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榜样和化身!他望着蓝色海边的高贵身影,欣喜若狂地相信他已经拥抱着美本身,这一形象是上帝构思的产物,是寓于人类的纯洁完美的形象,是值得尊崇的人类形象和画像……书里说,太阳使理智和记忆混乱迷失,使人的灵魂因为纯粹的快乐和执着眷恋它所照射的最美丽的物体而忘乎所以,迷失方向:是的,它只有借助于某个物体,才有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爱神模仿数学家,为了把抽象的概念传授给迟钝的孩子,必须借助于具体的模型;上帝也采用这种方式,为了向我们展示其伟大,利用年轻人的形体和肤色,使概念上的东西可视化,引起人们对美的反思,使我们在看到后既满怀忧伤,又燃起希望之火。
威尼斯之死的创作者
· · · · · ·
-
托马斯·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托马斯·曼(Thomas Mann),德国作家。生于德国北部吕贝克市一个大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开始写作。1894年发表处女作中篇小说《堕落》,获得成功。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费一家》问世,进一步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以后陆续发表的《特里斯坦》、《托尼奥·克律格》和《威尼斯之死》等三部中篇小说,被称为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192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 · · · · ·
威尼斯之死
托尼奥·克律格
特里斯坦
菲利克斯·克鲁尔
托尼奥·克律格
特里斯坦
菲利克斯·克鲁尔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时,人们相识只是凭一对眼睛:他们每天、甚至每小时相遇,仔细地瞧过对方的脸,但由于某种习俗或某种古怪的想法,表面上不得不装作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那样,头也不点,话也不说。没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更希奇、更尴尬的了。他们怀着过分紧张的好奇心,彼此感到很不自在;他们很不自然地控制着自己,故意装得素不相识,不敢交谈,甚至不敢勉强地看一眼,但又感到不满足,想歇斯底里地发泄一下。因为在人与人之间彼此还没有摸透、还不能对对方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他们总是互相爱慕、互相尊敬的,这种热烈的渴望,就是彼此还缺乏了解的明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8页 -
我们活着的时候总是跟良心纠缠不休,忙得不可开交,不时欺骗欺骗它,让它得到一点莫名的满足。我们是没用的人,我和像我一样的人,除了很少一点好时光,我们都是在伤痛和生病的情况中苦熬岁月,内心始终意识到自己的无用。我们憎恨有用,我们知道,她是卑劣的,是丑恶的。我们捍卫这种真理,正如人们只捍卫他们绝对需要的那些真相一样。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感到愧疚,受到良心的煎熬,以致我们身上没有再也没有完好的地方。 加之,我们整个内心状态,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工作方式……都具有极不健康的、破坏性的、消耗精力的作用。这也就使事情变得更糟。 索性这里有一种效力微小的缓解方式,没有它人们简直就无法忍受。比如说,生活中某些规矩和保健的严格要求,对我们某些人来说,是十分需要的。早起,起得非常早,洗一次冷水浴,到外面去踏雪散步……这也许会使我们在一小时的时间里对自己非常满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威尼斯之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威尼斯之死"的人也喜欢 · · · · · ·
威尼斯之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1 条 )
从希腊神话和太阳神酒神精神来读魂断威尼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其实100多页挺好读的,很快就可以看完,但由于书中用了大量的隐喻,象征,对比,或明或暗地加入大量古希腊神话,美学与哲学,让这薄薄一本又没那么容易读。大致来说,这是关于一个中老年男人在威尼斯迷恋上一个美少年的故事,但我觉得更多是关于美的讨论。小说的主角阿申巴赫的... (展开)论坛 · · · · · ·
| 译本质量如何? | 来自野性的巴克 | 15 回应 | 2021-06-30 16:58:22 |
| 搬家全新未拆封转增此书,邮费自理 | 来自蟲 | 2018-09-18 10:23:0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4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8.3分 12536人读过
-
Ecco (2005)8.9分 190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8.5分 2308人读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8.3分 73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非实体收集02 (36.4℃)
- 看到漂亮的书面就想把这本书收入囊中啊 (心之旋影)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欧美严肃文学与流行文学作品选 (Lightsage)
- 书海无涯 (佾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威尼斯之死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二〇二二 2012-08-20 14:44:44
包括《威尼斯之死》、《托尼奥·克律格》、《特里斯坦》和《菲利克斯·克鲁尔》。感觉《之死》翻译得不好,其他几篇都还不错。
1 有用 AshtrayGem 2009-10-08 16:39:28
过瘾的阅读体验。最爱《威尼斯之死》和《特里斯坦》
11 有用 卫析 2013-08-30 20:13:30
豆瓣阅读的这书错别字漏字重复字的现象也太多了!
4 有用 布布布兰登 2016-05-01 12:09:36
四个中篇,故事性较弱,着重于心灵分析和探索,读不进去。
1 有用 闻诽自明 2021-01-04 20:22:05
美是一场瘟疫! 如滞重的沉泥遇见活水! 如枯黄的旧书页附着明火! 上帝会借助年轻的肤色与肉体,把美这个抽象的概念可视化,展示给在庸常中沉沦的凡人,让至纯无瑕勾心动魄的美在平凡的灵魂中刮起风暴,任由他们混乱迷失飞蛾扑火,乃至轰轰烈烈地焚毁自己。 为刻画油腻变态老男人那种越界的、难以启齿的、不被伦常所容的盛大虐恋,纳博科夫写出了《洛丽塔》,托马斯曼则写了这本《威... 美是一场瘟疫! 如滞重的沉泥遇见活水! 如枯黄的旧书页附着明火! 上帝会借助年轻的肤色与肉体,把美这个抽象的概念可视化,展示给在庸常中沉沦的凡人,让至纯无瑕勾心动魄的美在平凡的灵魂中刮起风暴,任由他们混乱迷失飞蛾扑火,乃至轰轰烈烈地焚毁自己。 为刻画油腻变态老男人那种越界的、难以启齿的、不被伦常所容的盛大虐恋,纳博科夫写出了《洛丽塔》,托马斯曼则写了这本《威尼斯之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