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贞观政要》唐吴兢撰,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议诤、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国军政思想。宋、元、明、清各朝对《贞观政要》十分重视,历代帝王都从中借鉴,以期长治久安。元代戈直又采录唐宋二十二家大臣史家,如柳芳、欧阳修、司马光、吕祖谦等议论,虽未收录然可知后人之重视 。现将全书译注,通俗易懂,作为借鉴。
《贞观政要》全书强调臣僚谏劝帝王的作用,置立以谏诤为内容的专篇,不仅要谏诤帝王,而且也要谏劝教导太子及诸王。从这个角度说,《贞观政要》一书就是吴兢通过树立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榜样,用以开异和谏劝唐中宗、唐玄宗及其后的继承者。
贞观政要译注的创作者
· · · · · ·
-
吴兢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 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故汉光武云:每发兵,不觉头须为白。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隋主亦必欲取高丽,频年劳役,人不胜怨,遂死于匹夫之手。至如颉利,往岁数来侵我国家,部落疲于征役,遂至灭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且经历山险,土多瘴疠,若我兵上疾疫,虽克剪此蛮,亦何所补?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征伐第三十五(凡十三章) -
然愚观太宗教戒之辞诚谆谆,毋乃以言教乎?所与言者,荆王元景、汉王元昌、吴王恪、魏王泰也。其后荆王与房遗爱同反,汉王与承乾同反,魏王以谋夺嫡而废,吴王亦以嫌疑为高宗所杀,四人无得令终者,岂富贵骄奢有以移其本性邪?抑太宗教敕之言虽切,而表率之道未至邪?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贞观政要译注"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9.1
-
- 國史大綱(上下) 9.4
-
- 中国大历史 8.2
-
- 读通鉴论(上中下册) 9.2
-
- 袁氏当国 8.5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9.2
-
- 万历十五年 9.0
-
- 史记(全十册) 9.6
-
- 明朝那些事儿(壹) 8.8
贞观政要译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7 )
-
中华书局 (2022)9.0分 433人读过
-
岳麓书社 (2000)8.5分 225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8.6分 124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8.9分 6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唐史 (Xray)
- 2012 Ⅱ (疯清扬)
- 我的藏书 (羽殇醉月)
- 书单|书名含有“贞观政要”(2001—2010) (布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贞观政要译注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松左尘下 2013-01-18 21:57:24
专制君主有这等见识、这等胸怀,不论是不是作秀,都很了不起
0 有用 林森 2014-04-21 22:13:09
如果我连《贞观政要》这种非装逼中古政论都读不懂的话,我还读什么鬼书,老师说的对,就算我已经决定不学古代文学和古代语言学了,甚至已经决定放弃深造,读古书那也仍然是我所读的专业最能体现专业素养的基本功。是当真要好好学习外语和文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