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55周年增订本
原作名: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译者: 何道宽
出版年: 2019-4
页数: 595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4774499
内容简介 · · · · · ·
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
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理解媒介,终究是为了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在震荡与革新中找寻自身的生存之道。
作者简介 · · · · · ·
马歇尔·麦克卢汉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传播学奠基人,比肩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的划时代思想家。《理解媒介》是他的代表作,“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和热媒介”、“媒介即讯息”等观点影响了无数研究者和创业家。麦克卢汉成功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连线》杂志在创刊号上尊其为“先知”。其他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谷登堡星汉》、《媒介定律》等。
译者何道宽,传播学家与翻译家,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从事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三十余年,尤其致力于译介和传播麦克卢汉的著作,1988年首次将《理解媒介》译入国内。译作超过四十种,销量逾百万册,主要包括《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精粹》、《麦克卢汉书简》、《帝国与传播》、《裸猿》三部曲、《中世纪的秋天》等。
目录 · · · · · ·
增订评注本序 特伦斯·戈登
第一部
作者第一版序
作者第二版序
一 媒介即讯息
二 热媒介和冷媒介
三 过热媒介的逆转
四 小玩意爱好者:麻木性自恋
五 杂交能量:危险的关系
六 作为转换器的媒介
七 挑战与崩溃:创造力的报应
第二部
八 口语词:邪恶之花?
九 书面词:以眼睛代替耳朵
十 道路与纸路
十一 数字:集群的侧面像
十二 服装:延伸的肌肤
十三 住宅:新的外貌和新的观念
十四 货币:穷人的信用卡
十五 时钟:时间的气味
十六 印刷术:如何理解它?
十七 滑稽漫画:《疯狂》漫画通向电视图像
十八 印刷词:民族主义的建筑师
十九 轮子、自行车和飞机
二十 照片:没有围墙的妓院
二十一 报纸:靠透露消息的政治
二十二 汽车:机器新娘
二十三 广告:使消费者神魂颠倒
二十四 游戏:人的延伸
二十五 电报:社会激素
二十六 打字机:进入钢铁奇想的时代
二十七 电话:是发声的铜器还是丁零作响的符号?
二十八 唱机:使国民胸腔缩小的玩具
二十九 电影:拷贝盘上的世界
三十 广播电台:部落鼓
三十一 电视:羞怯的巨人
三十二 武器:图像之战
三十三 自动化:学会生存
附录一 理解新媒介研究项目报告书
编者前言
赖尔森媒介实验
理解新媒介教学大纲:大纲样本
编者后记:将《报告书》改写为《理解媒介》
附录二 评论界对《理解媒介》的批评
关键词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麦克卢汉著作一览
译者手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信息是关键的商品,而实物只不过是信息运动的偶然形态。信息成为电力时代基本的经济商品,信息时代的早期阶段被广告和娱乐方式遮掩得若明若暗、模糊不清,广告和娱乐方式使人看错了路子。广告客户付钱在报刊上买版面,在电台和电视上买时间。换言之,他用钱买到了一部分读者、听众和收视者。 广告也是新闻。广告的错误在于,他们总是报告好消息。为了使效果保持平衡兜售好消息,就需要许多坏消息。……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报忧的消息。作为新闻,水灾、火灾和其他公共灾害的新闻价值超过任何个人的恐怖或罪恶。相比而言,广告必须要高声嚷嚷,宣示它给人愉快的信息,以抗衡恶事传千里的渗透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0页 -
因为对理性的人来说,在新的物质形态中看见或认出自己的经验,是一种无需代价的生活雅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6 条 )



试图读懂 “没有围墙的妓院”
-
书面文化造就的人,较之普通的部落和口头文化社会所造就的人,要简单得多。因为被割裂的人所创造的是性质同一的西方世界。相反,组成口头文化社会的人,却不是由专门技术或鲜明标志区别开来的,而是由其独特的情绪混合体来识别的。重口头文化者,其内心世界的情绪错综复杂。
2021-12-15 22:11:36 1人喜欢
-
没有文字的民族弄不懂透视为何物,亦不懂光线强弱所造成的距落远近效果,而我们设想,它们是人与生俱来的装备。偏重文字的人认为因果关系是序列关系,仿佛是一物靠另一物的力量推着前进。没有文字的民族对这种“有效的”因果关系极少发生兴趣,但是他们迷恋产生神奇效果的隐廠形式。无文字的文化和非视觉型的文化对事物感兴趣的原因是内在的原因,而不是外在的原因。
2022-06-25 13:59:00
-
也许这种说法并不非常矛盾:当一种媒介变成深刻体验中的手段时,原有那些“古典”和“流行”、“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分类范畴再也行不通。在电视上看一台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的手术的经验,是塞不进上述任何一种范畴的。密纹唱片、高保真音响和立体声来临以后,深人参与音乐体验的态度也应运而生。人人都抛弃了不敢品尝精英文化的约束,态度严肃的人也抛弃了对通俗音乐和文化的厌恶。任何深入参与进去的东西,都取得了和...
2022-06-25 13:48:11
也许这种说法并不非常矛盾:当一种媒介变成深刻体验中的手段时,原有那些“古典”和“流行”、“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分类范畴再也行不通。在电视上看一台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的手术的经验,是塞不进上述任何一种范畴的。密纹唱片、高保真音响和立体声来临以后,深人参与音乐体验的态度也应运而生。人人都抛弃了不敢品尝精英文化的约束,态度严肃的人也抛弃了对通俗音乐和文化的厌恶。任何深入参与进去的东西,都取得了和最重要的问题一样的重要性。因为“深入”意味着“相互联系”,而不是“相互分离”。深入意味着洞察力而不是观点,而洞察力又是一种正在展开的精神介入,它使事情的内容退居十分次要的地位。意识本身是完全不依赖内容的一种涵盖面广泛的过程。意识本身并不要求以意识到任何具体的东西为前提。 就爵士乐而言,密纹唱片带来了许多变化,比如对“真正美妙的投入”的崇拜就是一种变化,因为唱片的单面放送时间大大增加以后,爵士乐队可以真正实现各种乐器之间长时间的“闲聊(casual chat)。20世纪20年代储存的乐曲又复活了,而且由于有了这一新的手段,昔日的乐曲还被赋予了新的深度和复杂程度。不过,录音机和密纹唱片的结合才使古典音乐的宝藏发生了革命。正如磁带意味着重新学习口语而不是书面语一样,录音机引进了许多世纪和许多国家的整个音乐文化。过去,人们的选择范围狭窄,仅限于一些时期和作曲家;现在,录音机与密纹唱片的结合,给我们提供了完美的音乐范围,这就使16世纪的音乐和19世纪的音乐一样可以为人享受,使中国民歌和匈牙利民歌一样容易欣赏了。 有关唱机的技术事件可以简述如下: 电报将文字转换成声音,这一事实与电话和唱机的起源直接相关。由于电报问世,剩下的围墙唯有口语的围墙,而口语的围墙又很容易被唱机、电影和传真照片越过。文字的电化形式跨人非视觉的、听觉的空间,这一跨越与接踵而至的电话、电台和电视跨进上述空间一样,几乎是同样巨大的跃进。 电话:没有围墙的言语。 唱机:没有围墙的音乐厅。 电光:没有围墙的空间。 电影、电台和电视:没有围墙的教育。 引自 二十八 唱机:使国民胸腔缩小的玩具 回应 2022-06-25 13:48:11 -
帕金森发现,任何企业和官僚结构都有其自身独立的运转机制,这一机制与它“所要完成的工作”无关。人员的数量与“工作的质量毫无关系”。在任何既定的结构中,人员累积的速率与完成的工作没有关系,而是与员工内部的人际交流有关。(换言之,媒介即讯息。)用数学语言表述,帕金森定律就是:每年办公室人员的递增率在5.17%和6.56%之间,“无论所要完成的工作(如果有工作的话) 量有何变化。 。
2022-06-25 12:39:45
-
没有文字的民族弄不懂透视为何物,亦不懂光线强弱所造成的距落远近效果,而我们设想,它们是人与生俱来的装备。偏重文字的人认为因果关系是序列关系,仿佛是一物靠另一物的力量推着前进。没有文字的民族对这种“有效的”因果关系极少发生兴趣,但是他们迷恋产生神奇效果的隐廠形式。无文字的文化和非视觉型的文化对事物感兴趣的原因是内在的原因,而不是外在的原因。
2022-06-25 13:59:00
-
也许这种说法并不非常矛盾:当一种媒介变成深刻体验中的手段时,原有那些“古典”和“流行”、“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分类范畴再也行不通。在电视上看一台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的手术的经验,是塞不进上述任何一种范畴的。密纹唱片、高保真音响和立体声来临以后,深人参与音乐体验的态度也应运而生。人人都抛弃了不敢品尝精英文化的约束,态度严肃的人也抛弃了对通俗音乐和文化的厌恶。任何深入参与进去的东西,都取得了和...
2022-06-25 13:48:11
也许这种说法并不非常矛盾:当一种媒介变成深刻体验中的手段时,原有那些“古典”和“流行”、“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分类范畴再也行不通。在电视上看一台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的手术的经验,是塞不进上述任何一种范畴的。密纹唱片、高保真音响和立体声来临以后,深人参与音乐体验的态度也应运而生。人人都抛弃了不敢品尝精英文化的约束,态度严肃的人也抛弃了对通俗音乐和文化的厌恶。任何深入参与进去的东西,都取得了和最重要的问题一样的重要性。因为“深入”意味着“相互联系”,而不是“相互分离”。深入意味着洞察力而不是观点,而洞察力又是一种正在展开的精神介入,它使事情的内容退居十分次要的地位。意识本身是完全不依赖内容的一种涵盖面广泛的过程。意识本身并不要求以意识到任何具体的东西为前提。 就爵士乐而言,密纹唱片带来了许多变化,比如对“真正美妙的投入”的崇拜就是一种变化,因为唱片的单面放送时间大大增加以后,爵士乐队可以真正实现各种乐器之间长时间的“闲聊(casual chat)。20世纪20年代储存的乐曲又复活了,而且由于有了这一新的手段,昔日的乐曲还被赋予了新的深度和复杂程度。不过,录音机和密纹唱片的结合才使古典音乐的宝藏发生了革命。正如磁带意味着重新学习口语而不是书面语一样,录音机引进了许多世纪和许多国家的整个音乐文化。过去,人们的选择范围狭窄,仅限于一些时期和作曲家;现在,录音机与密纹唱片的结合,给我们提供了完美的音乐范围,这就使16世纪的音乐和19世纪的音乐一样可以为人享受,使中国民歌和匈牙利民歌一样容易欣赏了。 有关唱机的技术事件可以简述如下: 电报将文字转换成声音,这一事实与电话和唱机的起源直接相关。由于电报问世,剩下的围墙唯有口语的围墙,而口语的围墙又很容易被唱机、电影和传真照片越过。文字的电化形式跨人非视觉的、听觉的空间,这一跨越与接踵而至的电话、电台和电视跨进上述空间一样,几乎是同样巨大的跃进。 电话:没有围墙的言语。 唱机:没有围墙的音乐厅。 电光:没有围墙的空间。 电影、电台和电视:没有围墙的教育。 引自 二十八 唱机:使国民胸腔缩小的玩具 回应 2022-06-25 13:48:11 -
帕金森发现,任何企业和官僚结构都有其自身独立的运转机制,这一机制与它“所要完成的工作”无关。人员的数量与“工作的质量毫无关系”。在任何既定的结构中,人员累积的速率与完成的工作没有关系,而是与员工内部的人际交流有关。(换言之,媒介即讯息。)用数学语言表述,帕金森定律就是:每年办公室人员的递增率在5.17%和6.56%之间,“无论所要完成的工作(如果有工作的话) 量有何变化。 。
2022-06-25 12:39:45
-
没有文字的民族弄不懂透视为何物,亦不懂光线强弱所造成的距落远近效果,而我们设想,它们是人与生俱来的装备。偏重文字的人认为因果关系是序列关系,仿佛是一物靠另一物的力量推着前进。没有文字的民族对这种“有效的”因果关系极少发生兴趣,但是他们迷恋产生神奇效果的隐廠形式。无文字的文化和非视觉型的文化对事物感兴趣的原因是内在的原因,而不是外在的原因。
2022-06-25 13:59:00
-
也许这种说法并不非常矛盾:当一种媒介变成深刻体验中的手段时,原有那些“古典”和“流行”、“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分类范畴再也行不通。在电视上看一台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的手术的经验,是塞不进上述任何一种范畴的。密纹唱片、高保真音响和立体声来临以后,深人参与音乐体验的态度也应运而生。人人都抛弃了不敢品尝精英文化的约束,态度严肃的人也抛弃了对通俗音乐和文化的厌恶。任何深入参与进去的东西,都取得了和...
2022-06-25 13:48:11
也许这种说法并不非常矛盾:当一种媒介变成深刻体验中的手段时,原有那些“古典”和“流行”、“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分类范畴再也行不通。在电视上看一台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的手术的经验,是塞不进上述任何一种范畴的。密纹唱片、高保真音响和立体声来临以后,深人参与音乐体验的态度也应运而生。人人都抛弃了不敢品尝精英文化的约束,态度严肃的人也抛弃了对通俗音乐和文化的厌恶。任何深入参与进去的东西,都取得了和最重要的问题一样的重要性。因为“深入”意味着“相互联系”,而不是“相互分离”。深入意味着洞察力而不是观点,而洞察力又是一种正在展开的精神介入,它使事情的内容退居十分次要的地位。意识本身是完全不依赖内容的一种涵盖面广泛的过程。意识本身并不要求以意识到任何具体的东西为前提。 就爵士乐而言,密纹唱片带来了许多变化,比如对“真正美妙的投入”的崇拜就是一种变化,因为唱片的单面放送时间大大增加以后,爵士乐队可以真正实现各种乐器之间长时间的“闲聊(casual chat)。20世纪20年代储存的乐曲又复活了,而且由于有了这一新的手段,昔日的乐曲还被赋予了新的深度和复杂程度。不过,录音机和密纹唱片的结合才使古典音乐的宝藏发生了革命。正如磁带意味着重新学习口语而不是书面语一样,录音机引进了许多世纪和许多国家的整个音乐文化。过去,人们的选择范围狭窄,仅限于一些时期和作曲家;现在,录音机与密纹唱片的结合,给我们提供了完美的音乐范围,这就使16世纪的音乐和19世纪的音乐一样可以为人享受,使中国民歌和匈牙利民歌一样容易欣赏了。 有关唱机的技术事件可以简述如下: 电报将文字转换成声音,这一事实与电话和唱机的起源直接相关。由于电报问世,剩下的围墙唯有口语的围墙,而口语的围墙又很容易被唱机、电影和传真照片越过。文字的电化形式跨人非视觉的、听觉的空间,这一跨越与接踵而至的电话、电台和电视跨进上述空间一样,几乎是同样巨大的跃进。 电话:没有围墙的言语。 唱机:没有围墙的音乐厅。 电光:没有围墙的空间。 电影、电台和电视:没有围墙的教育。 引自 二十八 唱机:使国民胸腔缩小的玩具 回应 2022-06-25 13:48:11 -
帕金森发现,任何企业和官僚结构都有其自身独立的运转机制,这一机制与它“所要完成的工作”无关。人员的数量与“工作的质量毫无关系”。在任何既定的结构中,人员累积的速率与完成的工作没有关系,而是与员工内部的人际交流有关。(换言之,媒介即讯息。)用数学语言表述,帕金森定律就是:每年办公室人员的递增率在5.17%和6.56%之间,“无论所要完成的工作(如果有工作的话) 量有何变化。 。
2022-06-25 12:39:45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限时抢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译林出版社 (2011)8.7分 2453人读过
-
Signet (1969)8.5分 11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0)8.5分 2189人读过
-
Routledge (2001)8.9分 7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 好奇心日报的推荐书单2019 (Dao里个Dao)
- 已买未读 (黑貓十一)
- 译林·人文社科出品 (Mandelstam)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哆啦大胖 2019-05-21 02:01:26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媒介就是信息。在作者眼中,对于人类历史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传播内容,而是作为传工具和渠道的媒介本身,这些媒介改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法,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重新塑造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感受,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这里的媒介包括所有能够延伸人的身体和感官的工具、技术和活动。媒介是人体功能的延伸。作者从心理学“自我截除”的概念,讲述了媒介就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来源...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媒介就是信息。在作者眼中,对于人类历史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传播内容,而是作为传工具和渠道的媒介本身,这些媒介改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法,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重新塑造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感受,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这里的媒介包括所有能够延伸人的身体和感官的工具、技术和活动。媒介是人体功能的延伸。作者从心理学“自我截除”的概念,讲述了媒介就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来源,人们的发明和各种媒介,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使中枢神经系统达到一种平衡。同时,作者的前瞻性观点:他不仅预测到地球村的出现,还对人工智能以及知识经济做出了构想。作者通过信息本身的清晰程度,以及信息接受者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 (展开)
53 有用 Bill 2019-08-16 21:43:45
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几乎所有的传播学书籍都会提到它著名的三个观点:媒介即讯息,冷媒介与热媒介,媒介-人的延伸。而对它的评论同样极端:认同它的把他当做阿波罗的神谕,不认同他的就能把他看作是小区门口老大爷的胡扯。 依我看来,此书的内容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书籍本身。(可能有些矛盾,但就是这样),不断的隐喻式的举例并非是为了说明观点,而是给印刷书籍这种冷媒介加温,烘托一种氛围,让读者的头脑承受非线性,不连... 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几乎所有的传播学书籍都会提到它著名的三个观点:媒介即讯息,冷媒介与热媒介,媒介-人的延伸。而对它的评论同样极端:认同它的把他当做阿波罗的神谕,不认同他的就能把他看作是小区门口老大爷的胡扯。 依我看来,此书的内容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书籍本身。(可能有些矛盾,但就是这样),不断的隐喻式的举例并非是为了说明观点,而是给印刷书籍这种冷媒介加温,烘托一种氛围,让读者的头脑承受非线性,不连续信息的狂轰乱炸。读者仿佛坐上一千零一一夜的飞毯,上一秒也许还在文艺复兴的透视画面前,下一秒就到了电视机前观看尼克松和肯尼迪的选举辩论。如果说其他书是4维空间的反映,那么这本书就是5维空间的写照,时间,逻辑,线性本身在书本并不重要。这就是他妈的电子革命,而这本书就来自真正的电子时代。 (展开)
0 有用 BCD 2022-04-02 21:20:45
看不懂
2 有用 吃电影的番茄 2019-12-02 05:49:47
卖鹿晗是艺术家!
1 有用 颦儿 2020-08-10 15:31:29
一本开阔眼界、一本构建底层思考的书
0 有用 ♻️ 2022-06-23 22:31:59
牛逼但是太神叨,弃😢
0 有用 小小的鹌鹑 2022-06-17 19:04:00
值得一读,能让人明白很多东西。 在信息时代,如果能理解并用好媒介,对自己有就太有用了。
0 有用 吧唧 2022-06-16 13:33:38
一本本科就应该读的书,一直拖到了硕士阶段,但说实在的,以前没浪费那个时间去读是对的,行文过于杂糅,混乱,含混不堪,跟我写的烂鸡巴论文一样不是给人看的 @2021-12-28 17:27:07
0 有用 大土豆和胡萝卜 2022-06-16 00:07:17
重塑三观,他的理论可以像加热的小刀,切开很多原来难以理解的的领域,但力度和切开黄油一样容易。从人类的开始,直至消逝如尘埃。我们很多历史的与现在的琐屑,都可以用麦克卢汉的放大镜观察的细致入微,那些冠冕堂皇背后的污垢无所遁行。人类在他透视下,思想的细胞也分毫毕现。我会不断重读经典,他可比肩任何古圣先贤。
0 有用 lqbzyyy 2022-06-14 22:19:14
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