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马林诺夫斯基
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译者: 费孝通
出版年: 1987
页数: 97
定价: 0.85
装帧: 平装
丛书: 外国民间文学理论著作翻译丛书
统一书号: 10229-0509
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译者: 费孝通
出版年: 1987
页数: 97
定价: 0.85
装帧: 平装
丛书: 外国民间文学理论著作翻译丛书
统一书号: 10229-0509
文化论的创作者
· · · · · ·
-
-
费孝通 译者
目录 · · · · · ·
一、文化与人类学的差异性
二、文化的各方面
甲 物质设备
乙 精神方面的文化
丙 语言
丁 社会组织
三、文化科学中神秘的实体
四、 功能派的立场
五、作用中的文化
六、 以社会制度为文化的真正要素
七、 社会制度的形式,功能和组合部分
八、一物的形式决定于其基本及演生的性质
九、需要或文化迫力的阶层
一○、生物需要的文化转变
一一、风俗如何发生功能
一二、仪式活动的创造功能
一三、奇异字词的功能
一四、家庭生活及其物质设备的形式和功能
一五、文化的手段魄力
一六、思想及道德完整的综合魄力
一七、巫术
一八、巫术的生理基础
一九、宗教信仰的功能
二○、文化与娱乐及游戏的需要
二一、文化及其在文化中的位置
二二、文化的功能现实
二三、文化的各方面与制度
二四、概要与结论
· · · · · · (收起)
二、文化的各方面
甲 物质设备
乙 精神方面的文化
丙 语言
丁 社会组织
三、文化科学中神秘的实体
四、 功能派的立场
五、作用中的文化
六、 以社会制度为文化的真正要素
七、 社会制度的形式,功能和组合部分
八、一物的形式决定于其基本及演生的性质
九、需要或文化迫力的阶层
一○、生物需要的文化转变
一一、风俗如何发生功能
一二、仪式活动的创造功能
一三、奇异字词的功能
一四、家庭生活及其物质设备的形式和功能
一五、文化的手段魄力
一六、思想及道德完整的综合魄力
一七、巫术
一八、巫术的生理基础
一九、宗教信仰的功能
二○、文化与娱乐及游戏的需要
二一、文化及其在文化中的位置
二二、文化的功能现实
二三、文化的各方面与制度
二四、概要与结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一个将死的人,永生的信仰和临终的宗教仪式(这种仪式,纵使形式不同,但差不多是普遍存在的),都会证实他的希望,使他相信人类是有来世,那来世并不比这现世坏,而实则是更好的。所以,死前的仪式,正好证实了一个垂死的人在莫大冲突中所需要的情绪上的展望。死人归天后,遭逢此绝大损失的生人,便堕入方寸皆乱的情绪中,这种情绪对于个人或社区都是很危险的,倘没有丧葬的仪式,(这仪式也是普遍存在的),以资调剂。守尸,埋葬,以及一切对于离魂的帮忙,都是生人与死人间的一种精神上的合作。在这些仪式中,处处都表现着关与死后继续存在及生死人间互助的信条。宗教信仰可以使个人摆脱其精神上的冲突,而使社会避免瓦解的状态任何人在他亲历过许多别人丧葬的仪式之后,对于他自己死,便也有所准备,永生的信仰,经他屡次在亲友们的死亡式中练习之后,会使他愈清晰的觉得:他自己的来生是更可期的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6页 -
无论有多少知识和科学能帮助人满足他的需要,它们总是有限度的。人事中有一片广大的领域,非科学所能用武之地。它不能消除疾病和腐朽,它不能抵抗死亡,它不能有效地增加人和环境的和谐,它更不能确立人和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这领域永远是在科学支配之外,它是属于宗教的范围……不论已经昌明的或尚属原始的科学,它并不能完全支配机遇,消灭意外,及预测自然事变中偶然的遭遇。它亦不能使人类的工作都适合于实际的需要及得到可靠的成效。在这领域中欲发生一种具有实用目的的特殊仪式活动,在人类学中综称作“巫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外国民间文学理论著作翻译丛书(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金枝(上下)》《神话学入门》《传说论》
。
喜欢读"文化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8.7
-
- 日本客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8.2
-
- 文化模式 8.2
-
-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 8.5
-
-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8.0
-
- 自由与文明 8.5
-
- 人类学关键词 7.4
-
- 地方性知识 8.3
文化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从文化功能论之功能谈起
•福柯的墨镜 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到了福柯那里,力量就不再是一个振聋发聩的令人心生向往的褒义词,而披上了某种“阴谋论”色彩。 读福柯之前,提起力量,也许你会联想到,推土机的大铲子把树连根拔起的那种工具神力;也许你会联想到,《心灵捕手》里,那个在MIT...
(展开)


致选了公主课的孩子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学术之路 学术思想是一个世代更新的过程,当学界认知的发展使得旧的范式摇摇欲坠之时,总有开创性的大师应运而生,声名鹊起。马凌诺斯基即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崛起的风云人物,不仅提出了新的民族志写作方法,更是开创了功能主义的视角。 Frazer的《金枝》将他引上了人类... (展开)
致选了公主课的孩子们
1. 文化的定义 英国人类学者E.B.Tylor在其代表作《初民社会》中对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 包括知识、 信仰、 艺术、 法律、 道德、 风俗以及其他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其他能力和习惯。《文化论》中所谈论的文化在接受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加上了“物质...
(展开)

文化的意义在于要素之间的关系
1.文化功能学派:把文化分成原子及个别研究是没有希望的,因为文化的意义就在要素间的关系中。 文化的功能现实:文化根本是一种“手段性的现实”,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存在,其所取的方式却远胜于一切对于环境的直接适应。文化赋予人类以一种生理器官以外的扩充,一种防御保卫的甲...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华夏出版社 (2002)8.0分 39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民俗学(包括个案研究、理论分析、外国民俗) (南池子)
- 王其亨老师课堂推荐书籍 (RAY-mond)
- 非主流相声界 (感官盛宴)
- 布劳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的人类学 (辄馨)
- 朱光亚老师书单(基础与理论) (trac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化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大明明 2012-02-06 23:45:00
以生物需要为起点,随着人类初等需要被满足,新的需要产生。文化的功能增加,形式分化。看第一句回忆起大学时学马斯洛金字塔什么的需要的时候...晚上还梦见宿舍的姐妹们了
0 有用 宇宙牌儿香烟 2022-02-11 15:39:48
伊格尔顿在《论文化》一书中指出:殖民文化总是将其语言强加给其他民族,就是要让后者自身的历史在错漏百出的 “翻译”中漂泊湮灭。其目的是为了全方位地粉碎他们原有的文化身份,以恶意的空洞符号阉割、取代富足而生动的蕴涵,并通过离断其感受的纽带使他们与祖辈之间产生深巨的隔阂。
0 有用 无知地段 2022-03-11 23:53:27
20201010
1 有用 行走的麻糬菌 2012-10-13 18:37:33
文化是工具,生活是本体。文化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又创造了新的需要。这就是功能主义的文化人类学传统。
0 有用 略啵略 2013-11-21 16:17:04
@2013-11-21 16: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