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加] 马歇尔·麦克卢汉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论人的延伸
原作名: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译者: 何道宽
出版年: 2019-4
页数: 595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4774499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论人的延伸
原作名: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译者: 何道宽
出版年: 2019-4
页数: 595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4774499
内容简介 · · · · · ·
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
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理解媒介,终究是为了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在震荡与革新中找寻自身的生存之道。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马歇尔·麦克卢汉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传播学奠基人,比肩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的划时代思想家。《理解媒介》是他的代表作,“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和热媒介”、“媒介即讯息”等观点影响了无数研究者和创业家。麦克卢汉成功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连线》杂志在创刊号上尊其为“先知”。其他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谷登堡星汉》、《媒介定律》等。
译者何道宽,传播学家与翻译家,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从事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三十余年,尤其致力于译介和传播麦克卢汉的著作,1988年首次将《理解媒介》译入国内。译作超过四十种,销量逾百万册,主要包括《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精粹》、《麦克卢汉书简》、《帝国与传播》、《裸猿》三部曲、《中世纪的秋天》等。
目录 · · · · · ·
理解麦克卢汉 胡泳
增订评注本序 特伦斯·戈登
第一部
作者第一版序
作者第二版序
一 媒介即讯息
二 热媒介和冷媒介
三 过热媒介的逆转
四 小玩意爱好者:麻木性自恋
五 杂交能量:危险的关系
六 作为转换器的媒介
七 挑战与崩溃:创造力的报应
第二部
八 口语词:邪恶之花?
九 书面词:以眼睛代替耳朵
十 道路与纸路
十一 数字:集群的侧面像
十二 服装:延伸的肌肤
十三 住宅:新的外貌和新的观念
十四 货币:穷人的信用卡
十五 时钟:时间的气味
十六 印刷术:如何理解它?
十七 滑稽漫画:《疯狂》漫画通向电视图像
十八 印刷词:民族主义的建筑师
十九 轮子、自行车和飞机
二十 照片:没有围墙的妓院
二十一 报纸:靠透露消息的政治
二十二 汽车:机器新娘
二十三 广告:使消费者神魂颠倒
二十四 游戏:人的延伸
二十五 电报:社会激素
二十六 打字机:进入钢铁奇想的时代
二十七 电话:是发声的铜器还是丁零作响的符号?
二十八 唱机:使国民胸腔缩小的玩具
二十九 电影:拷贝盘上的世界
三十 广播电台:部落鼓
三十一 电视:羞怯的巨人
三十二 武器:图像之战
三十三 自动化:学会生存
附录一 理解新媒介研究项目报告书
编者前言
赖尔森媒介实验
理解新媒介教学大纲:大纲样本
编者后记:将《报告书》改写为《理解媒介》
附录二 评论界对《理解媒介》的批评
关键词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麦克卢汉著作一览
译者手记
· · · · · · (收起)
增订评注本序 特伦斯·戈登
第一部
作者第一版序
作者第二版序
一 媒介即讯息
二 热媒介和冷媒介
三 过热媒介的逆转
四 小玩意爱好者:麻木性自恋
五 杂交能量:危险的关系
六 作为转换器的媒介
七 挑战与崩溃:创造力的报应
第二部
八 口语词:邪恶之花?
九 书面词:以眼睛代替耳朵
十 道路与纸路
十一 数字:集群的侧面像
十二 服装:延伸的肌肤
十三 住宅:新的外貌和新的观念
十四 货币:穷人的信用卡
十五 时钟:时间的气味
十六 印刷术:如何理解它?
十七 滑稽漫画:《疯狂》漫画通向电视图像
十八 印刷词:民族主义的建筑师
十九 轮子、自行车和飞机
二十 照片:没有围墙的妓院
二十一 报纸:靠透露消息的政治
二十二 汽车:机器新娘
二十三 广告:使消费者神魂颠倒
二十四 游戏:人的延伸
二十五 电报:社会激素
二十六 打字机:进入钢铁奇想的时代
二十七 电话:是发声的铜器还是丁零作响的符号?
二十八 唱机:使国民胸腔缩小的玩具
二十九 电影:拷贝盘上的世界
三十 广播电台:部落鼓
三十一 电视:羞怯的巨人
三十二 武器:图像之战
三十三 自动化:学会生存
附录一 理解新媒介研究项目报告书
编者前言
赖尔森媒介实验
理解新媒介教学大纲:大纲样本
编者后记:将《报告书》改写为《理解媒介》
附录二 评论界对《理解媒介》的批评
关键词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麦克卢汉著作一览
译者手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信息是关键的商品,而实物只不过是信息运动的偶然形态。信息成为电力时代基本的经济商品,信息时代的早期阶段被广告和娱乐方式遮掩得若明若暗、模糊不清,广告和娱乐方式使人看错了路子。广告客户付钱在报刊上买版面,在电台和电视上买时间。换言之,他用钱买到了一部分读者、听众和收视者。 广告也是新闻。广告的错误在于,他们总是报告好消息。为了使效果保持平衡兜售好消息,就需要许多坏消息。……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报忧的消息。作为新闻,水灾、火灾和其他公共灾害的新闻价值超过任何个人的恐怖或罪恶。相比而言,广告必须要高声嚷嚷,宣示它给人愉快的信息,以抗衡恶事传千里的渗透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0页 -
因为对理性的人来说,在新的物质形态中看见或认出自己的经验,是一种无需代价的生活雅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人也喜欢 · · · · ·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7 条 )



试图读懂 “没有围墙的妓院”
仅仅是自己阅读这一章的读书笔记……恳请指正…… ———————————————————————————— 他在本章多次提到 《时尚》杂志的例子: 例【1】在文章第二段,他提到这个例子以说明照片的渗透力以及显示事物相互关系的力量: 照相机无处不在的...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译林出版社 (2011)8.7分 2861人读过
-
Signet (1969)8.7分 12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0)8.5分 2276人读过
-
Routledge (2001)8.8分 8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好奇心日报的推荐书单2019 (Dao里个Dao)
- 已买未读 (黑貓十一)
- 译林·人文社科出品 (Mandelstam)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追逐繁星的兔子 2024-07-08 19:24:56 北京
大三为了申艺术研究生看的,现在回过头看,写的什么玩意,没一点帮助
2 有用 等候 2021-08-17 08:54:37
真尼玛难读,总结大概意思:1.世间万物皆媒介,都传递信息,甚至拉的屎也是信息,这还能延伸出你健康状况2.技术经济模式的创新不仅带来物理上的变化,也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3.虽然这本书是媒介传播的里程碑式作品,但写的并不好!
2 有用 无明 2019-07-07 14:30:22
只记住,媒介是人的延伸。
3 有用 流星飞绊 2024-02-26 21:39:27 辽宁
麦克卢汉的写作文风实在是让人不适应,往往观点还没论述完整就开始“引经据典”东拉西扯掉书袋,到头来三十多个章节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的部分感觉有点信息量。全书的核心观点无非就是媒介是通过技术对人(身体器官与神经思维)的延伸,让人能够到达更为广阔的领域,进行更为便捷的互动,这些都是媒介本身的发展所达成的结果,而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无关,抑或说媒介自身的特征才是传播的真正意义,因此“媒介即讯息”。全书能让人有些... 麦克卢汉的写作文风实在是让人不适应,往往观点还没论述完整就开始“引经据典”东拉西扯掉书袋,到头来三十多个章节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的部分感觉有点信息量。全书的核心观点无非就是媒介是通过技术对人(身体器官与神经思维)的延伸,让人能够到达更为广阔的领域,进行更为便捷的互动,这些都是媒介本身的发展所达成的结果,而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无关,抑或说媒介自身的特征才是传播的真正意义,因此“媒介即讯息”。全书能让人有些印象的一个是“冷热媒介”的概念,另外就是对书面词的论述,颇有萨皮尔-伍尔夫的论调。遗憾的是,虽然读的是55周年增订本,但里面的内容还是有些跟不上时代,如在今天电视是否应该被划为冷媒介,再比如书中几乎没有对今天极具颠覆性的互联网媒介进行分析,还是比较遗憾的。 (展开)
1 有用 法眼青山 2023-05-11 00:59:31 江苏
麦克卢汉是天才中的天才,理解媒介比娱乐至死吊一百倍,娱乐至死在他面前就是小学生。就是太难懂了,作者根本不按一般逻辑顺序写作,感觉读不懂了的中途硬撑着继续读下去,后面竟然越来越明白写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