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臨床醫學的誕生》是法國當代大哲傅柯的重要著作之一。在此書中,傅柯探究了現代診療醫學的起源,特別將焦點集中在18世紀初葉,西方思想的認識論急遽轉變之際。現代醫學中許多有關健康與疾病的本質、生死為何的最基本理念,都是在此時形塑而成。傅柯以其慣有的敏銳洞見和淵博知識,對此問題提出極具原創性的見解。
臨床醫學的誕生的创作者
· · · · · ·
-
米歇尔·福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米歇尔·福柯(1926-1984)出生于法国维埃纳省省会普瓦捷。曾任里尔大学助教、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法语教师、波兰华沙大学法国文化中心主任、突尼斯大学哲学教授,1972年就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福柯对包括精神病学、疯癫史、性、临床医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诸领域进行了广告而卓越的研究,他的著何作如《精神病与人格》、《词与物》、《疯癫史》、《性史》、《临床医学的诞生》等对于当代人文科学的研究都有着巨大的国际影响。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每一个儿童那里,事物都在不知疲倦地重现着它们的青春期,世界不断地与其原初状态重新发生联系:首先观看世界的人绝不是成年人。当他挣脱了先辈的束缚后,就能睁开眼睛直面事物及其阶段;此外,在各种感觉和全部知识来源中,眼睛最能做到大智若愚,能够灵活地回复到其久远的无知状态。……眼睛与光有天然联系,因此只承受现在。真正使人能够恢复与童年的联系、重新接触到真理生生不息状态的,则是这种明澈、疏远、开放的纯朴目光。由此产生了两大神话经验——十八世纪的哲学最希望能够以这两种经验作为自己的起点:身处未知国度的异邦观察者和得见光明的天生盲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1页 -
但是,对于言说(parole=speech),难道我们注定不知道它除了评论以外还有别的什么功能?评论对话语的质疑是,它究竟在说什么和想说什么;它试图揭示言说的深层意义,因为这种意义才使言说能达到与自身的同一,即所谓接近其本质真理;换言之,在陈述已经被说出的东西时,人们不得不重述从来没有说过的东西。这种所谓评论额活动试图把一种古老、顽固、表面上讳莫如深的话语转变为另外一种更饶舌的既古老又现代的话语——在这种活动中隐藏着一种对待语言的古怪态度:就其定义而言,评论就是承认所指大于能指;一部分必要而又未被明确表达出来的思想残余被语言遗留在阴影中)——这部分残余正是思想的本质,却被排除在其秘密之外——但是,评论又预先设定,这种未说出的因素蛰伏在言说中,而且设定,人们能够借助能指特有的那种丰溢性,在探询时可能使那没有被明确指涉的内容发出声音。通过开辟出评论的可能性,这种双重的过剩就使我们注定陷入一种无法限定的无穷无尽的任务:总是会有一些所指被遗留下来而有待说话,而提供给我们的能指又总是那么丰富,使我们不由自主地疑惑它到底“意味着”(想说)什么。能指和所指因此就具有了一种实质性的自主性,分别获得了一种具有潜在意义的宝藏;二者甚至都可以在没有对方的情况下存在,并开始自说自话:评论就安居在这种假设的空间里。但是,它同时又创造了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围绕着表达的诗意价值而形成一个交错缠绕的网络:能指在“翻译”(传达)某种东西时不可能是毫无隐匿的,不可能不给所指留下一块蕴义无穷的余地;而只有当能指背负着自身无力控制的意义时,在能指的可见而沉重的世界里,所指才能被揭示出来。评论立足于这样一个假设:言说是一种“翻译”(传达)行为;它具有与影像一样的危险特权,在显示的同时也在隐匿;它可以在开放的话语重复过程中无暇地自我替代;简言之,它立足于一种带有历史起源烙印的对语言的心理学解释。这是一种阐释(Exég...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近代思想圖書館(共57册),
这套丛书还有
《性/別惑亂》《彩虹力量覺醒》《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精神疾病製造商》《邏輯研究第一卷──純粹邏輯學導引》
等
。
臨床醫學的誕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福柯用词是出了名的晦涩和抽象,同他本人惊人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不无关系,甚至说后者是前者的因。这本书读得我头昏脑涨,几欲弃之,不仅因为当中的各种医学名词,还有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语(尽管我承认这种方式确实更精准地表达出内容,在仔细琢磨之后)。短短两百页的书... (展开)
蓝江 | 从相似性的图表到知识型的装置——重读福柯的《临床医学的诞生》
原文载于《求是学刊》 2022年第2期 摘 要:福柯在《临床医学的诞生》一书中,反思了现代医学知识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重点关注了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医学知识体系的变化。从 18 世纪的以相似性的图表为主体的分类医学,经过大革命和拿破仑政府时期的社会医学,建立了将病人、穷...
(展开)

《幻象的诞生——〈临床医学的诞生〉内容提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言》 在书的开始,福柯用波姆和贝勒关于疾病症状之描述进行了一组对比,福柯形容波姆的描述为“幻想的语言”,而贝勒的词句则被评价为“具有质的精确性”,在话语表达的异质性背后,福柯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十九世纪贝勒的描述比十八世纪波姆的描述“具有更大的科学价值、有... (展开)

《临床医学的诞生》:话语转型与现代医学的诞生
无论是流行文化中被暧昧化的词“基情”,还是西方上世纪曾上演的同性恋游行抗议运动、女权主义运动等,在或戏谑或充满正义感的语句中,其实都站着一位巨人,米歇尔·福柯,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在有限的一生中,福柯竭力摆脱单一身份的束缚限制,当被笔者这般描述...
(展开)

>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译林出版社 (2001)8.5分 1237人读过
-
Vintage (1994)9.3分 56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8.4分 470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22)9.0分 19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時報文化·近代思想圖書館 (如雨乃可乐)
- 臺灣版傅柯(Foucault)譯著及研究 (淹然)
- 台版阅读 (靜)
- 资料不全 (秋熙)
- 福柯作品(中译) (生命凋零)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臨床醫學的誕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蝉 2013-12-09 10:06:51
:无
0 有用 老神在在随身听 2017-06-02 00:25:36
匆忙翻完,这本是真不合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