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是现代文学理论的扛鼎之作。问世半个世纪以来,依然以其理论的前沿性和逻辑的精密性对当代学者产生着巨大影响。本书着重讨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但同时它也对西方文艺理论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另外,艾布拉姆斯还在该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宇宙、作家、读者”。
镜与灯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M.H.艾布拉姆斯(1912—2015),欧美现当代文学理论家中大师级的人物,20世纪30年代就读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成为该校“英语文学1916级终身教授“。代表作品《文学术语词典》《自然的超自然主义》
目录 · · · · · ·
中译本序(李赋宁) / 001
序 言 / 003
第一章 导论:批评理论的总趋向 / 001
一 艺术批评的诸种坐标 / 004
二 模仿说 / 006
三 实用说 / 012
· · · · · · (更多)
序 言 / 003
第一章 导论:批评理论的总趋向 / 001
一 艺术批评的诸种坐标 / 004
二 模仿说 / 006
三 实用说 / 012
· · · · · · (更多)
中译本序(李赋宁) / 001
序 言 / 003
第一章 导论:批评理论的总趋向 / 001
一 艺术批评的诸种坐标 / 004
二 模仿说 / 006
三 实用说 / 012
四 表现说 / 019
五 客观说 / 024
第二章 模仿与镜子 / 031
一 艺术犹如镜子 / 032
二 经验主义理想中的模仿对象 / 037
三 超验主义的理想 / 044
第三章 浪漫主义关于艺术和心灵的类比 / 051
一 关于“表现”的各种隐喻 / 052
二 情绪和诗歌对象 / 058
三 心灵比喻的变迁 / 061
第四章 诗歌和艺术的表现理论的发展 / 080
一 假如你要我哭 / 081
二 朗吉努斯及其信仰者 / 083
三 原始语言和原始诗歌 / 088
四 作为诗歌规范的抒情诗 / 094
五 德国的表现说:音乐诗 / 098
六 华兹华斯、布莱尔和探索者 / 104
七 表现说与表现实践 / 107
第五章 浪漫主义理论种种: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 / 116
一 华兹华斯与18世纪 / 120
二 柯尔律治论诗歌和诗人 / 130
第六章 浪漫主义理论诸家论:雪莱、哈兹里特、基布尔及其他 / 144
一 雪莱和浪漫派的柏拉图主义 / 146
二 朗吉努斯、哈兹里特、济慈及其强度标准 / 152
三 作为宣泄的诗:约翰·基布尔及其他人 / 158
四 表现性语言的语义学:亚历山大·史密斯 / 168
第七章 文学创造中的心理学:机械论与有机论 / 180
一 文学创造的机械论 / 183
二 柯尔律治的机械幻想和有机想象 / 192
三 浪漫主义时期的联想性想象 / 201
第八章 文学创造中的心理学:无意识的天赋和有机体的生长 / 214
一 自然而成的天才、灵感和韵致 / 217
二 18世纪英国的自然天才论和自然生长论 / 229
三 德国以植物喻天才的种种理论 / 233
四 英国文学批评中的无意识创造 / 247
五 柯尔律治与有机主义美学 / 252
第九章 作为个性展示的文学 / 265
一 风格与人 / 268
二 主观和客观以及浪漫主义多重解释说 / 275
三 英国理论中的主观和客观 / 281
四 莎士比亚的悖论 / 284
五 弥尔顿、撒旦和夏娃 / 290
六 开启荷马心灵的钥匙 / 297
第十章 忠实于自然的标准:罗曼司、神话和隐喻 / 312
一 真实与诗的神奇 / 314
二 偏离经验真实的逻辑 / 318
三 作为异态世界的诗 / 322
四 诗的真实和隐喻 / 336
五 华兹华斯、柯尔律治论拟人化与神话 / 341
第十一章 浪漫主义批评中的科学与诗歌 / 357
一 实证主义与诗 / 359
二 牛顿的彩虹和诗人的彩虹 / 363
三 诗的真实和诚实 / 373
四 既不真亦不假的诗 / 381
五 浪漫主义诗歌的作用 / 387
译后记 / 404
校后记 / 406
· · · · · · (收起)
序 言 / 003
第一章 导论:批评理论的总趋向 / 001
一 艺术批评的诸种坐标 / 004
二 模仿说 / 006
三 实用说 / 012
四 表现说 / 019
五 客观说 / 024
第二章 模仿与镜子 / 031
一 艺术犹如镜子 / 032
二 经验主义理想中的模仿对象 / 037
三 超验主义的理想 / 044
第三章 浪漫主义关于艺术和心灵的类比 / 051
一 关于“表现”的各种隐喻 / 052
二 情绪和诗歌对象 / 058
三 心灵比喻的变迁 / 061
第四章 诗歌和艺术的表现理论的发展 / 080
一 假如你要我哭 / 081
二 朗吉努斯及其信仰者 / 083
三 原始语言和原始诗歌 / 088
四 作为诗歌规范的抒情诗 / 094
五 德国的表现说:音乐诗 / 098
六 华兹华斯、布莱尔和探索者 / 104
七 表现说与表现实践 / 107
第五章 浪漫主义理论种种: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 / 116
一 华兹华斯与18世纪 / 120
二 柯尔律治论诗歌和诗人 / 130
第六章 浪漫主义理论诸家论:雪莱、哈兹里特、基布尔及其他 / 144
一 雪莱和浪漫派的柏拉图主义 / 146
二 朗吉努斯、哈兹里特、济慈及其强度标准 / 152
三 作为宣泄的诗:约翰·基布尔及其他人 / 158
四 表现性语言的语义学:亚历山大·史密斯 / 168
第七章 文学创造中的心理学:机械论与有机论 / 180
一 文学创造的机械论 / 183
二 柯尔律治的机械幻想和有机想象 / 192
三 浪漫主义时期的联想性想象 / 201
第八章 文学创造中的心理学:无意识的天赋和有机体的生长 / 214
一 自然而成的天才、灵感和韵致 / 217
二 18世纪英国的自然天才论和自然生长论 / 229
三 德国以植物喻天才的种种理论 / 233
四 英国文学批评中的无意识创造 / 247
五 柯尔律治与有机主义美学 / 252
第九章 作为个性展示的文学 / 265
一 风格与人 / 268
二 主观和客观以及浪漫主义多重解释说 / 275
三 英国理论中的主观和客观 / 281
四 莎士比亚的悖论 / 284
五 弥尔顿、撒旦和夏娃 / 290
六 开启荷马心灵的钥匙 / 297
第十章 忠实于自然的标准:罗曼司、神话和隐喻 / 312
一 真实与诗的神奇 / 314
二 偏离经验真实的逻辑 / 318
三 作为异态世界的诗 / 322
四 诗的真实和隐喻 / 336
五 华兹华斯、柯尔律治论拟人化与神话 / 341
第十一章 浪漫主义批评中的科学与诗歌 / 357
一 实证主义与诗 / 359
二 牛顿的彩虹和诗人的彩虹 / 363
三 诗的真实和诚实 / 373
四 既不真亦不假的诗 / 381
五 浪漫主义诗歌的作用 / 387
译后记 / 404
校后记 / 40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艾布拉姆斯在导论中刻意回避了编年史的书写模式,不以物理时间为叙述架构,而是以精心提炼的“四要素”为讨论起点和叙述框架,梳理批评思想的继承和转换、蜕变和革新,追溯文学理论的内在逻辑和走向,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与“四要素”相对应的批评理论:“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摆脱了物理时间上的限制,艾布拉姆斯意外地获得了更多思辨的空间和主体的自由。以观念要素为叙述框架要求作者自觉超越叙述讨论中可能涉及的特定的批评家、文本、时段和地区等细节,将注意力聚焦批评思想和观念本身,因而作者可以在相对抽象的观念层面上,跳跃性地展示批评流派的异同和转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历史·比喻·文学——修订译本序 童庆生/ 1 -
如何书写介乎存在和不存在、写实和想象之间的文学思想史?“历史”的文学思想史是否需要特别的概念框架,不同的叙述语言? 理解历史上文学、思想和社会之间的区别和关联,如何确认文学思想历史价值?这里,重温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文学史观许有助于我们思考文学思想史研究中的这些难题。 在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理论中,“情感结构”论(“Structures of Feeling”)无疑是其最具创意、最富想象力的理论贡献之一,其中蕴含着难能可贵的文学史观。威廉斯指出,小说(或推而广之,文学)不同于正史,是另一种历史,其价值在于记录保存了正史中无法或不愿描述的特定时代的情感经历。伟大小说家必定能敏感把握、准确记录其所处时代的“情感结构”,包括代表性人物某时某地的喜怒哀乐、稍纵即逝的情绪意念、难以形诸语言而意义深刻的情感经历等等。特定时代的情感结构一经文学史家发现、整理、呈现后,便有可能成为独立于正史之外的另一种历史。“情感结构”一词是威廉斯的首创,他解释说,“情感”是个人的,具有不稳定偶然的特性,而“结构”正好相反,是相对稳定持久的集体存在,因而,“情感结构”中包含历史经验中互为矛盾的两个方面,而其内在的理论张力中蕴藏着解读历史的钥匙。已经消失了的时代中的个人的情感活动,必然更为飘忽不定,难以定论,然而,如果从众多同时代文本中发掘整理这类情感的共性,相通的品质,那么个别的情感经验便会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与其他个体情感经验一起共同构成所处时代的“情感结构”,并因此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存在架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历史·比喻·文学——修订译本序 童庆生/ 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博雅文学译丛(共9册),
这套丛书还有
《奥斯维辛之后》《帝国意识》《当代小说或世界的问题性》《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德意志文学简史》
等
。
喜欢读"镜与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镜与灯"的人也喜欢 · · · · · ·
镜与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不应排斥前存事物,而应通过扩大自身把它包容进来”
写毕业论文时引文过多,被要求降重。若是读过艾布拉姆斯,一本专著旁征博引上千条,哪里好意思再提引文。要参考如何引用而非搬运,可读《镜与灯》。柯尔律治说:“一场真正好的变革,不应排斥前存事物,而应通过扩大自身把它包容进来,尽管它被置于新的观点中考察。”艾布拉姆...
(展开)
>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OUP USA (1971)9.3分 77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8.8分 688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9.1分 294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7.8分 6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海无涯 (佾云)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北大出版社文学书 (石头开花)
- 2015年购书目录 (思郁)
- 只收录9分以上书籍的高冷豆列 (. Nuit etoile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02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镜与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Y 2020-11-07 20:11:33
这个译文的问题么,干瘪枯燥像国产教材
9 有用 虫虫 2021-07-22 22:44:59
抛开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四要素不谈,艾布拉姆斯的浪漫主义文论也算是高屋建瓴,如果只想简单了解,读完前三章的内容就可以了,虽然后面的文论更见功力,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有些曲高和寡,最起码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拉奥孔》《论崇高》以及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都要了解得足够透彻才能有所体会。和布鲁姆一样,艾布拉姆斯骨子里还是充满人文主义的浪漫派,不过与布鲁姆的咄咄逼人相比,艾布拉姆斯显得温顺许多, 另外,镜与... 抛开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四要素不谈,艾布拉姆斯的浪漫主义文论也算是高屋建瓴,如果只想简单了解,读完前三章的内容就可以了,虽然后面的文论更见功力,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有些曲高和寡,最起码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拉奥孔》《论崇高》以及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都要了解得足够透彻才能有所体会。和布鲁姆一样,艾布拉姆斯骨子里还是充满人文主义的浪漫派,不过与布鲁姆的咄咄逼人相比,艾布拉姆斯显得温顺许多, 另外,镜与灯这两个意象真的很美。 (展开)
1 有用 跳房子 2018-08-26 18:20:40
“文学研究的四要素——作品、世界、作家、读者,使得所有关于文学的理论获得了一个进行整理的框架,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共识。”(刘旭光《理解后现代主义文论》)
1 有用 大A 2017-06-03 20:15:30
看完好累。。。
30 有用 竹去 2017-07-21 10:48:27
只读译本每页都有觉得不通的地方,对照原文更是想给这个翻译打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