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the Cinematographer (Green Integer)的书评 (25)
演技派也有错?布列松和今村昌平为何偏爱业余演员?
重读罗伯特·布列松 《电影书写札记》 作者:吴仪曜 糊弄学phd,公众号瓦特Watt 正值罗伯特·布列松诞辰121周年,我们重读他的经典作品《电影书写札记》,以此来纪念这位电影大师。 布列松以其禁欲主义的极简创作手法而闻名,让-吕克·戈达尔甚至曾经称他为法国电影本身。罗伯...
(展开)
罗贝尔·布烈松《电影书写札记》择抄
去掉我积累的错误和虚假。认识我的手段,掌握这些手段。 我的手段愈多,善用手段的能力愈减。 控制准确性。让自己成为一件准确的工具。 不可有执行人员的心。每拍一个镜头,要在我已有的想象上觅放新盐。 模特儿: …… 重要的,不是他们向我显露的,而是他们向我隐藏的,...
(展开)
对罗伯特·布列松的札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电影与电影书写 布列松提倡“电影书写”,终其一身都在反对“电影”。在他看来,(他之前的)“电影”都只是“拍照的戏剧”,是对戏剧的摄录,而戏剧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模仿。布列松跳转了以现实为模仿对象和考量对象的双重困境,直接将影像与现实分隔开来,让其通过运动画面与声... (展开)触摸真实——布列松的电影书写
在上次的导师课中,老师提到了法国导演罗伯特•布列松,我在之前看过布列松的那部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的改编的电影《扒手》,这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简练到极致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看了他其他两部电影依然是根据小说改编的《金钱》和《...
(展开)
二死三生——影像话语的涅磐?
电影作为一种舞台剧的再现,重重地蒙扼了摄影机的独特性。在上世纪30年代正当罗贝尔·布烈松丢掉画笔,准备用镜头绘色世界之时,电影还是一张死灰色的脸。而对布烈松来说电影就似梦般新鲜神往,他说“我梦见我的影片在目光下自己逐渐形成,像画家永远新鲜的画布。”他不是...
(展开)
《电影书写札记》读后感
读完了导演罗伯特·布列松写的《电影书写札记》,感触颇深。“电影书写”其实是罗伯特·布列松始终都在探讨并加以实践的理论,在这部札记里他也进行了相关阐述。 他认为,有两种影片(films),一种是使用戏剧手法(演员、场面调度等)和摄影机进行【复制】的影片;使用电影书...
(展开)
在场影像客厅专题放映-布列松专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场影像客厅布列松导演专题的放映后记 《乡村牧师日记》 前半段作为一种文本化的影像书写,是打乱叙事视角的心理重组,虽然这种书写由牧师生发出来,但是这种文本的意识也并不是完全的建构图像上的叙事功能的,图像本身有着作为二次重组的意义的,通过文本书写与布列松“短叙... (展开)淘宝不是万能的,人生才是。
这周五读完了布列松。 这几条摘抄,不适合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读,读了也不奏效。 紧张、慌乱、烦躁的时候谁都有,这时候就得赶快找朋友聊天吃饭逛淘宝。如果这时候选择读书,那效果估计跟大哭时的Cindy状态一样:什么也听不进去。 在某些时刻,淘宝确实是万能的。 整理出了十二...
(展开)
[试书间]较为局限的拍片警言
精装,100多页,小开本。这种装帧倒是很适合书中警句式的笔记内容。 布列松似乎并不擅长理论工作,书中反复提到的“电影书写”与讽刺的“拍照戏剧”电影显得很有局限性。不仅局限在那个电影借鉴戏剧的时代里,也局限在自我创作的实践经验里。 戏剧与电影的关系在黑白电影时期被...
(展开)
罗伯特·布列松:《电影书写札记》摘录
1、 去掉我积累的错误和虚假。认识我的手段,掌握这些手段。 2、 我的手段愈多,善用手段的能力愈减。 3、 控制准确性。让自己成为一件准确的工具。 4、不可有执行人员的心。每拍一个镜头,要在我已有的想象上觅放新盐。即时创新(或再创新)。 21、电影书写的影片,藉影像与声...
(展开)
《电影书写札记》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序 布列松在日记上以只言片语记下他的发现,写下人之为人所具有的一切好恶,特别是他对虚荣、过分理智、因循守旧的厌恶。他爱好诚恳和自然(贞德面对施刑者时的“良善本性”),喜欢艺术上的简约与准确 和东方艺术相似,如充满禅思佛理的北齐画作。同样着重简约的手法,爱好感... (展开)《电影书写札记》摘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布列松的两组对应概念: ①舞台(剧)、电影、演员 ②影片、电影书写、模特儿 控制准确性,让自己成为一件准确的工具。 重要的,不是他们向我显露的,而是他们向我隐藏的。尤其是那些他们没想到会在自己身上有的,他们和我之间:感通,预知。 两类影片:一类运用舞台剧手段 (... (展开)