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上)的5星书评 (238)

LaoBai 2007-03-15 06:07:19

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

我身边有很多吴晓波的爱好者,快乐两点算一个,他对吴晓波的《大败局》推崇备至。张栋伟大概也算一个,《激荡三十年》刚一上市,他就买了两本,一本自己看,一本送给刘韧。至于刘韧,更不用说,他是吴晓波的朋友,一起组建了蓝狮子。刘韧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也很欣慰吴晓波在...  (展开)
小熊 2007-01-19 18:05:28

吴晓波:我很庆幸活在这个时代

《激荡三十年》作者解析书中阐述的“中国梦”   ■人物   吴晓波,1968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   出版作品有《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  (展开)
猿来是我 2007-03-09 17:52:05

真实的历史

《激荡三十年》本来是我推荐同事买的一本书,周末的时候借过来随手翻翻,不想一翻就停不下来,一直翻到3点半才把书翻完,已经很久没有因为看书睡不着觉了,上一次还是10年前,翻看《倚天屠龙记》的青葱年代。 很欣赏吴晓波在书中的立足点,他取一个高点,以向下的方式回顾中国...  (展开)
octobre 2010-01-08 22:01:29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单位办了个“阅读人生”的读书活动,说是读一本经典,品一段人生。手头正翻着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换本更切题的,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出版不过两、三年的畅销书,能不能称之为经典不由我说了算,也不由封底一串当下正红的推荐专家说了算。不过...  (展开)
东林君 2013-05-07 23:32:00

以当下大学生的角度看“吴晓波之问”

《激荡三十年》(上、下)是中国最著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以中国公司为主题、对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8年中国崛起这三十年中国经济的系统化的历史沿革描述。作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高材生,其文笔锋利、语句精炼,提炼史实准确,思想脉络清晰,讨论学术时用语规范在我这新闻...  (展开)
船长 2007-07-28 23:21:38

历史的吊诡

我这里要感慨的历史不是“明朝那些事儿”,而是发生在1978年之后的中国商业历史。近30年来中国商业的这些变迁,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历史上,都是相当重要的一笔。 在旅行途中看完吴晓波送我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年》的上部。事实上在他写作的过程中,我就陆续看过...  (展开)
风向南洋 2007-02-02 22:45:35

登上高岗,大哭三声,大笑三声

太史公之后,如此书货殖列传者,鲜矣。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以这样磅礴的气象开篇,吴晓波将近三十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一年一年展...  (展开)
梨子/淡定淡定 2008-05-06 22:44:08

向吴晓波致敬!(读《激荡三十年》)

很早就在豆瓣上看到过该书的书评,最近才拿到书,读来酣畅淋漓,甚为喜欢。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经济从1978到2008年的经济史的宏大叙事。题记是这样写的: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  (展开)
溜达~ 2013-06-05 23:07:01

激荡三十年之乱象中国

一.写在最初以便与记忆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2010年一位老师推荐的,那年看完了上半部分,而下半部分(1996-2008)则读于2013年5月11日至2013年6月3日,读后感写了三天。我深深的知道自己的浅薄,因而十分期待有缘人的真诚交流指点。 二.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国资企业掌控者...  (展开)
汪杨 2009-08-15 22:30:23

读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读读当代风云人物,也颇能激荡胸襟。 p8 杨小凯21岁时便能以《中国往何处去》惊动康生,确实是英雄出少年。 p15 日本和新加坡对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影响。 p48 平安能否保持当年蛇口的精神呢?创新和闯关是平安成功的唯一出路。 p70 粗放式经营的恶果一直是国有企...  (展开)
Once 2009-08-07 20:56:49

以史为鉴,算是读后感

从小就好读史,但已经很久没有读史了。这种编年体的叙事方式让我这个很久没有触碰历史的人有种莫名的感激,我可以比较不费劲地把握住整个时代的脉络了。 书看完,在看别人的评论之前趁热乎赶紧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写下来,以免自己的想法被其他人冲淡。 1、历史何其相似,有些决...  (展开)
小鹭 2008-06-23 13:09:21

激荡三十年

吴晓波写的这套书(上下两册),是中国企业自1978年至2007年这三十年风云激荡的编年史。每一年,概述了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环境、国内市场形势、GDP等,以及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每一时代社会经济现状和意识形态的缩影——企业家代表。因为有很多个性突出、经历传奇的企...  (展开)
屾叨 2013-02-05 18:02:23

激荡三十年上,阅读总结。

1978年起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市场是国营公司、民营公司、外资公司三股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博弈的时期。他们利益切割以及所形成的产业资本格局最终构成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所有表象。1978 年,中国境内所有的企业都为国营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所有的物资生产 和分配全由国家来调控。 《《...  (展开)
Allen 2010-01-09 11:41:24

不破不立,顺势而为

激荡三十年, 读完感慨, 三十年, 多少个英雄好汉, 多少的是是非非, 多少的传奇, 尽在一书之中. 书中的脉络, 以时间为线索, 每年的形势, 政策, 风云人物, 大事件糅合在一起展现出当年的情况. 但如果把这三十年略一总结, 我的感受是: 不破不立,顺势而为. "不破不立", ...  (展开)
keeptry 2009-08-10 00:56:54

《激荡三十年》读后十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经济捆绑政治 在中国,经济常和政治挂钩。政治经济学是门必修课,小心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2. 市场大于技术 “填补国内空白”是喊出来的,“世界先进水平”是忽悠出来的。技术再牛,没有口水,也是白扯。 3.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主自己 制度不是核心竞争力,技术不是核...  (展开)
kethy 2008-08-11 03:49:08

历史的城外人——评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言在先,“围在城里的人想要逃出来,城外的人想要冲进去,对婚姻也罢,对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其实对于此话理解的外延还可扩大,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着迷惑性的围城。身处当下,对一个特定的历史片段渐渐了解,便会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恋旧情结...  (展开)
Amy Lewis 2019-02-16 00:05:25 中信出版社2014版

万物肆意生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 1978 ~ 2008 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转轨。 在这 30 年中,世景变迁的幅度之大恍如...  (展开)
週末時光 2023-07-10 11:35:12

计划经济的崩塌,市场经济的疯长

这两天看完了《激荡三十年》。 吴晓波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商海的描写,厚重且恢弘。 中国特色主义社会在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中,经历了阵痛、转型、尝试,在一次次的大刀阔斧中,终于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吴晓波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每个章节的开篇用一句代表那个年代的歌词和诗...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1 12 后页> (共238条)

订阅激荡三十年(上)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