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项星耀
出版年: 2020-4
页数: 739
定价: 7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新网格本)
ISBN: 9787020158256
内容简介 · · · · · ·
《一位女士的画像》出版于1881年,是亨利·詹姆斯早期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从美国移居英国,在一次意大利之行中认识了一位长期侨居欧洲的美国人,并毫不犹豫地嫁给了他,婚后却发现丈夫爱的是她的财产。伊莎贝尔经过痛苦的思索之后,决定维持这段婚姻。
主题思想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
在伊莎贝尔成长的道路上,小说作者亨利·詹姆斯精心安排了正面和负面的人物角色促成伊莎贝尔的成熟。负面人物,如欧化美国人奥斯蒙德以及梅尔夫人,正如“花丛中的毒蛇”般诱骗伊莎贝尔掉入早已计谋好的婚姻陷阱之中。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对伊莎贝尔的诱骗是她最后的心理及道德成熟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拉尔夫——伊莎贝尔的表哥,杜歇先生——伊莎贝尔的舅舅以及伊莎贝尔的两个追求者——沃伯顿和戈德伍德,对伊莎贝尔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拉尔夫以...
《一位女士的画像》出版于1881年,是亨利·詹姆斯早期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从美国移居英国,在一次意大利之行中认识了一位长期侨居欧洲的美国人,并毫不犹豫地嫁给了他,婚后却发现丈夫爱的是她的财产。伊莎贝尔经过痛苦的思索之后,决定维持这段婚姻。
主题思想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
在伊莎贝尔成长的道路上,小说作者亨利·詹姆斯精心安排了正面和负面的人物角色促成伊莎贝尔的成熟。负面人物,如欧化美国人奥斯蒙德以及梅尔夫人,正如“花丛中的毒蛇”般诱骗伊莎贝尔掉入早已计谋好的婚姻陷阱之中。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对伊莎贝尔的诱骗是她最后的心理及道德成熟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拉尔夫——伊莎贝尔的表哥,杜歇先生——伊莎贝尔的舅舅以及伊莎贝尔的两个追求者——沃伯顿和戈德伍德,对伊莎贝尔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拉尔夫以及杜歇先生。
“顿悟是一种突发的精神现象;通过顿悟,主人公对自己或者对某种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成长小说中的顿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人公在日常小事中自发产生的顿悟。另一种是生活中震撼性事件在主人公的精神上触发的感悟,这种震撼性事件通常是可怕的悲剧性事件。”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成长的顿悟属于后一种。伊莎贝尔的婚姻生活并没有向往中的那么如意,丈夫奥斯蒙德对待自己以及女儿帕茜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个非常自私冷漠的人。他想方设法娶伊莎贝尔是为了满足他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他把伊莎贝尔当成艺术品来欣赏,目的是从物质和精神上都控制住伊莎贝尔。而把女儿帕茜嫁给有钱有地位的沃伯顿老爷的计划失败后,他恼羞成怒地再一次把女儿关进修道院。此时,奥斯蒙德的“虽穷而高贵”的艺术家的形象彻底在伊莎贝尔的心目中毁掉了。伊莎贝尔开始怀疑她当初的选择了,而真正使她顿悟的因素是她发现了她的朋友——梅尔夫人的真实身份(丈夫的情妇以及帕茜的母亲)。小说的第42章描写伊莎贝尔在知道真相后,进行自我反思和顿悟,她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她深深地反思自己的婚姻以及丈夫的为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更正确的理解。正如评论家拉斯提哥所说,“从某种意义上,伊莎贝尔的深夜沉思是她意识的胜利……”此时,她的内心在反思和顿悟中逐渐走向成熟。
艺术特色
詹姆斯极其关注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生活,他是通过将艺术家的意识部分变成对经历的最终衡量方式,将现实主义艺术范围的外部事件转移到了内心世界。他的小说中通常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多的是人物的对话及心理活动,以及对人和事的反思。他注重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注意对内在心灵的剖析。
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作者正是运用了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打破了小说写作的传统方式。精微细致地描绘了主人公伊莎贝尔对周围环境与人物的各种内心感受与心理变化,使外部世界通过她的内心活动得到充分表现,使故事的主要情节在她的内心活动中自然展开。可以说,《一位女士的画像》实际上是“一幅妇人的心理画像”。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第42章描述伊莎贝尔回顾她为追求独立和自由所付出的代价,这里这种艺术手法表现最为明显。这一章中,几乎没有激动人心的行动和事件,仅仅描写伊莎贝尔的主官感受和意识活动,完全是女主人公意识的流动和意象的叠加在她那段长长的内心独自里,她脑海中逐一闪过生活中曾经发生的事件,弥补了作者在第36章和第37章间略去的伊莎贝尔婚后近4年的经历。通过沉思,她痛苦地看到曾经以为的艺术殿堂实则是个阴暗而肮脏的角落,她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丈夫的真实性格和他的虚伪,他优雅脱俗的背后是魔鬼般的残忍。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选择和由此引发的现实处境,她没有走进天堂。而是几乎面临深渊。作者对伊莎贝尔的思维活动的描述非常清晰而简单,显露出她的理性和思想的逻辑性,同时也完成了对她性格的塑造。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充分体现詹姆斯的叙事技巧的第一部代表作,读者可以从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意识看她对欧洲的反应和认识过程。在这部小说中,詹姆斯以挥洒自如的文笔细致地描绘了女主人公伊莎贝尔对周围环境与人物的各种内心感受与心理变化,让伊莎贝尔出色地承担起了“意识中心”的职责。
为了让读者切身体会伊莎贝尔在欧洲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塑造其性格,詹姆斯在书中从伊莎贝尔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描写她和她周围人的关系。如伊莎贝尔初次见梅尔夫人时,她只看见一个背影,通过她所看到的梅尔夫人的外在表现作出了种种猜测。这里,詹姆斯没有立刻叙述梅尔夫人的身份和性格特征,而是让读者从伊莎贝尔的角度来认识梅尔夫人,有意造成伊莎贝尔对梅尔夫人的认识和梅尔夫人真实本质之间的差距,让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伊莎贝尔身上,同她一起观察认识梅尔夫人,感受事态的发展。
在整部小说中,读者跟随伊莎贝尔的视角,认识人物,逐渐了解人物。如对奥斯蒙德的虚伪的认识,伊莎贝尔经历了痛苦的过程,付出了一场无爱的婚姻的代价,读者也只有在伊莎贝尔彻底认清她丈夫的本质后,才对奥斯蒙德的性格有了全面的把握和理解。而在伊莎贝尔从她的经历和思想中获得对周围人认识的过程中,她的性格的塑造也得以完成,其中作者并没有作为全知的“上帝”随时参与其中,引导读者,“小说家在小说这幢大厦中的位置最多只是站在窗口观看而已”。
同时,由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并非全知全能,在故事中,詹姆斯也没有始终限制他的叙事视角,把读者置于和伊莎贝尔同样不知情的地位。他通过视角的转换,让读者看到主人公无法看到的东西如在伊莎贝尔初识梅尔夫人后,她视梅尔夫人为理想的典范,而拉尔夫却不以为是,读者阅读时会觉得莫衷一是。这时,作者转换视角,设置了伊莎贝尔不在场的两个情节,通过梅尔夫人和杜歇夫人的对话,向读者暗示梅尔夫人的人格和性格。
作品影响
1968年,BBC推出了《一位女士的画像》系列电视剧,Suzanne Neve饰演伊莎贝尔,Richard Chamberlain饰演拉尔夫。
1996年,新西兰导演简·康平将该书改编成电影《淑女本色》。妮可·基德曼饰演伊莎贝尔,约翰·马尔科维奇饰演奥斯蒙德,芭芭拉·赫尔希饰演梅尔夫人。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创作者
· · · · · ·
-
亨利·詹姆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亨利·詹姆斯(1843-1916),美国小说家,也写过许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小说常写美国与欧洲的文化差异,以及文人的、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专使》和《金碗》等。其创作对二十世纪崛起的现代派及后现代派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译者:
项星耀(1924-1997),江苏苏州人,新中国成立前曾任新闻记者。1949年后,先在苏州文联工作,后至上海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任讲师、教授,讲授外国文学。其主要译作有《平凡的北极带》《谢德林寓言选集》《往事与随想》《米德尔马契》和《基督教简史》(合译)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But now she neither taunted him with his fallacies nor pretended that her own confidence was justified; if she wore a mask, it completely covered her face. There was something fixed and mechanical in the serenity painted upon it; this was not an expression, Ralph said — it was a representation. She had lost her child; that was a sorrow, but it was a sorrow she scarcely spoken of; there was more to say about it than she could say to Ralph. It belonged to the past, moreover; it had occurred six months before, and she had already laid aside the tokens of mourning. She seemed to be leading a life of the world; Ralph heard her spoken of as having a “charming position.” He observed that she produced the impression of being peculiartly enviable, that it was supposed, among many people, to be a pr...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2页 -
她错了,可她坚信她的错误;她被欺骗了,可她却令人悲哀地始终如一。她为吉尔伯特・奥斯蒙徳编织了一套美好的理论,她爱的并不是他的“所有”,而是他的“没有”所装扮出来的美德;这正是她的性格。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一位女士的画像"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一位女士的画像"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5 条 )


低矮天空下的稀薄羽翼——《一位女士的画像》的自由伦理及困境



《一位女士的画像》,修订与结尾的艺术

What Contributes to Her Tragedy?

书 | 《一位女士的画像》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忘记是什么让我义无反顾地把这本冷门小众的名著体小说加入了书单,书的简介并不是那么吸引人,甚至显得无聊,但我知道支撑着我花了四天把它读完的东西的的确确是它本身。 首先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易读。没有传统的外国小说那么复杂的人物图谱,作者自己也一直会提到“与故事无... (展开)> 更多书评 6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6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8.8分 673人读过
-
Wordsworth Editions (2006)8.3分 190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8.5分 414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8.6分 35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外国文学-古典部】 (爱玛·包法利)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最伟大的125部长篇小说 (爱玛·包法利)
- Romantic Era to Belle Époque (一颗大豆)
- 眼睛与心灵一起上路 (Deja Vu)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一位女士的画像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日常 2022-02-09 23:51:06
亨利·詹姆斯的手法——从外至内,鞭辟入里,拷问人性与穿插的思考和光怪陆离的启示。伊莎贝尔的婚姻幻想与米德尔马契的多萝西娅相像。不能理解的是他如此灌注美好特点的女性却为何将拉入深渊,即使是结局也无望?
0 有用 飞车女青年 2022-01-01 10:31:28
聪明漂亮自由还拥有巨大财富的年轻女人的人生依然磕磕碰碰。
0 有用 楷体字 2023-08-08 23:37:52 福建
"我是为了你,才······才活下来的"我读得欲哭无泪!我见过人-聪明人美丽的人的坠落,亨利用如此文雅的文笔为这破碎增了一丝精细,令她消散得唯美,忧郁。一幅画像,远远的看是一个女子,走近了看是一出悲剧。亨利你是如此深爱着你的表妹,她定是那世间最美丽,最聪明,最可爱也最悲情的人啊!
0 有用 五石瓠 2022-09-03 22:22:28 广东
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意义指向了一个观念,即贫穷是要被批判的,是要失去权力的。而这个故事稍微不翻开原著,又不知道多少人会在鼓噪门当户对是重要的。但在整本书看来,实际上指涉的是世俗价值判断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与此同时,该价值判断还在不断地对人产生错误的影响,而令人感到痛苦的是,这样的悲剧在今天依然在上演,甚至为祸更甚。
0 有用 yanina 2024-02-28 23:57:33 北京
作者的“对话”功力令人赞叹,寥寥几笔人物的个性便生动传神。性格决定了命运,或许真的如此,书中人物的选择因此并不觉得突兀。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证明作者对笔下人物的塑造十分饱满,我们看到的是活灵活现的人,而不仅仅是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