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原作名: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译者: 黄润华
出版年: 2024-5
页数: 504
定价: 120.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73907578
内容简介 · · · · · ·
📕应对棘手环境危机的实用读本📕
📕紧扣人类命运走向的环保指南📕
◎ 编辑推荐
✫ 全面了解现代环境危机,丰富具体的案例传达着环境与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
✫ 精准的数据、积极且公正的观点、全面更新的科学探索和延伸观察专栏。
✫ 从单一物种到世界资源,以全球视野包罗重要环境议题。
✫ 人类在自然界的适当位置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本书都会告诉你。
✫ 世界前途由你塑造,本书将有助于你成长为一位合格的环境公民,保护地球资源。
◎ 内容简介
生命离不开环境,而我们现在却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危机。人类又该如何挑起拯救环境的重任?本书共15章,每一章的主题都明确独立,又互相联系。第1章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环境,认识环境科学;第2至6章从生物群落、人口和自然方面描述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与问题;第7至14章,主要讲述人类活动与生产需要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最后的第...
📕应对棘手环境危机的实用读本📕
📕紧扣人类命运走向的环保指南📕
◎ 编辑推荐
✫ 全面了解现代环境危机,丰富具体的案例传达着环境与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
✫ 精准的数据、积极且公正的观点、全面更新的科学探索和延伸观察专栏。
✫ 从单一物种到世界资源,以全球视野包罗重要环境议题。
✫ 人类在自然界的适当位置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本书都会告诉你。
✫ 世界前途由你塑造,本书将有助于你成长为一位合格的环境公民,保护地球资源。
◎ 内容简介
生命离不开环境,而我们现在却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危机。人类又该如何挑起拯救环境的重任?本书共15章,每一章的主题都明确独立,又互相联系。第1章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环境,认识环境科学;第2至6章从生物群落、人口和自然方面描述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与问题;第7至14章,主要讲述人类活动与生产需要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最后的第15章,介绍现存的环境政策,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可行性方法。
本书涉及生态学、地质学、气候学和经济学等课题,并融合了大量实际案例,辅以数据,对环境科学进行了全球化且清晰全面的讨论,还特设专栏提出解决措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应对环境危机的紧迫性。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较新的关于环境科学基本主题的全球概论。
作者简介 · · · · · ·
◎ 著者
威廉·坎宁安(William Cunningham),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在植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保护计划方面进行了38年的教学工作。1963年,他获得得克萨斯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并在普渡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两年。他曾多次在瑞典、挪威、印 度尼西亚和中国做访问学者。坎宁安博士致力于生物学本科阶段的教育和教学发展。他的教学生涯始于结构生物学,他还长期专注于环境科学的教学,并获得了明尼苏达大学授予的两项最高荣誉—杰出教学奖和“Amoco”校友奖。
玛丽·安·坎宁安(Mary Ann Cunningham),一直致力于地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瓦萨学院的环境研究。她的研究包括使用GIS来评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景观级问题。她对草地环境破坏的本质及其对鸟类群落构成的影响感兴趣。她研究的农业景观涉及工作景观、资源使用、遗迹野...
◎ 著者
威廉·坎宁安(William Cunningham),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在植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保护计划方面进行了38年的教学工作。1963年,他获得得克萨斯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并在普渡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两年。他曾多次在瑞典、挪威、印 度尼西亚和中国做访问学者。坎宁安博士致力于生物学本科阶段的教育和教学发展。他的教学生涯始于结构生物学,他还长期专注于环境科学的教学,并获得了明尼苏达大学授予的两项最高荣誉—杰出教学奖和“Amoco”校友奖。
玛丽·安·坎宁安(Mary Ann Cunningham),一直致力于地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瓦萨学院的环境研究。她的研究包括使用GIS来评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景观级问题。她对草地环境破坏的本质及其对鸟类群落构成的影响感兴趣。她研究的农业景观涉及工作景观、资源使用、遗迹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景观美学。玛丽·安获得了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地质学学士学位、俄勒冈大学地理学硕士学位,还有明尼苏达大学的博士学位。
◎ 译者
黄润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教学和研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要译有《重新发现地理学》《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美国环境科学百科全书》《地理学与生活》等。
孙颖,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任讲师。曾参与翻译《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地理学与生活》等。
目录 · · · · · ·
第2章 环境系统:联系、循环、环流与反馈环路
第3章 进化、物种相互作用与生物群落
第4章 人口
第5章 生物群系与生物多样性
第6章 环境保护:森林、草原、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 · · · · · (更多)
第2章 环境系统:联系、循环、环流与反馈环路
第3章 进化、物种相互作用与生物群落
第4章 人口
第5章 生物群系与生物多样性
第6章 环境保护:森林、草原、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第7章 粮食与农业
第8章 环境健康与毒理学
第9章 空气:气候与污染
第10章 水资源与水污染
第11章 环境地质学与地球资源
第12章 能量
第13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
第14章 经济与城镇化
第15章 环境政策与可持续性
· · · · · · (收起)
喜欢读"环境的科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环境的科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太阳、地球、生命的起源 9.5
-
- 壁虎、泳衣和飞行器 9.6
-
- 人类之前的野兽 8.3
-
- 消失动物图鉴 9.2
-
- 地球简史 8.9
-
- 不止冰雪 9.0
-
- 人体维护说明书 7.9
-
- 改写地球历史的25种石头 8.3
-
- 拥有强心脏! 7.9
环境的科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尽管她静默不语,我们仍为在此间流连而深感着迷

关于环境与环保的一切,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坎宁安父女(威廉·坎宁安和玛丽·安·坎宁安)合著的《环境的科学》第六版首次出版于2011年,随即成为流行英国世界的环境科学教材。 这本书的正文内容以及框架形式都可以证明其作为教材的专业性。但它并非只是面向相关专业以及从业者的教材,对于我们任何想了解环境科学的读者... (展开)
懂科学才能谈保护环境的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前,我们一般从不同媒体上得知“环境问题”。由于隔着各种屏幕,信息有限,我们很难感知“环境问题”带来的危险。近年来,信息获取媒介发展更多元以后,越来越多人在灾害亲历者信息传播下见证更多“环境问题”的模样,有了更直观的体验感,冲击也更大。例如近期出现的沙尘暴... (展开)
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资格,是时候需要重新评估了!
> 更多书评 1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0)9.1分 69人读过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后浪科学」 (后浪)
- 「后浪2024书目」 (后浪)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风景、自然、生态与人 (花椰菜)
- 科普通识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2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环境的科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yangh 2024-12-12 19:18:49 北京
旁听一门课老师推荐的,环境变化与生活,平时阅读广泛的话,也没特别多的感触
2 有用 威尼斯男人 2024-05-22 10:04:03 江苏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环境的科学》,作者讲到了类似动物生长异常问题的答案。这是一本大书,是关于环境科学的百科全书。作者威廉·坎宁安从了解我们周边的环境入手,对元素与生命、物种与进化、人口与发展、生物多样性、森林草原和自然保护区、粮食与农业、环境健康等与环境息息相关的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环境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环境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和建议。
0 有用 阿斯酉 2024-05-18 07:32:01 山西
极其详细的教科书和手册,读完更是恐慌……又惭愧。 正因为书籍的题材和特色,阅读也不用有太大压力,感兴趣哪里就去读哪里! 我最关注气候和农业,一个天一个地,都和我们休戚相关。 一直觉得自己对环境的贡献微乎其微,这本书却用实际的数据和案例告诉我们:力所能力的事情也可以有不小的贡献,不要因噎废食。 下一步,先从电脑关机开始!(闲时关机)
0 有用 禅王 2024-05-26 21:08:20 辽宁
环境保护并不是几句口号和盲目游行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付出和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这将是一门涉及了多个领域的复杂科学,了解环境的定义,才能够更好的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来。
0 有用 玛雅蓝 2024-05-11 15:15:11 广东
国外引进的经典教材,内容并不深,胜在包罗万象。它不光介绍基础的生态环境知识,也充分考虑了社会的层面,包括如何发展农业,环保与公平,如何推动公民科学等等。适合先从头读一遍建立知识框架,然后当工具书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