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村上春樹首部報導文學之作
揭露奧姆真理教毒氣陰謀下的異界證言
我們不管怎樣都要避開「黑鬼」們,一定要在日光下生存下去。地下舒服的黑暗有時候安慰我們的心,溫柔地讓我們療傷。到這裡還好,但絕對不可以再往前去,不可以撬開最深處最深處上了所的那扇門,那裡面有「黑鬼」們深沉黑暗的故事無止境地擴展下去。──村上春樹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星期一。一個很舒服的晴朗的初春早晨。風還有些冷,走在路上的行人依然穿著大衣。
那是沒有任何不同的早晨。看不出分界線的,只是人生中的一天而已。
直到五個變過裝的男人,用以磨尖的傘尖,將裝有奇怪液體的塑膠袋刺破為止……。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日本東京地下鐵發生了由奧姆真理教主麻原彰晃所主導的「沙林毒氣事件」。之後,村上春樹親自訪問六十二位受害者,寫成《地下鐵事件》一書。
從《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中的「黑鬼」群,到地下鐵沙林事件所釋...
村上春樹首部報導文學之作
揭露奧姆真理教毒氣陰謀下的異界證言
我們不管怎樣都要避開「黑鬼」們,一定要在日光下生存下去。地下舒服的黑暗有時候安慰我們的心,溫柔地讓我們療傷。到這裡還好,但絕對不可以再往前去,不可以撬開最深處最深處上了所的那扇門,那裡面有「黑鬼」們深沉黑暗的故事無止境地擴展下去。──村上春樹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星期一。一個很舒服的晴朗的初春早晨。風還有些冷,走在路上的行人依然穿著大衣。
那是沒有任何不同的早晨。看不出分界線的,只是人生中的一天而已。
直到五個變過裝的男人,用以磨尖的傘尖,將裝有奇怪液體的塑膠袋刺破為止……。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日本東京地下鐵發生了由奧姆真理教主麻原彰晃所主導的「沙林毒氣事件」。之後,村上春樹親自訪問六十二位受害者,寫成《地下鐵事件》一書。
從《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中的「黑鬼」群,到地下鐵沙林事件所釋放出的致命毒氣,小說家透過採訪報導直面殘酷現實,逼現存在人心中的恐怖與歪斜扭曲。
地下鐵事件的创作者
· · · · · ·
-
村上春树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村上春樹
1949年生於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
1979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1987年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至今暢銷超過千萬冊),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墜的名聲,除了暢銷,也屢獲「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賞」等文壇肯定,三部曲《發條鳥年代記》更受到「讀賣文學賞」的高度肯定。此外,並獲得桐山獎、卡夫卡獎、耶路撒冷獎和安徒生文學獎。除了暢銷,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誌。
作品中譯本至今已有60幾本,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及採訪報導等。
長篇小說有《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發條鳥年代記》三部曲、《人造衛星情人》、《海邊的卡夫卡》、《黑夜之後》...
村上春樹
1949年生於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
1979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1987年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至今暢銷超過千萬冊),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墜的名聲,除了暢銷,也屢獲「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賞」等文壇肯定,三部曲《發條鳥年代記》更受到「讀賣文學賞」的高度肯定。此外,並獲得桐山獎、卡夫卡獎、耶路撒冷獎和安徒生文學獎。除了暢銷,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誌。
作品中譯本至今已有60幾本,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及採訪報導等。
長篇小說有《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發條鳥年代記》三部曲、《人造衛星情人》、《海邊的卡夫卡》、《黑夜之後》、《1Q84 Book1》《1Q84 Book2》、《1Q84 Book3》、《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刺殺騎士團長》。
短篇小說有《開往中國的慢船》、《遇見100%的女孩》、《螢火蟲》、《迴轉木馬的終端》、《麵包店再襲擊》、《電視人》、《夜之蜘蛛猴》、《萊辛頓的幽靈》、《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東京奇譚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紀行文集、海外滯居記、散文、隨筆及其他有《遠方的鼓聲》、《雨天炎天》、《邊境‧近境》、《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尋找漩渦貓的方法》、《雪梨!》、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象工廠的HAPPY END》、《羊男的聖誕節》、《蘭格漢斯島的午後》、《懷念的一九八○年代》、《日出國的工場》、《爵士群像》、《地下鐵事件》、《約束的場所》、《爵士群像2》、《村上收音機》、《村上朝日堂》系列三本、《給我搖擺,其餘免談》、《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村上春樹雜文集》、《村上收音機2:大蕪菁、難挑的酪梨》、《村上收音機3:喜歡吃沙拉的獅子》、《身為職業小說家》、《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目录 · · · · · ·
千代田線
和泉清佳
湯淺 勝
宮田 實
豐田利明
野崎晃子
高月智子
井筒光輝
風口 綾
園秀 樹
精神科醫生 中野幹三
丸之內線(往荻窪)
有馬光男
大橋賢二(1)
大橋賢二(2)
稻川宗一
西村住夫
坂田功一
明石達夫
明石志津子
律師 中村裕二
丸之內線(往池袋代/折返)
駒田晉太郎
中山郁子
醫師 齊藤徹
日比谷線(中目黑發)
菅崎廣重
石野貢三
麥克.甘迺迪
島田三郎
飯塚陽子
武田雄介
中嶋克之
醫師 柳澤信夫
日比谷線(北千住發往中目黑)
平中 敦
市場孝典
山崎憲一
牧田晃一郎
吉秋 滿
片山博視
松本利男
三上雅之
平山慎子
時田純夫
內海哲二
寺島 登
橋中安治
奧山正則
玉田道明
長浜 弘
宮崎誠治
石原 孝
早見利光
尾形直之
光野 充
片桐武夫
仲田 靖
伊藤 正
安齊邦衛
初島誠人
金子晃久
大沼吉雄
石倉啟一
杉本悅子
和田吉良.早苗
和田嘉子
沒有指標的惡夢∕村上春樹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村上将奥姆真理教的封闭世界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世界加以比较,认为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如果你有疑问,总会有人提供答案,只要你继续相信,就会一直很幸福。但在开放式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不完全的,有很多困惑和缺憾。“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谈不上幸福,更多的反而是困惑和压力。但至少情况是开放式的。你有选择权,你可以决定你生活的方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页 -
在採訪時筆者首先提出的問題,是各個受採訪者的個人背景。在什麽地方出生,如何長大,有什麽興趣,從事什麽樣的工作,和什麼樣的家庭成員一起生活——這些事情。尤其對工作問得相當詳細。 像這樣採訪撥出許多時間和部分在被採訪者的個人背景上,是想讓每一位「被害者」的容貌細部都盡可能更明確真實地浮現出來。因為我不想讓每個活生生在那裡的肉身的人,只成為「沒有臉的許多被害者中的一個(one of them)」而敷衍了事。或許因為身為職業作家也有關係,我對「綜合性的、概念性的」資訊這東西不太感興趣。而只對每一個人具體的——不可能(難以)交換的——存在方式感到興趣。因此當我面對被採訪者時,在有限的兩小時左右之間,便集中精神試著努力更深入具體地去了解「這個人是什麽樣的人」,并希望依照原樣傳達給讀者,努力以這個基準化為文章。雖然實際上有很多是因為被採訪者的特殊內情而無法化為活字的。 我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態度採訪,是因為「加害者=奧姆關係者」每一個人的相貌和人物介紹(profile)都經由大眾傳播媒體的採訪而連細部都明確顯示出來,以一種魅惑性的資訊或故事向世間廣泛地傳播了;而相對地另一方面對處理「被害者=一般市民」的人物介紹(profile),卻像是一個模子定型了似的。其中所有的情況幾乎都只是在扮演被賦予的角色(「路人A」),極少提供人們會想要側耳傾聽的故事。而且那些少數的故事,也只是以被定型化的文脈述說。 或許那是因為一般大眾傳播媒體的文脈,是想將那些被害者以「受傷害的無辜一般市民」的形象確實地固定下來吧。如果更進一步說的話,那就是那些被害者沒有真實的臉,文脈比較容易展開。而且由於「(沒有臉的)健全市民」對「有臉的惡黨們」這種古典對比,畫面就容易畫得多了。 可能的話,我想盡可能打破這樣的固定公式。因為照理說那天早晨,搭地下鐵的每一位乘客,應該都各有臉、有生活、有人生、有家人、有歡喜、有煩惱、有戲...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地下鐵事件"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8.7
-
- 發條鳥年代記(第三部)刺鳥人篇 8.8
-
- 約束的場所 8.7
-
- 東京奇譚集 8.4
-
- 海邊的卡夫卡 8.8
-
- 睡 8.1
-
-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8.8
-
- 棄貓 8.3
-
- 開往中國的慢船 7.7
-
-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8.0
地下鐵事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9 条 )




> 更多书评 9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3分 4540人读过
-
Vintage (2001)9.1分 8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8.0分 1518人读过
-
時報文化 (1998)8.5分 30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真实世界备忘录 (Excelsior)
- 我想收藏的繁體書 (愁容騎士)
- 村上春树40周年纪念 (xusparrow)
- 我的书架 (夜雨声不烦)
- kubrick 繁体书推荐 2019.8 (库布里克@北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地下鐵事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Hoshino 2020-01-13 01:11:53
作为小说家的村上,一直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性的关怀,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抗或支持。对于社会事件,我们常常都止步于冷冰冰的数字,几个恶的名字,却往往忽略了每个数字所代表的一个人的生活。我们能做什么,每天都有事件在发生,我们能去一个个去探究吗?不能,所以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每篇采访的前半段其实是东京上班族图鉴,大部分人每天早上都得花至少一... 作为小说家的村上,一直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性的关怀,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抗或支持。对于社会事件,我们常常都止步于冷冰冰的数字,几个恶的名字,却往往忽略了每个数字所代表的一个人的生活。我们能做什么,每天都有事件在发生,我们能去一个个去探究吗?不能,所以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每篇采访的前半段其实是东京上班族图鉴,大部分人每天早上都得花至少一到两个小时通勤时间,60岁以上还要乘地铁去公司上班的也大有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那么容易啊。 (展开)
0 有用 暖暖内含光 2024-05-05 14:15:45 浙江
终于读完这本书,体验极差,不适感贯穿始终,这个不适感不是那种因为对黑暗描述过于出色的不适,仅仅是那种无止尽的复制黏贴般的,不断采访,不断重复,单调、死板,读到最后甚至有一种恶心的感觉。这是难得我读不进的村上的书。最后大部分,仅仅是篇头读村上写的描写被采访者的一段文字以及被访者自述生活的一小段,至于“当天”的遭遇及后续恢复,完全读不下去。这个直接后果就是,最有价值的最后将近30页村上的后记也不想读了... 终于读完这本书,体验极差,不适感贯穿始终,这个不适感不是那种因为对黑暗描述过于出色的不适,仅仅是那种无止尽的复制黏贴般的,不断采访,不断重复,单调、死板,读到最后甚至有一种恶心的感觉。这是难得我读不进的村上的书。最后大部分,仅仅是篇头读村上写的描写被采访者的一段文字以及被访者自述生活的一小段,至于“当天”的遭遇及后续恢复,完全读不下去。这个直接后果就是,最有价值的最后将近30页村上的后记也不想读了。这本书的意义可能在于,对于90年代中日本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描述,职业、生活、家庭、心态,这点村上自己也说了。彼时泡沫经济的破裂,与我们现在经济下行的状态又是何等相像,感觉就是,目前我们国民的整体素质是比不上当时受访者的,至于整体对比而言,确实是无法判断的。还有下册,天呐,怎么办? (展开)
0 有用 德伯家的清显 2021-11-04 23:45:41
前言和后记极为精彩!村上直接表现了其关心个体,关心人的自由、个性,谴责日本体制不勇于承担责任。 至于采访本身,人们遇害的经历比较雷同,这部分就比较无聊。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了解当时的日本人是怎么生活的。话说回来,当时的日本人真是社畜,不管多么不舒服都想着要上班。还是躺平好啊。
0 有用 普拉 2020-07-11 15:15:29
村叔写书用了一年多,我看完也用了大半年,十分耗费体力和心力。62个人,看完第560页的时候,合上书休息了一分钟。很多篇都戳我泪点。一句话总结就是太惨了。更多话总结是这么多虽然受伤但活下来的人的共性都是“不去上班可不行”,而再对照因此而去世的人的遗属访谈,感觉到莫大的空洞。村叔似乎希望从中提取出“这边”和“那边”的对照性,共同性,渐变在哪一个点上是地上和地下的分界线,又或者分界线并不存在,那么“这边... 村叔写书用了一年多,我看完也用了大半年,十分耗费体力和心力。62个人,看完第560页的时候,合上书休息了一分钟。很多篇都戳我泪点。一句话总结就是太惨了。更多话总结是这么多虽然受伤但活下来的人的共性都是“不去上班可不行”,而再对照因此而去世的人的遗属访谈,感觉到莫大的空洞。村叔似乎希望从中提取出“这边”和“那边”的对照性,共同性,渐变在哪一个点上是地上和地下的分界线,又或者分界线并不存在,那么“这边”拥有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拉回“那边”,这些都存在于每个普通人心中,然而集合起来再引爆就是不得了的力量。全篇都是实录,毫无编辑,因此直面感更甚,这可能才是真的纪实文学吧。看完感觉这些毫不加修饰的文字是谜面,而谜底大概在1Q84里,可能也在刺杀骑士团长里。这是我看过最累的一本书了。 (展开)
0 有用 惟 2022-07-14 12:19:14
看了五分之一左右吧 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