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回溯“文学爆炸”
原作名: De Gabo a Mario: La estirpe del boom
译者: 侯健
出版年: 2021-3
页数: 410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70456
内容简介 · · · · · ·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叙事文学领域的“文学爆炸”,将拉丁美洲文学推向了世界。加西亚·马尔克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吉列莫·卡布雷拉·因凡特、何塞·多诺索、胡里奥·科塔萨尔等极富创造力的作家,以及诸如卡洛斯·巴拉尔和卡门·巴塞尔斯这样的文学编辑和代理人在“文学爆炸”的舞台上一一登场。
作者以其记者的敏锐洞察力和生动的文字,梳理了“文学爆炸”的起始、高潮和尾声的重要时刻,展示了“文学爆炸”与古巴革命之间的深刻渊源、文学与政治不可剪断的联系、拉美作家群彼此交往的生动日常、马尔克斯与略萨这两位“文学爆炸”主将从互相欣赏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始末等细节。
本书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梳理那段历史,为此,作者既采访作家,也采访作家的朋友、与他们共同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书中引用的资料还包括出版物和作家之间的往来信件、个人陈词等文字资料。很多资料都是新挖掘出来的,或...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叙事文学领域的“文学爆炸”,将拉丁美洲文学推向了世界。加西亚·马尔克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吉列莫·卡布雷拉·因凡特、何塞·多诺索、胡里奥·科塔萨尔等极富创造力的作家,以及诸如卡洛斯·巴拉尔和卡门·巴塞尔斯这样的文学编辑和代理人在“文学爆炸”的舞台上一一登场。
作者以其记者的敏锐洞察力和生动的文字,梳理了“文学爆炸”的起始、高潮和尾声的重要时刻,展示了“文学爆炸”与古巴革命之间的深刻渊源、文学与政治不可剪断的联系、拉美作家群彼此交往的生动日常、马尔克斯与略萨这两位“文学爆炸”主将从互相欣赏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始末等细节。
本书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梳理那段历史,为此,作者既采访作家,也采访作家的朋友、与他们共同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书中引用的资料还包括出版物和作家之间的往来信件、个人陈词等文字资料。很多资料都是新挖掘出来的,或是之前从未发表过的。
从马尔克斯到略萨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安赫尔·埃斯特万(Ángel Esteban)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西班牙语美洲文学专业教授、拉丁美洲研究硕士项目负责人。代表作有《缪斯到来时:文学巨匠是如何写作的》《加博与菲德尔:一段友情》《瘦子胡里奥与写匠:胡里奥·拉蒙·里维罗与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面对面》《天堂中的作家:30位曾是图书管理员的伟大作家》《沉浸在老人与海洋之中的古巴文学》《马蒂及其他西语美洲现代主义伟大诗人作品中的贝克尔身影》等。
安娜·加列戈·奎尼亚斯(Ana Gallego Cuiñas)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西班牙语美洲文学专业教师。在多本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内容涉及多米尼加共和国文学,现代拉普拉塔河沿岸文学,自传书写,大西洋两岸文学,文学与经济的关系等主题。目前兼任 I+D LETRA L 项目首席研究员,杂志编辑,格拉纳达大学文哲系文化活动与研究项目负责人。
目录 · · · · · ·
1. 南方也存在
南方也在悲伤,南方也在攻击
南方也在参与(诸多会议)
2. 春天的界限
加博在行动
马里奥与时间赛跑
古巴呢?
3. 狂欢于加拉加斯
伴随孤独的百年
地震之后是……“大火”
4. 从加拉加斯到利马,途经波哥大
揭开序幕的两封信
波哥大的五十六个小时
利马的(春日)玫瑰
5. 友谊和其他魔鬼
朋友就是第二自我
没有朋友(或魔鬼,或幽灵)就不算活着
6. 纸上对决:杂志中的“文学爆炸”
拉玛和巴尔加斯·略萨:《前进》杂志中的论战
美洲之家中不可能有“新世界”
我爱你,“自由”
7. “文学爆炸”真正“爆炸”之时:帕迪利亚事件(第一部分:1968年的文学奖)
越位的前锋
十一个人的球队
武装入侵与口技艺人
与上帝一起扮演上帝
8. “文学爆炸”真正“爆炸”之时:帕迪利亚(/噩梦)事件(第二部分:牢狱之灾和第一封信:1971年)
腐烂番石榴的气味
四月五日与马里奥在一起的五小时
9. 帕迪利亚(/小鱼)“摇动尾巴”(自我批评,第二封信,碎裂的“文学爆炸”)
五月四日(马里奥像老师那样)脱去外套
长着一双大手却有一张娃娃脸的作家
“文学爆炸”碎裂之年
世界上最美的律师
10. 大帆船的回航:在西班牙与“文学爆炸”之间架起桥梁
西班牙与拉丁美洲“文学爆炸”:铝制桥梁
“文学爆炸”的血统
11. “黑手党”发声,巴塞罗那即是天堂:盐制桥梁
“文学爆炸”日常生活亲历记
加博与马里奥:带有巴塞罗那血统的头脑与灵魂
马里奥的离开使巴塞罗那冰冷刺骨
12. “文学爆炸”的加泰罗尼亚婚礼:教父、教母与证婚人
最好的婚礼礼物:文学奖
“奢华的”教母:卡门·巴塞尔斯
冷血判官:佛朗哥的审查
13. 闰年挥出的“文学勾拳”
罪证
事后声明
14. “诺贝尔奖的”结尾
15. 没有加博的世界
译后记 回头见,巴尔加斯·略萨先生
个人创作与西班牙语文学:与诺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访谈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加博与电影之最好结晶就是对他本人的短篇小说《咱们镇上没有小偷》的改编,那次拍摄成为了朋友们的一次聚会。在关于加博人生和作品的知名纪录片《着魔的写作》( La escritd embrujada )中那电影中的一些画面,还能看出大家的分工: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人在门口收门票钱;电影开始后,路易斯·布努埃尔作为演员出场了,他扮演一个神父,站在高高的讲经台上讲着天启,而胡安·鲁尔福和卡洛斯·蒙西瓦伊斯扮演两个正在玩牌的乡下人。路易斯·文森斯(书商、电影人)扮演堂乌瓦多;何塞·路易斯・奎瓦斯(José Luis Cuevas)和米利奥·加西亚・里埃(EmiioGarca Riera,导演之一)专心地打着台球。影片的另一个导演阿尔贝托·伊萨克也是加博的朋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加博在行动 -
马里奥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过他的想法,天才的背后一定有持久的劳动作支撑,因为才华生自恒心——天才并非天生出众,而是后天养成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没有朋友(或魔鬼,或幽灵)就不算活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从马尔克斯到略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从马尔克斯到略萨"的人也喜欢 · · · · · ·
从马尔克斯到略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原来马尔克斯不是个慈祥的老头

读着马里奥的当下,向着加博倒退

《从马尔克斯到略萨》摘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在拉丁美洲,行动派和艺术家之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政治甚至成了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作品合法性的戈尔迪之结,公众性事件才是他们的作品要关注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一种大胆的尝试,人们开始竭力消除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作家们守在象牙塔里写作...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Vintage Espanol (2011)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Editorial Espasa Calpe (200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海无涯 (佾云)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人丑就该多读书(Ⅲ) (湖山雨谷)
- 个人藏书 (莫云轩)
- 文化漫笔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33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从马尔克斯到略萨的评论:
feed: rss 2.0
37 有用 拧发条鸟 2021-05-30 22:45:52
南美洲真的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能够在这么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内,同时诞生这么多天才的作家。高中时很喜欢马尔克斯,读了写本书之后,反倒可能更喜欢略萨多一些。去年年初略萨批评中国政府在疫情方面对媒体限制的做法使得他的书短时间内在各个平台下架,无论人们爱他还是恨他,就像当年退出拉美之家,公开批评卡斯特罗那样,略萨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他拥有同样伟大的人格。无论是跟马尔克斯称兄道弟,还是后来给了马尔克斯一拳,他都... 南美洲真的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能够在这么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内,同时诞生这么多天才的作家。高中时很喜欢马尔克斯,读了写本书之后,反倒可能更喜欢略萨多一些。去年年初略萨批评中国政府在疫情方面对媒体限制的做法使得他的书短时间内在各个平台下架,无论人们爱他还是恨他,就像当年退出拉美之家,公开批评卡斯特罗那样,略萨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他拥有同样伟大的人格。无论是跟马尔克斯称兄道弟,还是后来给了马尔克斯一拳,他都做到了表里如一,坚信自己的内心的准则。 (展开)
3 有用 小鸟侦探 2021-05-03 21:18:59
太精彩啦!马尔克斯和略萨的友情无疑是给这段文学爆炸的历史中增添传奇色彩。阅读全程一直跟着两人从亲密到交恶一起跌宕起伏。虽然两人决裂的原因还是没有答案,我想永远也无法得知了。但私人史不就是艺术的母体吗!
8 有用 睡眠科学 2021-07-18 21:54:40
诗人和建筑师友情最深厚的那段时光真是把我感动了。知道他们曾经关系好,但不知道他们好到二位一体的程度(西塞罗所谓的“朋友是第二自我”),想起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示之。作者越是用他们二人彼此的信件、朋友们的回忆、各种逸闻趣事叙述加博和马里奥曾经的情真意切、亲密无间,我就越是难以卒读叙述他们最后一次相遇和分离后三十多年老死不相往来的章节,因为那段伟大的友谊最后却有一个让人悲伤的结... 诗人和建筑师友情最深厚的那段时光真是把我感动了。知道他们曾经关系好,但不知道他们好到二位一体的程度(西塞罗所谓的“朋友是第二自我”),想起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示之。作者越是用他们二人彼此的信件、朋友们的回忆、各种逸闻趣事叙述加博和马里奥曾经的情真意切、亲密无间,我就越是难以卒读叙述他们最后一次相遇和分离后三十多年老死不相往来的章节,因为那段伟大的友谊最后却有一个让人悲伤的结局,犹如启明和长庚,犹如参与商。类似的令人伤心的断交让人想到鲁迅和周苦雨,戈达尔和特吕弗。译后记里侯健先生那励志的“追星”故事又让我“破涕为笑”,总算有一个暖心又圆满的结局。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诗人和建筑师的人的书,对于热爱他俩的人来说这部书异常有用。 (展开)
14 有用 西西弗的愉悦 2021-04-22 16:15:38
畅快!作者以“一张唱片的两面”——马尔克斯与略萨为轴心,佐以详实的采访、信件、报道、记录还原了半世纪前的那次文学爆炸,于拉美文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场盛宴。除了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逸闻趣事,也有颇多遗憾:那本两人曾计划合写的小说、那套夭折的拉美考迪罗文学、那记“勾拳”背后疑云重重的真相以及那个三十多年后不完美的句号。正如最后一章所说:在没有加博的世界,我们读者所能做的,唯有逆流向前,用双眼去聆听他们过去... 畅快!作者以“一张唱片的两面”——马尔克斯与略萨为轴心,佐以详实的采访、信件、报道、记录还原了半世纪前的那次文学爆炸,于拉美文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场盛宴。除了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逸闻趣事,也有颇多遗憾:那本两人曾计划合写的小说、那套夭折的拉美考迪罗文学、那记“勾拳”背后疑云重重的真相以及那个三十多年后不完美的句号。正如最后一章所说:在没有加博的世界,我们读者所能做的,唯有逆流向前,用双眼去聆听他们过去的声音。 (展开)
1 有用 Pedro Xu 2021-07-22 22:50:44
补充了一些细节,“文学爆炸”的大体情况之前读多诺索的《“文学爆炸”亲历记》时已有了解,与本书多有重合。另外,这本书的叙述真的很“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