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实为作者刘小枫出版于20年前(即1998年)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前半部分,现修订重版,新增两篇社会理论方面的论文,书名仍沿用旧作,而原书后半部分则作为本书的姊妹篇,以《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为名另行出版。
作者认为,无论欧美还是汉语知识界,一百多年来关注的实质性问题是现代现象,考察百年来学术思想对现代现象的知性把握及其理论形态,是一项紧迫的课题,于是,作者带着中国问题意识,从社会理论角度出发,审理西语和汉语思想学术的“现代现象”,而后又回到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作者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让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参与社会理论的修葺,从而进一步把握困扰现代思想的现代性问题。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考察现代性问题的社会理论专著,虽时隔二十年,依然没有同类新作出现,且本书的思想价值依然难以超越。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创作者
· · · · · ·
-
刘小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刘小枫,男,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瑞士巴塞尔大学神学博士。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古典学中心主任、“逸仙”讲座教授。“经典与解释”系列书籍主编。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重启古典诗学》、《拣尽寒枝》、《共和与经纶》等。
目录 · · · · · ·
1997年版前言 /1
一 现代学的问题意识 /1
1“后现代”论述的现代主义性质 /1
2经典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 /6
3舍勒和西美尔思想中的现代人身影 /13
· · · · · · (更多)
1997年版前言 /1
一 现代学的问题意识 /1
1“后现代”论述的现代主义性质 /1
2经典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 /6
3舍勒和西美尔思想中的现代人身影 /13
4现代化论、世界体系论与中国的现代化 /25
5激进左派、激进右派与风险社会 /41
6现代学问题意识中三个矛盾的重点词 /56
二 现代学问题的累积 /61
1“现代结构”与特洛尔奇的现代学结构 /61
2近代与中古的关联:两种新教的差异 /65
3“中国为何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假问题? /77
三 现代结构的形态和品质 /88
1世俗国家、民族国家、政党国家 /89
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与自由和平等 /101
3世俗化自然法、自治性法律和政党科层法 /116
4科学原则、民族原则与知识人的分化 /133
5艺术与感觉的两极化:可共感与不可共感 /144
6哲学的专业化和肉身化 /151
7主体性道德与政党伦理 /164
四 现代原则及其历史类型 /173
1启蒙运动与自然 /174
2德国唯心论与精神 /181
3 19世纪的含混 /185
4民族比较与现代中国 /191
附录
一 平等地重新分配真理? /201
1“一种平等主义”的现代性理论? /202
2“承认的政治”承认什么? /206
3自由主义“强加于人”什么? /215
4“我们”就是“我”? /222
5自由主义的民族性批判? /235
6谁是资本主义文化侵略者? /240
二 多元的抑或政治的现代性 /249
1“现代性”之外没有立场? /249
2新自然法及其瓦解 /251
3严复与韦伯的同时代性 /256
4后现代的自然状态 /262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辜鸿铭看到的,满清政体有种族性贵族结构。但推翻满清政权,也就中断了现代化承担者的上层资源,现代化承担者转移到新兴知识人身上。 新兴知识人来自社会下层,其社会力量因绅—士结构的解体和与帝制科层联结渠道的中断而被削弱。这些受现代思想影响到新兴知识人必须从社会中占有某一阶层,才能构成自身的政治势力。换言之,知识人必须重新组织社会的成员,使之结集,以便形成建构民族国家的政治力量。为此,知识人必须先行组织起来,晚晴至民初,中国社会中政党出现,反映了这一政治需求。中国政党的出现,并无社会阶层现代分化的基础。欧美政党的出现,以工业社会的新阶级分化为前提:工业化城区的发展使工人阶层和市民阶层日趋结集,政党要么在工人阶层的社群中形成,要么在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的社群中形成。群众社会先行形成,与之同构发展的是现代代议民主制(公民投票与议会权力)的政制结构,促成政党政治的形成。在中国,情形则不同:在政党出现和政党政治形成之时,群众社会并未形成。中国的政党需要“组织”群众,而“组织”群众的需要则要求强势的价值理念。 中国现代化的群众与欧洲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群众的性质差异在于:群众不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自然结集起来的,而是由知识人群体组织的政党动员、组织而结集起来的。 共产党在创建之始,就不是一个纯政治性的争夺,它的政党理念不是仅仅定位在政党政治的框架之内的,而是伸展到终极历史中的神圣真理的领域……中国的政党与欧美政党之立意的根本差异在于:中国的政党使命是国族间的生存竞争中民族国家的整合性建构,而不是国内社会分化的阶层和利益集团的诉求整合。 从现代社会理论看,“文革”事件作为怨恨的爆发,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社会是在内部的结构性冲突的结果。平等是社会主义精神的基本理念,而政党伦理导致的恰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不平等的政治不平等;政党伦理与国家集体中的财富及权力分配的同构,使“红”色阶层出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5.51 政党伦理与群众 -
资本主义经营不仅构成了社会物质生产新的条件和形式,而且深层地更改了社会阶层的构成,更改了日常生活的样式,社会生活秩序是理性化的、按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的机制来构成的,不仅劳动,而且社会机体和日常生活领域都因此而商品机制化了。随着因企业经济而不断聚集的人口和劳动的密集化,大城市出现了,大城市的生活伦理亦随之形成,与传统的乡村式伦理势不两立。工业化和商业化劳动把大量农民改塑为城镇市民,制造出日已远离自然和生活直接性的城市群众。由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引导出各种新的社会联盟和群体性是,他们不是靠情感和信仰,而是靠计算、纪律和金钱保障来维系……可以看出特洛尔奇尤其注意作为现代结构的构成因素的资本主义精英的社会伦理后果:赢利意识、奢侈和享受欲的高涨必然增强人的此岸(世俗)感,显示伦理、个体理性主义催生出一种现世乐观主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转】李猛:我们如何理解现代性?——评刘小枫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十九世纪男儿,二十世纪废柴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硬邦邦的读书笔记)

读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

取消本质的现代性本质

> 更多书评 1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上海三联书店 (1998)8.7分 513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1998)8.8分 165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7.8分 126人读过
-
Oxford (1996)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8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西布 2022-10-24 22:07:25 陕西
22-10-24;98版20年后修订,原书一分为二,这本是问题意识和问题累计。绪论,是作者学习社会理论时的读书笔记。“凭靠社会理论看待现代中国问题难免缺乏穿透力,换句话也颇为局促。”1)现代性牵连复杂,3个矛盾词语,基点在马克思、托克维尔、尼采。2)中国民族国家建立路径,平等的民主理念,合法性问题。3)中国问题尚未解决,民族性情结推迟现代性问题转化。
1 有用 劫 2024-01-24 06:58:23 贵州
标记这本是因为二十年后再版增加了刘小枫后来少有收录的两篇文章(见附录)。
0 有用 三点五 2022-08-07 12:36:14
22年8月1-7日
1 有用 illusion 2018-09-03 11:42:47
现代中国的问题先是现代的,再是中国的。
0 有用 阿琳娜 2022-03-10 14:57:07
特罗尔奇、舍勒、卢曼的含量很高,对韦伯反而没怎么深入进去;对现代中国的分析能感受到作者这个阶段的自我拉扯;缺少经验视角多少有点清谈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