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Emotional Blackmail: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
译者: 杜玉蓉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272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20107665
内容简介 · · · · · ·
畅销全球20年的心理学经典
终结以爱为名的操控游戏
摆脱一再退让的恶性循环
◎ 编辑推荐
☆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就别想见孩子了!”
“你个不孝子,是不是想让我死给你看?”
“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了!”
“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
这四种情感勒索者可能是你的伴侣、父母、朋友、同事……他们也许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你好”,却会让你过得生不如死。
情感勒索者利用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控制了他们的受害者。在这种扭曲的关系中,没有人是赢家。
☆ 首部提出“情感勒索”概念的心理学经典
精准剖析情感勒索者的动机与套路,畅销美国20年,带起“情感勒索”讨论与写作风潮。美国资深心理治疗师、《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作家苏珊·福沃德梳理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系统呈现关于情感勒索...
畅销全球20年的心理学经典
终结以爱为名的操控游戏
摆脱一再退让的恶性循环
◎ 编辑推荐
☆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就别想见孩子了!”
“你个不孝子,是不是想让我死给你看?”
“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了!”
“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
这四种情感勒索者可能是你的伴侣、父母、朋友、同事……他们也许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你好”,却会让你过得生不如死。
情感勒索者利用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控制了他们的受害者。在这种扭曲的关系中,没有人是赢家。
☆ 首部提出“情感勒索”概念的心理学经典
精准剖析情感勒索者的动机与套路,畅销美国20年,带起“情感勒索”讨论与写作风潮。美国资深心理治疗师、《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作家苏珊·福沃德梳理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系统呈现关于情感勒索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 从辨别与诊断,到应对与自救,《情感勒索》以来自家庭与职场的大量案例,介绍简明好用的人际求生方法,教会你应急止损,重建信心,打破勒索与屈服的恶性循环,走出人际关系中的迷雾。
◎ 内容简介
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这是因为我们互相知根知底,就算并非有意,也清楚能怎样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
这导致了很多人际关系噩梦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勒索者抓住受害者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对勒索者和受害者的类型做了归纳。一段关系之所以能坠入勒索的陷阱,是勒索者和受害者双方的弱点共同造成的。而情感勒索看似以受害者让步、勒索者满足告终,实际上侵害了受害者的自我完整性,也让勒索者的心态更加扭曲,关系中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她告诉我们,面对情感勒索时,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学会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摆正立场,坚定信心。
◎ 媒体推荐
如果你觉得身边的人一提要求、发牢骚或是出言威胁,你就会向他们妥协,这本书能告诉你为什么。
——《底特律新闻》
◎ 名人推荐
如释重负地呼出一口气吧!《情感勒索》会教你识别并纠正一种充满破坏性的相处模式,它恰恰容易出现在你与自己爱的人们相处的过程中。这本书非常有用。
——苏珊·杰弗斯,《再怕也要大胆做》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经常作为嘉宾出席脱口秀,并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一档面向全美播音的节目。除洛杉矶的私人门诊外,她也在南加州诸多心理与医疗机构担任咨询师。她的作品《恨女人的男人们和爱他们的女人》(Men Who Hate Wo men and the Women Who Love Them)与《原生家庭》(Toxic Parents)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
第一章 诊断:情感勒索
第二章 勒索的四种形态
第三章 恐惧感、责任感与罪恶感
第四章 制造迷雾的四大手法
第五章 情感勒索者的内心世界
第六章 受害者的特质
第七章 情感勒索的影响
第二部分 化知识为行动
第八章 课前准备
第九章 做决定的时刻
第十章 制定策略
第十一章 冲出迷雾
尾 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 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你就别想见孩子了!”“你个不孝子,是不是想让我死给你看?”“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子!”“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 这四种情感勒索潜台词是:“你要是在乎我,你就得顺着我。” 一次次不起眼的小让步,掩盖了一颗消耗爱意、侵蚀人格、毁灭关系的定时炸弹。 情感勒索中,两个人都是输家。 摆脱情感勒索,才能共同幸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许多人都会选择维持旧有的行为模式,并抓着一段有害关系不放,以缓和面前的焦虑和不安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情感勒索"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情感勒索"的人也喜欢 · · · · · ·
情感勒索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情感勒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9 条 )

警惕以爱之名,行勒索之实

-
陈藤予 (旺旺公主的个人空间)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 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你就别想见孩子了!”“你个不孝子,是不是想让我死给你看?”“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子!”“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 这四种情感勒索潜台词是:“你要是在乎我,你就得顺着我。” 一次次不起眼的小让步,掩盖了一颗消耗爱意、侵蚀人格、毁灭关系的定时炸弹。 情感勒索中,两个人都是输家。 摆脱情感勒... (4回应)2018-07-23 16:34 7人喜欢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 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你就别想见孩子了!”“你个不孝子,是不是想让我死给你看?”“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子!”“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 这四种情感勒索潜台词是:“你要是在乎我,你就得顺着我。” 一次次不起眼的小让步,掩盖了一颗消耗爱意、侵蚀人格、毁灭关系的定时炸弹。 情感勒索中,两个人都是输家。 摆脱情感勒索,才能共同幸福。 引自 封面 很多时候,我们最亲近的人总是以关心和体贴的方式来情感勒索。为何定位为情感勒索,是因为我们有我们的当初的坚持,但是对方抛过来的要求是违法原则的,如果我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们会变向指责我们,但是,如果我们迎合他们,感觉依旧十分糟糕。
不过,在关系中无论是向我们情感勒索的人还是我们自己,都是受害者。是双输的情况。相信“勒索”这个词是不好的,确实是不好的。双方的感觉都不会好。即便是勒索者获利了,当下,依旧不会好。
但是,这不是一个两难的境地,而是对我们的考验。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所谓的状况是我们的灵魂层面的选择。没错,死穴一旦存在,说明这是我们曾经受过的伤。不去疗愈,不去看见,它就一直在。这种状况就不会好。我们要学会去看见我们的伤。不仅仅是关系上,而是在关系中让我们更能够去看见我们的伤和死穴。面对它。把它疗愈好,之后才能够正确的去处理外界的所谓的问题。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是因为它是包裹着包装纸的礼物,只有我们去面对,忍痛去觉察到伤痛,我们才能够从中获益。
4回应 2018-07-23 16:34 -
冥蝶 (天地孤影任我行,世事苍茫如烟云)
受害者无法逃脱情感勒索的原因:被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三大情绪控制,陷入情绪之中,无法自拔,看不清真相。 恐惧感一般来自婴幼儿时期的创伤,深埋在无意识层面。我们被无意识操控着,遇到类似情景,就会陷入恐惧。我们往往害怕面对恐惧,会选择用妥协的方式来回避恐惧。比如小时候经历过父母离婚的人,一般会非常害怕被别人抛弃。对方一旦威胁要抛弃她,她就会立即妥协,毫无原则。 责任感和罪恶感来自社会伦理道德,是社...2018-08-02 10:06 3人喜欢
受害者无法逃脱情感勒索的原因:被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三大情绪控制,陷入情绪之中,无法自拔,看不清真相。
恐惧感一般来自婴幼儿时期的创伤,深埋在无意识层面。我们被无意识操控着,遇到类似情景,就会陷入恐惧。我们往往害怕面对恐惧,会选择用妥协的方式来回避恐惧。比如小时候经历过父母离婚的人,一般会非常害怕被别人抛弃。对方一旦威胁要抛弃她,她就会立即妥协,毫无原则。
责任感和罪恶感来自社会伦理道德,是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受害者往往缺乏边界,导致圣母心泛滥。典型的就是《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现在被戏称为“扶弟魔”,这个群体在当下数量其实不少。武志红曾经大力批判过的“愚孝”行为,也属于这种。
回应 2018-08-02 10:06
-
陈藤予 (旺旺公主的个人空间)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 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你就别想见孩子了!”“你个不孝子,是不是想让我死给你看?”“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子!”“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 这四种情感勒索潜台词是:“你要是在乎我,你就得顺着我。” 一次次不起眼的小让步,掩盖了一颗消耗爱意、侵蚀人格、毁灭关系的定时炸弹。 情感勒索中,两个人都是输家。 摆脱情感勒... (4回应)2018-07-23 16:34 7人喜欢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 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你就别想见孩子了!”“你个不孝子,是不是想让我死给你看?”“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子!”“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 这四种情感勒索潜台词是:“你要是在乎我,你就得顺着我。” 一次次不起眼的小让步,掩盖了一颗消耗爱意、侵蚀人格、毁灭关系的定时炸弹。 情感勒索中,两个人都是输家。 摆脱情感勒索,才能共同幸福。 引自 封面 很多时候,我们最亲近的人总是以关心和体贴的方式来情感勒索。为何定位为情感勒索,是因为我们有我们的当初的坚持,但是对方抛过来的要求是违法原则的,如果我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们会变向指责我们,但是,如果我们迎合他们,感觉依旧十分糟糕。
不过,在关系中无论是向我们情感勒索的人还是我们自己,都是受害者。是双输的情况。相信“勒索”这个词是不好的,确实是不好的。双方的感觉都不会好。即便是勒索者获利了,当下,依旧不会好。
但是,这不是一个两难的境地,而是对我们的考验。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所谓的状况是我们的灵魂层面的选择。没错,死穴一旦存在,说明这是我们曾经受过的伤。不去疗愈,不去看见,它就一直在。这种状况就不会好。我们要学会去看见我们的伤。不仅仅是关系上,而是在关系中让我们更能够去看见我们的伤和死穴。面对它。把它疗愈好,之后才能够正确的去处理外界的所谓的问题。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是因为它是包裹着包装纸的礼物,只有我们去面对,忍痛去觉察到伤痛,我们才能够从中获益。
4回应 2018-07-23 16:34 -
-
I♡SH (>^ω^<)
今天我要分享的书是《情绪勒索:那些在伴侣、亲子、职场间最让人窒息的相处》。在我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生涯中,近 3000 小时的咨询个案里,至少有 2000 小时的个案都与「情绪勒索」有关。 「情绪勒索」是一种让人窒息的互动模式,勒索者使用某些话术和手段,让被勒索者即使感觉很痛苦,也还是不得不勉强答应他们的要求。许多人深陷「情绪勒索」的漩涡,身心俱疲却无力自救,这是促使我写下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情绪勒索这个概...2018-10-03 22:00
今天我要分享的书是《情绪勒索:那些在伴侣、亲子、职场间最让人窒息的相处》。在我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生涯中,近 3000 小时的咨询个案里,至少有 2000 小时的个案都与「情绪勒索」有关。
「情绪勒索」是一种让人窒息的互动模式,勒索者使用某些话术和手段,让被勒索者即使感觉很痛苦,也还是不得不勉强答应他们的要求。许多人深陷「情绪勒索」的漩涡,身心俱疲却无力自救,这是促使我写下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情绪勒索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苏珊·佛沃提出,指的是情绪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使用要求、威胁、施压、沉默等直接或间接的「勒索」手段,让被勒索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例如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为了减少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会顺服对方的要求,让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决定与行为,失去了「为自己做主」的自由与能力;最终,被勒索者的「自我」在这过程中消耗殆尽。
我写《情绪勒索》最重要的就是,将美国学者提出的概念放到华人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思考。所谓「情同此心,心同此理」,在面对困境时,如果有更加「接地气」的事例来做参照,有更加具有可行性的方法来指导,那么受困者或许就能够更早地获得救赎。
在《情绪勒索》一书中,我分析了「情绪勒索者」的主要类型、「情绪勒索」的三大要素和六个特征,哪些人容易成为被勒索者,以及摆脱「情绪勒索」的根本原则和三个基本步骤。下面,我就来一一讲解这些内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情绪勒索者并不单纯是可恶的施害者,甚至很多勒索者本身也是情绪勒索的受害者。他们因为无法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而将这种伤害转移到更弱势的人身上,以此寻求暂时的、表面的满足。
这就涉及到「情绪勒索」的三大要素:自我价值感、罪恶感与安全感。身为情绪勒索者,他们非常擅长做一件事,那就是贬低你的能力或自我价值,引发你的罪恶感,进而剥夺你的安全感。所以很多被勒索者被灌输了一种思维模式:我自己的感觉不重要,而他们也就是勒索者的感觉才是更重要的。只有我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我才「足够好」,才能被他们肯定。如果我不顺从,那么他们就会夺走对我重要的东西,让我感到焦虑和害怕。而这「重要的东西」可能是父母的关爱,可能是伴侣的爱情,可能是上司的青睐等等。无论筹码是什么,勒索者其实一直向被勒索者传达一个讯息:「你有责任让我觉得你变得更好了。」而这个「更好」的标准,则是由勒索者制定的。为了「赎回」安全感,被勒索者只有乖乖照办。
那么,情绪勒索者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认清了他们的面貌,我们也就找到了他们进行情绪勒索的动机。
第一个动机是情绪勒索者本身往往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一个要求被拒绝」就等于「自己整个人被拒绝」。
第二个动机是情绪勒索者无法摆脱不安全感。有些情绪勒索者希望事无巨细地了解伴侣的一举一动、稍有疑问就陷入歇斯底里的人一样,怀抱着巨大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这一类情绪勒索者,他们没有意识到,不安其实是来自他们的内在,而并不是「对方让自己感觉不安」。
第三个动机是情绪勒索者很多时候只想到自己,他们的「同理心」很低,在乎自己的需求超过他人的需求。这类情绪勒索者的盲点在于,他们不懂得互动关系需要讨论与协调,考虑对方的需求,修改自己的行为,并不代表自己就是「错了」。始终只有一方的需求得到伸张的互动,才是「错误的」、「不健康的」。
第四个动机是有些情绪勒索者需要通过勒索别人,感受自己的重要性。这一类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过刻骨铭心的「被亏待」「被忽略」的经历,所以他们需要借由别人的妥协与迎合来弥补这种缺失。要求、抵抗、压力、威胁、顺从、旧事重演,是「情绪勒索」的六大特征,或者说是「情绪勒索」施行的六个步骤。
它们的具体流程是,勒索者提出要求,被勒索者产生抵抗,勒索者随即用言语或行动向被勒索者施加压力,被勒索者感到遭受威胁,从而顺从勒索者的意志,最后被勒索者的屈服使得勒索者可以一次次地调整自己「情绪勒索」的技术,不断地故技重施。而被勒索者也会因此在这段关系中,更加动弹不得。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顺从、容易被勒索呢?
通过观察,我发现有四类人是情绪勒索者的目标人群:第一种是总是想当「好人」的人。第二种是习惯自我怀疑的人。第三种是过度在乎别人感受的人。第四种是渴望获得别人肯定的人。
我只是想提醒大家,判断一种关系是否是「情绪勒索」,我们要谨记:彼此身为一个人,有需求,也有感受,应该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始终被压抑,使得双方的互动,却只有一方的声音。拥有这些特质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多半是自我价值感低落的人。如果你是这样的人,要想摆脱情绪勒索,要想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我们唯有提升自我价值感,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练习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为此,我建议通过「停、看、应」三个步骤,建立自己的情绪界限。所谓的「停」,是指当情绪勒索者施予压力,使被勒索者感到焦虑,进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屈从于他的要求时,被勒索者应该停止对话,转移情绪,或者离开现场。当被勒索者感到为难,「没有办法立即做决定」时,找借口打断勒索行为是首先要做的。否则,面对勒索者的话术,我们一句句地乖乖回复,很容易落入对方的语言陷阱之中。
「看」则是指当被勒索者逃离勒索现场后,需要缓和自己的情绪,回顾和整理自我感受。这是一个与自己斗争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战胜自己的焦虑感与罪恶感,将自己的情感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是急于满足对方的需求,以使对方停止情绪勒索的行为。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好好地感受自己的「不舒服」,并且提醒自己,重视自己的感受,并没有错。
最后的「应」,是说在下决心摆脱情绪勒索后,我们要拟定应对策略,并设定不同程度的目标,从「我一定做得到的事情」开始,一步一步摆脱勒索者。我们的最终目标,既可以是永久地远离勒索者,比如分手、辞职,也可以是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有意识有选择地部分满足勒索者的需求,以安抚他们的情绪。后者虽然看似也是「顺从」,但这种顺从不是因为害怕和焦虑的应激反应,而是拥有主导权的「我想不想做,能不能做」。
总而言之,健康互动的养成,需要双方的共同成长,我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研究「情绪勒索」,并不是为了替被勒索者伸冤,同时控诉勒索者,而是希望能够给勒索者以警醒,教会他们反思和解绑;给被勒索者一个逃生的出口,教给他们勇敢,也交给他们武器。让人失去自我的关系,越早结束越好;自己做主的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的人生,应该由我自己选择。每一个受困于中国式亲密关系的人,都不应错过这重要的人生一课。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摆脱「情绪勒索」,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由于时间所限,我无法在这里将要点一一展开。因此,期待你能翻开《情绪勒索:那些在伴侣、亲子、职场间最让人窒息的相处》这本书,我们在书中再会吧!
回应 2018-10-03 22:00
-
装X汉纸张大毛 (一半艺术家 一半思想家)
我会屈服在某人的压力之下,是因为: (1)我怕他们的责难。 (2)我怕他们生气。 (3)我怕他们不再喜欢(或爱)我,甚至会离开我。 (4)这是我欠他们的。 (5)他们为我牺牲了那么多,我不能拒绝他们的要求。 (6)这是我的责任。 (7)我如果不答应他们,会觉得十分内疚。 (8)我如果不答应他们,就是个自私/不体贴/贪心/吝啬的人。 (7)我如果不答应他们,就不是个好人。 前三条是关于恐惧感的,中间三条是关于责任感的...2021-02-14 22:48
我会屈服在某人的压力之下,是因为:
(1)我怕他们的责难。
(2)我怕他们生气。
(3)我怕他们不再喜欢(或爱)我,甚至会离开我。
(4)这是我欠他们的。
(5)他们为我牺牲了那么多,我不能拒绝他们的要求。
(6)这是我的责任。
(7)我如果不答应他们,会觉得十分内疚。
(8)我如果不答应他们,就是个自私/不体贴/贪心/吝啬的人。
(7)我如果不答应他们,就不是个好人。
前三条是关于恐惧感的,中间三条是关于责任感的,最后三条则于罪恶感有关。
一、解除恐惧键
1、对不受认可的恐惧
必须了解自身的价值,要明确你的观念中哪些是真正属于你的,哪些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你的。你要清楚自己重视自身的哪些品质,重获勇气与责难对抗。
2、对愤怒的恐惧
闭上眼睛,重播画面,释放想象力改写历史,体会拥有力量的感觉。
扮演情感勒索者,了解愤怒者的外表尽管看来十分强势,事实上却是情绪上的懦夫。
3、对被遗弃的恐惧
每天抽出5分钟定为“焦虑时间”,专注于你担心被遗弃的想法,但时间一到,就立刻像赶走你不欢迎的客人一样赶走这些负面想法。
走进恐惧的“黑洞”,闭上眼睛思考“黑洞”的反面——生命中美好的回忆,慢慢让光照进黑洞,自己找到离开黑洞的路。
二、解除责任键
1、凭什么
2、想象出一位能帮助自己脱离“责任监狱”的人物
3、每个人都有自己付出的极限,要学会合理付出的确不容易,但事实就是,如果你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又怎么能对别人伸出援手呢?
三、解除罪恶键
(1)你的所作所为是否出于恶意?
(2)你的所作所为是否非常残忍?
(3)你的所作所为是否在虐待对方?
(4)你的所作所为是否有侮辱性、贬损性?
(5)你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对方造成了实质伤害?
如果你对上述任何一条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罪恶感让你觉得悔恨却不是自我厌恶的话,你的罪恶感还在合理范围内。
但如果你并不满足上述任何一条,却依然有罪恶感,就是不合理的。
1、列出对方给你贴的标签,然后在每项标签后面加上一行字:“个人观点,与事实不符!”
2、找到一个有盖的小盒子作为“罪恶盒”,每天记下让你觉得有罪恶感的评语。一星期后把盒子包裹好,寄件人位置写那个让你有罪恶感的始作俑者,收件人则写上你自己。接着在包裹正面用大大的红字写下“退回寄件人”,然后用你觉得最爽的方式丢掉这个包裹。
3、“矛盾疗法”练习,比如把一把空椅子放在面前,想象情感勒索者坐在上面。接着跪在这个想象的人面前,主动说出心甘情愿被情感勒索的话、说出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对方的话。原理是,许多不争的事实本身已十分荒谬,但由于我们会逐步合理化这些行为,从而身陷迷雾不自知。通过矛盾疗法将这种荒谬放大,提升至极端的程度,就会帮助我们意识到它有多么不合理。
4、通过想象力,比如写童话故事,对抗罪恶感。
回应 2021-02-14 22:48 -
1.四种情绪勒索类型: 1.1施暴者(你必须按我说的做,否则。。) 1.2悲情者(我真的很惨,所以你得。。) 1.3引诱者(只要你。。,我就给你好处) 1.4自虐者(要是你。。,我就伤害自己) 2.情绪勒索常用手段: 2.1二分法 也可以理解为贴标签,情绪勒索者认为自己是对的、高尚的,而受害者则是自私、愚蠢、不解风情…… 2.2消极比较(别人家的孩子) 2.3病态化(让你觉得是自己有问题) 3.容易遭到情绪勒索的特质: 3.1过分追求...
2021-02-13 19:02
1.四种情绪勒索类型:
1.1施暴者(你必须按我说的做,否则。。)
1.2悲情者(我真的很惨,所以你得。。)
1.3引诱者(只要你。。,我就给你好处)
1.4自虐者(要是你。。,我就伤害自己)
2.情绪勒索常用手段:
2.1二分法
也可以理解为贴标签,情绪勒索者认为自己是对的、高尚的,而受害者则是自私、愚蠢、不解风情……
2.2消极比较(别人家的孩子)
2.3病态化(让你觉得是自己有问题)
3.容易遭到情绪勒索的特质:
3.1过分追求他人或社会认同
3.2害怕冲突的老好人
3.3把别人的事也当成自己的责任
3.4容易自我怀疑,觉得别人才是对的
4.情感勒索的危害:
4.1影响到自我的完整性。
4.2危害关系发展。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指的是善意及信任——这两个要素让我们可以无顾忌地向别人展露内心,因为我们知道对方会对我们表示关爱。缺乏这两个要素,关系就只是浮于表面。
5.情感勒索的应对措施:SOS
S:stop 停下来,可以找理由拖延,或者换个环境呆着,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O:observe 观察,观察对方究竟想要什么,在用什么方式控制我们,我们对此有什么反应
S;strategy
S1非防御性对话(不攻击对方,不自我辩解,允许对方有不同的看法,心平气和地表达需求和决定)
S2和对方合作(尝试理解对方,和对方合作,找出共赢的解决办法 “我需要。。。,如果你会不舒服,怎样可以让你好受一点?”)
S3条件交换(如果需要妥协,应该双方都努力,而不是只有一方服软)
S4幽默感
6.如何应对恐惧感
6.1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再把自我认知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不追求别人的认可,不畏惧别人的批评。
6.2明确自己的原则和立场,用行动表明你是说真的。(大吼大叫的人其实内心同样充满恐惧)
7.如何克服过重的责任心
学会课题分离,不要替别人承担责任。不要当烂好人。
你拥有的资源越多,能付出的就越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的生活十分丰富,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情感和职业上的满足感、朋友、爱好和充足的金钱,你就能在不损害自身幸福的前提下付出。相反,如果你正面临离婚、工作不顺、入不敷出的困境,要你付出一大堆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别人的需求,就太强人所难了。
8.如何克服罪恶感
你的行为不带恶意,你没有蓄意伤害他人,你只是在做自己,不需要为此有负罪感。
他人的评价只是他人的观点,不是事实。他人只是因为未达目的气急败坏,你不要拿别人的气话攻击自己。(自私自利→个人观点!没有礼貌→个人观点!)
回应 2021-02-13 19:02 -
向 阳 (带着痛苦活下去)
情感索的六个阶段 1. 要求 2. 抵抗 3. 施压 4. 威胁 5. 屈服 6. 重启 在这些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控制“变得有伤害性之前,必然会有个清楚的转折点。当有人用控制手段持续支配我们,使我们必须对其有求必应,不得不西牲自己的需求及人格时,情况就变成了情感勒索。 声明原则的权利 1. 确立自身立场 2. 阐明自己的需求 3. 表明自己能接受的范围 如果有人对我们的所作所为表达出强烈的言语及行为反应,但不带威迫也没有施压,就构...2021-02-03 12:05
情感索的六个阶段 1. 要求 2. 抵抗 3. 施压 4. 威胁 5. 屈服 6. 重启 在这些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控制“变得有伤害性之前,必然会有个清楚的转折点。当有人用控制手段持续支配我们,使我们必须对其有求必应,不得不西牲自己的需求及人格时,情况就变成了情感勒索。 声明原则的权利 1. 确立自身立场 2. 阐明自己的需求 3. 表明自己能接受的范围 如果有人对我们的所作所为表达出强烈的言语及行为反应,但不带威迫也没有施压,就构不成情感勒索。适时声明原则并不等于强迫、施压或是不断纠缠于某人的缺失,只是重申我们能接受的行为范畴罢了。 真正的动机 如果对方真想以公平、互惠的方式解决冲突,他们会有以下行动。 1. 开诚布公地讨论彼此的冲突点 2. 知道你的感受和考虑 3 找出你不答应他们要求的原因 4. 不推卸自己在造成冲突过程中的责任 如果对方的目标是要迫使你屈服,他们会有以下行为 1. 试图掌控你 2. 不理会你的抗议 3. 坚持他们在性格及动机上绝对优于 4. 对于你们之间真正的题采取逃避态度 引自 第一章 诊断:情感勒索 回应 2021-02-03 12:05 -
什么是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和我们亲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他们就会惩罚我们。任何形式的情感勒索都有一个核心的基本威胁,而且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一个勒索犯可能凭借对一个人过去的了解来威胁毁坏她的名声,或者索要现金以保守一个秘密。情感勒索与之类似,情感勒索者知道我们有多珍重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知道我...
2021-01-20 18:19
什么是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和我们亲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他们就会惩罚我们。任何形式的情感勒索都有一个核心的基本威胁,而且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一个勒索犯可能凭借对一个人过去的了解来威胁毁坏她的名声,或者索要现金以保守一个秘密。情感勒索与之类似,情感勒索者知道我们有多珍重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知道我们的弱点,还往往知道我们埋藏最深的秘密。无论对我们有多么关心,一旦他们担心自己不能得逞,就会利用掌握的隐私来威胁我们。这种威胁会为他们带来想要的回报——我们的妥协和让步。
一旦情感勒索者知道我们需要爱、需要获得赞同,就会威胁我们,不让我们得到想要的,要么干脆全部拿走,要么让我们感到必须去争取。
-----------------------
第一章 诊断: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的六大症状
1.要求。 吉姆想和海伦住在一起,于是提议,既然我们相处已久,还不如搬到一起。
2.抗拒。 对吉姆要搬过来,海伦感觉并不舒服,也不愿意。她告诉吉姆,她还没准备好让两人的关系走到这一步。她非常在乎他,但也希望他有自己的地方。
3.压力。 当吉姆看到海伦没有给出他想要的回应时,他并没有试图去了解海伦的感受,而是想迫使她改变自己的决定。他好像要就此事和海伦进行讨论,但讨论成了单方发言,变成了一场说教。然后,他施展魅力,并问道难道你对我的爱还没到想要与我朝夕相处的程度?”其他的胁迫者可能也会固执地认为,住在一起可以改善和增进两人的关系,他们以此为借口给对方施加压力。
4.威胁。 当吉姆连续遭到拒绝之后,他告诉海伦如果她不屈服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情感勒索者会以对方的幸福相威胁,或者威胁说要让对方痛苦。
5.屈服。 海伦不想失去吉姆,她告诉自己,尽管自己感到不自在,或许也不该说不让吉姆搬过来这样的话。她和吉姆只是略微谈论了一下她的担忧,但是吉姆压根就没想为她减轻担忧。两三个月后,海伦停止了抵抗,吉姆便搬了进来。
6.重复。 吉姆也从这件事情中看到,向海伦施压,让她感到内疚,他就一定可以心想事成。
许多形式的操纵并不让人气恼。我们都操纵过他人,我们也被他人操纵过。我们都学会了各种操纵人的把戏,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意愿做事。我最喜欢说:“哎呀,要是有人把窗子打开就好了。”而不是说能请你把窗子打开吗?
从日常的操纵转变为极其有害的行为,有清晰的界限。即:以我们的意愿、健康和快乐为代价,不断地利用操纵的手段来迫使我们妥协,满足他们的要求,操纵就变成了情感勒索。
如何用健康的方式设置界限:
★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说明了自己的要求。
★明确了什么自己可以接受,什么自己不可以接受。
★留给杰克选择的机会。
如果有人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而与我们对立,即使言辞、情绪激烈,却没有威胁和强迫我们,也算不上情感勒索。合理的界限设置与威逼、强迫和反复指责别人的缺点无关。它是一个申明,即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勒索者的方式
像米歇尔一样,史蒂芬妮有权生气。但是她对鲍勃的反应是惩罚性和控制性的。实际上,这就是勒索。鲍勃的出轨让她感到害怕,缺乏安全感。史蒂芬妮错误地认为,让他感到内疚就可以让他做任何事,也就能把他绑在自己的身边。她把他的出轨作为武器,不断地从道德上贬低他。她的威胁清晰而连续如果我得不到想要的,你就惨了。
同事的背叛、朋友的欺骗、家庭的不睦,当这些发生后,在我们还想维系与他们的关系时,损害和修复的机会是并存的。如果双方都有良好的愿望,真心想解决由危机导致的关系损害,情感勒索就不会有立足之地了。
真相是什么?
我们怎么知道一个人是对取胜还是对解决问题更感兴趣呢?他们又不会告诉我们。他们肯定不会明明白白地说:“我才不管你呢!我只想为所欲为。”当我们情绪激动时,我们的知觉被蒙蔽,如果此时再感受到压力,情况就会变得更糟。通过下面列出的清单,我们就能弄清楚人们行为背后的意图和目的,诊断情感勒索。
如果对方真心想以公平和有爱心的方式解决与你之间的冲突,他们会:
★公开谈论与你之间的冲突。
★了解你的感受和担忧。
★了解你为什么会拒绝他们的要求。
★承担冲突中应承担的责任。
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米歇尔和杰克一样,生某人的气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从情感上打击他。即使是强烈的不满,也不必夹杂着侮辱和蔑视。
如果一个人的首要目的是赢得冲突,他或她会:
★力图控制你。
★忽视你的申辩。
★坚持认为他或她的品格和动机优于你。
★不承担你们之间产生问题的责任。
当情感勒索潜入情感关系后,我们会感到四周的氛围有了重大变化。就像我们看到的史蒂芬妮和鲍勃,他们的关系陷入困境,威胁和压力成为了他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内心的恐惧使我们失去了生活的弹性,它本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渡过生活中的难关。
其实很多时候,结果并不重要,做什么是按照人们的喜好程度来决定的。即使是正常的分歧和操纵,也要讲究互敬互让并保持一种公平和平衡感。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可以在几乎不造成消极影响的情况下做出让步,然后很快地找回自我,恢复活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期待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回报我们。
-----------------------------
第2章 勒索的四张面孔
积极的惩罚者 我从勒索四重奏之一——最猖狂的惩罚者开始,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最普遍的,而是因为他们是最明显的。
★要是你回去工作,我就离开你。
★要是你不接管家族生意,我就把你从遗嘱上除名。
★要是你想和我离婚,你就再也别想看到孩子。
★要是你不接受加班,你就不要想得到提拔。
与惩罚者打交道的人会发现自己处境尴尬。要是拒绝他们并坚持自己的立场,自己就会冒着被惩罚者报复的风险。要是妥协或为了拖延时间而让步,就会发现自己在怒火中煎熬:因惩罚者制造的压抑和紧张的氛围而怒火中烧,因自己没有胆量进行反击而愤怒不已。
父母是惩罚者,他们会让孩子在他们与自己的爱人之间做抉择。但是不论如何选择,都意味着背叛。通常,被勒索的孩子会有一个幻想:为了家庭和睦,要是自己抛弃了现在似乎并不完美的恋人,那么下一次恋爱时或许就能过关了。当然,这只是幻想。下一次,他们依然会吹毛求疵,只要这个人威胁到他们对孩子的控制。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沉默的惩罚者让自己躲在无法穿透的外表下,对我们的感受漠不关心。像海伦一样,当别人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时,我们会陷入内心的挣扎。我们能感到他们的怒火在默默地燃烧,知道他们在生我们的气。我们有如置身于压力和矛盾的高压锅中。像海伦一样,我们很快就会屈服,因为这是我们知道的缓解紧张最快捷的方式。
夺盲点
关系越亲近,风险就越高,也就意味着对于惩罚者来说,我们更脆弱。我们并不愿意离开自己深深牵挂的人;不愿意离开与我们长相厮守,甚至终生厮守的人;我们也不愿意,就如雪莉,离开付给自己工资的人。我们往往避免和这些人发生冲突。我们宁愿相信惩罚我们的人,让自己的洞察力被惩罚者的行为所蒙蔽,有如跌入了黑洞。例如,焦斯,虽然他父亲坚持认为自己是为了他好,但是其行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顾及他的感受。而实际情况也是,惩罚者的要求很少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当勒索升级时,不退缩所招致的惩罚者的威胁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警示:抛弃、断绝关系、取消经济或其他资源的资助、勃然大怒,以及更可怕的极端威胁——身体伤害。当勒索升级为恐吓,勒索也就变为了情感虐待,这当然是最黑暗的威胁。这也意味着勒索者取得了完全的控制权。
自我惩罚者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小孩,如果我们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就会大声地要挟我们。“如果不让我待在这儿看电视,我就屏住呼吸让自己窒息。”成年的自我惩罚者要稍微复杂一些,不过原则都是一样的。他们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他们会很难过,甚至会无法正常生活。他们发誓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甚至发誓会伤害自己。因为他们知道,要想操纵我们,最成功的方式就是威胁要损害自己的健康和幸福。“不要和我争,不然我就会感到不舒服。”“不要和我吵,不然我就会感到很难过。”“你要让我高兴点,不然我就辞职。”“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绝食、我就不睡觉、我就喝酒……”“你要是离开我,我就去死。”所有这些,都是自我惩罚者的威胁。
诱惑者
诱惑者是最不易被察觉的勒索者。他们给予我们鼓励,承诺给予我们爱、金钱和事业——人尽皆知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再让我们知道,除非我们唯命是从,否则就什么也别想得到。他们的奖赏听起来很诱人,却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对奖赏的渴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无数次与被遗忘的、虚构的奖赏擦肩而过后,才意识到自己被情感勒索了。
重聚的代价
有时候诱惑者的诱惑是无形的,而非阿莱克斯用来吊朱莉胃口的物质奖励。许多诱惑者用情感回报做交易,用爱、接纳、亲情和关系修复构筑起一座空中楼阁。而要实现这一丰富多彩、完美无瑕的梦想,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向诱惑者屈服。
大部分的勒索者并不是恶魔,他们很少被内心的邪恶所驱使,相反他们是被心魔所驱使的。
------------------------------
第3章 迷雾重重
愤怒似乎对恐惧具有磁力,它能迅速使恐惧显现,并激发我们的身体做出是逃跑还是反抗的反应。愤怒是与冲突、失去,甚至暴力相联系的,因此几乎没有人能以轻松的心态来表达或者体验它。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且它能提供一种保护——当愤怒爆发给我们带来可能的伤害时,这种感觉能指引我们躲避或跑开。除了存在明显的虐待,在所有的关系中,愤怒只不过是一种情感形式,无所谓好或坏。在我们自己或别人愤怒时,我们积累了太多的焦虑和担忧,而这会显著影响我们处理勒索的能力。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有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我们对别人的责任,我们的行为应该由诸如责任、遵从、忠诚、利他主义以及自我牺牲等价值观所决定。这些观念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思想中,以至于我们会认为这些思想是自己的思想,但实际上,这些思想和观念的形成深受父母、宗教背景、主流社会信仰、大众媒体以及我们周边人的影响。
通常,我们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是合理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伦理和道德基础,从而不可或缺。不过,我们经常会在权衡对自己以及对他人所承担的责任上失去平衡,以致承担了本不应承担的责任。
勒索者对于检验我们的责任感毫不手软。他们强调自己因为他人而放弃和牺牲了多少。他们也会利用社会传统和宗教信仰作为强化手段,强调别人应该感到有欠于他们
★一个好女儿应该陪伴在母亲身边。
★我为这个家累死累活,你最起码应该做到在家中等我回来。
★尊重(并且服从)你的父亲!
★老板总是对的。
★你和那个傻瓜外出需要帮助时我都支持你。现在我只是向你借2000美元而已。我可是你最好的朋友!
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一般的互谦互让关系,这无异于让我们把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当成自己的义务。如果勒索者曾经对我们很慷慨,我们可能就会看不清这也是一种勒索。如果爱和心甘情愿被代之以义务和强迫的责任感,那么爱是难以持久的。
制造错误内疚最快的方式是责备。勒索者把自己所有的不幸和问题都归咎于其勒索的对象。那些“我伤害了什么人吗”之类的问题总会触发我们的内疚机制。无论我们是否真的做过什么伤害人的事情,一旦有人直截了当地责备我们伤害了他们,我们就会因内疚而感到莫大的懊恼。有时,当我们能够看清责备与现实之间没有联系,我们就能阻止内疚的反应。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先道歉,然后才会去认真检查勒索者的逻辑——要是能检查出来的话。
一旦勒索者发现内疚于己有利,时间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即使眼前没有可利用的事情来兜售责备,过去的事情也一样可以被利用。对于勒索者而言,没有理由让那些可以产生内疚的事情消失,或者被完全弥补。被勒索者会发现,不论他们的过错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这些过错都是不会过期的——已经犯过的“罪恶”永远都是一个把柄,需要被惩罚。
---------------------------
第4章 勒索的手段
角色塑造
勒索者认为,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我们的错误和偏失的反映,而他们则以明智和心怀善意的人自诩。简而言之,我们是坏人,他们是好人。在政治学中有一个术语,叫“角色塑造”。即为了表明自己是更好的候选者而采取所有行动。情感勒索者是天生的角色塑造师,他们为自己的品格和动机罩上光环,却用严厉的质疑,甚至更黑的污泥来抹黑我们。
把我们变“坏”
除了让被勒索者丧失理性外,勒索者还通过贬低我们的品格、动机和自我价值的方式向我们施压。这一类的角色塑造伎俩在家庭矛盾中比较普遍,尤其是在那些家长想牢牢控制自己的成年子女的家庭中。“爱和尊重就意味着完全的服从,否则就意味着背叛。”勒索者的台词,千奇百怪般地重复着你这样做就是为了伤害我。”“你一点也不关心我的感受。”
当爱成为一种要求
当欲望失衡时,归于病态会经常出现在爱情关系中。一个人希望得到更多——更多的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承诺。要是这样的愿望得不到实现,勒索者就会质疑我们到底会不会爱。大多数人都会竭尽全力地证明自己懂得爱,也值得爱。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认为当别人爱我们时,我们也应该去爱对方,要不然,这就是我们的错。
寻找权威
当朋友和家人作为后援团还不够强大时,情感勒索者就会转而求助于更高的权威,比如《圣经》、外部的知识源或者专家,来支持他们的立场。这种形式的施压听起来就如同“我的治疗师都说你很恶毒”、“我上的培训班里,他们告诉我……”“亲爱的艾比说……”这么简单。
尽管因人而异,但每个人都是具有智慧的,一个人不可能妄图垄断所有的智慧。但是我们可以肯定,通过从某处援引选择性的引述、评论、教条以及文字,情感勒索者会坚持认为真理只有一条——他们的就是真理。
反面对
“为什么你不能像……一样?”这句话对我们的情感给予了重击,它与我们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和恐惧的联系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招架。勒索者经常用别人来和我们进行对比,而这个人是如此完美无瑕,我们根本就没得比。既然这个人都能满足勒索者的要求,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
我们的比较对象似乎获得了所有的爱和赞许,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因此很自然,我们的反应是竞争性的,我们也想得到相同的爱和赞许。对于利来说,这样的对比永远没有止境,她也根本无法招架。
---------------------------------
第5章 勒索者的内心世界
情感勒索是乔应对这个她不信任的世界的唯一手段,她可以肯定这个世界会夺走她的所爱。童年时遭遇过重大损失和失去情感依赖的人,成年后为了不再有被拒绝、抛弃或者被忽视的感觉,经常会变得贪婪和过分依赖。
人类的行为是复杂的,受多重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做任何单一的解释。我们天生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特殊的气质和遗传倾向,然后这些因素与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以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等相互作用,塑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及外在生活。
危机成为催化剂
近期产生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也有可能导致我们无法承受挫折。在面对诸如分居、离婚、失业、疾病或退休等危机时,勒索的可能性会显著上升,因为这些危机会损害勒索者的价值感。很多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新出现的恐惧。他们所看到的就是现在需要什么,以及如何得到它。
小题大做
情感勒索者经常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意见关系到事情的成败。当他们被拒绝时,就会有强烈的失望和挫折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争执,他们也会将其夸大,并渲染到整个关系上。为什么会有人因为你不想和他的父母共进晚餐而小题大做?抑或因为你想参加一个课程、去钓鱼,或者对他们的计划不热衷而攻击你?只有当你意识到他们的强烈欲望并不是对当前情境做出的反应,而是和过去的某种情境存在关联时,你才能理解他们。
惩罚的好处
当我们看到勒索者是多么害怕失去后,一幅更加完整的画面就开始显现,我们也更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是,一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很多和我谈论过这个问题的人:他们为什么要惩罚我们?“好的,”他们说,“我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折磨、强迫甚至是威胁我们。但是,如果我们不屈服,他们到底为什么要伤害我们呢?”
很多时候,情感勒索者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而且还要让被勒索者感到难受。为了标榜自己需要的正当性,他们会诋毁我们的人格,质疑我们的动机。即使他们更多的是威胁惩罚自己,但也要让我们沉浸在内疚之中。
在面临失去自己年轻的情人,而自己的威胁又不奏效时,为了消除自己的痛苦,查尔斯采取了行动贬低她。如果他能让她不再那么可人、那么有价值,那么他就没有失去太多,他的恐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毕竟受损的东西更容易丢弃。通过贬低她的工作,他还能为解雇她找到正当的理由。(贬低可以达到认知一致性,不然会认知失衡非常难受)
贬低别人是怒不可遏的勒索者常用的策略。它能缓解争执所带来的痛苦,减轻失落感。但是他们这样的做法给被勒索者传递出了令人困惑的双重信息。就如同他们在说虽然你没有那么好,但是我还会尽我所能以拥有你。”——这进一步说明了他们是多么的绝望。
尽管结束关系是他们最不情愿的事情,但是一旦感到他们的伴侣真的要离开,他们会主动提出分手。他们进攻性的姿态会让他们保持控制感。保住面子的老策略是这么说的在你炒掉我之前,我先炒了你。”
与你无关
在我们探究勒索者心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收获是,情感勒索听起来、看起来都和我们有关,而其实和我们根本无关。相反,它源于勒索者内心的不安,以及勒索者尽力控制这种不安所做的努力。让我们备感难受,乃至于最终屈服的责备、形象塑造、自以为是都是无用的。情感勒索基于恐惧、焦虑和不安全感。而且那些恐惧、焦虑和不安全感存在于勒索者的心中。很多时候,情感勒索是与过去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和现在,它和满足勒索者的需要相关,而不是与我们做或没有做什么有关。
-------------------------
第6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
使我们易受勒索的人格特质
为了避免激活我们的热键,我们养成了许多特殊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构成了我们人格的一大部分。在我们防卫恐惧的最初时刻,这些特质并不明显。但当我们更仔细地观察时,会发现它们都与热键有着深深的联系。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这些“防卫性”的特质为情感勒索打开了大门。它们是:
★对认同的过分需求。
★对愤怒的强烈恐惧。
★为了获得平静的生活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倾向于对别人的生活负担起过多的责任。
★高度的自我怀疑。
在适度的情况下,这些特质都是无害的。事实上,只要不走极端,有些特质是积极的、有益的。但是当这些特质控制了我们,并与我们的智慧、自信、坚定和思想发生冲突时,我们就注定会被他人操纵。
要求或想得到认同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认同上瘾的人需要连续不断地得到认同,否则他们就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除非别人说他们行,他们才认为自己行。他们的安全感完全依赖于外部的肯定。对认同上瘾的人的座右铭是:要是别人不认同我,一定是我做错了事情。或者更糟:要是别人不认同我,一定是我有什么问题。
没有人会喜欢愤怒,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为了息事宁人我们有责任不惜代价去避免或者消除愤怒,那么我们的出路会如钢丝那般窄。我们只有退缩、让步以及求和——所有这些都告诉了勒索者,如何才能够得逞。
我鼓励人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很多人认为,我们必须为自己或别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即使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几乎或根本无关。当然这种观念滋养了勒索者,实际上,他们还要求我们完全接受这种观念。如果他们不高兴了,我们就是问题所在。向他们屈服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极富同情心的人
同情与怜悯激发善心,乃至高贵的行为,缺乏同情心的人会得不到我们的尊重。难以想象,这样的品质竟然会带来麻烦。同情心能转化为过度的悲悯之心,会驱使我们为了别人而放弃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曾有多少次说过“我不能离开他,我感到太对不起他了”,“她泪流满面地看着我,无论她叫我做什么我都会去做”或者“我总是向她让步,但是她的生活如此糟糕……”我们陷入了别人的情感需要之中,失去了评估问题以及做出最佳行动的能力。
是什么给予了有些人在怜悯别人的问题、遭遇的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的能力,而另一些人,却极富同情心,强迫着自己像超人一样飞临,付出自己的一切来阻止不幸——即使要牺牲自己的自尊和健康?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哪里有强迫性行为和自动反应,哪里就有热键植根。
佐伊没有解决好自己内心的冲突,她既想获得成功,又想被别人喜欢。她患上了好女孩综合症——一种困扰着很多当代女性的疾病。她们既想成为事业成功的女强人,又希望得到别人的爱。由于对自己该如何行为处事模棱两可,佐伊对勒索者敞开了大门,于是苔丝走了进来。
苔丝发现佐伊是一个倾销她抱怨的理想之地,愿意倾听她无休无止的抱怨。但是当佐伊有急事处理,或者没有时间陪她时,她就会提醒佐伊:“你是唯一可以帮助我的人。没有你的帮助,我就做不成事。”这些话就如同音乐一样,让佐伊很受用。过去,她也是这样得到爱的——用她的关心、同情和热情,以及她的急人所急。但是对于想避免情感勒索的人来说,这样的音乐总是充满不和谐的音调。佐伊需要拓宽她对同情的定义,把她自己也考虑进来。
自我怀疑者
我们都非十全十美,也会犯错误,了解这一点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有益的自我评价很容易变成自我贬低。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时,起先我们可能会反对,但随后我们开始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是错误的。要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说我们错了,我们怎么可能对呢?或许我们只是被蒙蔽了。我们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但是我们不相信自己,并且经常低估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洞察力的正确性,而让别人来决定我们该如何做。
当我们与权威人物尤其是父母打交道时,这并不稀奇,不过是小时候的情形的重现。但是,当我们的爱人或敬仰的朋友是勒索者时,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我们赋予了这些理想化的人物力量和智慧,相信他们比自己更精明、更明智、更“正确”。我们或许不喜欢他们的所作所为,也看出他们对我们的要求不公平,但是我们缺乏自信,让他们大行其道,而且从不质疑他们的要求以及他们对现实的判断。
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我们就注定会赋予别人聪明和智慧。对于他们来说,让我们保持自我怀疑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他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而且他们知道什么对我们是最好的。
平衡问题
我们见到的所有行为方式其实就是不同的生存机制,我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行为方式是为了让自己感到更安全。问题是,大部分的行为方式都过时了,而我们却从没有停下来去审视和更新它们。当我们的行为方式能够保持平衡并得到及时调整,它们就不会让你成为情感勒索者的“首选目标”。避免冲突、争取和平,甚至是一点点的自我怀疑都不会伤害我们,只要我们不把它们当作抵御那些让人无法忍受的情感伤害的盾牌。如果你是一个和平的人,你强烈地感到无法满足别人的要求,也绝不妥协,这没有问题。但如果你不断地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那就等于握着一根绳索,它会直接把你拖人情感勒索的汪洋中去。
-------------------------
第7章 情感勒索的影响
情感勒索也许不会危及生命,不过它却剥夺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真诚。真诚是我们的价值观、道德感之所在,它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真诚与诚实不尽相同,它包含了更多的意义。真诚意味着“完整性”,意味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信仰”、“这就是我愿意为之奋斗的”以及“这就是我的底线”。
对关系的影响
情感勒索使我们的关系失去了安全感。所谓安全是指善意和信任,是使我们毫无畏惧地向他人敞开心扉的因素,我们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将只会接收到关爱的信息。去除了这些要素,我们的关系就会变得肤浅,从而丧失了诚挚的情感,而这正是我们与别人交往时以诚相待的重要因素。
当安全感下降时,我们就会有戒心,就会越来越多地掩藏自己。我们不再信任勒索者,不再相信他们会关心我们的感受和利益,甚至不相信他们会对我们说真话,因为当他们想有所得时,他们会变得没有理智和粗暴狂野,而受到伤害的是我们的亲密关系。
减少情感的给予
在情感勒索中存在的最大的悖论之一是,我们越是感到勒索者需要我们的时间、关注和情感,我们就越不愿意给予。我们经常控制自己情感的表达,哪怕是偶尔为之,因为我们担心这样做会被他们曲解为一种信号——向他们的压力屈服的信号。我们把自己变成了情感上的吝啬鬼,不想让勒索者再保持希望或幻想。
----------------------------
第8章 在你开始行动之前
步骤―:停下来
(总结起来就是争取时间,不急着做决定,好好思考)
步骤二:成为一个旁现者
(可以理解为客观分析,但是当局者迷,真的能客观吗,而且多少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理性分析啊?)
---------------------------
第9章 是时候做决定了
需求的三种类型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需求。
★包含了重要议题的需求,你的完整性受到了威胁。
★包含了重大生活议题的需求,屈服会造成你或他人受到伤害。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需求
在多数的关系中,我们每天都要做一些小的决定。我们不时要决定买东西的时机和花费、到哪里度假、和某人在一起待多久,以及如何平衡事业、家庭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不关乎生死,在这些领域发生分歧也不会引起什么大的不快。
按部就班
你或许决定说“是”,但是你需要弄清楚别人的需求中的哪些因素困扰了你,然后下决心把这个情况告诉勒索者。要允许你自己说“我不想……”或者“我不喜欢……”。不要质疑你自己对某些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事情说“不”的权利。在面对小问题时坚持自己的立场,会让你有机会学到必须掌握的技巧以处理在风险更高的时候出现的状况。
记住,有时候最不能接受的是需求提出的方式。“方式”是有形的,我们不能忽视它。
勒索者施加的压力会让人有受到侮辱、贬低或诋毁的感觉,不要轻视这种感觉,也不要因为摆在桌面的问题不太重要,或者你没有打算去反对而忽视它。这一点至关重要
有意识的让步
有意识的让步是在你思考过别人的需要,以及通过观察理解了自己的思想、感觉和爱好并切断了自动让步机制后,你所做的选择。如果使用得当的话,有意识的让步是你达到自己最重要目的的最佳方式。但是请记住,这种形式的屈服是仔细思量的结果。
前两种情况是比较简单的:你审视了对方的需求,然后决定同意,你也能够接受。既不会伤感情,也没有暗藏玄机;既没有权力失衡,也没有发生对抗。如果你达成一项妥协——这次听你的,下次听我的——你就要相信别人会信守承诺。
当风险变高时
当我们仔细审视勒索者对我们的要求时,或许会发现说“是”确实是一件大事。尽管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但退缩让步会违背我们的原则和标准、我们的正义感,以及我们的自尊。甚至在理智地认识到此之前,我们不安的程度提高了,我们感到很不安逸。需求中的某些东西与我们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知道自己的心境难以平复。
当有人借钱时,我们通常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能负担得起吗?这个人值得信任吗?”但是在密友之间,钱已经不仅仅是钱了,它还是爱、信任、能力、谁赢谁输的有力象征。成就和富有程度不同的亲朋好友经常要相互抚慰以消除彼此之间的嫉妒与憎恨。对于人们,尤其是家庭成员来说,在金钱方面沦为一个固定的角色也很常见:拯救者、家族英雄、不负责和任性淘气的孩子。
性与完整性
当人们对性具有不同的期望和压力时,性领域就是人们经常失败的领域。没有什么地方会让我们更脆弱、更裸露自己的情感了,也没有地方会让我们更想被接受或是接纳了。如果我们不让他人知道什么能取悦我们,什么不能取悦我们;什么能引起我们的情欲,什么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我们就不会拥有真正的亲密关系。尽管如此,我们也不想冒犯他人,也不会僵化固执,更不会拒绝游戏和各种尝试。我们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奋点和欲望,我们会尊重这一点。我们还知道性所具有的吸引力,知道利用性去操纵一个人有多么容易。如果我们不小心,我们最终所做出的关于性的决定就会建立在错误的理由之上:为了证明我们多么有吸引力,为了炫耀我们有多么自由、多么开放和多么随心所欲,为了践行对别人的承诺,为了惩罚,为了从情感勒索的迷雾中逃脱。
这么敏感、难以看清的决定,你是如何做出来的呢?毕竟,这是没有什么固定规则可以遵守的,需要的只是你和你的伴侣的同意。你必须弄淸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必须仔细审视伴侣向你索要的是什么。然后,就像在你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你要评估这些烦人的要求或需要对你的完整性所造成的影响。尽管这些关于性的问题似乎过于细致或新颖,以致不能用我们一直使用的方法进行分析。但是你会发现,仔细分析和检查这些问题很容易,而对于你,做这些练习并不难。
性无外乎就是关于给予和索取。为了取悦某人而适当地给予是可以的。
但是,当要求过分了,或者我们感到会对自己产生伤害,我们必须要敢于保护自己。
虽然当时你想看书,但还是愿意放弃这个想法而去迎合他人的运动精神(即做爱)。这与你在感觉不好或面对很大的压力的情况下被迫与人做爱是有很大区别的。
当别人确实不想,或者感觉不佳时,去威吓他们与自己做爱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而身处其中被迫屈服的人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与爱有关吗?这与权利、控制、争强好胜和簕道有关吗?如果这与爱有关,那么他们就会很介意对方的感觉。如果与爱无关,那么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完整性就很重要了。
重大的人生抉择:细心以对
当勒索者的要求具有很高风险时,我建议你延长自己的决策过程,仔细地考虑每一种选择对你的生活以及完整性的影响。我所谈到的重大的人生抉择包括诸如:
★决定婚姻与爱情关系的未来。
★与父母、亲戚或朋友断绝关系。
★当工作不开心时,决定是去是留。
★花费或投资一大笔钱。
如果勒索者愿意用妥协的方式维系一段关系,但同时剔除你不能接受的因素,也许这是一种十分合适的选择。毕竟,我们的目的不是用自己的意愿去取代别人的意愿。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尝试恢复被情感勒索消灭的公平交易原则。
给自己一点时间来分析勒索者的要求和你可以做的选择,除非:
★别人有身体虐待行为,或者威胁会这么做。
★别人酗酒、吸毒、赌博、乱借钱,并且拒绝承认这些问题或者拒绝接受治疗。
★别人有不法行为。
给勒索者写一封信,尤其是当你与勒索者之间的关系明显地恶化时,这是表达你自己的一种安全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你因为紧张而忘记要说的话,还可以帮助你把注意力放在关键的问题上。而且还可以把它当作面对压力时保持优雅的一种方式。
应对工作关系中的情感勒索
当情感勒索发生在工作上,尤其是在牵涉到上级时,就让人感觉好像变成了一个无法征服的难题。“恶魔老板”这样的故事很多,糟糕透顶的是这里存在着权力上的巨大差异。我们心里都知道,我们的生计掌握在情感勒索者手中,于是我们向给自己开工资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权力。就如同在爱情关系中一样,我们也许会对发生在工作场所的勒索未加留意就放过了,以致任其肆意,直到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
拖延策略
如果经验告诉你,当你想接近或反抗你的老板时,你就有可能面对无法接受的后果,于是,只要你的身心健康没有受到危害,你就会选择维持现状。
如果你的老板是一个情感勒索者,或许还不讲理、脾气暴躁,而且对你很轻蔑,那么怎样与这样的老板一起工作呢?我们大部分人不会也不愿意为此而改变自己的性格,但这似乎又是我们需要做的。我们知道自己需要摆脱这种不利的处境,但是,在既无存款又找不到其他工作的现实下,很多人无法迅速地华丽转身。
拖延策略模式的指导方针是:
1.不要容忍任何伤害你的事物。你必须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容忍你的身心受到虐待或损害。
2.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你的工作。要把工作看成是你选择的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大盐矿”。告诉你自己我会选择留在目前的环境中,直到我有了必要的经济基础来做出改变。”如果你是新人,那就把你的精力投人你所能学到的东西上,利用好正式的培训,以及从有经验的同事那里学习的机会。把你对目前处境的不满情绪转移到你的计划中,然后摆脱它。
3.制订一个时间表和计划。我不是建议你要无限期地容忍艰难的工作环境。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改变你的处境?你会去找一个新工作吗?上学充电?找到一条升职的路径?换班?存钱?存多少、怎么存?对于你需要做的事情,要越具体越好,然后下决心坚持自己的计划。
4.决心采取各种小的举措来改善你的处境。没有必要与一个不讲理、刚愎自用的老板发生戏剧性的冲突,特别是在你确信自己的工作处于危机之中时。但是你可以利用小的举措来试试水,弄淸楚自己的位置。当你一旦决定从困难的处境中为自己获取利益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压力水平下降了。
记住,关心自己、制定明确的策略,然后做出选择,这是在保护自己的完整性,而出于恐惧的反应是不可取的。
--------------------------
第10章 行动的策略
策略一:非防御性交流(和非暴力沟通很像)
正如你已经看到的,勒索者用喊叫、扮演受害者、威胁和指责来实现他们的意图。而我们最佳的应对方式,就是利用必备的工具来消除我们与勒索者的行为所激起的恐惧、责任和负疚感之间的障碍。
★你生气我很难过。
★我理解你看待问题的方式。
★这真有趣。
★真的吗?
★喊叫/威胁/退缩/哭泣不会再奏效了,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
★在你更冷静的时候,我们谈谈。
还有非防御性交流的终极武器:
★你绝对的正确。(即使你不是这个意思。)
应对最为常见的反应
因为你很了解某一个人,因此在你说出你的决定后,预测他们的反应对你来说并不困难。但是由于我们多数人在运用非防御性交流策略时是如此的不熟练,我们最好还是不急于做出回应,尤其当我们要说的话会加剧交流的情绪时。
如何应对别人的反应:
1.诅咒和威胁。惩罚者和自我惩罚者为了强迫你改变自己的决定,或许会利用这样的景象来吓唬你——做你决定做的事情会招致极端负面结果。抵抗这种凄凉景象所传递出来的恐惧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当他们攻击你的主题是“恶果将产生——而这都是你的错”时。但是,请坚持你的立场。
2.骂人、贴标签和负面评价。当有人开始骂你时,保护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然的反应,但是这极有可能会让你中上一个毫无意义的圈套——“我不是你也是”这种无意义的你有来言我有去语的争吵。与其如此,还不如深深吸口气。只要你保持清醒的思考,你的恐惧、责任和负疚感就会随之而去。记住,为了达到说出你的决定,并坚持你的立场的目标,最重要的不是你感觉到什么,而是你说了什么。首先,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稍后,再把注意力转移到你内心的感受上。
3.穷追猛打、刨根问底。别人也许会要求从你这儿得到解释,一个你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你也许认为这是说出一切的巨大机会:你受到了多么大的伤害,他们是多么的没心没肺,你是多么的生气而且不会再忍受了。他们给你这个非常好的发泄机会是为了构建更精细的防御。千万不要上当。
应对沉默
如果有人用愤怒勒索你,而这种愤怒是通过生闷气和自我折磨的方式表达的,你该怎么办?当他们什么也不说时,你该怎么说、怎么做?对于很多勒索的对象来说,这种沉默的愤怒比公然的攻击更让人发疯和抓狂。
有时候,似乎没有办法对付这样的勒索者,而有时候情况也确实如此。但是,如果你能坚持非防御性交流的原则,以及下面的行为准则来保持清醒的认识,你就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应对沉默的勒索者时(去看书把,太长了不摘了)
策路二:招募勒索者成为你的同盟
当情感勒索陷入僵局时,通过寻求勒索者加入你的问题解决过程来转移话题是有帮助的。寻求帮助、建议,或者咨询能够增加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而这有可能是你没有想到的。如果他们参与了你的决定,那么与他们没有参与相比,他们更乐于帮助你实施你的决定,这就是人的天性。如果你带着好奇心和求教的意愿,你就能很快改变一个开始陷入攻击和防御的勒索交易的人。
策略三:以物易物
当你想要他人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与此同时,你认识到自己也需要做出改变时,一次交易就就绪了。我们大部分人从小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在做各种交易——两本超级英雄连环画换一本书,我的金枪鱼三明治换你的花生果酱黄油三明治——为了具有相同价值的某一样东西而放弃另一样东西。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减少情感勒索的最大好处是,消灭了把改变的负担完全放在某一个人身上的想法。在交易中,有所得就有所舍,所以也就没有损失者。
以物易物是一种特别有效的策略,因为它允许每一方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必担心遭到指责和攻击,而这是大多数冲突中最典型的现象。
策略四:使用幽默
在一种基本良好的关系中,在表达你对对方行为的看法时,幽默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有一天,当佩蒂向我诉说乔的痛苦时,她脱口而出天啊,应该有人给他颁发一项奥斯卡奖——最佳受苦奖。”
“你为什么不颁给他?”我问。
她很喜欢这个主意。她跑到一家纪念品商店,买了一个奥斯卡奖杯的复制品。一次,当乔又闷闷不乐、长吁短叹的时候,她冲着他开心地乐了起来,并鼓起了掌,然后把那个“奥斯卡奖”颁给了他。“太棒了,”我对他说,“我特别喜欢结尾的那声短叹。”“事情一下子显得很荒诞可笑。”佩蒂说。两个人都突然忍俊不禁,大笑了起来。自此之后,乔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难过了。(这个可以学一下哈哈)
没有什么比与某一个人共享一个私密的玩笑更让人感到亲近的了。幽默是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对幽默往事的回忆可以让人们的关系变得更亲近,而用幽默的方式向勒索者表明态度,可以缓解双方的情绪和紧张的气氛,让人们觉得在一起是多么的轻松愉快,还可以让你回忆起两人曾经在一起的那种惬意的感觉。幽默可以疗伤、降低血压,还可以消除你和使你不悦的人之间可能产生的愤怒。
如果幽默是你日常语言的一部分,而且你能运用自如,那么它是表达你自己的一个最佳方式。我不能保证它永远都奏效,但是它肯定能减少很多的不快。
积极的结果
我们时常告诫自己,“不要总是抱怨”、“不要为了自己而难过”。有些人——尤其是男人,想表现出自己坚强和自信的一面,而不愿暴露自己容易受伤害的一面。因此,很多人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不会说你伤害了我,请你不要再这样做了。”
所以,当你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后,不必对对方的惊奇感到惊讶。无论他们做出什么反应,你都要坚持和他们交谈并坦诚相待、表达你自己,同时使用非防御性交流。之后再细心观察,看对方在接收到你的新信息后有何反应。
“抱歉”是不够的
★承担利用恐惧、责任和负疚感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责任。
★承认有更好的方式提出要求,并承诺会学习这些方式。
★承认他们使用的策略不近人情,并导致了你的痛苦。
★同意和你一起协商以建立一种更健康的关系,而且如果你们自己无法解决问题,就要寻求外部的帮助。
★愿意承认你有权有与他们不同的想法、感受以及行为,而且同意“不同”并不意味着“错误”或“不好”。
★承诺不再使用他们过去使用的制造迷雾的策略(亦即:不再有反面对比,不再因为实现不了自己的目的而离家出走,不再兜售负疚感,等等。)
--------------------------
第11章 拨开重重迷雾
我们并非生来就具有责任感。责任感是我们从父母、学校,乃至宗教、政治和文化中习得的。而且我们还总是遭受各种新规则的轰炸,从而把事情弄得更加复杂。很多年来,牺牲与利他主义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后,唱着颂歌“做你自己的事”的“唯我”的一代出现了。接着钟摆重又摆回到从前,倡导在与别人相处中更富有同情心、更有爱心。难怪我们会被弄糊涂了。
要根据我们的信念来弄清楚我们的责任感是如何产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长远看,其实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而且有些信念还会使你面对勒索时很脆弱。如果你的信念是任何一个人的需要都自动地比你自己的更重要;如果你习惯性地把自己的需要放在最后,直到你在身体上、思想上、情感上、精神上精疲力竭,在经济上一无所有,你就应该审视并改变这些信念。
(这里绝大多数内容是举例和方法练习)
回应 2021-01-20 18:19
论坛 · · · · · ·
中国的家庭剧职场剧完全就是教科书 | 来自苏简_ | 2020-06-11 | |
有人看了之后觉得自己是一个勒索者吗?深陷罪恶感... | 来自#阿童木太苦了# | 2 回应 | 2020-06-11 |
北大包丽没能让这书火起来吗 | 来自沛公 | 2 回应 | 2020-05-16 |
这些方法适合中国吗? | 来自清歌 | 5 回应 | 2018-12-27 |
详细目录 | 来自后浪 | 2018-05-29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Harpercollins (1998)8.3分 18人读过
-
金城出版社 (2010)8.1分 823人读过
-
暂时无货, 4天前曾上架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8.2分 91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情感勒索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 2018-08-08
只看了对自己有用的部分,书很不错,翻译也很好。
4 有用 弘丹 2018-08-23
看了作者写的《原生家庭》,写得很好,很有启发,所以再准备看《情感勒索》这本书~
3 有用 沙乐 2018-08-12
对矛盾不断的关系、扭曲的关系进行深入地解剖,揭示了关系双方的内心世界,是我们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在作祟,你对这些感觉的认知都错了。 在一段关系里,你以为自己是受害者,你也可能是勒索者,书里最后提供了解决方案。
4 有用 飞鱼噗噗 2018-08-14
很通俗的一本心理学的著作 读那些案例就像了解了世间百态 超级感慨于保持完整自我的重要性 原来自己的人生是完全可以自己把控的
19 有用 月亮吃糖 2018-08-18
这一类书大意都一样:对自己诚实,对别人不含敌意地坚决
0 有用 无名小狗 2021-03-06
在关系破裂之后读完了,劝慰自己关系破裂虽然遗憾,但不会再被伤害了。
0 有用 Ashley 2021-03-06
反省我是不是一个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同时,是否是一个情感勒索实施者。
0 有用 大王 2021-03-05
今天刚读完,正好看到一条评论写着:离婚不是结婚的反义词,因为结婚是为了幸福,离婚也是。这本书为那些有情感羁绊的朋友点亮一束光。
0 有用 💃 2021-03-05
三点五🌟
0 有用 柑橘与柠檬啊 2021-03-04
认清本质的一本书,要是早点读到就好了,现在已经出现了强迫性症状。不过没有关系,至少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了,我会好好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