖 2012-03-12 14:37:20
貌似是高中是读的,唯一的印象就是挺色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