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导论的创作者
· · · · · ·
-
钱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钱穆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一八九五年生,一九九○年八月逝世。历任燕京、北大、清华、西南联大、华西、江南各大学教授,创办香港新亚书院。著有《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周公》、《墨子》、《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政学私言》、《论语新解》、《庄子纂笺》、《朱子新学案》、《中国学术通义》、《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学论丛》、《双溪独语》、《晚学盲言》、《师友杂忆》等约六十种书。
丛书信息
· · · · · ·
近代名籍重刊(共7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娼妓史》《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中国风俗史》《清朝文学》《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
等
。
喜欢读"中国文化史导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两册) 8.9
-
- 国史新论 8.6
-
-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9.0
-
- 國史大綱(上下) 9.4
-
- 中国近代史 8.8
-
- 论语新解 8.9
-
-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8.7
-
- 文学回忆录 9.1
-
- 柳如是别传(全三册) 9.1
-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 8.8
中国文化史导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钱穆先生笔下的中国文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可谓家喻户晓,相较之下,其《中国文化史导论》(以下简称《导论》)的声名则似乎要“逊色”不少,尽管后者“乃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而作,尽管两书并称姊妹篇,“当……合读”。 同为钱穆先生力作,为何《导论》会较《国史大纲》差距如此悬殊呢? ... (展开)

《中国文化史导论》书评
钱穆先生在此书前言中就指出“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中国文化史导论》以纵向的时间轴为线索,从“地理背景”谈及“中西接触与文化更新”,虽是自唐虞至明清近代的单线讲述,但并非以朝代为切断的点与点的分立。而是在一种向内看的文化主张下,以“传统”为隐线,从中国人...
(展开)

【转】陈勇:固守传统与融会中西——读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史导论》
【作者简介】陈勇,1964年生于四川。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上海大学文学院。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隋唐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民国学术史的研究,出版有《钱穆传》(人...
(展开)

“从前希望在来世,现今希望在国外”
现在有很多人看到社会上种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总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实在是很应该好好读读钱穆先生的书! 本书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1、先秦时期:确定人生大众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凡...
(展开)
>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商务印书馆 (2003)8.9分 1948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1)9.1分 168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3)9.2分 74人读过
-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3)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文化史导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Alicialishan 2010-11-04 22:08:23
啊!!!终于看完啦!!!钱老爹!!!
0 有用 一岁枯荣 2012-01-06 11:33:51
依然没有全部读完,时间到了,就还给了图书馆。这是对我这个学期影响最大的一本学术著作了吧,好多地方都引用它,而推荐它的那位老师,我也很喜欢。
0 有用 蛋疼乳酸君 2019-11-01 22:34:54
读的是三联八十年代的近代名籍重刊系列的版本,繁体竖排,感觉是影印民国时候的哪个版本吧,字小且糊有些地方甚至是难以辨认,还是买新书看好啊。钱宾四先生真是大家,学贯古今,此书可以和他的《历代政治得失》一起看,这样你就对中国五千年的政治文化有了个整体的框架和基本的概念了。当然其中也是有作者个人一些好恶的。
2 有用 宇文飞升 2014-10-05 19:09:06
一本小册子,断断续续啃了五六天,读完颇有百味杂陈之感。钱氏是史学巨擘,素以渊博著称,本书优点,是高屋建瓴,系统条贯,于三千年史事上下勾连中外对比,专意求一通解,不少论述确实启人茅塞令人钦佩;但钱氏逆流而上与众不同的“温情与敬意”史观于此薄册中也真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时撼人常识与三观。试举一小例: 玄宗时所修《唐六典》,前代学者如陈振孙顾祖禹皆以为当时并未完全施行,宾四先生乃径断为“当时一部政府组织法... 一本小册子,断断续续啃了五六天,读完颇有百味杂陈之感。钱氏是史学巨擘,素以渊博著称,本书优点,是高屋建瓴,系统条贯,于三千年史事上下勾连中外对比,专意求一通解,不少论述确实启人茅塞令人钦佩;但钱氏逆流而上与众不同的“温情与敬意”史观于此薄册中也真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时撼人常识与三观。试举一小例: 玄宗时所修《唐六典》,前代学者如陈振孙顾祖禹皆以为当时并未完全施行,宾四先生乃径断为“当时一部政府组织法典”甚至誉为“成文的大宪章”“理想的周礼之实现”,该书之修订遂“又”成“中国文化史上一绝大的成绩”矣。总之,传统文化皆是“成绩”,成绩皆是“绝大”,于本国文化既处处回护每每过誉,于古代异族文化乃至现代欧美文化遂多不屑与苛评乃至妄断。信口开河之语实不胜枚举。要之,钱氏固不失为严肃学者,此书难称严谨著作 (展开)
0 有用 菊次郎 2017-11-13 21:43:51
倦怠两周后三读钱老。全书讲述了中国文化史的脉络,其中关于诗经和墨家的讲述尤为精彩。钱老在论述文化史时在字词句读渗透的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让人感动。近日在关注“江歌事件”气愤又惋惜,根植中国文化底蕴的圆融忠诚敦厚现都一点点遗失。“人与人之间全以诚挚恳切的忠恕与敬爱相待这才是真的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