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出版社
副标题: 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
出版年: 1995-12
页数: 242
定价: 14.8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上海三联文库·学术系列
ISBN: 978754260796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深入追踪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特别对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作了一种类似于
“体系化”的清理和重构,借此来澄清海德格尔的思想主题--“语言与存在”,
并揭示海氏超越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思想努力的深层意蕴。
本书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着眼于思想“转向”问题,本书对海德格尔的基本存在论作了批判性讨论
(第一章)。作者认为,前期海氏的基本存在论还不足以构成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彻
底反叛。凭借与世界源始合一的“此在”,基本存在论不但反不了形而上学的“主
体”,而且自身还有沦为“彻底的唯我论”的危险;从此在的“虚无结构”(时间
性)出发来破解“超越”之谜,仍难免失足于形而上学的泥潭。基本存在论依然囿
于“现代主义”哲学范畴内,停留在哲学的“后唯心主义阶段”。就语言问题而言,
前期海氏提出一种生存论存在论的语言观,固然有着明显的反逻辑主义的思想倾向,
但从中也还透露出其前期...
本书深入追踪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特别对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作了一种类似于
“体系化”的清理和重构,借此来澄清海德格尔的思想主题--“语言与存在”,
并揭示海氏超越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思想努力的深层意蕴。
本书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着眼于思想“转向”问题,本书对海德格尔的基本存在论作了批判性讨论
(第一章)。作者认为,前期海氏的基本存在论还不足以构成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彻
底反叛。凭借与世界源始合一的“此在”,基本存在论不但反不了形而上学的“主
体”,而且自身还有沦为“彻底的唯我论”的危险;从此在的“虚无结构”(时间
性)出发来破解“超越”之谜,仍难免失足于形而上学的泥潭。基本存在论依然囿
于“现代主义”哲学范畴内,停留在哲学的“后唯心主义阶段”。就语言问题而言,
前期海氏提出一种生存论存在论的语言观,固然有着明显的反逻辑主义的思想倾向,
但从中也还透露出其前期思想的内在局限性。
二、本书第二章专题论述了海德格尔的早期希腊之思以及海氏的“存在历史”
观。作者认为,“转向”中的海德格尔先行“返回步伐”,即返回到早期希腊思想。
海氏借此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存在历史”观,在他看来,早期希腊思想乃是“存在
历史”的“第一开端”,之后就是思想隐失的形而上学时代;而形而上学在现时代
已进入其终结阶段了,思想的“另一开端”正在启发之中。根本的“转向”乃是“
存在历史”的“转向”。“转向”实即“返回”。在思想之“开端”处才有原初的
存在之思--阿那克西曼德的“用”(Chreon)、赫拉克得物的“逻各斯”(Logos)和
巴门尼德的“命运”(Moira)等。开端性的存在思想借“基本词语”道出自身--
“涌现”(Physis)、“解蔽”(Aletheia)和“聚集”(Logos)等。在“返回步伐”中,
海德格尔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词源学语言分析方法,,并初步构成 了其“语言--存
在”思想的大体轮廓。
三、本书根据思想的实情,大体上把海德格尔30-40年代关于艺术和诗的沉思
归纳为Aletheia之论(第三章),把海德格尔50年代关于物和词的思考归纳为Logos
之论(第四章)。作者认为,海德格尔是借Aletheia(解蔽)和Logos(聚集)来思
存在本身的“显-隐”或“澄明-遮蔽”之两重性。Aletheia和Logos标征着存在本
身的一体运作,但两者各有所重,Aletheia重于“隐->显”,Logos重于“显->
隐”。海氏之论诗和艺术就是一种开端性的“解蔽”。海氏之论物与词,实即思存在
本身的“聚集”(隐、合),思“一切是一”。海氏的Aletheia之思和Logos之思充
分突出了“语言”主题,存在之“显-隐”二重性也是语言之“显-隐”二重性。
语言是存在之家。语言既是Aletheia即“解蔽”之发生,又是Logos即“遮蔽”(聚
集)之运作。
四、本书第五章对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中心词语Ereignis(大道)和Sage(
道说)作了尝试性的译解和专门的讨论,借此挑明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的目标和
宗旨。本文认为,“大道”是后期海氏超越形而上学及其概念方式的运思努力的
集中体现。“大道”的非形而上学特性在于:“大道”高于“有”、“无”,集
Aletheis和Logos 于一体;“大道”是不可说的神秘的“隐匿”,是一个非中心
的“遮蔽中心”;“大道”居有人,人在“大道”中应合“道说”。而所谓“道
说”,乃是海德格尔在非形而上学意义上所思的语言,它是“大道”的运行和展
开,是寂然无声的神秘的“大音”。人应合于“道说”才有“人言”。本真的“
人言”有两种方式--诗与思。诗是解蔽、创造,思是聚集、保护,两者分别应
合于“道说”(“大道之说”)的“两重性”,亦即“Aletheia-Logos”之“两
重性”。
五、通过具体的诠证研究,本书力图指明,后期海德格尔的“大道”明显有
汉语思想中的“道”的一些烙印。汉语的“道”、“道说”和“道路”等含义被
海德格尔采纳在Ereignis中了。“大道”即“道说”(Sage),即“道路”(
Weg )。作者认为,海德格尔在超越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艰苦努力中,体会到了
东方思想的一些魅力,但并不见得就乞灵于东方思想了;毋宁说,海氏的思想已
经超越“种族中心主义”,在“语言-思想”的维面上开启出一道世界性的眼光。
六、本书对后期海德格尔的语文思想作了具体的分析和系统的探讨,揭示出
海氏的神秘的语言之思的底蕴及其思想渊源。本书认为,“两重性”或“亲密的
区分”乃是后期海氏思想的奥秘所在。“解蔽-聚集”,“澄明-遮蔽”,“在
场-不在场”,“人言-道说”,“可说-不可说”,都表现为一种神秘的“二
重性”(Zwiefalt)。“两重性”实即“大道”(存在)本身,也是“道说”(
语言)本身。人归属于“两重性”,应合于“二重性”。“诗”和“思”在神秘
的“两重性”界面上实现着“道说-人言”即“不可说-可说”的“生成转换”。
因此,“二重性”说是语言发生之源。而诗人和思者的天命,即在 于突入这一
“二重性”的转换界面:说不可说之神秘。
说不可说之神秘--此乃后期海德格尔的玄奥运思的宏旨要义,亦标征着海
德格尔重解人类语言(文化)生成之谜的不懈努力。
说不可说之神秘的创作者
· · · · · ·
-
孙周兴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孙周兴,男,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浙江大学哲学系兼职博导。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西方诗学,尤以德国哲学和现象学为重点。著有《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1994年)、《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2001年)等;译有《哲学的改造》、《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尼采》等;编有《海德格尔选集》(两卷本)、《世界现象学》等。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这个带定冠词的“词”(das Wort)寓指什么?若理解为德意志民族的高贵精神不会离谱……诗人暗示,德意志民族的高贵精神有如“一颗柔美的珍珠”,它一旦“破碎”,德意志帝国便一无所是。珍珠丢失,尚可复得,一旦破碎,永不复得。诗人的歌唱明显带有现实关切,因为魏玛宪法的德意志共和国仍然沿用Reich(帝国)个习传名称,无异于自欺欺人。德意志正在变得庸俗不堪,作为一个国家,德意志不能没有高贵的精神品质。格奥尔格手上的那颗"柔美的珍珠",就是高贵的德意志精神品质本身。在“新帝国”的大众民主处境中,诗人极为忧心,这颗“柔美的珍珠”不是丢失,而是彻底“破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节 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 -
由隐入显:“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Kein Ding sei, wo das Wort gebricht.) 由显入隐:“词语崩解处,一个存在出现。”(Ein "ist" ergibt sich, wo das Wort zerbricht.)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节 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说不可说之神秘"的人也喜欢 · · · · · ·
说不可说之神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Ereignis“之”思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现象学资料辑集(ing) (歧木零)
- 海德格尔出版书籍总汇 (形而上学)
- 海德格尔 (铅笔刀客三分部)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岊湬的书柜(4) (岊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说不可说之神秘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已注销 2016-11-06 10:46:31
真的觉得比禅门不知差了多远,但那在下的动作比顶峰的空要好很多阿
0 有用 凌波 2019-10-14 11:29:31
孙周兴的博士论文,到了要还书的时候才拿过来读,去年的这个时间我也在读海德格尔早期,而今天读了孙老师的解读,才常读常新地理解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核心问题的出发点,最近读康德和W. 也是这样,过了这么长时间了,才真正理解他们问的到底是什么。本书的后半部分还没读完,读过再来补评。总之,最近看的这些书,迫不及待让我去读到《同一与差异》和Deleuze的《差异与重复》,希望能搞懂困扰的问题。
0 有用 绵宁 2021-01-09 13:54:01
很好很好,算是《哲学论稿》的二手吧……
0 有用 独自退场 2014-12-04 10:38:00
人三十岁就写出这样的书了。。
0 有用 梦野久作 2018-11-04 17:14:47
the best!!!我们应该,为什么应该?我们倾向,凭什么是我们,我倾向于我们,为什么是我?我不是我,在一切中,什么一切?在悟中,悟着。在聚合中,聚合着。在显隐中,在显又隐。。。。。。
1 有用 里昂的浪🌊 2021-10-30 22:16:47
孙周兴博论初版
0 有用 Lumen404 2021-05-06 23:42:53
圆美,流转,分寸,周全。隐去执笔者之喉嗓,呈现言说的体贴。具有学术写作的好品质。前半部分的娓娓道来,清晰而富有美感。不过,恰恰是对后期Ereignis部分的阐说,力道稍欠,语言显出疲态。
0 有用 瞿鹊子 2021-04-04 14:14:59
第一本从头到尾读完的电子版学术书
0 有用 _nemesis 2021-03-17 18:56:01
老海反形而上学的外衣下是一幅基督教神秘主义的面孔,但也已经成为“思想了”。真正的思想可以这样无言与无为,但必须要成为一颗种子,开显出“哲学”言说与作为的场所。他自己的思想最后走向了神秘,神秘是种子,而非最终据守者,这颗种子在一批哲学家那里结成了延异、差异、事件等等。要么领悟老海自己的思想,要么像老海一样运思,运思没有界限和门槛。或许这颗种子还能继续生产,那就要靠无限的运思来继续迷路了。
0 有用 无 2021-02-23 15:42:47
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