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标题: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网格本)
译者: 杨振军
出版年: 2019-8
页数: 1358
定价: 13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新网格本)
ISBN: 9787020150977
内容简介 · · · · · ·
《源氏物语》产生的时代,是藤原道长执政下平安王朝贵族社会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平安京的上层贵族恣意享乐,表面上一派太平盛世,实际上却充满着极其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源氏物语》正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面貌和特征。《源氏物语》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故事涉及三代,经历七十余年,其中主要是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乃至宫廷侍女、平民百姓。作者紫式部深入探索了不同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性格特色和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得细致入微,使其各具有鲜明个性,富有艺术感染力。《源氏物语》开辟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政治、淫乱生活...
《源氏物语》产生的时代,是藤原道长执政下平安王朝贵族社会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平安京的上层贵族恣意享乐,表面上一派太平盛世,实际上却充满着极其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源氏物语》正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面貌和特征。《源氏物语》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故事涉及三代,经历七十余年,其中主要是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乃至宫廷侍女、平民百姓。作者紫式部深入探索了不同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性格特色和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得细致入微,使其各具有鲜明个性,富有艺术感染力。《源氏物语》开辟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政治、淫乱生活、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故事涉及四代天皇,历经70余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全书以源氏家族为中心,上半部写了源氏公子与众妃、侍女的种种或凄婉或美好的爱情生活;后半部以源氏公子之子熏君为主人公,铺陈了复杂纷繁的男女爱情纠葛事件。
源氏物语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紫式部,本姓藤原,原名不详。因其长兄任式部丞,故称为藤式部,这是宫里女官中的一种时尚,她们往往以父兄的官衔为名,以示身份;后来她写成《源氏物语》,书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遂又称作紫式部。作者生卒年月也无法详考,大约是生于九七八年,殁于一○一五年。紫式部出身中层贵族,是书香门第的才女,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长都是有名的歌人,父亲兼长汉诗、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作者自幼随父学习汉诗,熟读中国古代文献,特别是对白居易的诗有较深的造诣。此外,她还十分熟悉音乐和佛经。不幸家道中落,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二十多岁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过着孤苦的孀居生活。后来应当时统治者藤原道长之召,入宫充当一条彰子皇后的女官,给彰子讲解《日本书纪》和白居易的诗作,有机会直接接触宫廷的生活,对妇女的不幸和宫廷的内幕有了全面的了解,对贵族阶级的没落倾向也...
紫式部,本姓藤原,原名不详。因其长兄任式部丞,故称为藤式部,这是宫里女官中的一种时尚,她们往往以父兄的官衔为名,以示身份;后来她写成《源氏物语》,书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遂又称作紫式部。作者生卒年月也无法详考,大约是生于九七八年,殁于一○一五年。紫式部出身中层贵族,是书香门第的才女,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长都是有名的歌人,父亲兼长汉诗、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作者自幼随父学习汉诗,熟读中国古代文献,特别是对白居易的诗有较深的造诣。此外,她还十分熟悉音乐和佛经。不幸家道中落,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二十多岁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过着孤苦的孀居生活。后来应当时统治者藤原道长之召,入宫充当一条彰子皇后的女官,给彰子讲解《日本书纪》和白居易的诗作,有机会直接接触宫廷的生活,对妇女的不幸和宫廷的内幕有了全面的了解,对贵族阶级的没落倾向也有所感受。这些都为她创作《源氏物语》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广阔天地和坚实的生活基础。
目录 · · · · · ·
第二回帚木
第三回空蝉
第四回夕颜
第五回若紫
第六回末摘花
第七回红叶贺
第八回花宴
第九回葵姬
第十回杨桐
第十一回花散里
第十二回须磨
第十三回明石
第十四回航标
第十五回蓬生
第十六回逢坂关
第十七回赛画
第十八回松风
第十九回薄云
第二十回朝颜
第二十一回少女
第二十二回玉鬘
第二十三回早莺
第二十四回蝴蝶
第二十五回萤
第二十六回常夏
第二十七回篝火
第二十八回朔风
第二十九回行幸
第三十回兰草
第三十一回真木柱
第三十二回梅枝
第三十三回紫藤末叶
第三十四回新菜
第三十五回新菜续
第三十六回柏木
第三十七回横笛
第三十八回铃虫
第三十九回夕雾
第四十回法事
第四十一回遁入空门
第四十二回云隐
第四十三回匂皇子
第四十四回红梅
第四十五回竹河
第四十六回桥姬
第四十七回柯根
第四十八回总角
第四十九回早蕨
第五十回寄生
第五十一回东亭
第五十二回浮舟
第五十三回蜉蝣
第五十四回习字
第五十五回梦浮桥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脸儿生得端端庄庄,年纪轻轻,全身上下修饰得不着一点尘污,写起信来又擅长选词,墨痕淡淡,字迹秀丽,这样的人最教人忍不住要一睹庐山真面目为快。让人等了又等,好不容易接近到可以稍微听得到声音的地步,却又只肯三言两语娇声慢谈,这一类的人最难揣摩底细了。你当她是极柔顺的女性,做了她感情的俘虏吧,她便整个地黏上来。这样的可说是最令人头疼。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有的是孩子气十足,当然遇着这样的妻子,做丈夫的得下一番功夫教的吧。两个人面面相觑时,常常因为看到对方可爱的模样儿,缺点也就不太去计较;可是,一旦远离了,要她做点儿事情,不管是大的小的都没法子自己拿定主意,这样的妻子真教人又急又气。反而倒是平时不怎么顶亲热的,甚至于还有些儿冷冰冰的,事情临头时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源氏物语"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楚辞章句疏证(增订本) 8.2
-
- 陶诗汇注 9.9
-
- 宋本尚书正义 9.4
-
- 大戴礼记斠补 8.7
-
- 楚辞解故 9.7
-
- 李清照集校注 9.2
-
- 四书遇 9.2
-
- 泽螺居诗经新证 泽螺居楚辞新证 9.4
-
- 宋尤袤刻本文选 9.8
-
- 吕著中小学教科书五种 9.4
源氏物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53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8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7.9分 4503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02)7.8分 41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7.8分 21750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8.4分 414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9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 (鲸岛)
- 2015-2019书架 - 国内图书 (苇间疯)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9 (普照)
- 最伟大的125部长篇小说 (爱玛·包法利)
- 逛书店,挑版本 (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源氏物语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红豆 2024-02-11 19:42:44 河北
《源氏物语》是日本美学的代表性作品。作者紫式部令我想起了李清照,一样的才情满溢,气质卓绝。她尤其擅长将人物的心境与命运揉入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笔意细腻,十分动人。 原名不详,出身中层贵族,是书香门第的才女。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汉诗、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36岁时受诏入宫侍奉,开始创作记录平安时代全盛期宫廷贵族生活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自此开创了日本物哀文学。 《源氏物语》被认为代表了日本古典... 《源氏物语》是日本美学的代表性作品。作者紫式部令我想起了李清照,一样的才情满溢,气质卓绝。她尤其擅长将人物的心境与命运揉入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笔意细腻,十分动人。 原名不详,出身中层贵族,是书香门第的才女。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汉诗、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36岁时受诏入宫侍奉,开始创作记录平安时代全盛期宫廷贵族生活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自此开创了日本物哀文学。 《源氏物语》被认为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民族观念和流行文化。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导演是枝裕和、岩井俊二的创作均受到这本书的启发。 (展开)
0 有用 清晰 2023-05-02 19:06:57 安徽
读了上册和中册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
0 有用 鶖梁 2023-05-19 14:57:19 湖北
文笔不很好 看了上看不下去了 就看源氏玩了一本书的女人 难为本居宣长淘洗出个大和魂了
9 有用 一粒家田米 2022-03-16 16:39:29
我真是个大傻X,当年为了读它,买了挑了那么多的英文译本,却不知道这本中文译本已经极好的了。叹气。
0 有用 Schwanengesang 2024-03-07 09:54:26 四川
补。 这个译本也读过,丰译有种在读二创的美,和歌翻译整体可能还得林,毕竟林也许是因为作为女性,更能共感紫式部的纤细。和歌的不可译性远强过俳句,原文的信息量和译文差太多了。 以及这本书的写作年代对应到中国大概是宋代,说厌女的朋友们放过古代女性吧,她们被压迫已经很不容易了,还得被后人扣厌女大帽子(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