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华书局
译者: 汤漳平 / 王朝华
出版年: 2022-11-10
页数: 328
定价: 23.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ISBN: 9787101100747
内容简介 · · · · · ·
《老子》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以之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次以传世的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版《诸子集成》)为底本,校以竹简本、帛书本,广泛吸收、引用前贤及今人之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注释、翻译,以供读者参考。
老子的创作者
· · · · · ·
-
老子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黄裳,字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据《乐育堂语录》的序文,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时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聚徒讲学。然以此言之,黄元吉在世之寿几近千岁,并不合理。《乐育堂语录》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黄元吉与清代黄元吉应非同一人。《新译乐育堂语录》的作者戈国龙所持的态度是“从学术的立场上说,则凡无有确切证据的事,都要存疑,也许两人同名纯属巧合吧!”
黄元吉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顺设“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余年。于清光绪年间讲解《道德经》,后经整理成《道德经讲义》,于光绪十年(1884年)刊刻发行。
关于黄元吉的辞世,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李乐俅的《访道语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另外,...
黄裳,字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据《乐育堂语录》的序文,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时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聚徒讲学。然以此言之,黄元吉在世之寿几近千岁,并不合理。《乐育堂语录》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黄元吉与清代黄元吉应非同一人。《新译乐育堂语录》的作者戈国龙所持的态度是“从学术的立场上说,则凡无有确切证据的事,都要存疑,也许两人同名纯属巧合吧!”
黄元吉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顺设“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余年。于清光绪年间讲解《道德经》,后经整理成《道德经讲义》,于光绪十年(1884年)刊刻发行。
关于黄元吉的辞世,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李乐俅的《访道语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另外,根据黄元吉的门人流传,黄元吉是在众弟子簇拥中,将肉身化为清风而去。
黄元吉一生传奇异闻甚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传统内丹集大成者。自黄元吉之后,“天府乐育堂”一派在各地开枝散叶。黄元吉在四川讲课的内容,被门人编纂成书,对于现代道家内丹的修炼仍旧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
根据门人所述,黄元吉是属于道家隐仙派。其法脉传承为:广成子→黄帝→岐伯天师→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陈抟→火龙真人→黄元吉。
黄裳生平于乐育堂传授之讲述,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然已经失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⑧大器免成:即大器无成。此句传世本皆作“大器晚成”,流传既久,已深入人心。但是帛书本此句作“大器免成”,竹简本作“大器曼成”。通行解读因受传世本影响,仍解读“免成”、“曼成”为“晚成”,实则“免成”即免于成,即无成之意,“免”即免去之意,应读如本字,不可读作为“晚”之借字。“曼成”亦即“无成”,“曼”可解释为“无。”《小尔雅·广诂》云:“曼,无也。”《广雅·释言》亦云:“曼、莫,无也。”此句解释为“大器无成”于义较传世本为可取。就常识而言,既说方就有隅,既说音就有声,既说象就有形,说“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加一“大”字,则“方”变成“无隅”、“音”变成“希声”、“象”变成“无形”,其义皆前后相反,这正是在否定的表述中肯定“大方”、“大音”、“大象”的“大”,肯定其超越于规定性之上的非凡的特质。“大器免成”一句解释为“大器无成”则恰与上下文意相符。“大器”与“大方”、“大音”、“大象”一样,都是道的化身,道不成不坏,大器也无所谓成与不成,故日无成。若作“大器晚成”,则既与上下句例、文意不合,亦颇失其思想之本义。今人于此已有所辨析,可参考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校释》、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又北大汉简本《老子》此句作“大器勉成”,“勉”与“免”同音通假。今从帛书本作“大器免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1页 -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老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老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庄子 9.2
-
- 吴子 司马法 8.8
-
- 山海经 8.4
-
- 列子 9.3
-
- 论语·大学·中庸 8.7
-
- 古文观止(套装上下册) 9.4
-
- 呻吟语 7.5
-
- 孙子兵法 9.5
-
- 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 8.9
-
- 诗经(上下册) 9.2
老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55 条 )




论坛 · · · · · ·
这本和中华书局同一系列的《道德经》有何区别 | 来自百毒不侵 | 1 回应 | 2025-02-21 00:41:22 |
第七十五章 民之轻死 句存疑 | 来自RAMESSES || | 2 回应 | 2022-11-14 22:04:56 |
“万物负阴而抱阳”,“知其白,守其黑”,不矛盾吗? | 来自马洛 | 11 回应 | 2022-05-26 06:24:0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6 )
-
中华书局 (2022)9.5分 3924人读过
-
Everyman's Library (1994)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9.5分 42983人读过
-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0)9.5分 1843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豆瓣高分读书榜 (smil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老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天生意识流 2023-08-05 21:55:28 山东
第一遍
1 有用 anne 2023-10-29 11:24:44 山东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之下。
3 有用 今天叫呱呱 2017-07-16 11:17:38
注很详细,但是觉得有些地方的理解不是很到位。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
1 有用 年迈的姥爷 2023-07-28 20:17:05 广东
修行之路 篇篇都是道
64 有用 smile 2017-08-20 22:17:58
知道满足是富有,坚持不懈有志气。不失根基能长久,死后不被遗忘叫长寿。追求过多的声誉就会失去声誉。所以有道之士不愿像玉那么精美,而宁可像石头一样朴实。名声和生命哪一个更重要?生命和财货哪一个更贵重?得到名利和失去名利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有重大的损耗,大量藏货必有更多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长久安定。调和大怨,必然留有余怨,怎么可以算作是善呢?所以圣人... 知道满足是富有,坚持不懈有志气。不失根基能长久,死后不被遗忘叫长寿。追求过多的声誉就会失去声誉。所以有道之士不愿像玉那么精美,而宁可像石头一样朴实。名声和生命哪一个更重要?生命和财货哪一个更贵重?得到名利和失去名利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有重大的损耗,大量藏货必有更多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长久安定。调和大怨,必然留有余怨,怎么可以算作是善呢?所以圣人拿着券契,却不用来向人讨债。所以有德的人掌管券契,无德的人掌管税收。天道无所亲爱,总是站在善人这一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