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Hermann Hesse - Thomas Mann: Briefwechsel
译者: 黄霄翎
出版年: 2022-12
页数: 445
定价: 8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278924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收录了德国两位文学巨匠托马斯•曼与赫尔曼•黑塞在1910年至1955年间的通信往来。黑塞与托马斯•曼的出身、艺术趣味和读者群体都不尽相同,但两人追求真理的渴望却如出一辙,通过与传统的联系,致力于道德与精神、伦理与美学的互动,这在他们不时相互呼应的创作主题中得以呈现。黑塞很早就开始关注托马斯•曼的创作,后者则称黑塞是“同代作家中很早就选定的最亲近之人”。对托马斯•曼而言,文学创作是他实现入世雄心、建立个人风格的途径,对黑塞则是忏悔和灵魂的自疗。他们借由文字和图画交换创作灵感、分享阅读体验和日常生活。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两位高尚的写作者就战争的愚蠢、纳粹的野蛮行径和战时的国内外文学图景多次通信交换彼此的意见,也为战后德国和欧洲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他们生活在一个可怖的时代,但他们从未向绝望妥协。两人借由书信相互安慰扶持,在对方遭到外界诋毁时为其辩护。这对...
本书收录了德国两位文学巨匠托马斯•曼与赫尔曼•黑塞在1910年至1955年间的通信往来。黑塞与托马斯•曼的出身、艺术趣味和读者群体都不尽相同,但两人追求真理的渴望却如出一辙,通过与传统的联系,致力于道德与精神、伦理与美学的互动,这在他们不时相互呼应的创作主题中得以呈现。黑塞很早就开始关注托马斯•曼的创作,后者则称黑塞是“同代作家中很早就选定的最亲近之人”。对托马斯•曼而言,文学创作是他实现入世雄心、建立个人风格的途径,对黑塞则是忏悔和灵魂的自疗。他们借由文字和图画交换创作灵感、分享阅读体验和日常生活。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两位高尚的写作者就战争的愚蠢、纳粹的野蛮行径和战时的国内外文学图景多次通信交换彼此的意见,也为战后德国和欧洲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他们生活在一个可怖的时代,但他们从未向绝望妥协。两人借由书信相互安慰扶持,在对方遭到外界诋毁时为其辩护。这对旗鼓相当又坚定而独立的伙伴充分精妙地表达了出身、气质和生活态度的差异,但又表现出殊途同归的艺术旨趣,这让他们的对话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为读者提供了一份从文化和当代史角度来看都极为丰厚的文学遗产。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此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时至今日,黑塞仍然是被最广泛阅读的德语作家之一。
托马斯•曼(1875-1955),德国作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94年发表处女作《堕落》。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问世,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之后又陆续发表《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1924年因表长篇小说《魔山》闻名全球,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后,他...
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此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时至今日,黑塞仍然是被最广泛阅读的德语作家之一。
托马斯•曼(1875-1955),德国作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94年发表处女作《堕落》。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问世,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之后又陆续发表《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1924年因表长篇小说《魔山》闻名全球,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后,他笔耕不辍,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马里奥和魔术师》,长篇小说《约瑟和他的兄弟们》及《绿蒂在魏玛》等。1947年,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问世。1955年8月12日,在80寿辰后,结束了他“史诗性的,而非戏剧性的生命”。
目录 · · · · · ·
1/ 书信集
347 / 跋
355 / 附录
391/ 编者注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时我们拿起笔 在白纸上写字, 字意各不相同:大家都识字, 是个有规则的游戏。 但若来个疯子野人 拿起这张字纸 好奇地定睛凝视, 他会发现一张古怪的地图, 或者一个魔图大厅, A 和 B 像人和畜, 随着眼睛、头发、四肢的动作, 时而从容,时而本能地慌张, 他会见到雪地里的乌鸦足迹, 跟着奔跑、休憩、病痛、飞翔 见到一切可能的造物 被凝固的黑字缠住 滑过押韵的纹饰, 看到爱在发光,痛在抽搐, 惊讶、大笑、哭泣、颤抖, 因为这些有字的网格背后 有盲动的全世界 缩小到字里 被驱逐,被施法,步态僵硬 迷迷糊糊地走着,彼此相像, 求生欲和死亡,欲望和痛苦 成为兄弟,难以区分…… 而野人最后会尖叫 由于难耐的恐惧,会点起火来 捶着额头,絮絮叨叨地 把白色的字纸献给烈焰。 然后他可能会昏昏沉沉地感到, 这个非世界,这个变出来的玩意儿, 这无法忍受的一切回到虚空 被吸走,进入幻境, 他会叹息、微笑、康复…… (查看原文) -
关于“精神政治化”,估计您与我的想法相去不远。如果精神自感有责任参与政治,如果世界历史召唤精神参与政治,克乃西特和我认为精神就应该参与政治。而一旦精神是受到国家、将领、当权者等的外力的召唤或逼迫,比如1914年德国知识分子精英或多或少地被迫签署愚蠢和虚假的呼吁书,精神就应该拒绝参与政治。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波德莱尔书信集(全2卷) 8.5
-
- 亲爱的邦尼,亲爱的沃洛佳 8.5
-
- 另一种审判 8.4
-
- 黑塞书信集 9.0
-
- 谛听这个世界 8.6
-
- 歌德席勒文学书简 8.9
-
- 透过俄罗斯棱镜 7.5
-
- 纳博科夫诗集 6.9
-
- 在地狱阅览室里 8.9
-
- 爱情书简 7.2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Fischer (Tb.), Frankfurt (200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若我窮苦,皆賴迷書 (豬貓虎六郎)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19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女祭司迪奥提玛 2024-01-01 12:18:14 吉林
这对cp我磕了
7 有用 欢乐分裂 2023-09-05 16:56:37 上海
参议院之子和苦行僧后代殊途而同归,向世人展现何谓真正的君子之交——互相崇敬彼此的文学才能,能深刻理解到作品的精髓和意图,不流于吹捧而能犀利指出不尽理想之处(真乃罕有的诤友);一眼看出宵小之徒利用自己去踩踏对方,绝难同流合污,黑塞为此屡次公开斥责此等言论,相比众多文人相轻,多么可爱、真诚、宝贵!也不会因为对方是密友就无条件答应,面对朋友能干脆拒绝与自身相悖或无法做到的请求,反而对彼此更有利;热切真挚... 参议院之子和苦行僧后代殊途而同归,向世人展现何谓真正的君子之交——互相崇敬彼此的文学才能,能深刻理解到作品的精髓和意图,不流于吹捧而能犀利指出不尽理想之处(真乃罕有的诤友);一眼看出宵小之徒利用自己去踩踏对方,绝难同流合污,黑塞为此屡次公开斥责此等言论,相比众多文人相轻,多么可爱、真诚、宝贵!也不会因为对方是密友就无条件答应,面对朋友能干脆拒绝与自身相悖或无法做到的请求,反而对彼此更有利;热切真挚地推荐彼此作品,托马斯·曼数次向诺奖力荐黑塞。 他们谈出版、艺术、家庭事务、病痛、对欧洲甚至全人类将来的忧患,意识到周遭氛围“集体狂欢、自我沉醉”和无法独善其身——“没有一样有生命的事物能回避政治,拒绝政治本身也是政治。”“人类正是如此:既残忍,又天真。” (展开)
0 有用 慌乱的钢琴家 2024-03-17 23:50:35 浙江
不得不说,当初对这本书的谈话深度是有很大期待的。但是琐事有点太多,对于我这种非铁粉来说,难免有些失望。另外内文的字号有点小,对阅读体验感有些影响(也可能是我老了,到了需要看大一号字的年纪了……)
0 有用 Freddy 2024-02-20 13:11:28 江苏
manner咖啡店看了看,看了一半吧。主要交流书籍和文学,时局和一些生活的日常境遇。看得出两个人的友谊。
9 有用 把噗 2023-01-28 19:26:33 北京
艺术谈得太少 琐事谈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