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是著名学者迪特•亨利希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讨论了德国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的思想观念,包括康德、雅各比、赖因霍尔德、舒尔策、费希特、荷尔德林、黑格尔等。作者关注的主题是从康德的先验哲学到黑格尔的观念论的转变过程,准确地说,是关注那个时代出现的不同的主体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传承、批判关系。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创作者
· · · · · ·
-
迪特·亨利希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乐小军,复旦大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目录 · · · · · ·
序言
前言:通过去魅化的记忆
鸣谢
文本注释和缩写
第1讲 导论
康德哲学的体系结构
第2讲 内在经验与哲学理论
第3讲 感觉、认知与“形而上学之谜”
第4讲 自由作为理性大厦的“拱顶石”
康德的早期批判者
第5讲 “神秘主义”的诱惑
第6讲 雅各比与“自由的斯宾诺莎主义”
第7讲 雅各比与直接性哲学
第8讲 赖因霍尔德与体系精神
第9讲 赖因霍尔德与“基础哲学”
第10讲 舒尔策与后康德的怀疑论
费希特
第11讲 《评(埃奈西德穆>》
第12讲 “自己对基础哲学的沉思录”Ⅰ
第13讲 “自己对基础哲学的沉思录”Ⅱ
第14讲 《知识学》(1794—1795)
第15讲 想象力和渴望理论及其对施莱格尔、诺瓦利斯和荷尔德林的影响
第16讲 《知识学》的基础和体系
第17讲 意识的自我关联性的悖论特征
第18讲 思辨神学的转向
荷尔德林
第19讲 荷尔德林的《判断与存在》的地位
黑格尔
第20讲 通向第五哲学的道路(《逻辑学》)
第21讲 否定的逻辑及其应用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前言:通过去魅化的记忆
鸣谢
文本注释和缩写
第1讲 导论
康德哲学的体系结构
第2讲 内在经验与哲学理论
第3讲 感觉、认知与“形而上学之谜”
第4讲 自由作为理性大厦的“拱顶石”
康德的早期批判者
第5讲 “神秘主义”的诱惑
第6讲 雅各比与“自由的斯宾诺莎主义”
第7讲 雅各比与直接性哲学
第8讲 赖因霍尔德与体系精神
第9讲 赖因霍尔德与“基础哲学”
第10讲 舒尔策与后康德的怀疑论
费希特
第11讲 《评(埃奈西德穆>》
第12讲 “自己对基础哲学的沉思录”Ⅰ
第13讲 “自己对基础哲学的沉思录”Ⅱ
第14讲 《知识学》(1794—1795)
第15讲 想象力和渴望理论及其对施莱格尔、诺瓦利斯和荷尔德林的影响
第16讲 《知识学》的基础和体系
第17讲 意识的自我关联性的悖论特征
第18讲 思辨神学的转向
荷尔德林
第19讲 荷尔德林的《判断与存在》的地位
黑格尔
第20讲 通向第五哲学的道路(《逻辑学》)
第21讲 否定的逻辑及其应用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人也喜欢 · · · · · ·
- 康德的理性神学 8.2
- 黑格尔的观念论 8.7
- 分道而行 9.1
- 还原与给予 9.5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象学阐释 8.7
- 海德格尔与传统 9.1
- 胡塞尔现象学 9.1
- 德国观念论与当前哲学的困境 9.1
- 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 9.0
- 同一与差异 8.8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哲学归自由,任重而道远
因为在台大上彭文本老师的德国观念论,才知道Dieter Henrich这个人,才开始看《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这本书。在序言一开始,Henrich就向读者指出从1781年康德出版第一批判,到1804年他死去时,黑格尔已经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德国观念论在18世纪最后的二十年里完成了从康德,穿...
(展开)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要点总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具体要点在下面已经罗列好了,可以按图索骥,不过越整到后面越不想搞,真心整累了,大家凑合看吧。 1.“主体在与它的任何思想的关联中所拥有的必然的自我意识。” 2.神秘主义的问题 3.柏拉图主义的太一说 4.斯多亚学派的统一原则 5.自由存在者之根据 6.“此在——去揭示和去显... (展开)216-230页是理解本雅明博士论文《The Concept of Criticism》的重要线索
第220页,“...and it is a longing for the perfect self, for the entirely independent self. Indeed, it is a yearning for the ultimate overcoming of all limitations imposed by the not-self. In its actuality, longing operates in our mind in a way that is nothi...
(展开)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商务印书馆 (2020)9.2分 229人读过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9.4分 64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06)7.5分 56人读过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商务印书馆学术书单行本——五颜六色 (休小谟)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必买之书 (山鬼2046)
- 坐拥书城7 (严杰夫)
- 2013年5、6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1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Walt 2016-06-30 22:30:19
译者很认真 译者的学术水平不了解 但是明显英语不好 中文也不怎么样
0 有用 boier 2013-08-21 22:06:26
错别字还怪多的
0 有用 文目鳥 2015-11-16 20:47:29
物自体的坍塌
1 有用 栖泉子 2014-10-04 20:55:44
其他的还好,就是对Fichte的各种“第一”的看法,感觉Henrich是在跳大神
9 有用 一行(王凌云) 2013-05-31 17:17:30
书是好书,但译得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