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严耕望的治史三书
出版年: 2006-01-01
页数: 337
定价: 27.00
装帧: 大32开
丛书: 花生文库·大师谈学习系列
ISBN: 9787538276640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谈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恳切之作。
作者严耕望系钱穆弟子,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不骛声华,埋头治学,功夫扎实,成就卓著,乃真学者;
质朴真切,细致周到,阅历深厚,识见通达,为非常作。
不装腔作势,不故弄玄虚实,为和者四十年来潜心治学经验之现身说法,所谈的在在都是切身的甘苦,实在而具体,诚所谓金针度人也。
作者简介 · · · · · ·
严耕望(1916-1996),号归田,安徽桐城人。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文化研究所、新亚研究所研究员、教授。1970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秦汉—唐)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慎作概括性的结论。有才气、讲通识的学者,往往喜欢下概括性的结论,浅学之士也往往喜欢这样。概括性的结论,诚然最能动听,为一般人所欢迎,也能为一般人所盲目的接受,而发生很大的影响力。但史事只有相对的统一性,无绝对的统一性,下概括的结论极其困难,容易夸张,而很难真的正确,虽然能为一般人所喜爱所接受,但内行人未必能接受,这样概括性的结论就很难永远站得住脚。政治宣传、商业广告,只要骗得大多数人一时的迷惑,入其毂中,即是大成功,但学术工作不能如此,也不可能真正成功,这就是学术论著与政治宣传、商业广告最大不同之处。所以概括性的话最好少说,要说也只能说大体如上,意谓非全部如此。这是一个谨慎的史学家应采取的态度。不过有时为了强调你的观点,不免稍稍夸张一点,但自己绝对要有分寸,不可逞心笔之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求学不可大急。太急,不求利则求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怎样学历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怎样学历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怎样学历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 条 )


平实、公允、客观,最宝贵的是热忱

通识与考据:论社会科学知识的如何增长

以前看过但不记得了,今天看八卦的

一本期货研究员推荐的历史奇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两年前,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奇书。 为什么说是“奇书”? 因为这是一本期货研究员推荐的历史访谈。 期货研究员面带神秘之色:“这本书看似历史学问,其实是投资研究的秘籍。历史、宏观、期货,一通百通。” 什么书这么神奇?就是这本《治史三书》,是历史大家严耕望的研究... (展开)> 更多书评 50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了批,男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此为中国传统写作方法之一,即今所知,最早的纲目体可以说是经传……常行体写起来最方便,不须在文章体式上作特别安排;但若文章太长太繁,读起来就不方便……所以朱子就又就《通鉴》“增损隐括”,以为《通鉴纲目》,自云:“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是谓用大字书写严谨的提要是“纲”,用小字分注详备的是目“目”,故称纲目体……宾四师《国史大纲》亦颇应用,惟亦不严格。故此体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可谓绝不陌生。但...2012-03-31 13:35
此为中国传统写作方法之一,即今所知,最早的纲目体可以说是经传……常行体写起来最方便,不须在文章体式上作特别安排;但若文章太长太繁,读起来就不方便……所以朱子就又就《通鉴》“增损隐括”,以为《通鉴纲目》,自云:“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是谓用大字书写严谨的提要是“纲”,用小字分注详备的是目“目”,故称纲目体……宾四师《国史大纲》亦颇应用,惟亦不严格。故此体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可谓绝不陌生。但在西方,或许少用此体,近人一切模仿西方,遂绝少复用此体者。 其实此体大有长处,若写得好,纲文前后脉络通贯,为一篇极简练扼要的论文,而材料出处与作者说明以及冗长的反复论辩,皆可在低格目文中进行……如此则读者对于全部论著内容易于掌握,且省时间。近代论文动辄数万字,一部书动辄数十万字,读来十分吃力,正当用此体式,以救繁芜之弊……
回应 2012-03-31 13:35
-
了批,男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此为中国传统写作方法之一,即今所知,最早的纲目体可以说是经传……常行体写起来最方便,不须在文章体式上作特别安排;但若文章太长太繁,读起来就不方便……所以朱子就又就《通鉴》“增损隐括”,以为《通鉴纲目》,自云:“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是谓用大字书写严谨的提要是“纲”,用小字分注详备的是目“目”,故称纲目体……宾四师《国史大纲》亦颇应用,惟亦不严格。故此体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可谓绝不陌生。但...2012-03-31 13:35
此为中国传统写作方法之一,即今所知,最早的纲目体可以说是经传……常行体写起来最方便,不须在文章体式上作特别安排;但若文章太长太繁,读起来就不方便……所以朱子就又就《通鉴》“增损隐括”,以为《通鉴纲目》,自云:“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是谓用大字书写严谨的提要是“纲”,用小字分注详备的是目“目”,故称纲目体……宾四师《国史大纲》亦颇应用,惟亦不严格。故此体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可谓绝不陌生。但在西方,或许少用此体,近人一切模仿西方,遂绝少复用此体者。 其实此体大有长处,若写得好,纲文前后脉络通贯,为一篇极简练扼要的论文,而材料出处与作者说明以及冗长的反复论辩,皆可在低格目文中进行……如此则读者对于全部论著内容易于掌握,且省时间。近代论文动辄数万字,一部书动辄数十万字,读来十分吃力,正当用此体式,以救繁芜之弊……
回应 2012-03-31 13:35
-
了批,男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此为中国传统写作方法之一,即今所知,最早的纲目体可以说是经传……常行体写起来最方便,不须在文章体式上作特别安排;但若文章太长太繁,读起来就不方便……所以朱子就又就《通鉴》“增损隐括”,以为《通鉴纲目》,自云:“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是谓用大字书写严谨的提要是“纲”,用小字分注详备的是目“目”,故称纲目体……宾四师《国史大纲》亦颇应用,惟亦不严格。故此体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可谓绝不陌生。但...2012-03-31 13:35
此为中国传统写作方法之一,即今所知,最早的纲目体可以说是经传……常行体写起来最方便,不须在文章体式上作特别安排;但若文章太长太繁,读起来就不方便……所以朱子就又就《通鉴》“增损隐括”,以为《通鉴纲目》,自云:“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是谓用大字书写严谨的提要是“纲”,用小字分注详备的是目“目”,故称纲目体……宾四师《国史大纲》亦颇应用,惟亦不严格。故此体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可谓绝不陌生。但在西方,或许少用此体,近人一切模仿西方,遂绝少复用此体者。 其实此体大有长处,若写得好,纲文前后脉络通贯,为一篇极简练扼要的论文,而材料出处与作者说明以及冗长的反复论辩,皆可在低格目文中进行……如此则读者对于全部论著内容易于掌握,且省时间。近代论文动辄数万字,一部书动辄数十万字,读来十分吃力,正当用此体式,以救繁芜之弊……
回应 2012-03-31 13:35
论坛 · · · · · ·
求严耕望先生《治史三书》电子版 | 来自Frank_Z_Lee | 2 回应 | 2010-01-20 |
最醇正的治学心法 | 来自chrisminte | 2008-11-17 | |
还可以补充一点 | 来自雲生 | 2008-10-06 | |
罗志田对《治史三书》的推荐 | 来自不读书只读人 | 1 回应 | 2008-07-02 |
治史经验谈 | 来自fromesztogz | 1 回应 | 2008-06-2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9.2分 1549人读过
-
暂时无货, 9天前曾上架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9.3分 1067人读过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9.1分 636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4天前曾上架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9.0分 45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趣味要这样炼成。 (費斯基)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想读的书-著作/学术/文化研究 (bu6gu)
- 宋史 (松如)
- 37°暖书单(一) (37°暖)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怎样学历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月冷 2013-07-18
很恳切的史学方法论著作 。
0 有用 考拉 2008-06-02
严先生的甘苦之言。
0 有用 历史理性 2009-03-31
令我辈后学满头大汗,无地自容
0 有用 齊 2013-08-18
师姐推荐。
0 有用 大宝法王小海君 2014-08-07
絕佳的史學入門指導書。
0 有用 雨小农和獭祭鱼 2020-04-13
严耕望的书,还要啥自行车。2020年春重读补记。
0 有用 茨坝畸人 2020-01-09
扎实,学习了
0 有用 灿烂生·活 2019-09-03
严谨
0 有用 蘑菇唯爱puting 2019-05-25
严耕望先生的治史经验谈。先生写下的原则性的方法,具体的规律,论题的选择,论文体式,引用的材料与注释,论文撰写与改订,努力途径与工作要诀,生活、修养与治学之关系,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0 有用 夜凝霜 2019-03-28
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