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吕澂著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精)》讲述印度 的佛学思想开始流行,是在公元前5世纪,以后逐渐 扩展发达起来,一直到公元10世纪大乘佛学在印度衰 微,前后经历了一千五百年。
作者简介 · · · · · ·
吕澂,(一八九六年——一九八九年),江蘇丹陽人。現代中國佛教學者。吕氏深諳英、日、梵、藏、巴利等語,治學領域廣泛,不僅涵蓋印度(包括南傳)、中國與西藏的三系佛學,而且對梵藏佛典的校勘及版本目錄等文獻學亦極為精審。此外,*開啟因明翠的研究風氣。其治翠方向對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中國佛學界,有深遠的影響。吕氏在早期曾有美學著作問世。至于佛學著作,則在其逝世後,被彙编為吕澂佛學論著選集(五册)行世。
目录 · · · · · ·
整理者说明
绪论
讲 原始佛学
节 释迦的时代
第二节 原始佛学的构成
第三节 原始佛学的要点
第二讲 部派佛学
节 佛学分派的经过
第二节 上座系学说的要点
第三节 说一切有部系学说的要点
第四节 犊子系学说的要点
第五节 大众系学说的要点
第三讲 初期大乘佛学
节 初期流行的大乘经典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节 龙树的学说
第三节 提婆及其后的传承
第四讲 小乘佛学
节 有部及新有部的学说
第二节 经部和正量部的学说
第五讲 中期大乘佛学
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续出的大乘经及其主要思想
第三节 无著、世亲的学说
第四节 瑜伽行派和中观学派
第六讲 晚期大乘佛学
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法称、月官与瑜伽行派
第三节 月称、寂天与中观学派
余论
附录
谈南传的佛灭年代
略论南方上座部佛学
略述有部学
阿毗达磨泛论
略述正量部佛学
毗昙的文献源流
略述经部学
佛家逻辑
· · · · · · (收起)
绪论
讲 原始佛学
节 释迦的时代
第二节 原始佛学的构成
第三节 原始佛学的要点
第二讲 部派佛学
节 佛学分派的经过
第二节 上座系学说的要点
第三节 说一切有部系学说的要点
第四节 犊子系学说的要点
第五节 大众系学说的要点
第三讲 初期大乘佛学
节 初期流行的大乘经典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节 龙树的学说
第三节 提婆及其后的传承
第四讲 小乘佛学
节 有部及新有部的学说
第二节 经部和正量部的学说
第五讲 中期大乘佛学
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续出的大乘经及其主要思想
第三节 无著、世亲的学说
第四节 瑜伽行派和中观学派
第六讲 晚期大乘佛学
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法称、月官与瑜伽行派
第三节 月称、寂天与中观学派
余论
附录
谈南传的佛灭年代
略论南方上座部佛学
略述有部学
阿毗达磨泛论
略述正量部佛学
毗昙的文献源流
略述经部学
佛家逻辑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通过《金刚经》的二十七个主题,更易掌握般若的要点。般若思想不外说明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所谓"性空“是说佛所说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但空非虚无,法虽然自性空,假有的现象仍是有的,即所谓"幻有"。“幻有"含有二重意思: (一)幻有并非无有,是相对于实有说其非实在的; (二)幻有非凭空而现,它的产生是要有条件(因缘)的。所以般若思想是由一双范畴性空`幻有构成的,不能单执著某一个方面。关于性空的思想,在部派佛学时也有。如上座讲人空外也讲法空,不过他们的性空进一层发展就成了方广,趋向极端,连幻有也否定了,所以龙树批评它为“恶趣空",虚无主义。这种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与般若性空之说,是不一样的。《金刚经》全部讲的是性空而幻有的问题,最后归结为一颂: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完满的说法,应为九喻,秦译只有六喻)。其次,讲性空幻有,应联系到佛说,般若思对有部认为佛说的一切法都有自性的极端态度,主张佛说法不是实有,而是幻有。佛为什么要说法呢? 在他们看来,是因实践的要求加以假设而已。佛法并非实有,只是我们概念上对它加以分类而成的假有。这种思想《金刚经》表现得非常集中,它有这样一套说法的形式,如:“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概念的假设)。”之所以要假设佛法,据他们讲是为了救度众生这一实践要求。《金刚经》随处都是这种思想,所以说般若的主要思想, 《金刚经》都有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1页 -
在贵霜王朝,印度开始有佛像菩萨像的雕刻。按佛教规定,是不许雕刻佛像的,只许用佛行事做象征性的纪念,如佛生前行过之处刻脚印,说法处所刻一法轮或菩提树形等等。贵霜朝的刻像,也有一些传统。鞬陀罗原在希腊人影响下达数百年,文化程度较高。从阿育王时代传入佛教后,逐渐也有希腊人信佛,他们原有祟拜偶像的习惯,觉得不能不有个佛像,尽管印度人不许刻像,他们那里还是刻了。到了迦王时代,刻像之风,尤为发达。他们的制作,带有浓厚的希腊风格,被称为“犍陀罗艺术”。由此逐渐影响到我国西域并传入内地如云冈石窟的雕刻,就富有这种色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讲 部派佛学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9.1
-
- 禅史钩沉 8.6
-
- 成唯识论直解 9.4
-
- 全真教的创立与历史传承 9.2
-
- 朱子思想再读 8.2
-
- 佛教哲学 8.9
-
- 龙树二论密意 9.6
-
- 禅宗语言丛考 9.2
-
- 吕澂佛学论著选集 (全五冊) 9.2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正本清源——追溯佛學、佛法的根源
從03年因為亞丁項目開始接觸藏傳佛教,其後逐漸對佛教、佛法發生興趣,雜七雜八的看了許多書。但可以說,因根基愚鈍,許多是不懂滴,從各種名相概念的解釋,到佛教的多個宗派,都是稀裡糊塗的。 呂澂先生的這本書是05年4月第一版,我估計才出來我就買了,不過沒有做...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9.1分 720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8.9分 175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9.7分 4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豆瓣五星图书【宗教/神话/神学】 (爱玛·包法利)
- 想象乌托邦 (Kdropinstant)
- 現代百家 (子庸)
- 当卓越还记得当当和京东的奸情 (sanq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3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ΡΙΝΓΠΑΠΕΡ 2022-12-16 11:39:14 广东
非常适合我这类渴望了解佛教世界纷繁复杂之教理体系来龙去脉的非信徒。首先是破除了我多年来大众部-大乘-利他、上座部-小乘-自化的刻板认知,其次将我以往碎片般对佛学的概念串成或明或暗但已成线的认知链条,再次则接力舍尔巴茨基强化我对因明学的理解。唉,太多“我”执,始终外道。
0 有用 品川·H 2022-05-18 10:32:05
胡乱翻完,越看越看不懂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3-02-10 01:18:05 湖北
经典作品。
0 有用 也是。 2024-10-22 11:06:12 广东
又是弃书的一本。
1 有用 虚舟 2023-02-17 19:14:53 北京
挺简要的。主要侧重于源流,对思想内容展开比较克制。我觉得这是正确写法。因为光是这种程度的展开就已经让我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