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的创作者
· · · · · ·
-
李甦平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大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一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工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中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大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一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工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中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中国的冲击》等,曾主编出版了《中国思想文化事典》《在亚洲思考》(七卷),翻译有中国宋代佛教典籍《碧岩录》和王阳明《传习录》等。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
译者序
第一编
第1章 考察“近代中国”的视点
第2章 重新认识中国的近代
第3章 “封建”与近代之中国
第4章 天下与国家 生民与国民
第二编
第5章 研究中国的方法
第6章 津田支那学与未来的中国学
第7章 法国支那学与日本汉学和中国哲学
第8章 写在“儒教复兴”之际
第三编
第9章 近代中国形象没有歪曲吗?――洋务和民权
及中体西用和儒教
第10章 反“洋务”的一个实例――关于刘锡鸿
附:沟口雄三教授著作目录
· · · · · · (收起)
喜欢读"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 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 8.1
- 国学与汉学 7.6
- 中国的思想 7.4
- 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 8.5
- 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 8.6
- 解读宪法 7.6
- 域外中国学十论 7.6
- 傅秉常日记 7.7
-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 7.4
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用日语喊了一嗓子:论从史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中国为方法,就是以世界为目的。” 这是沟口雄三对日本的中国学研究者的建议。 日本的中国学研究,在近代,已经从自我中心式的“没有中国的中国学”转变到了以中国为“目的”式的中国学。后者便是以世界为标准、为法则、为方法来研究中国,而所谓“世界”只不过是... (展开)以中国为方法,以世界为目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其实是沟口雄三的文章合集,一共有十篇,都围绕着“作为方法的中国”为主题来阐述,并集中在“中国近代”这个阶段。 在阐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之前,我想就作者的最后一篇文章——《一个反“洋务”派的记录——关于刘锡鸿》——表达下感想。 刘锡鸿没什么名气,他曾是光绪... (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的方法论
孙乐强| “两个结合”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 更多书评 1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9.1分 1163人读过
-
台北市:编译馆 (1999)8.4分 28人读过
-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89)暂无评分 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东亚文化圈 (乐浪公)
- 日本学者的明清史研究 (Pisces)
- 想你的时间我看书 (七)
- 中日 (junele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碎片保存委員會 2012-01-20 20:45:35
此譯本比臺灣國立編譯館出版的的林右崇譯本在語言流暢度上好多了。唯一不如後者的缺陷是,後者有作者後記(作於1989年),並附上兩個譯名附錄(一個論著名,一個專有名詞)。
0 有用 月已馳兮 2011-04-26 00:23:54
关于“近代中国”的部分很有意思
0 有用 墨绪 2011-11-20 10:22:17
學術性太強。書名的部份至多占四分之一,其餘是溝口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內容。
0 有用 刘元旦 2010-07-21 17:23:38
一本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论...看不懂,咳
0 有用 [不注销]三十五 2019-05-18 12:04:10
《作为方法的中国》内容一样 但是译者不同
0 有用 111 2024-06-08 09:11:56 河南
来自钱书,可能是我的愚昧,我发现这种思想史或者说思想哲学?总是注释少而多评价性话语,总是感觉作者凭借自己感觉下一种定论,但是没有告诉读者这种定论或者是认识是他从何处得来?比如作者说改开之后中国对自身历史与未来走向的认识严重影响到了日本对中国“革命”的认识,这个就没有给出例子或者是注释,这种认识到底是从何处来的?影响巨大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当然这些疑问可能是因为我的愚昧无知,书是特别好的书
0 有用 丸山新町37号 2023-10-11 10:17:42 北京
这是《方法としての中国》的第一个中译本。虽然已有新译本(见孙歌老师主编的沟口雄三著作集),但此书在当时的汉语学术界很有新意。现在读来还有学习必要。2种译本的书名译法不同,让人误以为是不同的书。当时这个日文书名很费解。
0 有用 黑马 2020-11-26 15:36:42
很有趣,特别是近代中国史的部分,即使是从科普上来说,也瓦解了许多教科书中的壁垒,方法论上更是有世界眼光。可惜它不能再版了,何至于阉割至此。
0 有用 [不注销]三十五 2019-05-18 12:04:10
《作为方法的中国》内容一样 但是译者不同
0 有用 ポップコーン 2015-04-27 00:06:07
“五伦以无媒介方式向大同主义扩散”,关于津田学派的称赞惊呆我,没有中国的中国学,中国基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