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埃博拉的故事
原作名: THE HOT ZONE
译者: 姚向辉
出版年: 2016-3
页数: 290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文纪实
ISBN: 9787532771493
内容简介 · · · · · ·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
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卡尔•约翰逊,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他在病毒探索史上是个大人物,发现并命名了地球上好几种最危险的病原体。
“大自然并不平静,我很高兴,”他这么说,“但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咱们就当大自然很平静好了。所有怪物和猛兽都有平静的时刻。”
“扎伊尔当时发生了什么?”我问。
“我们抵达金沙萨的时候,那儿根本就是个疯人院,”他说,“我们知道那里的情况很糟糕,我们知道我们在和某种新病毒打交道。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像流感那样,通过空气中的悬浮液滴传播。假如埃博拉能轻易通过空气传播,今天的世界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会怎么样?”
“人类会少很多。假如一种病毒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那么你想控...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
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卡尔•约翰逊,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他在病毒探索史上是个大人物,发现并命名了地球上好几种最危险的病原体。
“大自然并不平静,我很高兴,”他这么说,“但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咱们就当大自然很平静好了。所有怪物和猛兽都有平静的时刻。”
“扎伊尔当时发生了什么?”我问。
“我们抵达金沙萨的时候,那儿根本就是个疯人院,”他说,“我们知道那里的情况很糟糕,我们知道我们在和某种新病毒打交道。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像流感那样,通过空气中的悬浮液滴传播。假如埃博拉能轻易通过空气传播,今天的世界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会怎么样?”
“人类会少很多。假如一种病毒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那么你想控制住它就非常困难了。我心里想,假如埃博拉具备高致死率,又能通过液滴传播,那么全世界就不存在安全的地方了。与其在伦敦歌剧院被传染,还不如去爆发中心工作呢。”
“你担心那会是一次威胁整个人类的危机吗?”
他盯着我。“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种能抹平人类的病毒。”
“唔,我想有这个可能性——当然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我并不担心那个。更有可能的是这种病毒有能力按比例减少人口。比方说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九十。”
“人类被杀死十分之九?你不担心?”
他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的沉思表情。“假如一种病毒能减少一个物种的密度,那么这种病毒也许还是有用的。”
这就是大自然。仔细想一想,从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满了杀手。
血疫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1954— ),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英文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非虚构作家约翰•麦克菲。普雷斯顿擅长以非虚构手法,处理科学题材。1984年,他出版了首部非虚构作品《第一道光》,这本天文学题材的书获得了美国物理学学会的科学写作奖。十年后,普雷斯顿推出了另一部科学写作经典《血疫》,这本描写埃博拉病毒缘起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达61周。普雷斯顿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分获奖的得主。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也可能是一百年间人类的极度增殖突然产生了海量肉类,这些肉存在于生物圈的每个角落,面对想要吞噬它的另一种生命体,很可能无法保护自己。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9页 -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也可能是一百年间人类的极度增殖突然产生了海量肉类,这些肉存在于生物圈的每个角落,面对想要吞噬它的另一种生命体,很可能无法保护自己。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553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血疫"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血疫"的人也喜欢 · · · · · ·
短评 · · · · · · ( 全部 13538 条 )
血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90 条 )
论坛 · · · · · ·
地图上是不是有错别字? | 来自噗呱 | 5 回应 | 2024-04-02 22:00:10 |
猴舍里那个美国实验室叫什么? | 来自也 | 1 回应 | 2024-03-27 18:01:26 |
为啥评论都倾向病毒是大自然惩罚 | 来自豆瓣资深用户 | 2024-03-12 10:00:54 | |
疑问 | 来自sky | 2022-09-27 19:09:25 | |
新一轮埃博拉病毒爆发了 | 来自放棄八月 | 3 回应 | 2022-05-14 23:24:13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
重庆出版社 (2005)7.8分 206人读过
-
-
Perfection Learning (1995)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书海无涯 (佾云)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无尽之战:人与传染病 (豆瓣读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血疫的评论:
feed: rss 2.0
33 有用 S 2017-05-08 01:43:02
从奇塔姆洞起,从奇塔姆洞终,埃博拉如幽灵般闪现,又蛰伏。它不只是二十年后新闻里的防护服,而是活生生的一段历史,亲历者无不心有余悸。看完第一章,切实地做了个噩梦。一班列车,被隔离的感染车厢,地上拭血的修女,排队等待注射抗疟疾药的孩童,背上被贴上隔离标志的纸张,与妻儿分离。挣扎醒来,看着身边睡着的孩子,久久难以平复。埃博拉的可怖,是一念生,一念死的可怖。它的接触与传播,却指向人类自身,对丛林的破坏,对... 从奇塔姆洞起,从奇塔姆洞终,埃博拉如幽灵般闪现,又蛰伏。它不只是二十年后新闻里的防护服,而是活生生的一段历史,亲历者无不心有余悸。看完第一章,切实地做了个噩梦。一班列车,被隔离的感染车厢,地上拭血的修女,排队等待注射抗疟疾药的孩童,背上被贴上隔离标志的纸张,与妻儿分离。挣扎醒来,看着身边睡着的孩子,久久难以平复。埃博拉的可怖,是一念生,一念死的可怖。它的接触与传播,却指向人类自身,对丛林的破坏,对灵长类动物的全球贸易。若自然有灵,奇塔姆洞就是它的潘多拉魔盒,埃博拉就是它的报复。吊诡的是,人类的记性从来很差。雷斯顿行动后不久,同样来源地的猴子复又出现在工厂里。研制出的疫苗,因市场不大,久未投放生产,直至14年大爆发。西班牙护士的宠物犬被安乐死,牵动35万人请愿,有几人记得被安乐死的几千猴子。 (展开)
25 有用 露葵。 2016-06-03 07:17:44
第二位天使把碗倒在海里,海就变成血,好像死人的血。
32 有用 venus_cheung 2020-02-02 22:16:59
2020的非常时期读完,真太tm刺激了…
18 有用 游佐中 2019-07-31 13:42:34
把纪实文学写的和小说似的也是牛逼。对疾病症状的描写太牛逼了……可怕。
81 有用 dormouse 2016-07-13 20:34:35
看着就忍不住想去洗手的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