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斗争生活后写的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围绕着工作组领导群众揭露和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过程,突出了土改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把最隐蔽的,也是最狡猾、凶狠的恶霸地主斗倒,土改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创作者
· · · · · ·
-
丁玲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后来大姑娘也学着她公公的口吻说:“共产党,好是好,穷人才能沾光,只要你有一点财产就遭殃;八路军不打人,不骂人,借了东西要退还,这也的确是好,咱们家这大半年来,做点买卖也赚了,凭良心,比日本人在的时候,日子总算要强得多。可是一宗,老叫穷人闹翻身,翻身总得靠自己受苦挣钱,共人家的产,就发得起财来么?”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四 出侦 -
顾二妈把拣好了的豆子放到厨房里去,又提来了一壶茶,于是她们又继续道叙,大姑娘又讲起一个戏的内容来了。这是她最近去平安镇看的。这戏里说一个佃户的女儿怎样受主家少爷的欺负,父亲被逼死了,自已当丫头去还债,老太太打她,少爷强奸她,她有了私生子,没脸见人,后来还要卖她…大姑娘称赞这戏演得太好,说看戏的人有许多都哭了。她们家隔壁住的一个女人哭得最厉害,她的日子就和戏上的差不多,也是这末被卖出来的。戏演完了大家还舍不得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家把那大少爷骂得好凶。大家都说:“好了他,应该让大伙揍死的!为什么不处换又押到县上去了?知道哪天才会毙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四 出侦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共60册),
这套丛书还有
《保卫延安》《歇马山庄》《上海的早晨》《我的丁一之旅》《突出重围》
等
。
喜欢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人也喜欢 · · · · ·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丁玲与方方:关于土改的不同叙事
因为某一部涉及土改的当代小说,我翻出了买了好久但一直都没有兴趣看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下简称“《桑干河》”,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第1版,1993年印)。这是丁玲女士写于1947年的正面反映土改的小说,最早出版于1948年,获得1951年的斯大林文学奖。丁玲本人在1946...
(展开)

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我以读史料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发现它并没有之前想象中的那么概念化,读起来有骨有肉,对土改时期农民状况的许多总结与历史细节的把握还挺真实的,并没有全然的伟光正。 丁玲在政策推进的过程中,虽抱着极大的乐观与信心对待革命的前景,并将它渲染在小说的方方面面,但她也保留...
(展开)

左翼作家的民间立场表达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丁玲是个优秀的作家,在某些方面她和张爱玲比较相似,他们善于观察人的内心,极为敏感,心理活动描写尤其出色,因此也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桑干河》这本书在意识形态的要求下,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基本还原了土改过程中各个阶层所面临的问题。可贵的是作者站...
(展开)
>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6.7分 30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6.7分 130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7.1分 23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6.9分 14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文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 (Danys ┇┇ 蓄须专用)
- 革命时代的文学 (愚公∞)
- 新中国六十年长篇小说典藏 (雪游侠)
- Deepblue press (落音吹羽)
- C2.现代文学 (衍)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林窗 2019-05-02 21:44:16
你可以不去读,但你必须知道为什么会发生
0 有用 落音吹羽 2011-11-17 23:04:58
原本以为会读得云里雾里不知所终,但效果还不错,在单位比在家里读得更是津津有味。结尾很乌托邦~~但是读完这部小说,我发觉自己的思想腐化了~~
0 有用 橘子橙橙 2022-03-16 23:44:52
意外地觉得还挺好看的……抛去那个时代浓厚的崇拜氛围… 除了一些太过明显的政治语言,主要人物还是蛮有血有肉的。人性的自私与欲望也没有刻意回避。最喜欢的是对里面农民群像缺点的刻画:疑犹,自私,利己,胆小,盲目,尖刻…所有的缺点无一不深深暴露在放大镜下,真的就是一群没有面目的庸庸之辈,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些贫民中一旦有人富了,便又是一个新的地主。 只是出场人物太多太杂;很多地方太简单太美化。 ... 意外地觉得还挺好看的……抛去那个时代浓厚的崇拜氛围… 除了一些太过明显的政治语言,主要人物还是蛮有血有肉的。人性的自私与欲望也没有刻意回避。最喜欢的是对里面农民群像缺点的刻画:疑犹,自私,利己,胆小,盲目,尖刻…所有的缺点无一不深深暴露在放大镜下,真的就是一群没有面目的庸庸之辈,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些贫民中一旦有人富了,便又是一个新的地主。 只是出场人物太多太杂;很多地方太简单太美化。 然而还是会被感动。 忽然对地主也有了一点同情。 很悲哀的是,过不了多久,这些农民又要失去他们的土地了。 但阳光始终普照。 (展开)
4 有用 兔子君啦啦啦 2013-11-05 22:05:42
看着看着就想弃掉,这本书在我眼中是有多烂,不过还是忍着看完。看名字和封面就知道这本书有多“红”了,反映土改工作在农村进行的情况的。完全就是歌颂毛主席领导人民把身翻,强调阶级斗争,反对五类分子。虽然那时候的文学的作品没有不反映政治的,但是这本绝对是我看过最糟的没有更糟。人物太多,叙事太平淡,完全是事件的堆砌。
1 有用 旧雨 2023-03-09 18:43:50 北京
因为时代隔阂,格外难读,哪怕我知道也能感受到丁玲对人物描写细腻形象的笔触,读来仍是乏味,好像语文教材上的例段,标准归标准,但无甚了解的必要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