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品方: 上海译文新文本
原作名: Laughter in the Dark
译者: 龚文庠
出版年: 2006-4
页数: 234
定价: 2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纳博科夫作品系列
ISBN: 9787532738533
内容简介 · · · · · ·
本一九三二年柏林写成,书名为《暗箱》,在巴、柏林两地出版;一九六年由·洛伊译为文,用原名在敦出版;一九三八年由纳博科夫本人作大幅度修并重译后在纽约出版,更名《黑暗中声》。小说仿效二三十年代电影中盛行的那种廉价三角恋爱故事,开始就以电影为,引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男主角欧比纳斯想用动画片这种技巧让古代大师的画作“活动起来”,提议与讥刺画家雷克斯合作。欧比纳斯对影院引座员玛戈一见钟情,“着了似的爱看电影”的玛戈一心梦想当影,当她确信他属于能为“登上舞台和银幕提供条件”的阶层时,便决定与他来往。欧比纳斯为招待明星而举办的宴会,则为玛戈与昔日情人雷克重逢创造了机会,由此构成三角关系,直到小说以悲剧结束。
黑暗中的笑声的创作者
· · · · · ·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他身上或许只有一件真实的东西,那就是他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认为在艺术、科学或感情方面,任何一件事物都或多或少只是一种巧妙的骗局。不管谈论多么重要的话题,他总能发表某种机智或陈腐的观点来迎合听话者的思想或感情,不过如果听话者得罪了他,他就会变得粗暴无礼。即使在相当严肃地评论一本书或一幅画的时候,雷克斯也会因为感到自己参与了一个骗局而暗自高兴。他认为自己在充当某个别出心裁的骗子手的同谋,这骗子手正是该书或该画的作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8页 -
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像金色霞光衬托下的远方孤树,像涟漪映照在桥洞壁上的粼粼波光。 即使明知要犯死罪,他想,我还是要这样望着她。 玛戈坐起来哀婉地一笑。脸上的泪痕使她显得更加妩媚。她的脸庞泛着红潮,眼睛水灵灵的,鼻翼边颤着一大滴眼泪。他从未见过这么大,这么亮的泪珠。 一个艺术家应当把他的美感当做唯一的指南,这样他就永远不会误入歧途。 他一心盘算着如何捉弄他的同类,在这方面具有卓越的才能,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他身上或许只有一件真实的东西,那就是他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认为在艺术、科学或感情方面,任何事物或多或少只是一种巧妙的骗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黑暗中的笑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黑暗中的笑声"的人也喜欢 · · · · · ·
黑暗中的笑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6 条 )
> 更多书评 6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7 )
-
Vintage International (1989)8.3分 8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8.3分 229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7.9分 303人读过
-
时代文艺出版社8.1分 21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湄私人书橱 (一湄)
- 私人记事本 (麦子)
- 景行外国文学豆列Ⅰ (mcpanther)
- 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出书目录 (上海译文新文本)
- 小蠹啃烂的外国文学书箱 (小米=qdmim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黑暗中的笑声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石湃溪 2018-11-14 23:06:51
梦魇啊。
2 有用 jdxyw 2012-07-31 11:29:51
一个女的当了小三,这个小三又找了个小白脸的故事
41 有用 维城乱马 2016-07-06 08:33:14
光看梗概或听别人描述会觉得不过是三流通俗小说,但就算讲述同样的情节,纳博科夫的手段无疑也要比低俗小说高明许多,好比同样拍裸体,是高雅动人的人体艺术,还是毫无美感粗俗下流的黄色图片,有眼光的读者自然不难分辨。如何做到把原本平凡无奇的事件讲述得不落窠臼又引人入胜,这点值得学习。有人说这是电影小说,没错,阅读过程像看电影般直观,书中的人物也像在演戏,甚至动作和画面都在朝电影靠拢,几乎原样照搬即可拍成电影... 光看梗概或听别人描述会觉得不过是三流通俗小说,但就算讲述同样的情节,纳博科夫的手段无疑也要比低俗小说高明许多,好比同样拍裸体,是高雅动人的人体艺术,还是毫无美感粗俗下流的黄色图片,有眼光的读者自然不难分辨。如何做到把原本平凡无奇的事件讲述得不落窠臼又引人入胜,这点值得学习。有人说这是电影小说,没错,阅读过程像看电影般直观,书中的人物也像在演戏,甚至动作和画面都在朝电影靠拢,几乎原样照搬即可拍成电影。只是一旦把这故事落实到具体形象,文字的魅力和想象空间也就荡然无存了,阅读快感正隐藏在叙述这一切发生的过程中。 (展开)
5 有用 沁云 2013-06-07 08:12:17
非常顺畅的阅读。电影感很强,这是纳博科夫有意为之,因为要讽刺通俗电影中的三角恋情节。讽刺、幽默的口吻有点像托尔斯泰的某些中短篇小说。但阅读的快感不如看他后来的作品《普宁》,或许是因为太像银幕上的情节剧了,这部小说作为文学作品可让人回味的东西少了点。
3 有用 把噗 2013-05-15 22:05:15
写得这般正经,着实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