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电影批评》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种。作者从具体电影的批评方法入手来进行《电影批评》写作,具有文学案例研究的方式。在进入具体的文本分析之前,《电影批评》作者先简洁而概要的介绍这一种批评理论的大致情况,比如批评对象、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等等,然后再进入到对具体电影文本的解读和分析,这样学生可以非常细致的了解怎样进行电影批评。
电影批评的创作者
· · · · · ·
-
戴锦华 作者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章 电影的视听语言与叙事分析:《小鞋子》
第一节 电影语言与叙事组合段理论
第二节 伊朗电影与《小鞋子》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 叙事·表意·修辞
第二章 电影作者论与文本细读:《蓝色》
· · · · · · (更多)
第一章 电影的视听语言与叙事分析:《小鞋子》
第一节 电影语言与叙事组合段理论
第二节 伊朗电影与《小鞋子》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 叙事·表意·修辞
第二章 电影作者论与文本细读:《蓝色》
· · · · · · (更多)
前言
第一章 电影的视听语言与叙事分析:《小鞋子》
第一节 电影语言与叙事组合段理论
第二节 伊朗电影与《小鞋子》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 叙事·表意·修辞
第二章 电影作者论与文本细读:《蓝色》
第一节 “电影作者论”及其矛盾
第二节 电影作者:基耶斯洛夫斯基
第三节 《蓝色》:主题与色彩第四节 生命与死亡的变奏
第三章 叙事学理论与世俗神话:《第五元素》
第一节 叙事学的基本分析类型
第二节 叙事范式与批评实践
第三节 类型的变奏与类型的意义
第四章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与银幕之梦:《香草天空》
第一节 梦·释梦与电影
第二节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电影理论
第三节 《香草天空》与梦的套层结构
第四节 男性的噩梦与成长故事
第五章 精神分析的视野与现代人的自我寓言:《情书》
第一节 “镜像”理论与第二电影符号学
第二节 爱情故事或自我寓言
第三节 记忆的葬埋与钩沉第四节 结局与结语
第六章 意识形态批语:《阿甘正传》
第一节 意识形态·政治·社会
第二节 《阿甘正传》:成功而及时的神话
第三节 重写的历史与讲述神话的年代
第七章 第三世界寓言与荒诞诗行:《黑夜》
第一节 “第三世界理论”的前提
第二节 《黑板》的寓言
第三节 寓言的寓言
第八章 影片分析举隅Ⅰ:《人·鬼·精》
第一节 女性的主题
第二节 自抉与缺失
第三节 拯救的出演与失落
第九章 影片分析举隅Ⅱ:《霸王别姬》
第一节 历史写作
第二节 男人、女人与人生故事
第三节 暴力迷宫
· · · · · · (收起)
第一章 电影的视听语言与叙事分析:《小鞋子》
第一节 电影语言与叙事组合段理论
第二节 伊朗电影与《小鞋子》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 叙事·表意·修辞
第二章 电影作者论与文本细读:《蓝色》
第一节 “电影作者论”及其矛盾
第二节 电影作者:基耶斯洛夫斯基
第三节 《蓝色》:主题与色彩第四节 生命与死亡的变奏
第三章 叙事学理论与世俗神话:《第五元素》
第一节 叙事学的基本分析类型
第二节 叙事范式与批评实践
第三节 类型的变奏与类型的意义
第四章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与银幕之梦:《香草天空》
第一节 梦·释梦与电影
第二节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电影理论
第三节 《香草天空》与梦的套层结构
第四节 男性的噩梦与成长故事
第五章 精神分析的视野与现代人的自我寓言:《情书》
第一节 “镜像”理论与第二电影符号学
第二节 爱情故事或自我寓言
第三节 记忆的葬埋与钩沉第四节 结局与结语
第六章 意识形态批语:《阿甘正传》
第一节 意识形态·政治·社会
第二节 《阿甘正传》:成功而及时的神话
第三节 重写的历史与讲述神话的年代
第七章 第三世界寓言与荒诞诗行:《黑夜》
第一节 “第三世界理论”的前提
第二节 《黑板》的寓言
第三节 寓言的寓言
第八章 影片分析举隅Ⅰ:《人·鬼·精》
第一节 女性的主题
第二节 自抉与缺失
第三节 拯救的出演与失落
第九章 影片分析举隅Ⅱ:《霸王别姬》
第一节 历史写作
第二节 男人、女人与人生故事
第三节 暴力迷宫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无数次的试验表明,自然界中的动物大都会在第一次遭遇自己的镜像之时被迷惑住,误以为那是另外一个同类的生命。然而,他们认出那不过是自己的倒影时,便兴趣全无,即刻离去。[...]只有人类不同。也许可以说,在所谓情感动物、思想动物、语言动物之外,人类是某种镜恋动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镜像”理论,《情书》,安妮宝贝 -
(《情书》中的博子)她拒绝遗忘,也无法遗忘。这无疑是一份不能忘记的忠贞的爱情,但在精神分析的视野中,忘我的他恋,同时也是强烈的自恋。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人们坠入情网,感到自己深深地爱恋着对方的同时,人们也爱恋着恋爱中的自己和自己深切、沉醉的爱;同时,恋爱中人在爱人那里获得的正是某种终于完满的理想自我的镜像。就自恋而言,没有比恋人的目光更好的镜子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镜像”理论,《情书》,安妮宝贝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电影批评"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电影批评"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镜与世俗神话 8.6
-
- 昨日之岛 8.4
-
- 电影艺术(插图第8版) 9.0
-
- 电影是什么? 8.9
-
-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8.9
-
- 光影之痕 7.9
-
- 光影之隙 7.9
-
- 原初的激情 8.3
-
- 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 8.6
-
- 涉渡之舟 8.8
电影批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6 条 )


“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不是福柯说的
“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这句名言在中文互联网中常常被附会到福柯名下,今天在重读戴锦华老师的这本经典著作时终于发现了这一误会的来源。 《电影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 "在电影的意识形态批判中频频被引用、被借重的一句引言、...
(展开)


> 更多书评 56篇
论坛 · · · · · ·
电影怎么批评 | 来自妖妮大叔 | 7 回应 | 2023-10-20 00:42:05 |
戴锦华|文化反抗运动与人类的未来 | 来自希庇亚 | 2021-11-20 23:12:30 | |
推荐 - 戴老师“电影批评课”的课件录音 | 来自旧居 | 35 回应 | 2021-08-30 21:44:2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8.9分 2455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8分 150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影迷的自我修养 (与电影有关的电子版图书) (易老邪)
- 豆瓣五星图书【电影】 (爱玛·包法利)
- 大三大四阅读部分 (倪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电影批评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初七 2021-06-04 17:54:15
《蓝》与《情书》的两篇太棒
23 有用 T3的小喇叭 2013-02-01 19:58:03
当年考研的时候奉为圣经,现在看看不过是一堆华丽辞藻堆砌的无用功而已,这或许是最讽刺的,或许我就是个浅薄无知的实用主义者吧。
8 有用 Sabrina 2006-10-01 20:37:26
在PKU混迹4年,没去听戴老师的课是我最大的遗憾之一
7 有用 🫀Psyche 2015-07-14 11:43:44
用一个星期上下班的时间把戴老师的论文都爽爽地撸了一遍,酸爽,特别特别喜欢讲作者电影的篇章、有关精神分析的篇章,还有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情书》的篇章。戴老师编写的教材不落窠臼且条理清晰。对于我们这种理论极其不扎实的半吊子有着极好的补短板和扫盲作用,推荐。
21 有用 欢乐分裂 2020-04-27 15:12:11
4.5;文字密实得窒息,来回反刍近一周,虽某些(涉及政治/女性)议点或有商榷处,整体非常值得一读,盛赞思路清爽的写作框架和扎实优美的文字功底,深悔当年写论文时这样的好文读太少。选取九部知名影片(选取标准与其结合的理论模型匹配),先就理论层面解读、普及、阐述,然后结合影片进行文本分析、演绎、推断,既有影史普泛性的概念,也相当圆熟自然地糅合比较文学、电影符号学、(后)结构主义、弗洛伊德/拉康精神分析、... 4.5;文字密实得窒息,来回反刍近一周,虽某些(涉及政治/女性)议点或有商榷处,整体非常值得一读,盛赞思路清爽的写作框架和扎实优美的文字功底,深悔当年写论文时这样的好文读太少。选取九部知名影片(选取标准与其结合的理论模型匹配),先就理论层面解读、普及、阐述,然后结合影片进行文本分析、演绎、推断,既有影史普泛性的概念,也相当圆熟自然地糅合比较文学、电影符号学、(后)结构主义、弗洛伊德/拉康精神分析、性别研究、现当代哲学/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同时自省而理性地适时阐明自身观点,有诸多启发意义。1、结构作者论——作品序列中存在的深层结构;2、释梦说提供电影文本分析的解读可能;3、镜像理论中主体的形成,凝视的功能;4、意识形态批判在电影中的表达途径;5、对《蓝色》《情书》的分析太好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