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時報出版
原作名: 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译者: 彭仁郁 / 王紹中
出版年: 2019-8-13
定价: TWD. 500
丛书: 近代思想圖書館
ISBN: 9789571368870
内容简介 · · · · · ·
繼《古典時代瘋狂史》,
法國思想大師—米歇爾.傅柯另一重要著作,
法文原版重新翻譯面世。
「這本書關乎空間、言語及死亡;關乎觀看。」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臨床的誕生》是傅柯早期重要著作之一。在此書中,傅柯考查臨床醫學的起源,特別將焦點集中在18世紀至19世紀,從古典醫學轉變至現代醫學、認識論急遽轉變之際。隨著法國大革命將解放的要求帶進各種職業、角落後,造成體制混亂及災難性後果,然而,卻也因此形塑新的醫療空間及醫學概念。現代醫學中許多有關健康與疾病的本質、死亡的基本概念,皆在此時形塑而成。
傅柯在本書中論述臨床醫學、解剖學與死亡之間的相互影響及轉變。臨床醫學透過死亡的學習,,瞭解到「死亡」並非終點,而是時間的過程,「人」成為科學的對象,關於其真理,終於在手術刀剖開屍體的過程中,透過語言找到自己的概念所在。自此,本書更與...
繼《古典時代瘋狂史》,
法國思想大師—米歇爾.傅柯另一重要著作,
法文原版重新翻譯面世。
「這本書關乎空間、言語及死亡;關乎觀看。」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臨床的誕生》是傅柯早期重要著作之一。在此書中,傅柯考查臨床醫學的起源,特別將焦點集中在18世紀至19世紀,從古典醫學轉變至現代醫學、認識論急遽轉變之際。隨著法國大革命將解放的要求帶進各種職業、角落後,造成體制混亂及災難性後果,然而,卻也因此形塑新的醫療空間及醫學概念。現代醫學中許多有關健康與疾病的本質、死亡的基本概念,皆在此時形塑而成。
傅柯在本書中論述臨床醫學、解剖學與死亡之間的相互影響及轉變。臨床醫學透過死亡的學習,,瞭解到「死亡」並非終點,而是時間的過程,「人」成為科學的對象,關於其真理,終於在手術刀剖開屍體的過程中,透過語言找到自己的概念所在。自此,本書更與《古典時代瘋狂史》相互呼應:西方人只能從消抹自己的行動中找到出口:『無理性』的經驗生產出所有的心理學及心理學自身的可能性;醫學思想當中的死亡整合作用生產出一種醫學,讓它自己成為個體的科學。
傅柯自《古典時代的瘋狂史》開啟知識考古學後,《臨床的誕生》不僅延續更深入考察話語結構,同時也預示了下一部著作《詞與物》。
臨床的誕生的创作者
· · · · · ·
-
米歇尔·福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米歇爾・傅柯(1926―1984)
為20世紀極富挑戰性和反叛性的法國思想家。青年時期就學于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以後曾擔任多所大學的教職。1970年起任法蘭西學院思想系統史教授,直至去世。
傅柯的大多數研究致力於考察具體的歷史,由此開掘出眾多富有衝擊力的思想主題,從而激烈地批判現代理性話語;同時,傅柯的行文風格具有鮮明的文學色彩,講究修辭,包含激情,這也是他在歐美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的重要著作有《古典時代瘋狂史》、《臨床醫學的誕生》、《知識考古學》、《監視與懲罰》、《性史》四卷等。
譯者簡介
彭仁郁
巴黎狄德羅大學心理病理暨精神分析學博士。法國分析空間學會認證之精神分析師。博論於2007年獲法國「研究世界」獎後,改寫為專書《亂倫試煉》(PUF, 2009)。嘗試探討精神分析之當代性、人為暴力創傷與療癒。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助研究...
作者簡介
米歇爾・傅柯(1926―1984)
為20世紀極富挑戰性和反叛性的法國思想家。青年時期就學于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以後曾擔任多所大學的教職。1970年起任法蘭西學院思想系統史教授,直至去世。
傅柯的大多數研究致力於考察具體的歷史,由此開掘出眾多富有衝擊力的思想主題,從而激烈地批判現代理性話語;同時,傅柯的行文風格具有鮮明的文學色彩,講究修辭,包含激情,這也是他在歐美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的重要著作有《古典時代瘋狂史》、《臨床醫學的誕生》、《知識考古學》、《監視與懲罰》、《性史》四卷等。
譯者簡介
彭仁郁
巴黎狄德羅大學心理病理暨精神分析學博士。法國分析空間學會認證之精神分析師。博論於2007年獲法國「研究世界」獎後,改寫為專書《亂倫試煉》(PUF, 2009)。嘗試探討精神分析之當代性、人為暴力創傷與療癒。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助研究員,促轉會專任委員。
王紹中
人生走了一圈,想簡單活,做簡單事,於是回到思想,開始翻譯。從勿留一句不解之言的高度,面對著無止盡的事,行到所能之處。
台大社研所理論組畢業,相關譯作包括皮亞傑(Jean Piaget)《結構主義》(Le Structuralisme)、德勒茲(Gilles Deleuze)《尼釆》(Nietzsche)。
目录 · · · · · ·
第 1 章 空間與分類
第 2 章 一種政治意識
第 3 章 自由場域
第 4 章 臨床的年歲
第 5 章 醫院的課程
第 6 章 徵兆與病例
第 7 章 看到,知道
第 8 章 剖開幾具屍體
第 9 章 可見的不可見
第10章 發燒危機
結語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每一个儿童那里,事物都在不知疲倦地重现着它们的青春期,世界不断地与其原初状态重新发生联系:首先观看世界的人绝不是成年人。当他挣脱了先辈的束缚后,就能睁开眼睛直面事物及其阶段;此外,在各种感觉和全部知识来源中,眼睛最能做到大智若愚,能够灵活地回复到其久远的无知状态。……眼睛与光有天然联系,因此只承受现在。真正使人能够恢复与童年的联系、重新接触到真理生生不息状态的,则是这种明澈、疏远、开放的纯朴目光。由此产生了两大神话经验——十八世纪的哲学最希望能够以这两种经验作为自己的起点:身处未知国度的异邦观察者和得见光明的天生盲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1页 -
但是,对于言说(parole=speech),难道我们注定不知道它除了评论以外还有别的什么功能?评论对话语的质疑是,它究竟在说什么和想说什么;它试图揭示言说的深层意义,因为这种意义才使言说能达到与自身的同一,即所谓接近其本质真理;换言之,在陈述已经被说出的东西时,人们不得不重述从来没有说过的东西。这种所谓评论额活动试图把一种古老、顽固、表面上讳莫如深的话语转变为另外一种更饶舌的既古老又现代的话语——在这种活动中隐藏着一种对待语言的古怪态度:就其定义而言,评论就是承认所指大于能指;一部分必要而又未被明确表达出来的思想残余被语言遗留在阴影中)——这部分残余正是思想的本质,却被排除在其秘密之外——但是,评论又预先设定,这种未说出的因素蛰伏在言说中,而且设定,人们能够借助能指特有的那种丰溢性,在探询时可能使那没有被明确指涉的内容发出声音。通过开辟出评论的可能性,这种双重的过剩就使我们注定陷入一种无法限定的无穷无尽的任务:总是会有一些所指被遗留下来而有待说话,而提供给我们的能指又总是那么丰富,使我们不由自主地疑惑它到底“意味着”(想说)什么。能指和所指因此就具有了一种实质性的自主性,分别获得了一种具有潜在意义的宝藏;二者甚至都可以在没有对方的情况下存在,并开始自说自话:评论就安居在这种假设的空间里。但是,它同时又创造了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围绕着表达的诗意价值而形成一个交错缠绕的网络:能指在“翻译”(传达)某种东西时不可能是毫无隐匿的,不可能不给所指留下一块蕴义无穷的余地;而只有当能指背负着自身无力控制的意义时,在能指的可见而沉重的世界里,所指才能被揭示出来。评论立足于这样一个假设:言说是一种“翻译”(传达)行为;它具有与影像一样的危险特权,在显示的同时也在隐匿;它可以在开放的话语重复过程中无暇地自我替代;简言之,它立足于一种带有历史起源烙印的对语言的心理学解释。这是一种阐释(Exég...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臨床的誕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臨床的誕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福柯用词是出了名的晦涩和抽象,同他本人惊人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不无关系,甚至说后者是前者的因。这本书读得我头昏脑涨,几欲弃之,不仅因为当中的各种医学名词,还有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语(尽管我承认这种方式确实更精准地表达出内容,在仔细琢磨之后)。短短两百页的书... (展开)
蓝江 | 从相似性的图表到知识型的装置——重读福柯的《临床医学的诞生》

《幻象的诞生——〈临床医学的诞生〉内容提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言》 在书的开始,福柯用波姆和贝勒关于疾病症状之描述进行了一组对比,福柯形容波姆的描述为“幻想的语言”,而贝勒的词句则被评价为“具有质的精确性”,在话语表达的异质性背后,福柯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十九世纪贝勒的描述比十八世纪波姆的描述“具有更大的科学价值、有... (展开)

《临床医学的诞生》:话语转型与现代医学的诞生

>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请问有书友出二手的吗? | 来自豆友266040754 | 2023-10-14 20:02: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译林出版社 (2001)8.5分 1236人读过
-
Vintage (1994)9.3分 55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8.4分 470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22)9.0分 19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時報文化·近代思想圖書館 (如雨乃可乐)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法国哲学✘ (皮特4)
- 臺灣版傅柯(Foucault)譯著及研究 (淹然)
- 科学史 科学哲学 科学文化 科学技术 (NADPH)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8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臨床的誕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y 2020-05-26 05:14:36
Google books只有序,译得真好!
0 有用 狼来了 2021-02-23 22:38:47
7
0 有用 Invisible_404 2024-01-29 22:02:12 浙江
迷迷糊糊,似懂非懂
0 有用 鹭纳醍 2023-06-09 14:50:35 北京
从毕夏开始好看了起来!“regard”是哲学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翻译赞
6 有用 伪电気白兰 2023-05-28 21:54:03 安徽
事实证明不是福柯的作品过于晦涩,而是中文的翻译实在是太烂了。这个台版的翻译不能说是完美,但也确实做到了一个学术经典该有的译者水平。作者通过提及临床医学史的观察,认为“死亡”这一个关键的实证要素,引发了病理解剖学进入大众的视野,此时疾病这一要素,才脱离了反自然,随着个体而具象起来。分析通过空间、言语及及死亡交织出的临床解剖方法,反思文化领域是否存在“死亡”这一时刻,可以用来认识现代的个体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