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The Empty Space
译者: 王翀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176
定价: 49.8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后浪剧场
ISBN: 9787505748255
内容简介 · · · · · ·
濮存昕作序推荐,林兆华、赖声川推崇备至
英国国宝级大师、莎士比亚戏剧诠释者书写的传世名著
被译为近20种语言
全新打磨译本,彼得•布鲁克特别寄语中国读者
不走进“空的空间”,无从谈论20世纪以来的戏剧
☆编辑推荐
《空的空间》是英国国宝级导演、现代实验戏剧之父彼得•布鲁 克具有代表性的剧场“檄文集”,是世界公认的戏剧理论经典,对20世纪以来的戏剧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 * *
#彼得•布鲁克语录#
「剧场就是竞技场,能发生活的冲突。」
「我们忘了,戏剧其实有两种高潮。一种是庆祝的高潮,大家一起跺脚、欢呼、大喊、拍手之类的;另一种是沉默的高潮——集体认同和欣赏的另一种方式。我们几乎完全忘记了沉默。沉默甚至让人尴尬;大家机械地鼓掌,是因为不知道还有别的方式,不知道还可以沉默——沉默其实也很好。」
「在日常生活里,“如果”是虚构;在戏剧里,“如果”是实验...
濮存昕作序推荐,林兆华、赖声川推崇备至
英国国宝级大师、莎士比亚戏剧诠释者书写的传世名著
被译为近20种语言
全新打磨译本,彼得•布鲁克特别寄语中国读者
不走进“空的空间”,无从谈论20世纪以来的戏剧
☆编辑推荐
《空的空间》是英国国宝级导演、现代实验戏剧之父彼得•布鲁 克具有代表性的剧场“檄文集”,是世界公认的戏剧理论经典,对20世纪以来的戏剧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 * *
#彼得•布鲁克语录#
「剧场就是竞技场,能发生活的冲突。」
「我们忘了,戏剧其实有两种高潮。一种是庆祝的高潮,大家一起跺脚、欢呼、大喊、拍手之类的;另一种是沉默的高潮——集体认同和欣赏的另一种方式。我们几乎完全忘记了沉默。沉默甚至让人尴尬;大家机械地鼓掌,是因为不知道还有别的方式,不知道还可以沉默——沉默其实也很好。」
「在日常生活里,“如果”是虚构;在戏剧里,“如果”是实验。在日常生活里,“如果”是逃避;在戏剧里,“如果”是真相。如果我们相信这个真相,那戏剧与生活就会合二为一。」
* * *
◎ 以开放的空间概念重塑现代剧场,探索莎士比亚的现代与永恒。
◎ 洞察现代戏剧的境遇,直面过去的失败,激励未来的一切潜能。
◎ 观点直率、犀利,叛逆而新潮,有多令人钦佩,就有多令人不快。
◎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获得者、青年导演王翀潜心翻译的全新译本。
☆名人推荐
我告诉布鲁克,中国戏剧界都看过《空的空间》。
——林兆华
当代中国的戏剧导演和他们的作品风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过布鲁克和他这本著作的影响。
——濮存昕
☆媒体推荐
彼得•布鲁克写了一本真正关于戏剧的书。当他谈到自己时,是为了向工匠、严肃的戏迷和评论家传授相关的思想……本书最令人珍视的,是它总是不忘把戏剧的艺术基础、社会心理基础和实践基础作为文化意义的关注点。
——《纽约时报》
彼得•布鲁克谈到了戏剧的过去和现在,它的变化,它的各种形式,谈到了他所看到的及他自己的作品。他以雄辩的口才,带着探险家发现自己进入一个巨大的未知世界的兴奋讲述,但他相信,这个世界是可知的……这是一本很精彩的书,甚至令人狂喜。
——《芝加哥太阳报》
关心当代戏剧的本质和命运的戏迷会在强烈兴趣的驱使下,被吸入这个“空的空间”。
——《时代》周刊
这是一本精彩绝伦的书,除了少数热情的必读者之外,还应该有更多人阅读它。
——《每日电讯报》
☆内容简介
《空的空间》是彼得•布鲁克谈戏剧的理论经典,写于1968年。作者在僵死的戏剧、神圣的戏剧、粗俗的戏剧和当下的戏剧四篇檄文中,分享了他具有开放性的舞台空间概念、充满原创力的戏剧观,同时旁征博引20世纪重要的表演艺术大师们的戏剧理念与创作,以佐证他的戏剧观。全书充满激情、标新立异、引人入胜,展示了戏剧如何藐视规则,构建并打破幻觉,为观众创造持久的记忆。
本书问世50余载经久不衰,已被译为德、法、俄、汉、日、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波兰、希腊、阿拉伯等近20种语言。中文版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导演入门必读之作,对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空的空间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英国著名戏剧、电影导演。1925年出生于伦敦,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曾任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导演,执导了《爱的徒劳》《一报还一报》《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李尔王》《仲夏夜之梦》等莎剧;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中心移至法国,在巴黎创办 了国际戏剧研究中心,并在北方剧院担任了30多年的艺术总监。
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执导了大量颠覆导演和演员思考方式的戏剧、歌剧、电影和电视剧,包括获托尼奖最佳导演奖的《马拉/萨德》《仲夏夜之梦》,获国际艾美奖的《卡门的悲剧》《摩诃婆罗多》,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的《蝇王》《琴声如诉》等。曾获奥利弗奖特别奖,被英语世界主流媒体称为“在世最伟大的戏剧导演”。另著有《流动的时点》《敞开的门》《时间之线》等。
王翀,中国最有影响力之一的80后戏剧导演。翻译并导演了《阴道独白》《哈姆雷特机...
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英国著名戏剧、电影导演。1925年出生于伦敦,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曾任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导演,执导了《爱的徒劳》《一报还一报》《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李尔王》《仲夏夜之梦》等莎剧;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中心移至法国,在巴黎创办 了国际戏剧研究中心,并在北方剧院担任了30多年的艺术总监。
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执导了大量颠覆导演和演员思考方式的戏剧、歌剧、电影和电视剧,包括获托尼奖最佳导演奖的《马拉/萨德》《仲夏夜之梦》,获国际艾美奖的《卡门的悲剧》《摩诃婆罗多》,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的《蝇王》《琴声如诉》等。曾获奥利弗奖特别奖,被英语世界主流媒体称为“在世最伟大的戏剧导演”。另著有《流动的时点》《敞开的门》《时间之线》等。
王翀,中国最有影响力之一的80后戏剧导演。翻译并导演了《阴道独白》《哈姆雷特机器》《平行宇宙爱情演绎法》等欧美后现代名作,又以《雷雨2.0》《茶馆2.0》《样板戏2.0》革新中文经典。《地雷战2.0》获东京艺术节大奖,《大先生》被《新京报》评为年度最佳华语戏剧。曾获韩素音青年翻译奖亚军。
目录 · · · · · ·
"空的空间"试读 · · · · · ·
致中国读者 戏剧只存在于当下。 当下绝非一成不变,而是瞬息万变。 中国的戏剧艺术深谙此道,中国的传统是活的传统。 《空的空间》问世已有50载。 今天的我怎么看戏剧的未来? 唯有痴人才会预测未来。 彼得•布鲁克 2019年2月 推荐序 舞台拥有无限的可能,戏剧具有多元的意义。《空的空间》这个书名,似乎已经打开我们探索现代戏剧的门窗,让我们感受到不受有限舞台的束..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你关注每年最成功的那几个戏,你会看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所谓的成功之作理应比烂戏更生动、更明快更鲜艳,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戏剧最火的地方,基本上每年都有一部成功之作不符合这些标准;总有那么一个戏,不是尽管枯燥却依然成功,而是恰恰因为枯燥而大获成功。 说到底,人们还是把“文化”与某种责任感、古装造型和大段枯燥的台词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才会本末倒置——一定程度的乏味反倒成了文化价值的保障。当然,乏味的剂量非常微妙,没有精确的公式,用量太大会把观众弄跑了,用量太小会让观众觉得主题太强烈,无法接受。但是,平庸的作家大概能找到精准的结合点::他们用一部又一部枯燥的作品大获成功,让僵死的戏剧僵而不死。 观众在剧场里会渴求一种“高于”生活的东西。正因如此,他们会误把文化——或者说文化的标签——当作他们不懂的东西。同时,他们确实也有些模糊的真实感受。于是,令人悲哀的结果就是,观众把烂戏捧为成功之作,自欺欺人。 (查看原文) -
在鲜活的戏剧里,我们每天都会在排练里检验昨天的成果,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可能还没找到正确的演法。可是僵死的戏剧观认为,经典作品的演法已经被老艺术家找到了、定死了。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空的空间"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后戏剧剧场(修订版) 8.4
-
- 西方戏剧理论史 8.6
-
- 文艺·戏剧·生活 8.7
-
- 残酷戏剧 8.6
-
- 敞开的门 9.2
-
- 荒诞派戏剧 8.7
-
- 当代表演艺术的发生 7.6
-
- 现代戏剧理论 9.0
-
- 现代欧美戏剧史(上、中、下) 8.3
-
- 布莱希特论戏剧 8.5
空的空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Penguin (31 Jan 2008)9.6分 59人读过
-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8年8月)8.7分 744人读过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2008)9.5分 83人读过
-
Touchstone (1995)8.3分 2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丛书收藏报告【未完结】 (爱玛·包法利)
- 豆瓣五星图书【戏剧】 (爱玛·包法利)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电影学院」 (后浪)
- 豆瓣高分读书榜 (smil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6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空的空间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支离疏 2019-11-06 10:38:23
后浪的新译本。读过旧译本和布鲁克的《迈向质朴戏剧》,大三那一年很突然地着迷戏剧,在图书馆戏剧那一区域猛看了一年,从古希腊到莫里哀到贝克特、布莱希特再到高行健、牟森等等,折腾了一年,劲头就过去了,其实也没看过现场,就是死读书而已。重新看到布鲁克的理念,依稀还有一点印象,也不敢说更明白了。这书是真的有意思,半世纪前写的,现在读来依然有热气儿。译者也是戏剧导演,注解很有料。推荐。
45 有用 甜水园子温 2019-10-23 22:07:17
总算盼来了新译本。旧版除了文字晦涩拗口之外,还有不少翻译错误。新版顺畅太多了,阅读体验很好,就是译注部分夹带私货有点……行吧王翀开心就好!
8 有用 浪影 2019-10-22 11:39:26
「今天,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超越平庸的体验。为此,有些人靠爵士乐、古典音乐,有些人靠大麻和迷幻药。在戏剧里,大家不好意思提神圣,因为谁都不懂。我们只知道,被称作“神圣”的戏剧根本没法看;我们躲着诗意走,因为被称作“诗意”的戏剧也没法看。」
35 有用 Elena🍓 2019-12-24 01:18:42
这个译注不如没有……
30 有用 Mumu 2019-10-30 09:16:11
“最能体现戏剧潜在能量的,就是戏剧审查制度了。在大多数国家,即便出版自由了,图片也自由了,戏剧也要最后才能获得自由。”嗯……可能不适用于少数。在各领域都谈不上自由的地方,审查可以是创作者懒惰的借口和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