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品方: 新曲线
副标题: 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
原作名: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译者: 窦东徽 / 刘肖岑
出版年: 2020-4
页数: 246
定价: 7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15464538
内容简介 · · · · · ·
在今天的大众媒体和图书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心理学信息面前,如何拨除迷雾,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明智的心理学信息的消费者呢?这本书将教给你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将真正的心理学研究从伪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本书第1版出版于1983年,3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在全球顶尖大学中享有盛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第11版。这本书并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导论类教材,很多内容是心理学课堂上不曾讲授的,也是许多心理学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者正是从此初衷出发,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结合一些妙趣横生、贴近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证伪性、操作主义、实证主义、安慰剂效应、...
在今天的大众媒体和图书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心理学信息面前,如何拨除迷雾,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明智的心理学信息的消费者呢?这本书将教给你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将真正的心理学研究从伪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本书第1版出版于1983年,3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在全球顶尖大学中享有盛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第11版。这本书并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导论类教材,很多内容是心理学课堂上不曾讲授的,也是许多心理学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者正是从此初衷出发,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结合一些妙趣横生、贴近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证伪性、操作主义、实证主义、安慰剂效应、相关和因果、概率推理等心理学中的基本原则。与上一版相比,第11版更新了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实例以及290篇新文献。
本书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助于建立心理学研究中必要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意识,其通俗易读性也非常适合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它将帮助你纠正对心理学的种种误解,学会独立地评估心理学信息,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理解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同时,本书也有助于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ch)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教授,曾担任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是阅读和推理的心理学机制,迄今已发表200多篇论文,出版了7部著作。于2010年获得格威尔美尔教育奖,并于2012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协会(APA)颁发的桑代克终身成就奖。
目录 · · · · · ·
序言
第1章 心理学充满生机(在科学阵营里表现不俗)
◎ 弗洛伊德问题
◎ 现代心理学的多样性
◎ 多样性的影响
◎ 科学的统一性
◎ 那么,什么是科学
◎ 系统的实证主义
◎ 可公开验证的知识:可重复性和同行评审
◎ 可实证解决的问题:科学家对可检验理论的探求
◎ 心理学和世俗智慧:“常识”的问题
◎ 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 小结
第2章 可证伪性:如何打败头脑中的小精灵
◎ 理论和可证伪性标准
◎ 敲门节奏理论
◎ 弗洛伊德与可证伪性
◎ 小精灵
◎ 并非所有的证实都等价
◎ 可证伪性与世俗智慧
◎ 承认错误的自由
◎ 想法不值钱
◎ 科学中的错误:逼近真理
◎ 小结
第3章 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但是,博士,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科学家不是本质主义者
◎ 本质主义者喜欢咬文嚼字
◎ 操作主义者将概念和可观测事件联系在一起
◎ 信度和效度
◎ 直接和间接的操作性定义
◎ 科学概念的演进
◎ 心理学中的操作性定义
◎ 作为人性化力量的操作主义
◎ 本质主义问题和对心理学的误解
◎ 小结
第4章 见证和个案研究证据:安慰剂效应和了不起的兰迪
◎ 个案研究的地位
◎ 为什么见证叙述毫无价值:安慰剂效应
◎ “鲜活性”问题
◎ 单一个案的压倒性影响
◎ 鲜活的逸事和见证为何如此有说服力
◎ 了不起的兰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见证为伪科学打开方便之门
◎ 小结
第5章 相关和因果:用“烤箱法”避孕
◎ 第三变量问题
◎ 为什么戈德伯格的证据更好
◎ 方向性问题
◎ 选择偏差
◎ 小结
第6章 让一切置于控制之下:聪明汉斯的故事
◎ 斯诺与霍乱
◎ 比较、控制和操纵
◎ 随机分配与操纵共同定义了真实验研究
◎ 控制组的重要性
◎ 聪明汉斯——神马的故事
◎ 20世纪90年代和如今的聪明汉斯
◎ 分离变量:创设特殊条件
◎ 直觉物理学
◎ 直觉心理学
◎ 小结
第7章 “但这不是真实的生活!”:“人为性”批评与心理学
◎ 为什么自然性并非总是必要的
◎ 随机样本与随机分配的混淆
◎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异同
◎ 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 “大二学生”问题
◎ 客观看待真实生活和大二学生问题
◎ 小结
第8章 避免爱因斯坦综合征:聚合性证据的重要性
◎ 关联性原则
◎ 消费者规则:警惕是否违反关联性原则
◎ “跃进”模式与渐进整合模式的比较
◎ 聚合性证据:在缺陷中进步
◎ 聚合性证据的类型
◎ 科学共识
◎ 研究方法和聚合性原则
◎ 向更有效的研究方法迈进
◎ 不要对矛盾数据感到绝望
◎ 小结
第9章 打破“神奇子弹”的神话:多重原因的问题
◎ 交互作用的概念
◎ 单一原因解释的诱惑
◎ 小结
第10章 人类认知的阿喀琉斯之踵:概率推理
◎ “某某人”统计学
◎ 概率推理以及对心理学的误解
◎ 有关概率推理的心理学研究
◎ 未充分使用概率信息
◎ 未能使用样本大小信息
◎ 赌徒谬误
◎ 再谈统计与概率
◎ 小结
第11章 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
◎ 试图解释偶然性事件的倾向
◎ 解释偶然性:相关错觉和控制错觉
◎ 偶然性与心理学
◎ 巧合
◎ 个人的巧合
◎ 接受错误以减少错误:临床预测与统计预测
◎ 小结
第12章 不招人待见的心理学
◎ 心理学的形象问题
◎ 心理学和超心理学
◎ 自助类读物
◎ 菜谱式知识
◎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
◎ 我们是自己最坏的敌人
◎ 我们是自己最坏的敌人之二:心理学已成为单一的意识形态文化
◎ 每个人不都是心理学家吗?行为的内隐理论
◎ 科学心理学受到抵制的根本原因
◎ 结束语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喜欢读"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5 条 )





同大众认知相悖的心理科学

简谈stanovich与《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ology》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5 )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9.1分 6527人读过
-
Pearson (2012)9.0分 147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8.8分 2230人读过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9.0分 196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三十本书重建三观 (西西里的朗读者)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阅读即是生活 (Azeril)
- 心理哲学相关 (purat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Thea 2020-04-11 11:59:57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可以说明一切,但它不是科学。
3 有用 liberty 2021-02-22 16:53:23
其实就是让你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18 有用 苏格拉没有底 2021-02-04 15:55:43
说实话有点失望。这本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什么不是心理学”,以及“什么是科学”(可证伪性、得到统计证据支持等),唯独没有回答“什么是心理学”。它的内容是有用的,尤其对甄别伪心理学而言。但未免有些只破不立。
50 有用 权炽🐍 2020-04-26 23:00:22
批判性思考+概率问题,爱了! 第一章 ⚫心理学是门科学,是用数据的科学的行为研究。 ↘️并非弗洛伊德用个案推出来的规律。 👀心理学的科学在于<系统的实证主义>和<同行评审>→<可重复性>和<可公开验证> 对心理学这种新兴科学,没办法指望用一套框架结构解释,因为其分类太多了(书中给出54种)
6 有用 云海 2021-07-27 01:31:53
以心理学之名,普及科学思维的经典著作。单单书中的例子,就已经很颠覆认知。如果能够对科学思维加以运用,举一反三,反观现实,就会发现很多原本习以为常的流行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被人忽悠了。五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