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经典通读》是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经典通读:西方哲学史》该丛书之一,是畅销世界的西方哲学教科书。
作者简介 · · · · · ·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数学家、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也是本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之一。
罗素曾访问苏联,会见列宁;受梁启超邀请,他于1920-1921年间到中国讲学9个月,与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推进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罗素热”风靡全国。
他一生著述七八十种,其大部分作品都能把理论的深刻性和表达的通俗性结合起来,其流畅清新的散文享誉甚高,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相信: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一种错误的世界观;而幸福是人的一种权利,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东西。在《幸福之路》中,罗索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娓娓地归纳出来,制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目录 · · · · · ·
编者的话思想者的宏阔视野活动家的现实关怀——《西方哲学史》导读
美国版序言
英国版序言
绪论
-----------------------------------------
卷一 古代哲学
· · · · · · (更多)
美国版序言
英国版序言
绪论
-----------------------------------------
卷一 古代哲学
· · · · · · (更多)
编者的话思想者的宏阔视野活动家的现实关怀——《西方哲学史》导读
美国版序言
英国版序言
绪论
-----------------------------------------
卷一 古代哲学
第一篇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第一章 希腊文明的兴起
第二章 米利都学派
第三章 毕达哥拉斯
第四章 赫拉克利特
第五章 巴门尼德
第六章 恩培多克勒
第七章 雅典与文化的关系
第八章 阿那克萨哥拉
第九章 原子论者
第十章 普罗泰戈拉
---------
第二篇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 苏格拉底
第十二章 斯巴达的影响
第十三章 柏拉图见解的来源
第十四章 柏拉图的乌托邦
第十五章 柏拉图的理念论
第十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
第十七章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第十八章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第十九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二十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第二十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第二十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第二十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第二十四章 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
---------
第三篇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
第二十五章 希腊化世界
第二十六章 犬儒学派与怀疑派
第二十七章 伊壁鸠鲁派
第二十八章 斯多葛主义
第二十九章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第三十章 普罗提诺
-----------------------------------------------
卷二 天主教哲学
导言
第一篇 教父
第一章 犹太人的宗教发展
第二章 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
第三章 教会的三位博士
第四章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
第五章 公元5世纪和6世纪
第六章 圣边奈狄克特与大格雷高里
---------
第二篇 经院哲学家
第七章 黑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
第八章 约翰·司各特
第九章 11世纪的教会改革
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学
第十一章 12世纪
第十二章 13世纪
第十三章 圣托马斯·阿奎那
第十四章 弗兰西斯教团的经院哲学家
第十五章 教皇制的衰落
---------------------------------------------
卷三 近代哲学
第一篇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第三章 马基雅维利
第四章 埃拉斯摩和莫尔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六章 科学的兴盛
第七章 弗兰西斯·培根
第八章 霍布士的利维坦
第九章 笛卡儿
第十章 斯宾诺莎
第十一章 莱布尼兹
第十二章 哲学上的自由主义
第十三章 洛克的认识论
第十四章 洛克的政治哲学
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响
第十六章 贝克莱
第十七章 休谟
---------------
第二篇 从卢梭到现代
第十八章 浪漫主义运动
第十九章 卢梭
第二十章 康德
第二十一章 19世纪思潮
第二十二章 黑格尔
第二十三章 拜伦
第二十四章 叔本华
第二十五章 尼采
第二十六章 功利主义者
第二十七章 卡尔·马克思
第二十八章 柏格森
第二十九章 威廉·詹姆士
第三十章 约翰·杜威
第三十一章 逻辑分析哲学
· · · · · · (收起)
美国版序言
英国版序言
绪论
-----------------------------------------
卷一 古代哲学
第一篇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第一章 希腊文明的兴起
第二章 米利都学派
第三章 毕达哥拉斯
第四章 赫拉克利特
第五章 巴门尼德
第六章 恩培多克勒
第七章 雅典与文化的关系
第八章 阿那克萨哥拉
第九章 原子论者
第十章 普罗泰戈拉
---------
第二篇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 苏格拉底
第十二章 斯巴达的影响
第十三章 柏拉图见解的来源
第十四章 柏拉图的乌托邦
第十五章 柏拉图的理念论
第十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
第十七章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第十八章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第十九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二十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第二十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第二十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第二十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第二十四章 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
---------
第三篇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
第二十五章 希腊化世界
第二十六章 犬儒学派与怀疑派
第二十七章 伊壁鸠鲁派
第二十八章 斯多葛主义
第二十九章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第三十章 普罗提诺
-----------------------------------------------
卷二 天主教哲学
导言
第一篇 教父
第一章 犹太人的宗教发展
第二章 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
第三章 教会的三位博士
第四章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
第五章 公元5世纪和6世纪
第六章 圣边奈狄克特与大格雷高里
---------
第二篇 经院哲学家
第七章 黑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
第八章 约翰·司各特
第九章 11世纪的教会改革
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学
第十一章 12世纪
第十二章 13世纪
第十三章 圣托马斯·阿奎那
第十四章 弗兰西斯教团的经院哲学家
第十五章 教皇制的衰落
---------------------------------------------
卷三 近代哲学
第一篇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第三章 马基雅维利
第四章 埃拉斯摩和莫尔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六章 科学的兴盛
第七章 弗兰西斯·培根
第八章 霍布士的利维坦
第九章 笛卡儿
第十章 斯宾诺莎
第十一章 莱布尼兹
第十二章 哲学上的自由主义
第十三章 洛克的认识论
第十四章 洛克的政治哲学
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响
第十六章 贝克莱
第十七章 休谟
---------------
第二篇 从卢梭到现代
第十八章 浪漫主义运动
第十九章 卢梭
第二十章 康德
第二十一章 19世纪思潮
第二十二章 黑格尔
第二十三章 拜伦
第二十四章 叔本华
第二十五章 尼采
第二十六章 功利主义者
第二十七章 卡尔·马克思
第二十八章 柏格森
第二十九章 威廉·詹姆士
第三十章 约翰·杜威
第三十一章 逻辑分析哲学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是哲学家?第一个答案是与字源学相符合的:即,哲学家是个爱智慧的人。但这与一个好奇的人也可以说是个爱知识的人的那种意义上的爱知识的人,并不是同一回事;庸俗的好奇心并不能使人成为哲学家。因此,这个定义就应该改正为:哲学家是一个爱“洞见真理”的人,但是这种洞见又是什么呢?假设有一个人爱好美的事物,他决心去看一切的新悲剧,去看一切的新图画,去听一切的新音乐。这样的一个人并不就是一个哲学家,因为他只不过爱好美的事物,而哲学家则是爱着美的自身。仅仅爱美的事物的那个人是在做梦,而认识绝对的美的那个人则是清醒的;前者只不过有意见,而后者则有知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五章: 理念论 -
“知识”和“意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一个人有知识,就是他有着关于某种事物的知识,也就是说,关于某种存在着的事物的知识;因为不存在的事物并不是某种事物(这使我们回想到巴门尼德)。因此知识是不会错误的,因为知识之犯错误,这在逻辑上乃是不可能的。但是意见则可能错误。而这又是怎么可能的呢?意见不可能是关于不存在的东西的意见,因为那是不可能的;意见也不可能是关于存在的东西的意见,因为若是那样,它就是知识了。所以意见就必须是关于既存在而又不存在的东西的意见。但这是怎么可能的呢?答案就是:特殊的事物永远具有着相反的特性:美的事物在某些方面也是丑的;正义的事物在某些方面也是不正义的,等等。一切个别的可感觉的对象,柏拉图这样说,都具有这种矛盾的性质;所以它们都介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所以就适于作为意见的对象,而非知识的对象。“但是那些看到了绝对永恒与不变的人们则可以说是有知识的,而不仅仅是有意见的。” 这样,我们就达到了一个结论,即意见是属于感官所接触的世界的,而知识则是属于超感觉的永恒的世界的;例如,意见是涉及各别的美的事物的,但知识则是涉及美的自身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五章: 理念论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经典通读(共20册),
这套丛书还有
《战争论》《路易十四时代》《政府论》《国富论》《君主论》
等
。
西方哲学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4 条 )

看哲学史千万不要看罗素!这是一篇血泪劝退贴
我要以我能摆出的最真挚的目光,向那些被这本书的鼎鼎大名吸引来的读者们发出最郑重的告诫:如果你事先对“哲学”这个领域一无所知,想要用这本据说是“通俗易懂、简明清晰、富有逻辑、权威专著”的罗素版《西方哲学史》快速入门,那么,请你马上出门右转,并令寻一本评分更高...
(展开)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都说罗素的这本书很不错,值得一读,可是当我读到它时才发现除了难懂之外并没有发现其有很多可取之处呀,是不是我还不太用功??? 有人说如果非要在黑格尔和罗素中挑一本,那我还是建议挑黑格尔。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有些地方读不懂总比读了一大堆一家之言性质的东西好。 ...
(展开)
> 更多书评 94篇
论坛 · · · · · ·
罗素指点江山的黑屁大作 | 来自流动 | 3 回应 | 2021-05-19 13:42:43 |
这本书最好的续集是什么? | 来自走出马孔多 | 2021-04-20 10:53:25 | |
挂羊头卖狗肉 | 来自BWV八核 | 4 回应 | 2017-11-11 10:46:54 |
有声书 | 来自sammo | 2014-08-11 21:43:49 | |
文化交流QQ群:36219814 | 来自[已注销] | 1 回应 | 2010-01-25 13:39:21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Touchstone (1967)9.3分 167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63)8.2分 667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06)7.7分 33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0)9.3分 18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联书社推荐好书100本 (群情)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看之前以为很枯燥,结果一看却欲罢不能的书 (苏珊酱)
- 37°暖书单(二) (37°暖)
- 百晓生必读 (拼客弗洛伊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方哲学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32 有用 办公室甜心 2013-06-03 21:38:50
不知道怎么打星,马哲课的读书笔记作业,本来只是粗略一读,然后看到书评下大家激烈的讨论,赶脚回到了那个学术的豆瓣时代,顿觉浅薄啊【喂
24 有用 月光轮廓 2014-03-24 19:29:14
断断续续读了一年半,卷一读得次数最多,卷三次之,就是卷二总也安不下心看,这才算基本读了一遍。对三段的熟悉程度也就很不同了。喜欢罗素的语言风格,举重若轻,各种材料信手拈来,觉得阅读起来非常愉悦。总之还是kindle里的保留曲目,任何时候还是会拿出来看的。另外可以开始看其他作者的,进行对比阅读了。
5 有用 Plike 2015-11-02 22:52:03
罗素是个段子手😄
1 有用 Veronica 2014-01-21 21:37:13
很喜欢罗素的归纳和他自己的见地。看这本书的时间有点距离了,细节就不记得啦。
13 有用 路觉 2021-04-19 14:42:29
只看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那部分,恕我直言,罗素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理解比起贴吧或知乎喷子,高不到哪去。他那自傲的态度认为黑格尔纯粹是胡言乱语,而马克思的理论需要剔除黑格尔部分才能“科学”。看完让人贻笑大方。
0 有用 Héme 2023-04-23 08:41:56 山东
入门书。
0 有用 momo 2023-04-22 21:14:15 广东
做过笔记
0 有用 Turin Horse 2023-04-14 09:19:43 北京
读过罗素很多评论的片段,当时因为写马哲论文还专门找英文原版的相关段落读了一遍。只能说这本书虽然叫《西方哲学史》,但可能越了解哲学史读了之后的收获越多,以这本书入门或许只有反作用。
0 有用 杯犀 2023-02-22 14:08:07 四川
大学课程的必读书
0 有用 Momo 2023-02-04 02:25:56 北京
@2016-07-03 22: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