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原作名: Looking Out Looking In,15ed
译者: 黄素菲 / 李恩 / 王敏
出版年: 2017-10
页数: 520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大学堂
ISBN: 9787559608208
内容简介 · · · · · ·
寓教于乐的沟通学权威教材
极具操作性的健康关系指南
.....................
※编辑推荐※
☆ 一本结构清晰、内容有吸引力、表述简洁的人际沟通入门教材,再版15次,中文译本销量数十万。
☆ 将学术内容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清晰透视各类沟通主题。
☆ “多元视角”“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等大量专栏内容帮助读者轻松进入情境,感受良好的沟通的魅力。
☆ “想一想”“技巧建构”等练习步骤帮助读者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 援引多部热门情景喜剧、电视剧、电影,并配有大量照片和漫画,轻松学到沟通技能。
☆ 沟通的技巧不是玩弄手段,本书强调真诚、有效的沟通,“伦理原则”这一专栏也将帮助读者寻找沟通困境中的解决方案。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看入人里”...
寓教于乐的沟通学权威教材
极具操作性的健康关系指南
.....................
※编辑推荐※
☆ 一本结构清晰、内容有吸引力、表述简洁的人际沟通入门教材,再版15次,中文译本销量数十万。
☆ 将学术内容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清晰透视各类沟通主题。
☆ “多元视角”“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等大量专栏内容帮助读者轻松进入情境,感受良好的沟通的魅力。
☆ “想一想”“技巧建构”等练习步骤帮助读者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 援引多部热门情景喜剧、电视剧、电影,并配有大量照片和漫画,轻松学到沟通技能。
☆ 沟通的技巧不是玩弄手段,本书强调真诚、有效的沟通,“伦理原则”这一专栏也将帮助读者寻找沟通困境中的解决方案。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改善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
本书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8大专栏、超过100篇文章,让你可以轻松学习和应用书中的沟通技巧。新增多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让你可以轻松印证作者在每一章总结的沟通准则,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作者简介 · · · · · ·
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以沟通写作为专业。除本书外,还著有六本书,主题涵盖商务沟通、公共演讲、小团体沟通、独断力以及社交技巧。在写作和教学之外,他还帮助专业和商务人士改进他们在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 Proctor Ⅱ),北肯塔基大学教授。于1990年在一次沟通学会议上与阿德勒相遇,两人就使用故事片作为教学用具达成了共识。多年来,他们围绕沟通这个主题广泛地撰写文章、四处演讲,并合作出版了多本教材。
黄素菲,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博士,曾担任东吴大学专任讲师,并在台北商专、师范大学、台湾艺术学院、东吴大学、实践大学、辅仁大学、海洋大学等学府担任兼职讲师和辅导老师。现任阳明大学人文与社会教育中心副教授。
李恩,自由译者,吉林大学心理学学士,海外工作四年,曾于联合国亚洲总部...
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以沟通写作为专业。除本书外,还著有六本书,主题涵盖商务沟通、公共演讲、小团体沟通、独断力以及社交技巧。在写作和教学之外,他还帮助专业和商务人士改进他们在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 Proctor Ⅱ),北肯塔基大学教授。于1990年在一次沟通学会议上与阿德勒相遇,两人就使用故事片作为教学用具达成了共识。多年来,他们围绕沟通这个主题广泛地撰写文章、四处演讲,并合作出版了多本教材。
黄素菲,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博士,曾担任东吴大学专任讲师,并在台北商专、师范大学、台湾艺术学院、东吴大学、实践大学、辅仁大学、海洋大学等学府担任兼职讲师和辅导老师。现任阳明大学人文与社会教育中心副教授。
李恩,自由译者,吉林大学心理学学士,海外工作四年,曾于联合国亚洲总部实习。
王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读博士。
目录 · · · · · ·
前 言
致 谢
第一章 人际沟通入门
1.1 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1.2 沟通的历程
1.3 沟通的原则与迷思
1.4 如何成为沟通高手?
第二章 人际沟通与社交媒体
2.1 媒介沟通与面对面沟通
2.2 媒介沟通的优缺点
2.3 媒介沟通的影响
2.4 运用社交媒体的能力
第三章 沟通和认同:自我的塑造与展现
3.1 沟通和自我
3.2 自我的展现:沟通作为印象管理
3.3 在关系中的自我坦露
3.4 自我坦露的替代选择
第四章 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4.1 知觉历程
4.2 影响知觉的因素
4.3 知觉的常见倾向
4.4 知觉检核
4.5 同理心、认知复杂度与沟通
第五章 情绪:感觉、思考和沟通
5.1 什么是情绪?
5.2 影响情绪表达的因素
5.3 情绪表达的指导原则
5.4 情绪管理
第六章 语言:障碍与桥梁
6.1 语言是符号
6.2 理解和误解
6.3 语言的影响
6.4 性别与语言
6.5 文化与语言
第七章 非语言沟通:超越字词之外的信息
7.1 非语言沟通的特征
7.2 非语言沟通的影响因素
7.3 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第八章 倾听:不只是听见
8.1 倾听的定义
8.2 倾听过程的要素
8.3 倾听的挑战
8.4 倾听反应的类型
第九章 沟通和关系的演变
9.1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关系?
9.2 人际关系的演变模式
9.3 关系的特性
9.4 对关系做沟通
9.5 维持人际关系
第十章 人际沟通中的亲密关系
10.1 关系中的亲密
10.2 家人间的沟通
10.3 友人间的沟通
10.4 爱人间的沟通
第十一章 改善沟通气氛
11.1 沟通气氛和肯定信息
11.2 防卫:原因与对策
11.3 保留面子
第十二章 处理人际冲突
12.1 冲突的本质
12.2 冲突的处理方式
12.3 关系系统中的冲突
12.4 冲突类型的变项
12.5 建设性处理冲突的技巧
参考文献
专栏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6 沟通的重要性绝不至于维持生存而已,它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事实上,是唯一的方法。 究竟我们是聪明还是迟钝,动人的还是丑陋的,精明的还是笨拙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会从镜子中照出来,而是由他人对我们的回应决定的。 P7 沟通除了可以帮助我们诠释自我之外,也提供我们和他人之间重要的联结。 P13 交流式的沟通并不是我们“对”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们“跟”别人做了什么。在这个意义上,人际沟通更像是跳舞--当然是需要同伴的那种舞蹈。沟通就像跳舞,取决于同伴的参与。而且成功的沟通,就像好的舞蹈,绝不仅仅取决于主导(领舞)的那个人。一个舞者再成功,如果他(或她)不能考虑或者配合他(或她)同伴的技术,看起来也会很糟糕。 P15 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而非某类人中的一员。“我与你”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不仅每个个体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这个个体还在时刻变化着。 尽管我们会说出自己的见解,但是最终,我们尊重每个人行动的自由。 P16 我们说某人具有吸引力,是因为有人被他吸引;某人是领导者,是因为有人愿意被他领导;同样,某人可爱,也是因为有人欣赏她。 P18 无论你选择做什么:是说出口还是保持沉默,是面对还是逃避,是情绪化地应对还是摆出一张扑克脸,你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传送给了对方。 P19 我们可以暂停,甚至可以试着快进,但是我们永远也不能倒带。 P23 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社交媒介可以提升人际交往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介来沟通更容易维持关系,因为日渐繁忙的日程和遥远的距离已经使面对面地深入交谈变得更困难、更不可能。特别是对于那些分隔很远,甚至相隔几个时区的人来说,要找一个双方都合适的的时间是相当县难得挑战。 即使是在面对面沟通非常方便的时刻,有些人还是认为通过媒介渠道沟通的两个人更容易共享私人信息。 P28 假如你在面对棘手的情况时只能运用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拥有高自尊的人(后者)倾向于认为别人是好的,并且期望被他们接受;而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很可能认为别人也不喜欢他们(前者)。低自尊的人认为所有人都一直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他们,根本不管这种想象是否符合现实。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这些想象的或者真实的批判当作进一步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确实是不讨人喜欢的人。低自尊的人有时候还会敌视别人,因为这些沟通者唯一能抬高自己的方法,就是贬低别人。 高自尊有明显的好处,但它并不能保证人际关系的成功。一旦人们拥有过分的自尊,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给别人留下了更好的印象,拥有更好的友谊和爱情等。然而,这不存在公正的见证者,也没有客观的测试可以验证这些信念。那些自我价值感膨胀的人看上去总是一副仿佛知道一切以及高人一等的样子,尤其是当这种自我价值不受欢迎的时候,很容易激怒别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5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5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5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12 条 )








-
凡悦颜 (心若不伤,岁月无恙)
人际沟通中的亲密关系。女性和男性在亲密程度上的差异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因性别而造成的压力和误解。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女性认为彼此袒露情绪才足以代表情感上的亲密,会忽视"不善表达"的男性通过帮忙和花时间共处来表达关怀的努力。 同样,对于"xing"的发生时间和意义的不同想法也会带来误会。许多女性认为性是一种亲密感建立后的表达方式,而大多数的男性则认为性是一种创造亲密感的方式。就这种意义来说,男人在关系建立的... (1回应)2018-12-09 20:08:39 11人喜欢
人际沟通中的亲密关系。女性和男性在亲密程度上的差异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因性别而造成的压力和误解。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女性认为彼此袒露情绪才足以代表情感上的亲密,会忽视"不善表达"的男性通过帮忙和花时间共处来表达关怀的努力。 同样,对于"xing"的发生时间和意义的不同想法也会带来误会。许多女性认为性是一种亲密感建立后的表达方式,而大多数的男性则认为性是一种创造亲密感的方式。就这种意义来说,男人在关系建立的早期或者争吵之后提出性j不能简单的视为男性荷尔蒙狂热的好色之徒,他可能是这样的共享活动为建立亲密感的方式。相比之下,女性认为个人交谈才是建立亲密感的方式,他们可能会拒绝在情感关系建立之前,就先发生肉体上的亲近行为。
备注:结合贴标签,先入为主,以己知心度人之腹
贴标签继续可以引申自我应验预言,可以联系打破社交的恶性循环
1回应 2018-12-09 20:08:39 -
“你是谁”不仅会反映,也会影响你与他人的沟通。 拥有高自尊的人倾向于认为别人是好的,并且期望被他们接受。而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很可能认为别人也不喜欢他们。低自尊的人认为所有人都一直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他们,根本不管这种想象是否符合现实。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这些想象的或者真实的批评当作进一步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确实是不讨人喜欢的人。低自尊的人有时候还会鄙视别人,因为这些沟通者唯一能抬高自己的办法,就是贬...
2018-08-31 13:31:21 10人喜欢
-
叶婉茹 (读书写作,不甘平凡的二宝妈。)
第一部分 看入人里 沟通者的素质 1.自我 对自我有清晰客观的认识,符合个人发展的期望,并愿意做出改变,同时掌握一定的技巧。 自我应验预言 自我应验预言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作用。总共有四个步骤:持有某种期待,做与期待相一致的行为,期待如期发生,强化起初的期待。 他人强加的预言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重新客观看待自己。 自我袒露 要素 广度和深度 自我袒露的好处:宣泄、互惠、自我澄清、自我确认、关系的...2019-01-07 09:01:33 1人喜欢
第一部分 看入人里 沟通者的素质
1.自我
对自我有清晰客观的认识,符合个人发展的期望,并愿意做出改变,同时掌握一定的技巧。
自我应验预言
自我应验预言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作用。总共有四个步骤:持有某种期待,做与期待相一致的行为,期待如期发生,强化起初的期待。
他人强加的预言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重新客观看待自己。
自我袒露
要素 广度和深度
自我袒露的好处:宣泄、互惠、自我澄清、自我确认、关系的建立和维持、社会控制
负面影响:拒绝、负面印象、降低关系满意度、丧失影响力、伤害别人
如何自我袒露
袒露的量是否合适,是否有风险,有建设性意义吗,互惠吗
自我袒露的替代选择:沉默、说谎、模棱两可、暗示、回避伦理话题
2. 知觉
信息的处理过程:选择、组织、诠释、协商
知觉偏差:对人严厉,对已仁慈、先入为主、以已之心,度人之腹、被自我期待所影响
如何检核知觉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同理心和认知复杂度
3. 情绪表达
不良的情绪会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比如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做踢猫效应。也可以称之为情绪感染。也就是说,情绪容易受到他人影响。
事实上,适当的表达情绪对身体是有益的,如果长期的隐藏自己的情感,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身体疾病。当然,过度表达情感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表达情感呢?
首先应该察觉并且辨认自己的情绪,然后深度剖析,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在哪里,然后将这种感觉带给你的烦恼描述给对方听。这有利于你们更深入的了解彼此,以及真正的解决双方的问题。
另外,还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有时候我们对某件事所产生的情绪并非是单一的,可能同时混合了好几种情绪。
第二点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对方表达情绪。有时我们可能正在气头上,而此时说出来的话很可能就会伤害对方,最好的方式是等自己冷静下来,再好好想一想,要如何向对方表达。另外,还需要考虑一下在表达之前,对方的心情如何,这意味着对方是否有充分的准备来接受你的讯息。
如何管理情绪
情绪是什么产生的
一方面,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一个防卫系统,当感受到外界对人体有威胁时,它就会做出反应,我们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
另一方面,想法会影响感觉和行为。同一事件,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改变负面情绪
采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负面情绪。我们的思维模式会影响感觉和行为。
首先,要及时察觉你的情绪,然后确认是什么事件引起了你情绪的变化,并辨析你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最后再次重新评估我们的想法。通过反复的思辨,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是哪些思考方式是非理性的,并且能够用怎么样的建设性的思维模式来代替。
第二部分 看出人外 与人沟通的要素
如何倾听
为什么要倾听?
书中指出,曾经有一个关于人们沟通时间的调查,从结果中显示,人们大约有16%的时间在说话,而超过55%的时间在倾听。也就是说,倾听他人比说话更为重要。
事实上,我们在沟通中的很多问题来源于没有好好倾听对方的观点,从而使得双方对彼此关系的满意度下降。比如,在婚姻中,妻子希望能向丈夫倾诉她工作中的困惑,但丈夫一直在打游戏而没有认真倾听她说的话,于是两人之间引发了矛盾。
认真倾听他人不仅表现了我们对彼此的尊重和理解,而且便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想法,同时有利于双方关系的增进和亲密。
那么什么是倾听呢?
倾听的意义就在于,专注和投入的聆听发送信息者的言语,然后理解对方话语的真正含义,最后对此做出回应。
无效倾听
虚伪地倾听 心不在焉,看上去很专注,实际上心思早就飘到了别的地方。
自恋地倾听 不管对方说什么话,总是试图打断别人的话语,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
选择性倾听 只选择倾听他们认为感兴趣的部分,并作出回应。
隔绝性倾听 什么都装作没有听到。
防卫性倾听 无法信任对方说的话,认为是在攻击自己,或者窥探自己的隐私。
埋伏性倾听 倾听对方言语上的漏洞,然后企图以此攻击对方。
鲁钝性倾听 答非所问,回答时遗漏了对方言语里的关键信息。
无效倾听的原因
超负荷信心、先入为主、飞快的思想、费力、外在噪音、错误假定、缺乏明显的益处、缺乏训练、听力问题
如何有效倾听
少说话,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在对方的言语上,从而避免陷入自恋性倾听,比如无端打断别人的话题,把话题引到自我身上,因而导致我们无法正确捕捉对方表达的含义,以及引起对方不满。
摆脱注意力分散。比如手机铃声、窗外的噪音、电视节目等其他外在干扰物发出的声音会影响我们有效倾听。因此在谈话中,最好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以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
不要过早评断。在没有倾听对方言语的含义时,就轻易下定义,回应对方,有可能会误解对方真正的含义,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最好的方法是耐心听完对方的话,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再作出回应。
寻找重点。有的沟通者说话没有逻辑,自命不凡,夸夸其谈,却让对方感觉摸不着头脑。这时,我们应该自信聆听对方话语里想表达的真正含义,并且总结出核心观点。
倾听后该如何有效作出回应
借力使力。顺着对方言语的意思,引导对方更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利于我们深层次的了解对方,并挖掘出对方真正的想法和需求。
提问。适当的提问能够鼓励对方更多的表达事实和细节,它的意义就在于启发对方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对于对方说的话再做一次诠释。有时,对方说的话可能模棱两可,并不清晰,那么我们可以针对该问题,以自身的理解详细描述,然后反问对方,以此检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对方的观点。
支持对方。有时对方的阐述仅仅是希望有人能和自己分享当时的感觉,这时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不仅能让对方产生更多的好感和信任,而且能够拉近你和他之间的距离。
分析式回应。帮对方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解答对方的困惑,从而帮助他人找到解决事情的方法。
忠告。在为对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强调应该要注意的原则和要求,从而避免对方从向弯路和陷入误区。
第三部分 看人之间 如何高效沟通
1. 人际关系的演变
人际关系的十个演变过程
初始阶段、试验阶段、强化阶段、整合阶段、结束阶段、分化阶段、各自阶段、停滞阶段、逃避阶段、结束阶段、
人际关系中的辩证的张力
可以理解为人际关系里两方之间的变化是波动曲折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有时两人相互靠近,有时两人相互分离。双方既需要亲密,也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
关系越界
有时,人际关系会受到严峻的考验。有时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压力,有时可能是工作、财产、子女、第三者等引起的,这种来自外界的原因会引起关系越界。
关系越界会引起四种行为。缺乏承诺、产生距离、引发情绪问题、攻击。
如何修复关系的关键在于原谅他人。原谅他人可以减轻情绪沮丧、减少攻击行为。有时因为他人对我们造成的伤害,让人无法释怀。因此提高原谅能力的一种方法是想一想,你也可能曾经伤害过别人,让对方刻骨铭心。
2. 亲密关系
3. 沟通技巧
不肯定信息:忽视他人、插嘴、各说各话、岔题、无人情味、含糊其辞、表里不一
异议信息:攻击,比如欺凌,抱怨,争辩
肯定信息:承认、赞同
防卫
感觉在沟通过程中受到了他人攻击,而产生的保护行为。比如威胁到了自己的面子。
六种唤起防卫的行为:评价式沟通、企图支配他人、问题导向、策略性(隐藏了谈话者真实的动机)、自发性、(刻意表现出足够的诚实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同情)、中立和同理、优越和平等、确定和协商
正确的沟通方式
描述行为,解释事实,陈述结果,表达感觉。
我劝你少喝点酒,但你又喝了四五杯。(描述行为)结果你真的喝醉了,乱说胡话。(陈述结果)我认为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异样。(解释事实)我对你很担心。(表达感觉)
如何回应批评
有时我们会受到他人的指责和批评,此时我们肯定内心和恼火,但是一味争吵,只会让双方的关系更加恶化,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善两人之间的沟通氛围呢?
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寻求批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你做的哪些事引起了对方不满,你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询问对方?你看起来非常生气,那你能告诉我问题出在哪里吗?
第二种方式是认同批评者的观点,但只是接受批评,但不接受他人对我们的人身攻击。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自己的眼光去评价他人,我们无法驳论这一点。
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解释,比如你说的没错,我确实脾气有点差。但是我已经提醒你多次,我实在忍无可忍了。
4. 处理人际冲突
冲突的本质
两个相互依赖的人之间因为不一致的目标,以及争夺资源而产生分歧,从而陷入斗争。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之间,也是可能产生冲突和矛盾的。
冲突的四种处理方式
竞争、逃避、调试、妥协,这几种方式都不是最合理的方式,无论哪一种最终都会引起关系的恶化。最好的处理冲突的方式合作。
回应 2019-01-07 09:01:33 -
菩妖妖 (书到用时方恨少)
第15版全书共500页,我用便签将其分成五部分,在便签超出书的部分标记标题: 一 沟通入门(001——030) 二 看入人里 ( 033——189) 三 看出人外(193——302) 四 看人之间(305——452) 五 参考文献(454——500) 这样我可以分别把每一部分当做一本书来看,看大部头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以后查阅资料的时候也会方便很多。2019-01-14 23:36:05 5人喜欢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8.5分 5263人读过
-
Wadsworth Publishing (2006)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8.1分 2760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7.9分 90人读过
-
每满100-50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千评9分书 (Sheryl)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纳福书屋丨新书综合书单 (后浪)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个人成长书单】 (叶飞Phoenix)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5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15 有用 ABC 2018-09-30 01:03:24
自我,沟通,管理...... 在自我认知和构建的过程中,在解决自我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改变生活和工作中展现的那个不满意的自我过程中,读书给了自我思考和引导的意识,不断启迪和开阔思路。 自我认知和自我构建是根基,自信自尊,又不自负傲慢,才能内心坚定地待己待人。然后学习一些人际沟通方法论,成为一个更好的社会人。基于个体我和社会我,进行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持续自我监督,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对他人领导和管理。... 自我,沟通,管理...... 在自我认知和构建的过程中,在解决自我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改变生活和工作中展现的那个不满意的自我过程中,读书给了自我思考和引导的意识,不断启迪和开阔思路。 自我认知和自我构建是根基,自信自尊,又不自负傲慢,才能内心坚定地待己待人。然后学习一些人际沟通方法论,成为一个更好的社会人。基于个体我和社会我,进行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持续自我监督,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对他人领导和管理。更好自己的路上,没有尽头。 书中穿插的过多电影介绍,帮助不大反而影响阅读的连贯性,扣一星。一个有思想的电影很难用几句话把它想表达的说明白,何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展开)
7 有用 木洛悠oO0 2018-03-10 08:56:59
2018.3.9 ~ 3.10丨🎀 曾几何时,我认为自己沟通能力还算中等偏上。与前辈接触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都是井底之蛙。这本书基本都是理论,写的很好,虽然没什么帮助,但读总比不读好。
10 有用 小心人类 2019-06-27 21:44:03
挺厚的一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自助工具书或是教材,它更像是本科普书:实操性的内容并不算多,理论与论述占了多数篇幅。阅读体验还是很不错的,内容虽偏学术,但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的感觉。
19 有用 她也写诗给花 2020-03-16 21:29:18
我们讨厌人们告诉我们如何变得更外向,就好像那是我们渴望的状态一样。
50 有用 young 2017-11-08 17:32:36
第15版中每一章最后的小结和《电影和电视》,让这本大部头较其他版本,提供了一种比看文字概念更为愉悦的体验式的理解方式。推荐!
0 有用 覃心居 2022-07-05 15:49:54
[十点读书]听过。
0 有用 林空鹿饮溪 2022-07-05 12:56:21
需要多读几遍,也有很多其他心理科普读物的知识,,比如 亲密关系,社会心理学等。
0 有用 郭山村水 2022-07-04 12:56:23
感觉这本书写的很啰嗦,不实用。最有用的可能就是推荐了几部不错的电影。。非常不明白为啥评分这么高。
0 有用 Siobhan 2022-07-04 10:25:38
7.4-“倾听是解读别人所说信息的过程。”
0 有用 、 2022-07-02 08:56:15
沟通是一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