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 卡尔·波兰尼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原作名: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译者: 刘阳 / 冯钢
出版年: 2007-5
页数: 274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政治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213034435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原作名: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译者: 刘阳 / 冯钢
出版年: 2007-5
页数: 274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政治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213034435
内容简介 · · · · · ·
在这部关于经济史和社会理论的经典著作中,卡尔·波兰尼分析了工业革命的大转型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他的分析不仅阐述了自我调适的自由市场的缺陷,而且阐述了资本主义市场带来的可怕的社会后果。新的序言和导言揭示了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时代波兰尼的精辟分析所具有的新的价值。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两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出版了。一本是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它成为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世纪里的自由市场革命的推动性力量。另一本是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它值得人们好好阅读,它是这个世纪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著作,就扩展和加深对市场社会的批评而言,这个时代没有其他书比《大转型》做得更多了。
大转型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1886-1964)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当法西斯主义兴起时,他离开了出生的匈牙利,成为英国公民。在其学术生涯中,曾先后在牛津大学的本宁顿学院和伦敦大学教书。著有《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大转型》和《达荷美和奴隶贸易》(与A.罗特施泰因合作)等作品。
目录 · · · · · ·
前言(约瑟夫·斯蒂格里茨)
导言(弗雷德·布洛克)
2001年版附注
作者致谢
第一篇 国际组织
第一章 百年和平
第二章 保守的20年代,革命的30年代
第二篇 市场经济的兴衰
第一卷撒旦的磨坊
第三章 “居住VS.利用”
第四章 社会与经济制度
第五章 市场模式的演进
第六章 自发调节的市场与虚拟商品:
劳动力、土地与货币
第七章 斯品汉姆兰,1795
第八章 前奏与后果
第九章 贫困与乌托邦
第十章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的发现
第二卷 自我保护的社会
第十一章 人、自然与生产组织
第十二章 自由主义信条的诞生
第十三章 自由主义信条的诞生(续):
阶级利益与社会变迁
第十四章 市场与人
第十五章 市场与自然
第十六章 市场与生产组织
第十七章 自我调节的削弱
第十八章 破坏性张力
第三篇 进行中的转变
第十九章 大众政府与市场经济
第二十章 社会变迁中的历史
第二十一章 复杂社会里的自由
资料来源注释
1.作为政策、历史法则、原则和体系的势力均衡
2.百年和平
3.金线的突然断裂
4.钟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摆动
5.金融与和平
6.对“诸社会与经济诸体系”的选择性注释
7.对“市场模式演进”的选择性注释
8.关于斯品汉姆兰的文献
9.济贫法与对劳动的组织
10.斯品汉姆兰与维也纳
11.为什么不采用惠特布雷德议案?
12.迪斯雷利的“两国度”与有色种族的问题
索引
译后序
· · · · · · (收起)
导言(弗雷德·布洛克)
2001年版附注
作者致谢
第一篇 国际组织
第一章 百年和平
第二章 保守的20年代,革命的30年代
第二篇 市场经济的兴衰
第一卷撒旦的磨坊
第三章 “居住VS.利用”
第四章 社会与经济制度
第五章 市场模式的演进
第六章 自发调节的市场与虚拟商品:
劳动力、土地与货币
第七章 斯品汉姆兰,1795
第八章 前奏与后果
第九章 贫困与乌托邦
第十章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的发现
第二卷 自我保护的社会
第十一章 人、自然与生产组织
第十二章 自由主义信条的诞生
第十三章 自由主义信条的诞生(续):
阶级利益与社会变迁
第十四章 市场与人
第十五章 市场与自然
第十六章 市场与生产组织
第十七章 自我调节的削弱
第十八章 破坏性张力
第三篇 进行中的转变
第十九章 大众政府与市场经济
第二十章 社会变迁中的历史
第二十一章 复杂社会里的自由
资料来源注释
1.作为政策、历史法则、原则和体系的势力均衡
2.百年和平
3.金线的突然断裂
4.钟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摆动
5.金融与和平
6.对“诸社会与经济诸体系”的选择性注释
7.对“市场模式演进”的选择性注释
8.关于斯品汉姆兰的文献
9.济贫法与对劳动的组织
10.斯品汉姆兰与维也纳
11.为什么不采用惠特布雷德议案?
12.迪斯雷利的“两国度”与有色种族的问题
索引
译后序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所有这些都警告我们在解释历史时不要过分依赖特定阶级的经济利益。这种研究路径的隐含前提是那些阶级是确定不变的,而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阶级只有在不可毁坏的社会中才有可能存在。这种假设不能包括历史的那些关键阶段,即一个文明毁灭了,或正在经历一场转变。一般而言,此时新的阶级正在形成,有时是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形成,而且是在旧阶级的废墟上,甚至是在外来因素—例如,外国冒险家或者流浪者—的基础上形成。经常性地,在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新阶级应呼唤而出现,它们仅仅是应运而生。所以,最终,正是一个阶级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决定了它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换而言之,它的成功是由它能够为之服务的利益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而不是它自身的利益所决定的。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例外,只关注一个阶级的狭隘利益的政策甚至不能维护这种利益本身。除非一个社会遇到进行任何改变都将招致其段灭的境地,否则没有任何粗暴自私的阶级能够维持自己的领导地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自由主义信条的诞生(续):阶级利益与社会变迁 -
简而言之,所谓的集体主义运动的根源,并不在于单个的群体或者阶级,尽管其后果无疑受到了相关的阶级利益的决定性影响。最终,使事情发生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的利益,尽管维护这种利益的责任以及利用这种利益的可能性,更倾向于落到人口中的某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身上。看起来合理的做法是,不要将我们所描述的保护运动归因于阶级利益,而应归因于被市场所威胁的社会实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自由主义信条的诞生(续):阶级利益与社会变迁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政治与社会译丛(共14册),
这套丛书还有
《布莱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指南》《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绕过民主》《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公民权研究手册》
等
。
喜欢读"大转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大转型"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转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3 条 )



自我规范的市场机制是如何衰退的?
最近抽空读完了这本书。它的写作背景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全球经济的转折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文明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的以自由市场经济为纲领的旧工业文明的垮台和20世纪以保护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新工业文明的建立。 波兰尼亲身经历这个变革,并认为对...
(展开)
论坛 · · · · · ·
这本项飙力荐的书,解释了资本主义为什么不是人类... | 来自希庇亚 | 2021-01-16 20:02:19 | |
这本书翻译怎么样? | 来自tanjx | 17 回应 | 2016-06-11 15:51:51 |
大陆版vs台湾版 | 来自小树 | 1 回应 | 2015-07-29 22:04:05 |
最近迷上了宏观转型研究 | 来自悟仁 | 2 回应 | 2013-01-04 10:57:43 |
台湾中央研究院黄树民教授最新修订译本即将于12月... | 来自儒雅恺撒 | 5 回应 | 2012-12-13 22:05:13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0)9.0分 808人读过
-
Beacon Press (2001)9.6分 259人读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8.4分 767人读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8.5分 68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自我通识教育 (锟斤拷)
- 《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近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百本书 (tjliu)
- 人类学著作 (王荣欣)
- 刘苏里历年推荐书目(2006-2012) (Altynbekova)
- 2007年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0佳 (小欢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转型的评论:
feed: rss 2.0
28 有用 迅疾 2013-04-26 20:41:48
窃以为不过是被西左和新左们捧得太高了。从论点到论据都很奇怪,概念也不是太清晰,论述清晰度而言反正比分析哲学家们的差太多。不想看了。
8 有用 冰湖守夜人 2015-06-02 00:16:57
……四星半,学术书。思维线很清楚,但是材料复杂繁多,可读性并不是特别好。视角奇特。不过虽说把自由主义当靶子打,自由主义这个靶子也并不是树的太直,充其量能批判彻底的自由放任,如果考虑当代自由主义的新发展,则批判力度会有相应减弱,尤其是苏联解体资本主义活蹦乱跳的现实已经给所有这种立场的理论以重创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所以说价值主要在视角上。最后一章完全是在喷哈耶克,不过我认为对于自由的观点还是哈耶克更有说... ……四星半,学术书。思维线很清楚,但是材料复杂繁多,可读性并不是特别好。视角奇特。不过虽说把自由主义当靶子打,自由主义这个靶子也并不是树的太直,充其量能批判彻底的自由放任,如果考虑当代自由主义的新发展,则批判力度会有相应减弱,尤其是苏联解体资本主义活蹦乱跳的现实已经给所有这种立场的理论以重创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所以说价值主要在视角上。最后一章完全是在喷哈耶克,不过我认为对于自由的观点还是哈耶克更有说服力。哈耶克的奴役理论限于计划经济,也因此就事论事。波兰尼的实证材料仅限于自由放任,却试图引申到所有形态的自由主义制度及其变种上,可以说这种过度的学术野心是整本书漏洞最大的一个地方。 (展开)
3 有用 Bora Bora 2010-03-19 09:27:00
经典。但艰涩。
6 有用 流星飞绊 2019-09-01 17:10:11
正如我一直对于学科间尤其是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的看法所述,在现实世界中是很难找到如经济学模型一般纯粹的状况。自由市场确实是一个乌托邦,因为自由主义者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民族国家(尤其18、19世纪正是民族国家崛起的时期)之间的市场与贸易的隔阂。波兰尼认为市场不是伴随人类文明进程与生俱来的,反而是政权管制的结果(打破地方市场),土地、劳动力与货币的市场化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不能成为“大同”市场的局面... 正如我一直对于学科间尤其是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的看法所述,在现实世界中是很难找到如经济学模型一般纯粹的状况。自由市场确实是一个乌托邦,因为自由主义者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民族国家(尤其18、19世纪正是民族国家崛起的时期)之间的市场与贸易的隔阂。波兰尼认为市场不是伴随人类文明进程与生俱来的,反而是政权管制的结果(打破地方市场),土地、劳动力与货币的市场化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不能成为“大同”市场的局面注定了纯粹的自由市场的幻灭,经济系统无法脱钩最终促成了管制与市场并行的双向运动,伴随着经济危机与极端对立的法西斯等体制的确立,而这就是20世纪所发生的“巨变”。 (展开)
3 有用 张不三 2014-08-18 22:25:56
还是前半部分好。波兰尼对马克思也是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