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的创作者
· · · · · ·
-
伊曼努尔·康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伊曼努尔·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伊曼努尔·康德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Puritianism),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受教育,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学院,1745年毕业后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当了多年的编外讲师,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康德一生没有离开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极有规律。他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条街道(它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上散步,他准时到这种程度,以至当地居民按照他出来的时间校正手表。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革命思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在普鲁士这个边远小城,注视着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着时代的前沿问题。...
伊曼努尔·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伊曼努尔·康德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Puritianism),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受教育,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学院,1745年毕业后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当了多年的编外讲师,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康德一生没有离开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极有规律。他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条街道(它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上散步,他准时到这种程度,以至当地居民按照他出来的时间校正手表。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革命思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在普鲁士这个边远小城,注视着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着时代的前沿问题。他在创造了深刻反映启蒙精神的批判哲学之后,又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是启蒙运动”这一至今还吸引着哲学家的问题;他一生中只有一次离家到一个一百公里外的城市旅行的经历,便他却像一个阅历丰富的旅行家那样,在人类学著作中对各国风土人情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但他的理性宗教观却被普鲁士政论指责为“歪曲蔑视《圣经》和基督教的基本学说”。康德是卢梭的崇拜者,他与卢梭一样,是一个平民哲学家。他说:“我生性是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急切地要知道更多的东西,有所发明才觉得快乐。我曾经相信这才能给予人的生活以尊严,并蔑视无知的普通民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想象中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学恢复一切人的公共权利,我并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劳动者更有用。”
《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之后,康德成了青年学生向往的导师,政府也不断向他咨询各种问题,但为了捍卫思想自由,他不顾政府的禁令,在退休之后发表了《学院之争》(1798),继续讨论宗教问题。
人们为常说,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著作。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或A版,1781;第三版或B版,1787)和它的简写本《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实践哲学的著作有《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1785)、《实践理性批判》(1788)、《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3)和《道德形而上学》(1797)等。他的《判断力批判》是一部内容特殊的著作,其中关于审美判断和目的性判断的论述可以解释为联系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媒介,也可解释为前两部批判的补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数学的判断永远是直观的判断;而哲学却要以仅仅是从概念中抽绎出来的论证性的判断为满足,因为哲学的无可置疑的学说虽然可以通过直观来说明,却永远不能从直观推论出来。 既然经验的直观能扩大概念,那么纯直观也同样能做到这一点;不同的是:在后一种情况下,先天综合判断是可靠的,而且是毫无疑问的;而在前一种情况下,它只有后天的、经验的可靠性。因为,一个是只包含偶然经验的直观里所有的东西,而另一个却是包含纯直观里所必然有的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编·纯粹数学是怎样可能的? -
我的直观只有按照一种方式能够先行于对象的实在并且成为先天知识,那就是它只包含感性的形式,这种感性的形式在我的主观里先行于我被对象所感染的一切实在印象。 我们就只有通过感性直观的形式才能先天地直观物;不过,只能按照物所表现给我们(我们的感官)那样,而不按照物本身那样来认识它。 只有纯直观才提供先天综合判断的质料。几何学是根据空间的纯直观的;算学是在时间里把单位一个又一个地加起来,用这一办法做成数的概念;特别是纯粹力学,它只有用时间的表象这一办法才能做成运动的概念。然而这两种表象都纯粹是直观,因为如果从物体的经验的直观和物体的变化(运动)中去掉一切经验的东西,即去掉属于感觉的东西,剩下来的还有空间和时间,因此空间和时间是纯直观,它们是先天地给经验的东西做基础的,所以它们永远是去不掉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编·纯粹数学是怎样可能的?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悲剧的诞生 9.1
-
- 纪念苏格拉底 7.7
-
- 康德哲学诸问题 8.3
-
- 尼采(全二卷) 9.3
-
-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 8.7
-
-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8.9
-
-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9.3
-
- 康德著作全集(第7卷) 9.2
-
- 现象学的方法 8.6
-
- 马刺 7.0
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转】佘碧平:康德“未来形而上学”论纲

用分析法解决形而上学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分析法是用作为方法的直观解决形而上学的(综合法是用作为目的的直观),分析法是把概念所有的知识都展现出来,同时把与概念无关的知识全都排除出去,形而上学问题本质上就是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把这两门学说的全部知识都讲清楚,同时也要把一些混杂在... (展开)
用综合法解决形而上学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知识能够被建立为科学的两个前提:1.明确规定该科学与其它科学没有任何共同之处。2.明确规定该科学的特点。这两个前提都指向一个作用:分清学科的界限以防误用,这本书讨论的就是,形而上学如何能够成为科学,与形而上学相关的知识,即先天的知识和出于纯粹理智和纯粹理性的知... (展开)
【转】叶秀山:康德的“批判哲学”与“形而上学”

Kant and Kant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商务印书馆 (1997)9.4分 1004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9.4分 51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9.5分 786人读过
-
聯經出版公司 (2008)9.9分 3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丛书[蝶角] (日久来往)
- 2013阅读记录3 (劈头士》睁木)
- 罗素《哲学问题》参考书目附言 (爛貓)
- 为文 (漓尘)
- Deutscher Idealismus (寒風露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劈头士》睁木 2013-08-20 22:39:36
康德写在《纯批》之后的关于《纯批》的提纲,虽名为《导论》,但更适合作为《纯批》的注解来读~~在《纯批》付梓之后,康德即被批评为贝克莱之流的唯心主义者,《导论》一部分就是为了做出辩驳,同时也借机发了发牢骚,见此句:“尊荣的读者们长期用沉默来惠助我的《批判》,对此我深为感激,因为这种沉默证明判断推迟了,也证明这样一个假定,即一本著作放着一切熟路不走却去走一条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走好的新路时,它很可能含有某... 康德写在《纯批》之后的关于《纯批》的提纲,虽名为《导论》,但更适合作为《纯批》的注解来读~~在《纯批》付梓之后,康德即被批评为贝克莱之流的唯心主义者,《导论》一部分就是为了做出辩驳,同时也借机发了发牢骚,见此句:“尊荣的读者们长期用沉默来惠助我的《批判》,对此我深为感激,因为这种沉默证明判断推迟了,也证明这样一个假定,即一本著作放着一切熟路不走却去走一条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走好的新路时,它很可能含有某种使人类知识的一个重要的、然而目前是死了的部门得以新生和丰产的东西,从而也证明对这枝嫩芽的爱护,使它免于被一种迫不及待的判断所折断和摧毁。” (展开)
0 有用 Song,F. 2013-06-14 14:56:23
借自北大图书馆
0 有用 子骏 2009-10-06 15:39:20
囫囵吞枣
1 有用 177351 2017-05-25 15:06:44
康总竭力管住自己罗嗦的毛病,放下身段给广大群众留了一点面子
1 有用 onepiece 2011-03-08 22:35:58
心血来潮想了解西方的哲学,除了文字些许绕口外,书中很多的内容都值得品味,且不说形而上学这一理论的现实可行性,但是作者思考问题却是值得我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